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解義:“雨”字的甲骨文像是天空中降落的水滴,,上面一橫代表雨云,下面的點滴或短豎表示雨滴,。很明顯,,“雨”為象形字。“雨”的金文和小篆也是承襲了甲骨文的造型,。“雨”的本義指雨水,,后來用作形容詞,表示密集,,例如雨注,。漢字中凡從雨的字大都與云雨等氣象有關(guān),如雷,、霧,、霜、雪等,,這些大都是雨水的其他形態(tài),。雨還有豐富的比喻意義,例如“雨過天晴”表示情況由壞變好,。“雨后春筍”本來指大雨后春筍旺盛地生長,,人們用其來比喻新事物蓬勃出現(xiàn)。“雨露”一詞比喻施人以恩惠,。“雨跡云蹤”比喻男女舊情,,已成往事。 漢字智慧:人們賦予了“雨”各種情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表達悲傷心情,;“夜闌臥聽風吹雨”表現(xiàn)衛(wèi)國情懷,;“東邊日出西邊雨”滴滴皆有情;“天街小雨潤如酥”充滿新生的喜悅,。
探源解義: “土”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像是一堆土的形狀,;金文和小篆皆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其小篆體更是與現(xiàn)代的“土”字相同,?!墩f文解字》講:“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二像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土”是社的本字,本義是聚土為社祭地神,。經(jīng)過引申后,,它才由祭祀的“土”變成了普通的泥土,、土地。由于人與土地的關(guān)系很深,,所以人們干脆把家鄉(xiāng)也稱做土,,例如“鄉(xiāng)土”。“土”可做偏旁,,漢字中凡從土之字都與土壤或土地有關(guān),,如地、城,、垣、埋等,。 漢字智慧:在中國,,無論是時光流轉(zhuǎn),還是社會變遷,,鄉(xiāng)土情結(jié)早已化成鮮紅血液,,流淌在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身體之中。離開了鄉(xiāng)土情結(jié),,愛國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探源解義:甲骨文的“火”字像是火焰的形狀,。這說明“火”是一個象形字,。“火”字的小篆體將甲骨文的形象化變得線條化,經(jīng)過隸變后寫作“火”,?!墩f文解字》上解釋:“火,毀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火”字的本義為燃燒時產(chǎn)生的光,、焰和熱,后來才引申為焚燒,、燒毀的意思,。由于火的顏色是紅色的,所以還用來指代色彩,,例如“火云”,,指的是太陽下山前天邊紅色的彩云。此外,,因為“火”有破壞性,,所以它的另一個引申義是戰(zhàn)爭,、槍彈,例如交火,、開火,、炮火。 古人造字凡是有“火”字作為偏旁部首的,,也幾乎都是因為其某種特質(zhì)與“火”相似,。例如炎熱的“炎”,火燒起來非常熱,,而夏天也非常熱,,二者性質(zhì)相同,所以把一把火變成了兩把火,,形容天氣比火還熱,。再如“火”上加“蓋(一)”,表示覆壓火上,,這就是“滅”字,,本義為消滅、滅亡,。而“灰”字從手,,從火,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手去拿,。 漢字智慧:火雖然具有破壞性,卻帶給了人們生活的希望,。毛澤東主席就曾用“星火燎原”來比喻革命的火種雖然暫時弱小,,卻有偉大的前途。對生活中的一切充滿了火熱的激情,,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說文解字 • 水 探源解義:甲骨文、金文中的“水”字,,像一條水流,。中間的彎曲細線代表河道,兩旁的點滴是水花,。小篆的“水”字則更有彎彎曲曲的流水之形,,顯露了水的柔性。所以水的本義指水流或流水,;泛指則是表示水域,,如江河湖海;后來引申為汁液,,如淚水等,。“水”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凡是與“水”有關(guān)或者能流動的事物,大多都有“水”相伴左右,?!墩f文解字》中講:“水,準也,。” “準”的意思就是“平”,, 因為水處于靜態(tài)的時候,由于重力因素,,它會保持水平的境界,,所以人們把某一事物達到一個既定的標準稱為“水準”。 漢字智慧:水可靜可動的姿態(tài)給了人們無限的啟示:人們學習水的迂回,,懂得了變通的道理,;看到了水滴石穿,懂得了什么叫堅持,;學習流水不腐的道理,懂得了進取與創(chuàng)新,;學習了水狹則不深的道理,,懂得了寬容和坦蕩;看到了水的奔流不息,,懂得了什么叫勇往直前,。
探源解義:何謂“中”?不偏不倚也,。中國為什么把自己的國家叫做“中”呢,?皆因古人認為其所處的地點是大地的正中央,不偏也不倚,。這個字表達的是抽象的概念,,它的字形是如何構(gòu)造的呢?甲骨文,、金文的“中”字像一桿多斿(yóu,,飄帶)的旗,旗桿中段束扎木塊,,以增加旗桿的抗折強度,。由于木塊處在旗桿中段,把斿中分為上斿下斿,,所以“中”的本義為中間,。 《說文解字》中有云:“中,內(nèi)也,。從口,,上下通,。”由“中”的本義引申出兩段之間、四面等心的意思,,例如“中心” “中等”,。由于“中”有不偏于任何一方的意思,所以也有“中庸”等詞,。 漢字智慧:中庸思想即指古代儒學的中庸之道,,它著重于修養(yǎng)人性,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內(nèi)之道的理想人物。
【摘自《中華漢字智慧金典》 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 上官紫微,、王艷編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