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至三公銅鏡 編輯詞條 發(fā)表評論(0)
1)器物名稱:位至三公銅鏡 2)年代:三國時期吳國 3)形制規(guī)格:圓形鏡面,,鏡體較厚重,紐特大顯得很突出,,花紋較簡單,,多以連弧紋為主,有的有夔鳳等紋飾,。 4)簡述:上有“位至三公”等簡單銘文,,因此而命名為位至三公鏡。三公是指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三個官階。西漢時期,,銅鏡上已經有了銘文,,西漢早中期的銘文大多是表示思念之情的,比如:“常富貴,,樂未央,。長相思,毋(匆)相忘”等等,。詞句樸實無華,,情意綿綿.感情真摯。西漢中葉以后,,銅鏡銘文中開始出現希望高官厚祿,、子孫昌盛,享樂富貴,、長生不老的思想,位至三公鏡就是這種銅鏡中的代表,。該種銅鏡主要流行于東漢晚期至六朝初期,。
三國時期銅鏡的特點: 編輯本段 回目錄
三國時期,大部分銅鏡的形制,,紋飾仍沿用東漢以來流行式樣,,同時也有所創(chuàng)新,以吳鏡為代表的紀年銘文鏡,,具有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征,。此時期銅鏡有明顯特征的分為三類:神獸紋鏡,根據主題紋飾的布局方式,,分為環(huán)繞式和重列式兩種,,此外還有六段式和三段式重列神獸鏡,。特點是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以浮雕手法表現主題紋飾神像、龍虎等題材,,紋樣隆起突出,,一反以前紋飾主要由線條構成的方式。另外一種是變形四葉紋類,,圓形,、圓鈕、圓鈕座,,形制,、紋飾基本和東漢時期的變形四葉紋鏡類相同。根據紋飾圖案的不同,,分為變形四葉鳳鳥紋鏡和變形四葉佛像鏡四種,。還有一種是禽獸紋鏡類,圓形,、圓鈕,、圓鈕座,鏡鈕厚大,,占據中心十分突出的地位,,鏡背以禽獸紋作為主紋,根據主紋的不同,,分為盤龍鏡和龍虎鏡兩種,。
銘文釋義: 編輯本段 回目錄
三公是對古代官職的稱謂,,從周代到明清一直沿襲應用,,只是各個朝代所指有所不同。周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實行中央集權,,建立了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官制,。西漢時以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他們是負責軍政司法的最高長官,相當于宰相,,擁有很高的權力和榮譽,。西周時官有九命之分,九命是最高級別,,通常是天子上公九命,,王子三公才能達到八命。漢到魏晉時期,,把官職又分為九品,,一品最高,能達一品的多是大將軍和三公一級的官員,,并根據其官職大小確定其俸祿的多少,,凡三公不但能享受到高額俸祿,而且每遇逢年過節(jié),,另外還給加俸,。這些制度對當時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因此人們把追求高官厚祿,,以達榮華富貴作為最高目標,。漢代銅鏡上位至三公等雖是一種吉祥用語,但它又是當時人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的體現,。人們把“位至三公”的字語鑄刻在日常生活用具銅鏡上,,當作對子女的厚望和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因此,,漢三國六朝時期特別是魏晉南北朝時出土的帶有銘文的銅鏡中,,這類用語最為常見。
相關圖片: 編輯本段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