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古東方大族的羌族,歷史上先后建立過“后秦”,、“西夏”等著名地方政權(quán),。今天的羌族是由河、湟地區(qū)南遷的羌族和世居岷,、涪江上游的羌族為主體,,并不斷匯融其他不同歷史時期遷入的羌族族群而形成的。
羌族有本民族語言,,但歷史上除黨項羌人曾創(chuàng)制西夏文外,,羌族沒有自己的文字,。羌語屬漢藏語系西藏緬語族羌語支,。羌語分南北兩種方言。南部方言區(qū)包括茂縣的沙壩、校場,、鳳儀,、土門區(qū)和汶川、理縣,、松潘,、北川等縣。北部方言流行于茂縣的赤不蘇區(qū)和黑水縣大部分地區(qū),。兩種方言各有5種土語,。羌語方言、土語內(nèi)部差異較大?,F(xiàn)在有40%的羌族使用本民族語言,,在交通沿線和接近漢區(qū)的羌民,一般來說都會漢語,,通用漢文,。
羌族社會曾普遍信仰原始宗教“釋比教”。此外,,以儒,、釋、道教為代表的漢文化在羌族社會也曾有廣泛的影響,。
羌族“薩朗”舞蹈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羌族,,傳承至今的文化遺產(chǎn)種類較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豐富多彩,。其中有民間工藝“咂酒”釀制,、“羌繡”和水磨漆器制作;堪稱羌族傳統(tǒng)文化百科全書的口傳原始宗教經(jīng)典《壇經(jīng)》,;歷史悠久而普遍的大禹崇拜,;《羌戈大戰(zhàn)》、《木姐珠與斗安珠》等著名史詩,;“薩朗舞”,、“盔甲舞”、“皮鼓舞”,、“集會舞”,、“禮儀舞”等民族傳統(tǒng)舞蹈;多聲部的民歌,、酒歌,;古老的羌笛、羌笛曲和“羌戲”,;“推杠”,、“武術(shù)”,、“氣功”、“射擊”,、“摔跤”,、“抱蛋”等民間體育、游藝活動,;“羌歷年”,、“祭山會”、“瓦爾俄足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社會制度方面,,有原始軍事民主制色彩濃厚的“議話坪制度”等。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方面有阿壩州茂縣黑虎寨碉樓民居,、茂縣曲谷河西王泰昌官寨,、汶川布瓦寨民居與土夯碉樓、汶川羌鋒寨民居與碉樓,、理縣桃坪寨民居與碉樓,、理縣老木卡寨民居、茂縣聯(lián)合索橋,、汶川縣威州索橋,、汶川克枯棧道、理縣白杖房棧道等為代表的羌族傳統(tǒng)建筑,;具有重大考古價值的茂縣“營盤山文化”遺址群,、茂縣城關(guān)“石棺葬文化”遺址群、茂縣疊溪點將臺初唐摩崖造像,、北川羌族自治縣永平堡古城遺址,。
理縣桃坪寨后山俯視(季富政《中國羌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