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室開展校本教研的思考(三)
四川省涼山州教育科學研究所 / 諶業(yè)鋒 摘自:《天津教研網(wǎng)》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 教師個人、教師群體,、專業(yè)研究人員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它們構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體的關系,。三者在行動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行為,。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yè)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 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 。 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或回頭看),,而是反省,、探究教學活動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自我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也只是轉化為教師的自我反思行為,,校本研究才有基礎,,才得以真正的落實。 教師的自我反思按教學的過程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是憑借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為調整性的預測,,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學中的反思,,是指對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自動反思、迅速調控,。這種反思表現(xiàn)為教學中的一種機智,,具有敏感性。教學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如上完一節(jié)課,,或上完一個單元的課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去發(fā)現(xiàn)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或者對有效的經(jīng)驗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提升。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師的自我反思在內(nèi)容上包括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三個方面,。通過反思,,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 總之,,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 “ 學會教 ” 與 “ 學會學 ” 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行為的科學性,。 (二)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強調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主動的與教學伙伴進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討價還價式的探討,,可共同分享經(jīng)驗,也可共同探究問題。同伴互助在活動形式上有組織型和自發(fā)型兩種類型,。組織型是指學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研討活動。自發(fā)型是指教師本人主動與教學伙伴(或學校管理者或同仁或專家)進行研討,,這種研討不拘時間,、不拘地點、不拘形式,,可隨時發(fā)生,,也可隨時結束。實際上,,這種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經(jīng)常性的特點。 同伴互助的活動方法有: ① 對話,??山粨Q信息、可共享經(jīng)驗,、可深度會談,、可探討、可辯論,、可質疑,、可答疑。 ② 協(xié)作,。尋找伙伴,,共同承擔某個實際問題的研究,。有共同的研究目的,,也有各自的研究責任、群策群力,,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務,。 ③ 幫助。指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成績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指導新任教師或教學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師,,使其盡快適應環(huán)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 同伴互助建立在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之上,,是校本研究最本質的活動形式,。校本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自我反思的層面上,就變成了 “ 師生研究 ” ,,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校本研究,。只有通過同伴互助這種群體性的研究方式,才能改革教學研究中 “ 單打獨戰(zhàn) ” 的局面,教師群體的共同發(fā)展才有所依托,。 (三)專業(yè)引領 專業(yè)引領主要是指各層次教研人員,、科研人員和相關的專家、學者對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雖然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內(nèi)的力量,因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困于經(jīng)驗總結水平上的反復,甚至導致形式化,、平庸化,。 專業(yè)引領是強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是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引領的主要方式,,一是靠教師自覺學習并吸收先進的教學理論,并運用于反思和互動的教學研究活動之中,;二是靠專家,、學者的指導,通過他們,,提煉聚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分析問題的歸內(nèi),設計改進的策略,,驗證教學研究的成果,。 專業(yè)引領就形式而言,主要有學術專題報告,、政治學習輔導講座,、教學專業(yè)咨詢、教學現(xiàn)場指導等等,。每一種形式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其中以教學現(xiàn)場指導為最有效的形式。專業(yè)人員介入校本教研,,要做到 “ 到位不越位 ” ,, “ 導是為了不導 ” ,要立足于提高教師獨立的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要大力倡導 “ 平等式的對話 ” ,、 “ 討價還價式 ” 的學術研討。 五,、行動研究的方法和模式 行動研究法是: “ 研究課題來自實際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完成,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實施,,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動為目的,。 ” 行動研究的主要特性是:研究課題來源于實際工作者主動變革的需要,;研究目的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現(xiàn)實,;研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的主體是教育實踐者,以研究人員,、教師,、行政領導乃至學生家長間相互合作方式進行研究;研究的動態(tài)性,、發(fā)展性和螺旋式上升等,。 模式一: 其一般程序是:問題 ---- 計劃 ---- 行動 ---- 反思,是一種模式,。 模式二: 五環(huán)節(jié)模式:這是上海教科院周衛(wèi)先生根據(jù)美國圣路易部新城小學推動多元智能行動研究提煉出來的,。他認為教師校本教研的過程應當是發(fā)現(xiàn)問題 ---- 組織團隊 ---- 學習準備 ---- 設計實施 ---- 總結反思五個階段。 每一階段的具體任務是: 發(fā)現(xiàn)問題:( 1 )課題組織者發(fā)現(xiàn)教育現(xiàn)場的問題:( 2 )搜集并整理相關文獻資料,;( 3 )確定研究方向,,擬定研究計劃。 組織團隊:( 1 )研究者,、領導和教師自愿組織成專業(yè)發(fā)現(xiàn)團隊,;( 2 )尋找學校課表安排、人員,、經(jīng)費,、設備支持;( 3 )向學生說明研究意圖,,征得家長同意,。 學習準備:( 1 )研讀,、研討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團隊;( 2 )親歷每一種智能教學,,讓兒童認識各自智能特色和學習風格,;( 3 )團隊成員填寫學生多元智能梳對表;( 4 )在教學全過程中,,專家與教師平等對話,。 設計實施:( 1 )討論多元智能教學方案,;( 2 )制定教學目標;( 3 )將目標轉化為各項智慧活動,;( 4 )確定教育原則,;( 5 )與家長座談,說明多元智能的意義與實施計劃,;( 6 )實施單元教學活動,;( 7 )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如通困難,,及時調整內(nèi)容和方式,;( 8 )學生完成相關的報告;( 9 )組織全班交流,,觀察學生表述和功能提升情況,。 總結反思:( 1 )整理分析相關資料,完成論文撰寫:( 2 )專家,、教師反復討論,。 模式三: 問題 ---- 綜述 ---- 調查 ---- 計劃 ---- 設計 ---- 實施 ---- 總結 問題 ---- 發(fā)現(xiàn)和提出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問題,并把它轉化為研究的課題,; 綜述 ---- 搜集,、學習、整理相關的文獻,,并撰寫文獻,; 調查 ---- 設計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 計劃 ---- 設計操作辦法,,包括學生學的操作辦法和教師教的操作辦法,; 實施 ---- 在實踐中實施操作; 總結 ---- 收集整理研究過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其次,在教師校本教研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方式不具有唯一性,。 行動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多角分析,。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對學校學科建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召開由學科教師、學生,、研究人員,、教學行政管理人員和校長參加的多角分析座談會。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尋求共同認可的教改方案,。教師通過自我反思,,了解教學目標、教學期望與實際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研究人員,、教師通過與學生座談,了解學生的感受,、變化和想法,。 訪談。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包括學生訪談,、家長訪談和教師訪談,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見,。 問卷調查,、態(tài)度量表和能力測量表。主要用于問題診斷和課題立項階段,。設計相關量表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態(tài)度調查和水平測試,。 日記 / 教學反思錄。主要用于研究過程階段,。研究人員和教師堅持寫試驗研究的日記 / 日志,,記錄每次研究活動的情況并反思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課堂觀察,。主要用于研究過程階段,。對每次試驗課進行課堂教學觀察和記錄。 數(shù)碼照片記錄,。主要用于研究過程階段,。對研究活動和試驗課的情景運用數(shù)碼相機進行照片記錄。 錄像記錄,。主要用于研究過程階段,。運用錄像機對每次試驗課進行課堂教學全程實錄。 個案研究,。主要用于研究過程階段,。對教師、學生進行個案研究,。 歷史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我們相信,隨著校本教研實踐的展開,,大家對校本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晰,,校本教研會越來越進入理論工作者和廣大校長和教師們的視野,,給予它應該的地位和作用,;也確信會有更多的教研員走進校本,,平等參與,真正成為校長和教師的知心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