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實驗診斷的新進展
|
1樓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實驗診斷的新進展
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瑞金臨床醫(yī)學(xué)院檢驗系 王鴻利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是指在原發(fā)病基礎(chǔ)上,,促凝因素導(dǎo)致機體微血管內(nèi)廣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繼發(fā)性纖溶為特征的獲得性血栓-出血綜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發(fā)病的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和病理過程。DIC的診斷必須符合四個條件:1. 有引起DIC的原發(fā)疾??;2. DIC的臨床表現(xiàn);3. 實驗室診斷依據(jù),;4. 抗凝治療有效,。
檢驗項目 一、篩選試驗 1. 血小板計數(shù)(PLT) DIC時,,血小板由于參與微血栓的形成而被消耗,,故血液中PLT減低。常波動于(20-100)×109/L之間,,其減低發(fā)生率通常為90%-95%,;PLT動態(tài)性減低對診斷DIC更有價值。此外,,血小板壽命縮短,,多為2-4d(正常8-11d)。但在肝臟疾病,、急性白血病,、出血熱以及化療、放療患者并發(fā)DIC時,,由于原發(fā)病本身PLT已減少,,故無診斷意義。參考值為(100-300)×109/L,。 2.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PT是外源凝血系統(tǒng)的篩選試驗,。PT的延長或縮短分別反映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Ⅰ血漿水平的減低或增高。DIC時,,由于纖維原蛋白(Fg)的減少,,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纖維蛋白單體(FM)以及纖溶酶(PL)等的干擾,,故PT延長(占70%-90%)或縮短(占10%-30%),。在考值為(12±1)s。 3. 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Fg) Fg屬急性相反應(yīng)蛋白,,在DIC高凝血期可增高(>4.0g/L),,在消耗性低凝血期和繼發(fā)性纖溶期常減低(<2.0g/L),。Fg減低見于70%的病例,其特異性為22%,,敏感性為87%,。參考值為(2-4)g/L。 4.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測定 FDP是在纖溶酶作用下,,F(xiàn)g發(fā)生降解產(chǎn)生X,、Y、D,、E碎片(FgDP)和纖維蛋白發(fā)生降解產(chǎn)生X’,、Y’、D,、E’碎片(FbDP)的總稱,。DIC時,由于纖維蛋白(原)被降解,,故FDP增高,,其陽性率可高達85%-100%,準(zhǔn)確性達75%,。參考值為(0-5)mg/L,。但FDP超過20mg/L(肝病>60mg/L)才有診斷價值。
二,、凝血和抗凝血試驗 1. 凝血酶原片段1+2(F1+2)測定 F1+2是 凝血酶原向凝血酶轉(zhuǎn)化過程中所釋放的片段,,能敏感地反映因子Xa的活化和凝血酶的生成。在大多數(shù)DIC患者,,血漿F1+2濃度顯著升高,,可高至正常值的(3-5)倍,其陽性率高達98%,,準(zhǔn)確性達93%,。參考值為(0.67±0.19)nmol/L。 2. 纖維蛋白肽A(FPA)測定 FPA是凝血酶水解纖維蛋白原A,,鏈釋放的多肽(FPA1-16),,血中FPA增高,表明凝血酶活性增強,。DIC時,,患者血漿FPA含量增高,陽性率達89%-92%,,準(zhǔn)確率達88%,。參考值為(1.83±0.61)µg/L。 3. 組織因子(TF)測定 TF大量釋放并進入血流是大多數(shù)DIC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因此,,血漿中TF水平升高是DIC存在的證據(jù)之一,。TF不僅可反映DIC的發(fā)生,而且可反映感染,、炎癥,、休克、白血病等誘發(fā)DIC的原因,。參考值TF活性為(1.02±0.91)U/L,,TF抗原為(30-220)ng/L,。DIC時,,60%以上患者TF活性升高。 4. 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fù)合物(SFMC)測定 失去FPA和FPB的纖維蛋白原可自行聚合成可溶解于5mol/L尿素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復(fù)合物(SFMC),。血漿SFMC的增高反映凝血酶的活性增強和纖維蛋白的生成,。DIC時,由于凝血酶生成增多,,故患者血漿SFMC的含量增高,。與副凝固試驗相比,本試驗更為直接,、敏感和特異,。參考值ELISA法為(48.5±15.6)µg/L,放射免疫法為(150.5±26.1)µg/L。 5. 凝血酶-抗凝血酶復(fù)合物(TAT)測定 體內(nèi)凝血酶生成后可與抗凝血酶結(jié)合形成復(fù)合物(TAT),,所以TAT是反映凝血系統(tǒng)激活和凝血酶生成的敏感標(biāo)志物,。血漿TAT水平在DIC前3天已顯著升高。DIC時,,TAT的敏感性為88%,,特異性為63%,陽性診斷率為79%,,陰性診斷率為88%,。參考值為(2.17±0.34)µg/L。 6. 抗凝血酶Ⅲ (AT-Ⅲ)測定 AT-Ⅲ是體內(nèi)最重要的抗凝蛋白,,它是凝血酶和凝血過程中許多絲氨酸蛋白酶(因子Xa,、Ⅸa、Ⅺa,、Ⅻa等)的主要抑制物,。DIC時由于凝血酶、因子Xa,、Ⅸa等大量形成,,并與AT-Ⅲ結(jié)合,因此AT-Ⅲ水平明顯減低,。DIC時,,測定AT-Ⅲ活性(AT-Ⅲ:A)比測定AT-Ⅲ抗原含量(AT-Ⅲ:Ag)更為重要,。約80%-90%的DIC患者血漿AT-Ⅲ:A水平減低。參考值A(chǔ)T-Ⅲ:A為(108.5±5.3)%,;AT-Ⅲ:Ag為(290±30.2)mg/L,。
|
|
|
2樓
三、纖溶試驗 1. 纖溶酶-抗纖溶酶復(fù)合物(PAP)測定 PAP是纖溶酶與α2-抗纖溶酶(α2-AP)形成的復(fù)合物,,它反映纖溶酶的生成,。DIC時,血漿PAP水平升高,。PAP水平的增高與DIC的發(fā)展相平行,,PAP水平的降低與DIC的緩解相關(guān)。PAP在DIC的診斷中有重要價值,,它不僅反映纖溶系統(tǒng)的激活,,而且反映纖溶抑制物被消耗。參考值為(0.2±0.1)mg/L,。 2. D-二聚體(D-D)測定 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因子ⅩⅢa作用后,,生成交聯(lián)的纖維蛋白,纖維蛋白經(jīng)纖溶酶裂解生成特異的D-D,。DIC時,,患者血漿D-D含量明顯增高,它是確診DIC的特異指標(biāo),,準(zhǔn)確率達93%,。D-D是區(qū)別DIC和原發(fā)性纖溶癥的重要試驗。參考價值為(0-0.256)mg/L,。 3. α2-抗纖溶酶(α2-AP)測定 α2-AP與纖溶酶形成復(fù)合物,,從而滅活纖溶酶。DIC病程中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大量纖溶酶生成,,α2-AP因被消耗而減少。參考值為(1.5±0.3)抑制單位/ml,。 4. 纖溶酶原(PLG)測定 DIC時,,大量纖溶酶原被吸附在纖維蛋白血栓上,在纖溶酶原激活劑(PA)作用下轉(zhuǎn)變?yōu)槔w溶酶,。因此血中纖溶酶原含量明顯降低,,是反映纖溶活性增強的直接證據(jù)之 一。參考值為(1-12)µg/L,。 5. 纖維蛋白肽Bβ1-42(Bβ1-42)和纖維蛋白肽Bβ15-42(Bβ15-42)測定 纖溶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原,,可以從纖維蛋白原B鏈裂解出肽段Bβ1-42;纖溶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可從Bβ鏈裂解出肽段Bβ15-42,。血中這兩種片段增高,,表明纖溶酶活性增強。DIC時,,Bβ1-42和Bβ15-42血漿水平增高,;原發(fā)性纖溶時,僅Bβ1-42增淋巴,。參考值Bβ1-42為(0-3.91)nmol/L,,Bβ15-42為(1.56±1.20)nmol/L。
四,、血小板試驗 1.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測定 β-TG是血小板被激活后由α顆粒中釋放的一種特異性蛋白質(zhì),。DIC時,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漿β-TG含量升高,。參考值為(16.4±9.8)µg/L,。 2. 血小板4因子(PF4)測定 PF4是血小板被激活由α顆粒中釋放的另一種特異性蛋白質(zhì),。DIC時,血小板被激活,,患者血漿PF4含量升高,。參考值為(3.2±2.3)µg/L。 3. 血小板P-選擇素(P-Selectin,,曾稱GMP-140)測定 靜息的血小板中P-Selectin僅分布于α顆粒膜上,。血小板經(jīng)凝血酶刺激后,α顆粒膜迅速與質(zhì)膜融合而在表面表面,,并進入血漿,。DIC時,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漿中P-Selectin水平均增高,。參考值: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含量為(780±490)分子數(shù)/血小板,;血漿P-Selectin為(1.61×1010±0.72×1010)分子數(shù)/ml。
實驗診斷 1999年10月,,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xué)術(shù)研討會提出DIC以下診斷標(biāo)準(zhǔn),。
一、臨床診斷 存在易致DIC的基礎(chǔ)疾病,,如感染,、惡性腫瘤、病理產(chǎn)科,、大型手術(shù)及創(chuàng)傷等,。另有下列二項以上臨床表現(xiàn):1.嚴(yán)重或多發(fā)性出血;2.不能用原發(fā)病解釋的微循環(huán)障礙或休克;3.廣泛性皮膚,、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及潰瘍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腎、腦等臟器功能衰竭,;4. 抗凝治療有效,。
二、實驗診斷 1. 一般病例實驗診斷 同時有下列三項以上異常:(1)PLT進行性下降<100×109/L(肝病,、白血病50×109/L),,或有兩項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標(biāo)志物血漿水平升高:β-TG,PF4,,血栓烷B2(TXB2),,P-選擇素。(2)血漿Fg含量<1.5g/L(肝病<1.0g/L,,白血病<1.8g/L)或>4.0g/L,,或呈進行性下降。(3)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20mg/L(肝病>60mg/L)或血漿D-D水平較正常增高4倍以上(陽性),。(4)PT延長或縮短3s以上(肝病>5s),APTT自然延長或縮短10s以上,。(5)AT-Ⅲ:A<60%(不適用于肝?。┗虻鞍證(PC)活性降低。(6)血漿纖溶酶原抗原(PGL:Ag)<200/L,。(7)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備),。(8)血漿內(nèi)皮素-1(ET-1)水平>80pg/ml或凝血酶調(diào)節(jié)蛋白(TM)較正常增高2倍以上。 2. 疑難病例的實驗診斷 應(yīng)有以下二項以上異常:(1)F1+2,、TAT和FPA水平增高,;(2)SFMC水平增高;(3)PAP水平升高,;(4)TF水平增高(陽性)或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
|
|
|
3樓
3. 特殊病例的實驗診斷 (1)白血病DIC實驗診斷標(biāo)準(zhǔn):①PLT<50×109/L或進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項以上血漿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②Fg<1.8g/L或進行性下降,;③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20mg/L或D-D水平升高(陽性);④PT延長3s以上或進行性延長,或APTT延長10s以上,;⑤AT-Ⅲ:A<60%或PC活性降低,;⑥血漿PLG:Ag<200mg/L;⑦血漿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biāo)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2)肝病DIC實驗診斷:①PLT<50×109/L或進行性下降,,或有下列二項以上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②Fg<1.0g/L或進行性下降,;③血漿因子Ⅷ:C活性<50%(必備),;④PT延長5s以上,或APTT延長10s以上,;⑤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60mg/L或D-D水平升高(陽性),;⑥血漿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biāo)志物水平升高:F1+2、TAT,、FPA,、SFMC,。(3)慢性DIC的實驗診斷:①臨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基礎(chǔ)疾病,,如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慢性腎病及肺部疾病等,;②有下列一項以上異常:a.反復(fù)出現(xiàn)的輕度微血管栓塞癥狀及體征如皮膚、粘膜的灶性缺血性壞死及潰瘍形成等,;b. 反復(fù)出現(xiàn)的輕度出血傾向,;c. 原因不明的一過性肺、腎,、腦等臟器功能障礙,;d. 病程超過14日。③實驗檢查符合下列條件:a. 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功能或有二項以上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水平升高,;β-TG,、PF4、TXB2,、P-選擇素,;b. 血漿二項以上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標(biāo)志物水平增高:F1+2、TAT、FPA,、SFMC,;c. 3P試驗陽性或血漿FDP>60mg/L或D-二聚體水平較正常升高(陽性)4倍以上;d. 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半壽期縮短或轉(zhuǎn)換速度加快,;e. 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分子標(biāo)志物水平增高:ET-1和TM。
三,、DIC前期(Pre-DIC)的實驗診斷 Pre-DIC是指臨床上已有DIC病因的存在,,同時有凝血和纖溶功能的異常,但尚未達到DIC的確診標(biāo)準(zhǔn),。對Pre-DIC的療效明顯好于DIC的療效,,所以,對Pre-DIC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nèi)標(biāo)準(zhǔn) 第七屆全國血栓與止學(xué)術(shù)研討會提出診斷Pre-DIC的參考標(biāo)準(zhǔn):(1)存在易致DIC的基礎(chǔ)疾病,。(2)有下列一項以上臨床表現(xiàn):①皮膚、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及潰瘍形成;②原發(fā)病不易釋放的微循環(huán)障礙,,如皮膚蒼白,、濕冷及紫紺等;③不明原因的肺,、腎,、腦等輕度或可逆性臟器功能障礙;④抗凝治療有效,。(3)實驗室檢測有下列三項以上異常:①正常操作條件下,,采集血標(biāo)本易凝固,或PT縮短3s以上,,APTT縮短5s以上,;②血漿血小板活化產(chǎn)物含量增加:β-TG、PF4,、TXB2,、P-選擇素;③凝血激活分子標(biāo)志物含量增加:F1+2,、TAT,、FPA、SFMC,;④抗凝活性降低:AT-Ⅲ:A降低,、PC活性降低,;⑤血管內(nèi)皮細胞受損分子標(biāo)志物增高:ET-1和TM。 日本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 日本DIC研究委員會建議用表1所列實驗作Pre-DIC診斷,。 表1 Pre-DIC診斷標(biāo)準(zhǔ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組織因子(TF)活性陽性 2.可溶性纖維蛋白單體(SFM)試驗陽性 3.纖維蛋白肽A(FPA)增高(>2nmol/L) 4.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復(fù)合物增高(>4µg/L) 5.纖溶產(chǎn)物Bβ15-42增高(>1nmol/L) 6.纖溶酶-抗纖溶酶(PAP)復(fù)合物增高(1mg/L) 7.D-二聚體增高(3mg/L) 8.抗凝血酶Ⅲ減低(<60%) 9.隨著病情進展,,DIC診斷積分增加,特別是數(shù)天內(nèi)血小板或血漿纖維蛋白原急劇減低及FDP劇增 10.應(yīng)用肝素后DIC積分減少,,上列1-9項改善甚至正常 11.血栓彈力圖(TEG)的γ,、K、Ma改變,,表明存在高凝,、低凝及纖溶亢進等異常狀態(tài),或正常血漿與患者血漿等量混合后TEG的γ縮短及Ma增高 12.由塑料試管檢測部分凝血活酶(PTT)縮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斷:臨床凝診DIC,,但尚未達到DIC診斷標(biāo)準(zhǔn)時,,符合上列3項以上即可確診為Pre-DIC
摘自:《上海醫(yī)學(xué)檢驗雜志》2000年第15卷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