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擇鄰是一段千古佳話,,但難免有人議論:若非孟母腰纏萬貫,,何以連搬三次家?而且每到一處,,必要購房一座,?言者還有一證:孟母千金擇鄰中的“千金”,就足以證明此說不謬,。
是耶,?非耶? 我們知道,,孟子名孟軻,,父親名孟激。孟子幼年喪父,,孟激未作過高官又未得厚祿,。那孟母呢?韓非外傳載有孟母仉斷織之事,,親躬紡織的勞作足證其并非“陶朱公”出身,。孤兒寡母,何有萬貫家產(chǎn),? 我們再看看孟母的三遷,。那可不是在現(xiàn)在的北京、上海,,孟家從墳地邊遷到集市邊,,然后又遷到學(xué)校邊,遷來遷去并沒有離開魯國的鄒邑,,只是在那個大“村莊”里搬來搬去,。 何況那時搬家昔非今比,。讀古書的人都清楚,那時藏衣只有篋,,貯食物只有瓦器,,一般家庭除陶制品外連桌椅板凳都沒有。估計那時人走了就算搬家,,實在是件很輕松的事,。 我們再來說說“千金”。這里所說的金,,并非今日言指的黃金,而是銅,。古人將金分作三等,,上品為黃金,名金,;中品為白銀,;下品為銅,名赤金,。孟子時齊魯燕趙等地通貨大多為銅作的刀幣,。而這里的千金之“千”也不是實數(shù),而是夸大其詞的虛指,,意思不過是強(qiáng)調(diào)孟母為教育子女而不惜一切代價罷了,。再者,“孟母三遷”出自劉向的《烈女傳》,。劉向生于公元前77年,,卒于公元前6年,一生經(jīng)歷四帝,。但都是西漢初期,,那時的經(jīng)濟(jì)屬于恢復(fù)期,“米至石值萬錢,,馬一匹則百金”,,也許他以漢初的經(jīng)濟(jì)情形度量孟母三遷時的費(fèi)用也未可知。 退一步說,,即使千金中的千是個實數(shù),,但還有個重量的問題。是千金,?還是千兩抑或是千銖,?過去一斤只合228.86克,折今天半斤不到,,即使千兩也只有今天500兩不到,;若為千銖,《說苑路辨物》里說:“16黍為一豆,6豆為一銖”,,另據(jù)古書記載,,十二粟為一分,十二分為一銖,,照此算來一百四十四粒粟的重量為一銖,,24銖為一兩,1000銖才41.6兩,,折合為古代的斤為2.6斤,,折合今天的計量才一斤一兩八錢。我想如果是今人手里拿著一二斤銅,,恐怕誰也不會為了這而驚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