于蒼老中見俊秀 ——柯九思的《清閟閣墨竹圖》 |
時間:2009-05-17 來源:中國書畫報2008年第47期 作者:孫曉靜 點擊:
682 |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虛心異草木,勁節(jié)逾凡木,。”這是宋代墨竹畫家文同《詠竹》中的詩句,。竹子清新、高雅,、恬淡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其堅韌,、頑強,、挺拔的品性,又讓人由衷折服,。中國人喜竹,、愛竹、寫竹,、畫竹,,在魏晉時期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東晉王子猷對竹子“不可一日無此君”的評價到宋代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再到后來春聯(lián)中的“竹報平安”,竹子的品性一直受到人們的贊頌,。
在繪畫領域,,從五代李夫人見竹影婆娑創(chuàng)墨竹法以來,歷代畫竹名家輩出,,且各有特點,。如文同、高克恭,、趙孟頫,、管道昇、李衎,、倪瓚,、柯九思等都是擅畫竹子的畫家,。他們以竹入畫并非只是單純追求一種審美情趣,而更是為了贊頌那些具有竹子一樣高潔,、正直品性的君子,。
|
我們現(xiàn)欣賞的是柯九思的《清閟閣墨竹圖》(見右圖)。此圖為紙本,,水墨, 縱132.8厘米,,橫58.5厘米,,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戮潘忌卯嬆?,師法文同。文同畫竹葉以濃墨為面,、以淡墨為背,,并開創(chuàng)了“湖州竹派”。文同以自己的畫竹實踐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他指出,,畫竹之前,畫家必須先對竹子進行仔細觀察,,待心中大致形成竹子的整體形象時,,再展紙作畫,一氣呵成,。我們熟悉的“胸有成竹”這一成語,,就來自文同畫竹的經(jīng)驗??戮潘荚趯W習文同墨竹畫法和注重寫生的同時,,主張“書法入畫”,強調“書畫可通”,,并提出“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戮潘紕e具特色地將書法用筆融入到對竹子的描繪之中,使其筆下的竹子更加挺拔勁健,。元代劉鉉評價柯九思的竹畫:“晴雨風雪,,橫出懸垂,榮枯稚老,,各盡其妙,。”由此畫觀之,,的確如此。 |
《清閟閣墨竹圖》是柯九思為倪瓚所畫,。“清閟閣”是倪瓚的齋號,。該畫寫墨竹兩枝,交叉而立:一枝墨竹挺拔圓渾,,新發(fā)的竹芽奮力向上生長,,稚葉初長,充滿生機和活力,;另一枝墨竹稍微傾斜,,竹節(jié)勁健,枝葉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每一竹節(jié)都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暈染,,再復以重墨暈染竹節(jié)的兩端,,使其各自獨立卻又連屬自然。竹葉以草法寫成,,以濃墨畫葉面,,以淡墨畫葉背,極具立體感,??梢姡戮潘籍嬛袢~全學文同,。畫中一老一新兩枝墨竹,,在柯九思的筆下姿態(tài)各異,像是一老一少兩人互相扶持,。竹子旁邊作巖石,,巖石旁點綴幼竹、小草,。巖石刻畫圓潤渾厚,,有董源、巨然一派余韻,。整幅作品,,構圖獨特,用筆沉著勁健,,物象刻畫形神兼?zhèn)?,畫風于蒼老中見俊秀,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清新高雅的氣息,。
根據(jù)《清閟閣墨竹圖》上的題款和印章,,我們不僅可以知道此畫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用途,而且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件流傳有緒的作品,。該畫左側,,柯九思自題:“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 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其下鈐“柯敬仲氏”朱文印,。畫作四角均有柯九思的印章,,右上角為“奎章閣鑒書博士”白文印,右下角為“訓忠之家”白文印,,左上角為“敬仲畫印”朱方印,左下角為“錫訓堂章”白文印,。此外,,還有倪瓚的“倪瓚之印”和 “經(jīng) 齋”收藏印。
在《清閟閣墨竹圖》中,,我們還能見到項元汴,、安岐、乾隆皇帝的鑒藏印,。更為珍貴的是,,此作還有“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寶笈”印,。這說明,,此畫在清內府的收藏中也算是精品。除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之外,,這些印章也為《清閟閣墨竹圖》增添了一些歷史價值,。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五云閣吏,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曾任奎章閣鑒書博士,。博學能文,擅長書法,、繪畫,,尤擅畫墨竹,精于鑒賞,。傳世畫作有《晚香高節(jié)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雙節(jié)圖》(上海博物館藏)等,。
|
于蒼老中見俊秀 ——柯九思的《清閟閣墨竹圖》 |
時間:2009-05-17 來源:中國書畫報2008年第47期 作者:孫曉靜 點擊: 682 |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虛心異草木,,勁節(jié)逾凡木。”這是宋代墨竹畫家文同《詠竹》中的詩句,。竹子清新,、高雅、恬淡的氣息,,讓人神清氣爽,;其堅韌、頑強,、挺拔的品性,,又讓人由衷折服。中國人喜竹,、愛竹,、寫竹、畫竹,,在魏晉時期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東晉王子猷對竹子“不可一日無此君”的評價到宋代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再到后來春聯(lián)中的“竹報平安”,,竹子的品性一直受到人們的贊頌。
在繪畫領域,,從五代李夫人見竹影婆娑創(chuàng)墨竹法以來,,歷代畫竹名家輩出,且各有特點,。如文同,、高克恭、趙孟頫,、管道昇,、李衎、倪瓚,、柯九思等都是擅畫竹子的畫家,。他們以竹入畫并非只是單純追求一種審美情趣,而更是為了贊頌那些具有竹子一樣高潔,、正直品性的君子,。
|
我們現(xiàn)欣賞的是柯九思的《清閟閣墨竹圖》(見右圖)。此圖為紙本,水墨,, 縱132.8厘米,,橫58.5厘米,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戮潘忌卯嬆瘢瑤煼ㄎ耐?。文同畫竹葉以濃墨為面,、以淡墨為背,并開創(chuàng)了“湖州竹派”,。文同以自己的畫竹實踐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他指出,畫竹之前,,畫家必須先對竹子進行仔細觀察,,待心中大致形成竹子的整體形象時,再展紙作畫,,一氣呵成,。我們熟悉的“胸有成竹”這一成語,就來自文同畫竹的經(jīng)驗,。柯九思在學習文同墨竹畫法和注重寫生的同時,,主張“書法入畫”,,強調“書畫可通”,并提出“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戮潘紕e具特色地將書法用筆融入到對竹子的描繪之中,,使其筆下的竹子更加挺拔勁健。元代劉鉉評價柯九思的竹畫:“晴雨風雪,,橫出懸垂,,榮枯稚老,各盡其妙,。”由此畫觀之,,的確如此。 |
《清閟閣墨竹圖》是柯九思為倪瓚所畫,。“清閟閣”是倪瓚的齋號,。該畫寫墨竹兩枝,交叉而立:一枝墨竹挺拔圓渾,新發(fā)的竹芽奮力向上生長,,稚葉初長,,充滿生機和活力;另一枝墨竹稍微傾斜,,竹節(jié)勁健,,枝葉茂密,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每一竹節(jié)都不作勾勒,,而是先用淡墨暈染,再復以重墨暈染竹節(jié)的兩端,,使其各自獨立卻又連屬自然,。竹葉以草法寫成,以濃墨畫葉面,,以淡墨畫葉背,,極具立體感??梢?,柯九思畫竹葉全學文同。畫中一老一新兩枝墨竹,,在柯九思的筆下姿態(tài)各異,,像是一老一少兩人互相扶持。竹子旁邊作巖石,,巖石旁點綴幼竹,、小草。巖石刻畫圓潤渾厚,,有董源,、巨然一派余韻。整幅作品,,構圖獨特,,用筆沉著勁健,物象刻畫形神兼?zhèn)?,畫風于蒼老中見俊秀,,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清新高雅的氣息,。
根據(jù)《清閟閣墨竹圖》上的題款和印章,,我們不僅可以知道此畫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用途,而且也可以看出它是一件流傳有緒的作品,。該畫左側,,柯九思自題:“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 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其下鈐“柯敬仲氏”朱文印。畫作四角均有柯九思的印章,,右上角為“奎章閣鑒書博士”白文印,,右下角為“訓忠之家”白文印,左上角為“敬仲畫印”朱方印,,左下角為“錫訓堂章”白文印,。此外,還有倪瓚的“倪瓚之印”和 “經(jīng) 齋”收藏印,。
在《清閟閣墨竹圖》中,,我們還能見到項元汴、安岐,、乾隆皇帝的鑒藏印,。更為珍貴的是,此作還有“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寶笈”印,。這說明,此畫在清內府的收藏中也算是精品,。除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之外,,這些印章也為《清閟閣墨竹圖》增添了一些歷史價值。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五云閣吏,,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曾任奎章閣鑒書博士,。博學能文,,擅長書法、繪畫,,尤擅畫墨竹,,精于鑒賞。傳世畫作有《晚香高節(jié)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雙節(jié)圖》(上海博物館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