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

 昵稱iw8mvulN 2011-07-03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國春秋末期 著名的思想家,偉大的 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 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從事教育事業(yè)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辦學方針,,并興辦私學,。他"有教無類"的理論基礎,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更可貴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觀地看到了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和社會物質條件的關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擺得較為恰當,。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別注意研究學生,,他對學生個性特征有深刻的觀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異,宋代朱熹把這種教育原則概括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就簡稱為"因材施教"。在中國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啟發(fā)式教學原則的人,。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很重視立志,,立志就是確立目的和理想,。一個人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他要求學生立志于學和道,。他還重視學行結合,、言行一致,對夸夸其談,、巧言令色的作風表示深惡痛絕,。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恥其言而過其行",。他認為評價一個人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他還認為一個人犯了錯誤不要怕批評,,提出了"過則勿憚改"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視道德信念的培養(yǎng)和意志性格的鍛煉,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緇",,"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不因困難,、倉卒而違背道德標準;要"寧死善道",,在必要時寧愿"殺身以成仁",,也要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這說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鍛煉已經提到為道德獻身的高度,。

2,、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國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論,。他把人性歸于天性,把道德歸于人性,,又把人性歸于天賦,構成了他的先驗主義的人性論,。另外,,孟子認為同物則同類,同類則同性,,提出了"圣人與我同類者",、"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從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論的哲學思想出發(fā),,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明人倫"的"治人"的"勞心者",。他又以城郭、軍隊,、土地,、財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軍隊不多,,軍器不精,"非國之災",;田野未開墾缺乏財物,,"非國之害";但若"無學",,則國"喪無日矣",。可見,,他把教育當作國政的根本,。孟子發(fā)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據學生的特點,,提出"教亦多術"的原則,,實行五種教育方式:一、對學習好的,,"如時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潤澤草木一般),;二、對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養(yǎng),;三、對天資較高的,,使之成為通達之才,;四、對一般的,,采取"答問"法,,以釋疑解惑;五,、對于不能登門受業(yè)的,,使他自學成材,。

在德育過程和原則上,他認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先從志于善開始,,能分辨善惡,,為善不為惡,,應以不能為善為恥。他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他還以為不以落后為恥的人將永遠落后,。"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視改過遷善,,積極學習別人的善行,。他主張"見善則遷","聞過則喜",,并且"與人為善",。他以為一個人能不固執(zhí)己見,以從人之善為樂,,才能把自己培養(yǎng)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別強調意志性格的鍛煉,。他以為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經受鍛煉,,培養(yǎng)自己的堅強意志,。他說:"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為一個"大丈夫",,應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要"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貴,,"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時應該"舍生取義"。這與孔子的"殺身成仁"是一致的,。

3,、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國先秦時代繼孔子之后的第二個有巨大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是躬行實踐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貢獻。一,、指出教與學是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他把教與學比作和與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適息"。二,、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他以撞鐘為例,說:"扣則鳴,,不扣亦鳴",。要求教師不要處于"待問后對"的被動地位,應主動向學生提出問題,,做到"不扣亦鳴",。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則,。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然發(fā)展安排教學程序,,做到"深其深,淺其淺",,使學生能"淺者求淺",,"深者求深",這說明墨子已經看到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梢哉f,墨子是中外第一個提出量力性原則的人,。四,、強調學以致用。他說:"士雖有學而行為本",,意思是學習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還認為判斷一個人行為的好壞,,必須把行為動機的"志"和行為效果的"功"結合起來,。

4、荀子(約公元前286-前238)名況,,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論,,首倡性惡論。他以為教育在"善偽"中有巨大作用,。通過教育與受教育者的客觀努力,,知力德積累而成,謂之"積",,圣人就是"人之所積",。他還很重視"漸",,即環(huán)境的影響。經過長期的"積"和"漸",,就達到"君子學問,,不時變化,如蟬蛻殼",,就是說教育可以使人發(fā)生質變,。把人培養(yǎng)成"士"、"君子"和"圣人",。

在德育原則和方法上,,荀子和孔孟相同之處甚至多,如他們都重視"篤志",、"內省",,但也有自己的特點:其一,長慮顧遠,。他以為人都"好榮惡辱,,好利惡害"??墒怯行┤似プ鰤氖拢衼?危辱",,這是他們沒有受教育,,只顧眼前利益,不能"長慮顧后",,不知為長遠利益打算的結果,。其二,積善成德,。他主張人要終生積善,,只有這樣才有"終乎為圣人"的希望。其三,,培養(yǎng)德操,。荀子認為德育的最后目標在于培養(yǎng)德操。他要求一個人要養(yǎng)成不可動搖的意志和德操,。他說:"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這些話和孔子的"殺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義"是同義語。

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師,,一方面對教師提出了嚴格要求,。他認為做教師要具備四個條件:(一)有尊嚴有威信;(二)有豐富的經驗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漸進,、不凌不亂地進行教學;(四)能了解精細的道理而且能加以發(fā)揮,。此外要有廣博的學識和高深的學問,。

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很有影響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在德育方法上,,他強調"盡小慎微",采取"眾小成多,、積小致巨",、"漸以致之"的方法。他要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壓其情之所憎者"。此外,,他還強調德育必須通過智育來進行,,認為人犯錯誤往往是由于"知之所不明","雖有圣人之道,,弗論不知其義",。所以他以為不學便不能成德,智育和德育是不可分割的,。他還注意到"積習漸靡"的作用,,要防止外物對人不知不覺的侵蝕。

6,、王充(公元27-約97)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

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視環(huán)境的影響和教育的作用,。他雖然認為人性有善有惡,,但他肯定善惡是可以改變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丹則赤",,又如"蓬生麻間,,不扶自直,白紗入緇,,不練自黑",,"人之善性,可變?yōu)閻?,惡可變?yōu)樯?,猶此類也"。他還以竹木經過雕琢刻削可以成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為高地作比喻,,說明教育的可能性和人的可塑性;以"孔門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說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王充看來,天下沒有不可改變之性,,沒有不可教育之人,。只要"學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就是象堯的不肖之子丹朱那樣的人,,也是可以勉于為善的。

7,、鄭玄(129-200)是漢末有名望的經學家,,也是當時杰出的教育家。他把對儒家經典的研究,,從學術宗派成見中解放了出來。他要求學生的言行,,必須符合禮,。他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可見,,他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在博文的同時,還要約之以禮,。在治學和教學方法上,,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一是在校注經學中,他嚴持客觀態(tài)度,,對后世兩千年的學風影響很大,。二是鄭玄是一個很講究"積學"的人,他怕"積學"經驗,,就是要在"博稽",、"粗覽"、"時睹"上下功夫,。所謂"博稽"就是要在教科書上下功夫,,知識要有一定深度和廣度。要將主要精力放在這方面,;"粗覽"就是要多讀參考書,,普遍瀏覽,以擴大知識面,,便不要占時間太多,;"時睹"是要選擇一些精確可靠的資料,作為旁征博引之用,,其參考價值較小,,花時間也較少。他認為把這三者結合起來,,就可以理解經學中有深奧道理,,就能做到"由多求一","以一御萬",。這就是他教和學的成功經驗,,其中寓有邏輯學中的"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方法的合理因素,。三是在教學中主要采取問難和記發(fā)式的教學方法,。他說;"乃復啟發(fā)為之說,,如此面則識思之深也,。"這是對孔子的啟發(fā)式教學的新的發(fā)展。

8,、顏之推(531-約590以后)是我國魏晉升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撰寫的《顏氏家訓》是中國第一本論述家庭教育的課本。他從實際出發(fā),,認為國家大約需要六種人才:一是有所作為的政治家,,二是有修養(yǎng)的理論家和學者,三是有勇有謀卓絕善戰(zhàn)的軍事家,,四是稱職清白的地方官吏,,五是出使不辱君命的外交官,六是精通興建事業(yè)的管理者和工程技術專家。

顏之推認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嚴肅的課題,。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他主張從"胎教"開始,,并對"胎教"提出嚴格的要求,。"胎教"之法是否科學有待研究,但他重視幼兒教育是對的,。他認為一般人家沒有條件進行"胎教",,也要從嬰兒期進行教育。他主張"父以教為事",,但反對一味溺愛"姿其所欲",,把孩子嬌慣成家庭的暴君。"少成若天性",,以后再教育就困難了,,就是打死也無濟于事。

9,、韓愈(768-824)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

韓愈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學所以為道",,道即"先王之教",,主要是儒家仁義道德。教育任務和內容,,大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德育,,包括仁義道德等整套儒家倫理;二是智育,,有"詩,、書、易,、春秋",;三是政治教育,包含禮,、樂,、刑,、政等,。

韓愈在教育方面還總結出許多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提出不少精辟而獨到的見解,,豐富了我國古代教育學理論,。

第一,要善于識別人材、培養(yǎng)人材,。他認為人材總是有的,,關鍵在于能否識別和扶持,"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第二,,提倡勤奮刻苦、獨立思考,。韓愈有幾句格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惰,。" 這是他治學多年的寶貴經驗的結晶,也是他對前人治學經驗教訓的總結,。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生動活潑。他"講評孜孜,,以磨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嘯歌,,使皆醉義忘歸",。

第四,重視師道和學無常師,。韓愈的《師說》是中國教育史的寶貴遺產,。它闡述了師道的重要性:"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惑也終不解矣",。

10,、胡璦(993-1059)字翼之,我國北宋初期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

胡璦終生從事教育,,對教育的作用有深刻的認識。他說:"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

胡璦講究教學藝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認真?zhèn)湔n,,以身作則?!端问贰窈a傳》說:"璦教人有法,,科條纖悉(細)具備,以身先之,。雖盛暑必公服坐堂上,,嚴師弟子之禮。"

熱愛學生,,因材施教,。《宋史●胡璦傳》說:胡璦"視諸生如其子弟,,諸生亦信愛如其父兄,。從之游者常數百人。"注意直觀教學,,注意講清要點,,注意聯系實際。他在太學給學生講《易》經時,,為便于理解,,常常"引當世之事明之"。

注重實地考察,。胡璦說:"學者只守一鄉(xiāng),,則滯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于四方,,盡見人情物態(tài),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才"有益于學者",。

的教育家

11,、王安石(1021-1086)是我國歷史中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國中世紀的教育改革家,。

王安石認為變法的關鍵在于人才,,有了人才,就可以"變更天下之弊法",。欲有足夠的人才,,必須由國家實行統(tǒng)一的"教之、養(yǎng)之,、取之,、任之有其道"的教育制度。他把教,、養(yǎng),、取、任四者聯系起來,,在四者之中以教為根本,,養(yǎng)是教的繼續(xù),取和任是教和養(yǎng)的目的,。他針對時病,,提出了四方面的要求,以改革教育制度,,使之為新法服務:即自京師至地方皆設學校嚴選教官,,教以"禮樂政刑"等為國所需之事;保證士子的物質生活,,約之以禮,,裁之以法,朝廷力行提倡,,以形成新風氣,;推選賢能,審其德才,,試以事功,,然后給予適當的爵祿;處之久而任之專,,使得行其志意,,以達成功。

12,、朱熹(1130-1200)是我國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

重視家庭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其教育主張的一大特點。他認為只有通過嚴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學子"變化氣質",,他制定了《童蒙須知》,、《程蒙學則》和《訓蒙詩》等,作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則,。他認為只有從小打下基礎,,學成技能,長大以后才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在小學的基礎上,,他還主張對學子進行高深的教育,即大學,。朱熹認為小學的特點是以事教,,即"學其事",教之以禮,、樂,、射、御,、書,、教及孝、悌,、忠,、信之事。大學的特點是以理教,,?quot;窮其理",,曉之以致知格物及教悌之理。

重視教學與讀書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點,。他首先注重學習目的教育,認為一個人要求學,,必須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讀書",。教師教學要"專一",,不可間斷。教學中他注意窮理與篤行,。窮理就是從理論上認真研究學問,,"在即物以窮其理,理窮而后能盡其知",;篤行就是"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的實踐功夫,。窮理與篤行并提,,就是知行結合。在教學中,,他首倡循序漸進與熟讀精思,。主張教人有序,不可躐等,,反復學習和學思相結合。他說:"大抵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繼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朱熹還明確提出教師的任務是指引學生讀書,。他強調為學要靠主觀努力,。教師"只做得個引路的人"。"指引者,,師之功也,。"這正是教師的責任所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他主張嚴格要求,,明細規(guī)定,多從積極方面教導,,少從消極方面防止,。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13,、陸九淵(1139--1193)南宋著名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在治學和教學方面提出了不少主張,。學須立志。他說:"人唯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學貴有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他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并經常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要抓住根本,立乎大者,。他說,,事有本末,物有大小,,教學只有抓住根本,,"先立乎其大者",才能"如魚龍游于江海之中,,沛然無礙",。熟讀精思,優(yōu)游涵泳,。他說:"讀書之法,,須是平平淡淡去看,仔細玩味,,不可草草,。所謂優(yōu)而柔之,厭而飫之,,自然有渙然冰釋,,怡然通順的道理"。他強調讀書要熟讀精思,,反對為貪多而不求甚解,。"優(yōu)游涵泳,久自得力,;泛觀博覽,,不如少讀。"

14,、陳亮(1143-1194)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永嘉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一位熱愛祖國的教育家,。

陳亮主張要培養(yǎng)一代"成人",這種人"慨然有經略四方志",,懂得"伯王大略,,兵機利害",有"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要有膽有識,要有真才實學。反對那種"相蒙相欺,,以盡廢天下之實,,則亦終于百事不理而已"的教育。在教學方法上,,陳亮主張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反對脫離實際的閉門讀書,,不著邊際的高談闊論,。他說:"人才以用而見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只有"東西馳騁",才能出"多可用之才",。

15,、王守仁(1472-1528)是明中葉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認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倫。他主張從"致良知"入手,,通過教育,,把個人的私欲滅掉,保存各人固有的天理"良知",,養(yǎng)成封建道德品性,。教育就是要陶冶人格。"操于其心者,,其動妄,;蕩于其心者,其視??;歉于其心者,其氣餒,;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

王守仁從"致良知"出發(fā),在教學原則上提出許多值得重視的見解:一,、重視躬行實踐,。認為真知必須行,應在行動中學習,以求真知,;二,、重視獨立思考。認為教學是要引導學者"各得其心",,學習貴于"自求""自得",,學問要旁人"點化"不如自?quot;解化";三,、主張循序漸進,。他認為學習必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四,、主張因材施教。認為教師教人如醫(yī)生治病,,要辨癥施治,,"夫良醫(yī)之治病,隨其病之虛實強弱,,寒熱內外,,而斟酌加減,調理補泄之,,要在去病而已",。

16、王廷相(1474-1544)是明清之際的著名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說:"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壯大者已成駁僻之習,,雖以正導,,彼以先入之見為然,將固結而不可解矣,,夫安能變之正,。故養(yǎng)正當于蒙。"他從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出發(fā),,在教育和教學方法上提出了許多可貴的見解:一是提出人掌握知識必須從"見聞之知"開始,。教育者應使愛教育者接觸事物、實地學習,,才能認識事物,,叫做"接習"。二是認為知識是思與聞的內外結合面得的,。他說:"夫圣賢之所以知者,,不過思與見聞之會而已,。"三是主張思習結合以求會通。他說,,學習要"思之精,、習之熟","能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四是認為要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不能單靠說教,必須"實歷",,即行的意思,。他以為能"閉戶學操舟之術"為比喻,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道理,。還說:"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謂真知矣,。"

17,、戴震(1723-1777)是清代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教育家,。

在學習方法上,,他反對生吞活剝"食而不化"的辦法,,要求自學,、自得。他說:"茍知學問猶飲食,,則貴其自化,。記問之學,入而不化者也,。""學不足以益吾之智勇,,非自得之學也。猶飲食不足長吾血氣,,食而不化者也,。"

18、張之洞(1837-1909)是清末洋務教育的首領,,我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制度重要的奠基人,。張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勸學篇》一書中,。《勸學篇》分內外兩篇,用他的話講:"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內篇分九章,,講同心,教忠,,明綱,,知類,宗經,,正權,,循序,守約,,去毒,;外篇十五章,講益智,,游說,,設學,學制,,廣譯,,閱極,變法,,變科舉,,農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會通,,非弭兵,,非政教,。張之洞十分重視教育,,把辦好學校,、培養(yǎng)人才看作是國家?guī)в懈疽饬x的大事。他說"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他引證孔子的話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要是無學,、無力,、無恥,人就會愚昧又柔弱,,而有學,、有力、有恥,,人就會精明又強大,。

19、嚴復(1853-1921)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在《原強》中提出,,一個國家的強弱存亡決定于三個基本條件:"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慧之強,三曰德行仁義之強",。他幻想通過資產階級的體,、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強國威,。即在當時的中國,,要實行君主立憲,必須開民智之后才能實行,??傊?教育救國論"是嚴復的一個突出思想特點,。

嚴復疾呼必須實行變法,,否則必然亡國,。而變法最當先的是廢除八股,。嚴復歷數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國也,害在使天下無人才,,其使天下無人才奈何,??quot;民不讀書,罪其父母"的強行義務教育表示贊賞,。

科學方法問題是嚴復西學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他曾翻譯《穆勒名學》(名學即形式邏輯),并積極進行對"名學"的宣傳介紹,。

嚴復更重視歸納法,,主張要"親為觀察調查",,反對"所求而多論者,皆在文字楮素(紙墨)之間而不知求諸事實",。他曾引用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為我簡編,,名物為我文字者,,斯真學耳"。

20,、張謇(1853-1926)是近代資產階級立憲派,,著名的實業(yè)家和教育家。

他說:"一藝之末,,學必有師,,此古今中外之通義也。況圖國家強立之基,,肇國民普及之教育乎,?"明確地把培養(yǎng)師資、興辦學校我和救國圖強結合起來,。多培養(yǎng)教師,,這樣才能為國家多培育人才。對于如何辦好師范,,鼓舞人們樂于從事教育工作,,他還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對教師應根據其教學成績分別授予國子監(jiān)丞,、博士,、學正、助教等名義,,使其職名相符,。從政治地位到生活待遇上解決教師的切身問題。

21,、康有為(1858-1927)是向西文尋求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是我國近代維新派的主要代表。

康有為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國家的強弱,,完全決定于教育。他說:"才智之士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基于此,,他以為改革社會必先改革教育,。

他在1998年《請廢八股試貼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中說,,"今變法之道萬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舉"。他認為當時主要的禍害是"民智不開",, "民智不開"的原因則是"八股之弊",。

22、蔡元培(1868-1940)是現代中國知識界的卓越前驅者,,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學家,。

蔡元培是二十世紀初中國資本主義教育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他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集中到一點,,就是要用資產階級教育代替封建教育,。他認為普通教育要"養(yǎng)成完全之人格",就是進行體,、智,、德、美四育和諧和發(fā)展的教育,。倡導"思想自由",,以反對"數千年專制之積習"。他強調自由發(fā)展,,積極支持新思潮,。他采取網羅眾家、兼容并包的學術民主的政策,,反對封建文化專制主義,。主張個性自由發(fā)展,反對違背自然抹煞個性的封建教育,。重視女子教育,,反對封建的男尊卑。他不顧社會上的非難,,沖破重重阻力,,在北大破例招收女生,開創(chuàng)了我國男女同校的先例,。

23、章炳麟(1869-1936)是我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有一定影響的教育家,。

章炳麟很重視教育,認為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人才,,如果教育不適用,,培養(yǎng)的人才必不適用。他主張教育必須為革命利益服務,,他說,,道德是由社會薰染來,不是從說話講解來,,如社會上農工商販,,有道德的盡多。而"學校里邊修身的教訓,,不過是幾句腐話",,"況且講倫理、講修身的教習,,自己也沒有什么道德",,"不能為學生做表儀"。他把德育與社會聯系了起來,,同時說明,,與其在學校進行封建倫理道德教育,不如多學點知識,,做點學問,。"現在的青年,應當明了是什么時代的人,;現在的中國,,是處在什么時期;自己對國家,,應負有什么責任,。"號召青年洞察當時社會、經濟和歷史的演進,,以挽救國家的危亡,。
 
24、梁啟超(1873-1929)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中國之衰亂由于教之未善……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條,,皆歸本于學校,。"他曾著《新民說》,,認為"變法"必先"變人","變人"必須"育才",,"育才"就是教育,。這種把辦教育看作是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關鍵的主張,,雖然對教育的作用估價過高,,但其重視教育這一點卻是可取的。

他在《論教育定宗旨》中,,指出人類與動植物的不同,,就在于做事有目的,辦教育更不能沒有目的,??涤袨殡m曾提出培養(yǎng)人才,開發(fā)民智,,而梁啟超認為這還不夠,,教育還要有正確的目的。這是他獨特的貢獻,。他認為培養(yǎng)只圖升官發(fā)財的官僚,、漢奸之才這樣的教育目的有害無害,是錯誤的,。正確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新民,,養(yǎng)成一種特色之國民,使團結體,,以自立意存在于列國之間,,不徒為一人之才與智也"。他反對個人主義的教育目的,,提出培養(yǎng)人才要有國家觀念,,這種思想在當時曾大放光輝。

25.陳嘉庚(1874--1961)是愛國華僑的領袖,,是著名的實業(yè)家,,也是傾囊辦學的教育家。他歷來認為"金錢如肥料,,散播才有用",,他自己的遺產一個錢也沒有留給自己的子孫,卻不斷捐資興學,。他一生中辦學的資本折合起來足有一億美元之多,。而他本人卻十分簡樸,熟悉他的人都為之感動。在他幾十年的辛勤努力下,,教澤廣被,,普育英才,,積功祖國,,譽滿南洋。1961年8月何喬凝老人在《陳嘉庚先生紀念冊》上題詞,,稱贊他是"華僑愛國愛鄉(xiāng)熱心教育事業(yè)的楷模",。

26、張伯苓(1876-1951)是我國近代有名的愛國教育家,。

在德育方面,,他既注意"大德",又注意"小德",,特別重視愛國教育,,新生一入南開,他就大講"國幟三易",,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心,。他還為南開規(guī)定了"學生衛(wèi)生習慣自省表"和"學生每月生活的正規(guī)",要求全面,、具體,,用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張伯苓主張寓教育于生活及課外活動之中,。他說,,學生"不單是要從書本上得學問,并且還要有課外活動,,從這里得來的知識學問,,比書本上好得多。"

27,、徐特立(1877-1968)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活動,,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卓越的教育實踐家,,其教育思想是很豐富的,他的許多重要文章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一書中,。延安時期,,他根據我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文化教育總方針,提出:要研究科學,,培養(yǎng)科技人才,。"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迫切需要知識分子"。

注重自然科學的教育和自然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重視教學方法,。他主張,要給大眾科學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地給已有的知識,。他還指出:"我們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者,只會接受書本子上的現成知識還不夠,,還需要能夠發(fā)現新知識,。那就更需要從手腦并用的勞動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綜合事物,才能得出關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識,。"他主張"靈活使用課本",,反對把"課本神圣化,使學生都不用腦",,如果"師生都成為課本的審查者和編輯者",,"學習的成就就必然是可驚的"。此外,,他還很注意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學相長,、啟發(fā)式教學,、少而精等。

關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論著中主要談了三個方面:一,、基本觀點教育。他說:"普通學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唯物史觀,,貫徹到學校各科課程和實際生活的各方面去。"二,、道德教育的內容要?quot;五愛"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三,、紀律教育,。他認為必須堅持說服教育的原則,反對體罰,。

他指出,,教師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品質修養(yǎng),"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是人師,,是教行為的,。"

28,、黃炎培(1878-1965)是我國現代有名的民主主義戰(zhàn)士,,職業(yè)教育的積極倡導、教育家,。

他在《實施實業(yè)教學要覽》中給職業(yè)教育下的定義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獲得生活的供給及樂趣,一面盡其對群眾之義務,,此教育名曰職業(yè)教育,。"

黃炎培的職業(yè)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教育與生活聯系。黃炎培在職業(yè)指導上的要求就是"幫助個人選擇,、預備,、決定及增進他的職業(yè)",使他們能夠做到"敬業(yè)樂群"和"裕國利民",,

教育與勞動結合,。黃炎培把"尊重勞動"作為職業(yè)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條,把"勞工神圣""敬業(yè)樂群"作為中華職業(yè)學校的校訓,。

注意學和用的聯系,。黃炎培反對勞心勞力分離,注意學和用的聯系,,主張手腦并用?quot;要使動手的讀書,,讀書的動手,把讀書和做工兩下聯系起來",,只有手腦兩部聯合才能產生世界文明,。

29、吳玉章(1878-1966),,名永珊,,定玉章,是我黨老一輩革命家,,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他號召學生要"品端學粹",,"將來歸國以貢獻于我國社會"。倡導文字改革也是吳玉章一生致力的工作,。他把中國文字改革看成是"東方的偉大革命",,他認為全國滿是文盲是建立不起來一個新中國的。

30,、魯迅(1881-1936)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偉大的教育家,。

魯迅極其重視科學知識,。他指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許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魯迅主張搞文科的也要學自然科學,。

魯迅把中華的復興,、民族的自強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希望把他們培養(yǎng)成戰(zhàn)士,,向舊社會的惡勢力作韌性戰(zhàn)斗,,求得自身的徹底解放。他說:"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zhàn)士",。他關心青年的學習,,但反對讀死書。他說:"讀死書會變成書呆子,,甚至于成為書櫥,。"他提倡讀活書,指出青年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鼓勵青年學習社會科學,,并一再指出學文科的也要看關于科學的書,學理科的,,要看看文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他教育青年學習要做到一,,堅忍;二,,認真,;三,韌長,。要汲取多方面的知識豐富自己,,如同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反對注入式,主張啟發(fā)式,。魯迅對陳腐的注入式教學法有切膚之痛,。他認為注入式違背人的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他說:"古之師道,實在也太尊,,我對此頗有反感。我以為如師荒謬,,不妨叛之,。"

31、陶行知(1881-1946)是我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民主戰(zhàn)士,。

其生活教育的理論體系是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部分構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它是陶行知的教育方針,,又是教育內容,。其內涵包括甚廣,他以為自有人類以來,,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教育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社會即學校"是從"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引申出來的。其基本內涵是以社會為學校,,奉自然為宗師,,學校的范圍廣大無邊,。三者的關系,"社會即學校"是實行"生活即教育"的形式,;"教學做合一"是實行"生活即教育"的手段,。生活教育?quot;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同實際相聯系,,倡導人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內容。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主張"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為學,。要求教師"在勞力上勞心"。

"人民教育"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總基礎,。他畢生致力于普及教育事業(yè),,認為,普及教育運動之最大使命是把現代文明的鑰匙從少數人的手里拿出來交給大眾,。為普及大眾教育,,他提出了"小先生"制,號召動員全國的小學生做小先生,,提?quot;知識公有",,"即知即傳人"。提倡"科學下嫁運動",,創(chuàng)辦了自然科學園,、兒童科學通訊學校,還編輯兒童科學叢書和大眾科學叢書等,。

他主張用教育的力量"達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培養(yǎng)"合理的人生"作為教育的宗旨,。主張教育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雙手,、頭腦,、嘴,、空間、時間,。他熱愛兒童,,強調兒童的個性發(fā)展,注重解放兒童及大多數人的創(chuàng)造力,,主張"在立腳點謀平等,,于出頭處求自由"。

32,、劉仙洲(1890-1975)是我國當代杰出的機械工程學家和著名的工程教育家,。

教育思想上,劉仙洲一貫主張理論與實際聯系,,學理與實驗并重,。他常說:只"巧心"而不"勞手",是只有學理而無實驗,,充其量不過是一位理論工程家,,可以做文章,可以勉強教書,,但一遇到具體問題,,就難免不切實際;相反,,如果只"勞手"而不"巧心",,就是只有實驗而無學理,充其量不過是一位熟練的老工匠,,可以按圖制造,可以照著仿做,,但一問其所以然,,便會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他主張培養(yǎng)既會"勞手"又能"巧心"的人,。

33、惲代英(1895-1931)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早期青年運動的杰出領導人,,同時他又是一位革命教育家。

惲代英對當時舊學校所盛行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在《編輯中學教科書的先決條件》一文中指出,,舊的教學方法的最在弊病是只有老師的活動,沒有學生的活動,,"學生成了一個無意識的隨知識的器皿,,腦筋中不能有一點創(chuàng)造力",。教師講得有味時,學生只把它當成笑話聽,,卻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講得寡味時,學生昏沉的要瞌睡,。這種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是"注則有之,入則未也",。

他提出正確的考試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它來檢查教師的教法,,以便改進教學方法;二是要通過考試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幫助他們用學過的材料,;二是要通過考試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幫助他們用學過的材料,,作出一種新的論斷,。

他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尊嚴",與學生打成一片,。他說:"我主張教師要全然與學生平等,,甚至起居、飲食,、自修,、游戲都在一塊",改變教師遠在天上的狀況,,更好地誘導學生改過遷善,。教師決不能用體罰來威脅和壓服學生,否則就"殺死了兒童的生長天機",,因為"懲罰不能使人改過,,只能使人隱匿過失"。

34 ,、陳鶴琴 (1892-1982年),,浙江上虞縣人。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主要教育著作有:《兒童心理之研究》、《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活教育的教學原則》等。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統(tǒng)的《陳鶴琴教育文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