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圖片大全之--葫蘆茶 別名
剃刀柄,、蟲草、金劍草,、咸魚草,、百勞舌、鯪鯉舌 腹水草別名 兩頭爬,、兩頭粘、兩頭鎮(zhèn),、仙橋草,、釣魚竿、釣竿藤,、爬巖紅,、兩頭生根 來源 玄參科腹水草屬植物腹水草Veronicastrum axillare (Sieb. et Zucc.) Yamazaki.,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長(zhǎng)1-2米。莖細(xì)長(zhǎng),,無毛或被疏短毛,,上部呈蔓狀,頂端著地處可生根,。葉互生,,具短柄,,長(zhǎng)橢圓形或長(zhǎng)卵形,長(zhǎng)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紫紅色,,入秋后或皆呈紫紅色,無毛,,少在葉脈上有短毛,。秋季腋生穗狀花序,卵形,,長(zhǎng)1.5-3.5厘米,,近無柄,花密集,,萼5深裂,,花冠紫紅色,管狀,,近相等的4裂,,花冠管部超過萼片,萼片邊緣有小睫毛,,雄蕊2,,超出花冠很多。蒴果卵圓形,,扁平,。 近種毛腹水草,莖上有短柔毛,,葉片狹卵形,,下面帶紫色,花穗近球形,,?;煊谩?/span> 生境與分布 生于林下草地,、水溝旁,、山坡較陰濕處。分布于長(zhǎng)江流域各省,,尤以浙江為多,。 采集加工 夏,、秋采集。 性味功能 苦,、辛,、涼,有小毒,。散瘀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腹水,,水腫,,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跌打損傷,外用治腮腺炎,,疔瘡,,燒燙傷,毒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腹水:①腹水草15-30克,水煎,,分2次空腹服,。②腹水草根、海金砂各10克,,水煎加糖調(diào)服,。 2.燒傷:腹水草洗凈搗爛,水煮1小時(shí),,取濃汁加等量菜油,,再煮半小時(shí),外搽創(chuàng)面,。 3.感冒咳嗽:腹水草15克,,水煎服。 4.乳癰:腹水草30克,,水煎服,。 5.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草30克,,水煎服,。 6.痄腮,、疔瘡:腹水草適量,搗爛敷患處,。 7.小便不利,、經(jīng)水不通、風(fēng)濕痛:腹水草10克,,水煎服,。 8.燙火傷、毒蛇或犬咬傷:腹水草嫩葉搗爛外敷,。 9.急慢性腎炎,、水腫:腹水草30-60克,水煎服,。或加半邊蓮15克,,水煎服,。 10.肝硬化腹水:腹水草、半邊蓮,、野葡萄根各30克,,淮山15克,雞內(nèi)金,、海藻,、昆布各10克,水煎服,。 11.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腹水草,、烏韭各15克,白英30克,,石韋,、半枝蓮、茵陳各10克,,車前草20克,,水煎服。 石韋別名 小石韋,、飛刀劍,、石皮、石劍,、石蘭,、金茶匙 來源 為水龍骨科石韋屬植物石韋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大石韋P. sheareri (Bak.) Ching.有柄石韋P. petiolosa (Christ) Ching.,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1.石韋: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狀莖細(xì)長(zhǎng),,如鐵絲而橫走,被有披針形的茶褐色鱗片,,邊緣有睫毛,。葉近二形,疏生,,相距1-2厘米,,葉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被星狀毛,,葉片披針形至卵圓狀橢圓形,,長(zhǎng)8-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中脈及側(cè)脈明顯,,葉上面疏被星狀毛或無毛,,有小凹點(diǎn),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孢子葉背面全部著生孢子囊群,,無囊群蓋。 2.大石韋(廬山石韋):本種根狀莖粗短,,葉一型,,亞簇生或近生,葉片廣披針形,,長(zhǎng)20-4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稍寬,,心形至圓形,兩邊呈不等的亞耳形,。 3.有柄石韋: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狀莖如粗鐵絲,長(zhǎng)而橫走,,根須狀,,葉疏生,厚革質(zhì),,干后卷起,,葉二型:營養(yǎng)葉稍短,柄約與葉片等長(zhǎng),,葉片卵圓形,,長(zhǎng)3-4厘米,,寬5-20毫米,鈍頭,,基部下延至葉柄,,全緣,葉上面無毛,,有排列整齊的小凹點(diǎn),,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孢子葉較長(zhǎng),,卵圓狀矩圓形,,長(zhǎng)3-12厘米,葉柄較葉片長(zhǎng),,孢子葉背面全部著生孢子囊群,,無囊群蓋。 生境與分布 多生于山坡,、石邊,,、石縫陰濕處,,或附生與樹干上。石韋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大石韋分布于長(zhǎng)江以南各省,。有柄石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長(zhǎng)江中下游各省,,山東亦有。 采集季節(jié) 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 1.石韋水煎液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24小時(shí)痰量逐漸減少,變稀,,易咳出,。治療后大單核細(xì)胞數(shù)量增加,吞噬細(xì)胞吞噬力加強(qiáng),。2.石韋對(duì)因化療及放療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3.石韋提取物試管內(nèi)對(duì)流感桿菌抗菌作用極弱,,但能增強(qiáng)機(jī)體抗病能力,??赡芘c活躍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促進(jìn)細(xì)胞吞噬力有關(guān),。 性味功能 苦,、甘、涼,。利尿排石,,清肺瀉熱,止血,。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膀胱炎,泌尿系結(jié)石,,慢性氣管炎,,哮喘,肺膿瘍,,咯血,,衄血,吐血,,尿血,。用量6-10克。 參考配方 1.慢性支氣管炎:石韋,、冰糖各60克,,水煎服。重癥為一日量,,輕癥為二日量,。 2.放、化療引起的白血球下降:石韋30克,,紅棗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3.泌尿系結(jié)石:石韋,、車前草各30-60克,梔子30克,,甘草10-15克,,水煎當(dāng)茶飲。 4.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有柄石韋葉20片,水煎服。
石筋草別名 西南冷水花,、狗骨節(jié),、軟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石巖菜,、蛇踝節(jié)、石稔草,、全緣冷水花,、六月冷、血桐子草,、恒春冷水麻,、歪葉冷水麻 來源 為蕁麻科冷水花屬植物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 C. H. Wright.,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莖長(zhǎng),匍匐生,,多少木質(zhì)化,,生根,纖維狀,。莖肉質(zhì),,高10-70厘米,粗1.5-5毫米,,基部常多少木質(zhì)化,,干時(shí)帶藍(lán)綠色,常被灰白色蠟質(zhì),,下部裸露,節(jié)間距0.5-3厘米,,分枝或幾無分枝,。葉薄紙質(zhì)或近膜質(zhì),同對(duì)的不等大或近等大,,形狀大小變異很大,,卵形、卵狀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卵狀或倒卵狀長(zhǎng)圓形,長(zhǎng)1-15厘米,,寬0.6-5厘米,,先端尾狀漸尖或長(zhǎng)尾狀漸尖,基部常偏斜,圓形,、淺心形或心形,,有時(shí)變狹近楔形,邊緣稍厚,,全緣,,有時(shí)波狀,干后上面暗綠色或藍(lán)綠色,,下面淡綠色,,常呈細(xì)蜂窩狀,疏生腺點(diǎn),,鐘乳體梭形,,長(zhǎng)0.3-0.4毫米,在上面明顯,,基出脈3-5條,,多為3條,其側(cè)出的一對(duì)弧曲,,伸達(dá)近先端網(wǎng)結(jié)或消失,,側(cè)脈多數(shù),常不規(guī)則的結(jié)成網(wǎng)脈,,外向的二級(jí)脈在遠(yuǎn)離邊緣處彼此網(wǎng)結(jié),,有時(shí)二級(jí)脈不明顯;葉柄長(zhǎng)0.5-7厘米,;托葉很小,,三角形,長(zhǎng)約1-2毫米,,漸脫落,。花雌雄同株或異株,,有時(shí)雌雄同序,;花序聚傘圓錐狀,有時(shí)僅有少數(shù)分枝,,呈總狀,,雄花序稍長(zhǎng)過葉或近等長(zhǎng),花序梗長(zhǎng),,纖細(xì),,團(tuán)傘花序疏松著生于花枝上,;雌花序在雌雄異株時(shí)常聚傘圓錐狀,與葉近等長(zhǎng)或稍短,花序梗長(zhǎng),纖細(xì),團(tuán)傘花序較密的著生于花枝上,在雌雄同株時(shí),常僅有少數(shù)分枝,,呈總狀,與葉柄近等長(zhǎng),,花序梗較短,。雄花帶綠黃色或紫紅色,近無梗,,在芽時(shí)長(zhǎng)約1.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倒卵形,,內(nèi)凹,外面近先端有短角突起,;雄蕊4,,退化雌蕊極小,圓錐形,;雌花帶綠色,,近無梗;花被片3,,不等大,,果實(shí)中間一枚卵狀長(zhǎng)圓形,背面增厚略成龍骨狀,,長(zhǎng)及果的1/2或更長(zhǎng),;側(cè)生的2枚三角形,稍增厚,,比長(zhǎng)的一枚短1/2或更長(zhǎng),,退化雄蕊橢圓狀長(zhǎng)圓形,略長(zhǎng)過短的花被片,。瘦果卵形,,頂端稍歪斜,雙凸透鏡狀,,長(zhǎng)0.5-0.6毫米,熟時(shí)深褐色,,有細(xì)疣點(diǎn),。花期(4)6-9月,,果期7-10月,。 生境與分布 產(chǎn)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湖北、貴州,、廣西,、海南、臺(tái)灣等省區(qū),。常生于半陰坡路邊灌叢中石上或石縫內(nèi),,海拔200-2400米。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多鮮用。 性味功能 辛,、酸,、溫。舒筋活絡(luò),,消腫利尿,。 主治用法 風(fēng)寒濕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腎炎水腫,尿閉,。用量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參考配方 腎炎水腫,,尿閉,。用量15-30克,水煎或泡酒服,。
白茅根別名 絲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來源 為禾本科白茅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var.major(Nees)C.E.Hubb.,以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狀莖白色,,橫走于地下,密集,,節(jié)部生有鱗片,,先端尖,有甜味,。稈叢生,,直立,節(jié)具有長(zhǎng)4-10毫米的白色柔毛,。單葉互生,集于基部,,老時(shí)基部常有破碎呈纖維狀的葉鞘。葉舌干膜質(zhì),,鈍頭,,葉片扁平,,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zhǎng)5-60厘米,寬2-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邊緣及背面較粗糙,,主脈明顯,。夏季開花,圓錐花序圓柱狀,,長(zhǎng)5-20厘米,,分枝密集,小穗長(zhǎng)3-4毫米,,有柄,,基部的白色絲狀柔毛長(zhǎng)于小穗3-5倍,兩穎片相等或第一穎片稍短,,第一穎較窄,,第二穎較寬,第一外稃卵狀長(zhǎng)圓形,,內(nèi)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針形與內(nèi)稃等長(zhǎng)。 生境與分布 喜陽耐旱,,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中,。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集季節(jié) 冬、春季挖采,。 藥理作用 1.本品水煎劑對(duì)家兔有利尿作用,。2.白茅花水浸劑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縮短凝血和出血時(shí)間的作用,。白茅根粉撒于狗或兔的股動(dòng)脈出血處,,壓迫1-2分鐘,有止血作用,。 性味功能 甘,、寒,。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主治用法 急性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衄血,咯血,,吐血,,尿血,高血壓病,,熱病煩渴,,肺熱咳嗽。用量:15-30克,。 參考配方 1.麻疹口渴:白茅根30克,,水煎頻服。 2.鼻出血:白茅根30克,,水煎,,冷后服,也可加藕節(jié)15克同煎,。 3.胃出血:白茅根,、生荷葉各30克,,側(cè)柏葉、藕節(jié)各10克,,黑豆少許,,水煎服。 4.急性腎炎:鮮白茅根60-120克,,水煎分2-3次服,,每日一劑。 5.白茅花有止血作用,,可用于衄血,、咯血、吐血等癥,。 6.熱淋,、血淋:白茅根60-120克,水煎,,冷后代茶飲,。 7.跌打內(nèi)傷吐血:白茅根60克,馬蘭30克,,水煎加白糖少許服,。 8.胃熱嘔吐、酒醉嘔吐,、夏日口渴少津:白茅根60克,,蘆根60克,水煎服,。 9.吐血,、衄血:白茅根60克,芭蕉樹蔸60克,,水煎服,。 10.勞傷吐血:白茅根120-240克,搗爛絞汁,,開水沖服,。
豬 苓別名 野豬糞 來源 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植物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以菌核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菌核埋生于地下,,為不規(guī)則塊狀,,表面凹凸不平,皺縮,,多腫疣,,黑褐色,有油漆光澤,內(nèi)部白色或淡黃色,,子實(shí)體多數(shù)由菌核上生長(zhǎng),,伸出地面,有柄,,柄多次分枝,,每枝頂端有一菌蓋,菌蓋肉質(zhì),,干后硬而脆,圓形,,中部臍狀,,近白色至淺褐色,無環(huán)紋,,邊緣薄而銳,,常內(nèi)卷,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肉同色。 生境與分布 多寄生于樺,、柞,、柳、槭及山毛櫸科植物的樹根上,。我國大部份地區(qū)有分布,。 采集加工 一般夏、秋采挖,。春耕和秋翻時(shí)易發(fā)現(xiàn),,生長(zhǎng)本菌的地方土壤松而凸起,不愛生草,,夏季往往在凸起處生出白蘑菇,。發(fā)現(xiàn)后挖出一層,繼續(xù)往下挖,,常有2-3層,,趁濕除凈泥土,曬干,。 藥理作用 1.人口服豬苓煎劑,,相當(dāng)于生藥5克,在6小時(shí)內(nèi)尿量明顯增加,,豬苓煎劑給家兔或犬灌胃或靜注,,均引起明顯的利尿,并促進(jìn)鈉,、氯,、鉀的排出,。2.去腎上腺的大鼠同時(shí)服豬苓煎劑與去氧皮質(zhì)酮,5小時(shí)內(nèi)尿量反而減少,,尿中鈉,、氯、鉀比對(duì)照組改變不大,。 性味功能 甘,、平。利尿,,滲濕,。 主治用法 水腫,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腹瀉,久服輕身耐老,,主腫脹滿腹急痛,,治渴除濕,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水腫,,小便不利:豬苓,、茯苓皮、澤瀉各10克,,車前子,、滑石粉各12克,水煎服,。 2.腹瀉:豬苓,、茯苓、白術(shù),、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3.急性腎炎,,全身浮腫,,口渴,小便少:豬苓15克,,水煎服,。 4.熱天受暑水瀉:豬苓、茯苓、白術(shù),、白扁豆各10克,,水煎服。 5.傷寒口渴: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30克,,以水4升煮取2升,每服7合,,日3服,。 6.小兒秘結(jié):豬苓30克,水少許,,煮雞屎白3克,調(diào)服,,立通,。 7.通身腫滿:豬苓150克,為末,,熟水服方寸匙,,日3服。 8.妊娠腫渴,,妊娠子淋:方同上法,。 豬殃殃別名 拉拉藤、鋸鋸藤,、細(xì)葉茜草,、鋸子草、小鋸子草,、活血草,、小禾鐮草、鋸耳草 來源 為茜草科拉拉藤屬植物豬殃殃Galium aparine L.var.tenerum (Gren. et Godr.) Reichb.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蔓狀或攀援狀一年生草本,。莖芊弱,四棱形,,多分枝,,有倒生小刺。葉6-8片輪生,,無柄,,葉片膜質(zhì),披針狀條形至窄倒卵狀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1-2厘米或更長(zhǎng),,邊緣及下面中脈有倒生小刺,。夏季開花,聚傘花序腋生,,花小,,白色或帶淡黃色,萼齒不顯,,花冠4裂,,雄蕊4,子房下位,,有細(xì)小密刺,。果小,稍肉質(zhì),,2心皮稍分離,,各呈一半球形,被密集鉤刺,。其嫩苗可作菜,,但豬食之則病,故名豬殃殃,。 生境與分布 生于荒地,、菜園、路旁,、田邊土壤肥沃處,。我國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的車葉草甙有降低家兔血壓作用,。其乙醇提取物給狗靜注,,可降血壓,而不減慢心率,。 性味功能 辛,、苦、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感冒,,牙齦出血,,急慢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水腫,,痛經(jīng),,崩漏,白帶,,癌癥,,白血病,外用治乳腺炎初起,,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用量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絞汁涂患處。 參考配方 1.乳腺癌,、下頜腺癌,、甲狀腺腫瘤、子宮頸癌:豬殃殃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分3-6次服,,每日1劑。如鮮品則用半斤,,絞汁加紅糖服,。可長(zhǎng)期服用,。 2.粒細(xì)胞性白血?。贺i殃殃60-120克,獼猴桃根30克,,喜樹果10-30克,,水煎服。 3.急性腎炎水腫:豬殃殃60克,,葫蘆殼30克,,水煎服。 4.尿路感染:豬殃殃,、海金砂,、連錢草、鳳尾草各15克,,水煎,,濃縮,,每日分3次服。 5.感冒:豬殃殃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6.跌打損傷,、崩漏,、白帶:豬殃殃60克,水煎,,水酒對(duì)服,,每日一劑。 7.淋癥,、赤白濁:豬殃殃60-9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8.癰疽疔瘡:鮮豬殃殃適量,,搗爛外敷。 9.肋骨打斷,,下陷不起:豬殃殃適量,,嚼絨,敷骨下陷部分,,敷約4-5小時(shí),,骨平起后去藥,以免突出,。 10.中耳炎:鮮豬殃殃帶果實(shí)的藤一把,,搗汁,滴入耳中,,一日2次,。 11.刀傷出血:豬殃殃適量,炕干研末,,撒于傷口,。
牽牛子別名 牽牛、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子 來源 為旋花科牽牛屬植物牽牛Pharbitis hederacea Choisy.,以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左旋,長(zhǎng)2米以上,,多分支,,被短毛,。葉互生,具長(zhǎng)葉柄,,葉片心狀卵形,,長(zhǎng)3-6厘米,長(zhǎng)3裂至中部,,呈戟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全緣,,兩面均被伏生毛。夏季開花,,花1-3朵腋生,,小花梗極短,總梗一般較葉柄短,,萼5深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長(zhǎng)尖,,基部被長(zhǎng)毛,,外展,花冠漏斗狀,,形似喇叭,,藍(lán)色或紫色、白色,,邊緣5淺裂,,早晨開放,日中漸萎,,雄蕊5,不等長(zhǎng),,花絲基部有毛,,子房3室,每室有2個(gè)胚珠,。蒴果球形,,基部有外層或反轉(zhuǎn)的宿萼。種子3棱卵狀,,花色淺的種子黃褐色,,入藥稱白丑,花色深的種子多黑褐色,,入藥稱黑丑,。 生境與分布 常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住宅旁,,也有栽培。全國各地均產(chǎn),。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根據(jù)種子顏色分別采割,。 藥理作用 1.經(jīng)動(dòng)物實(shí)驗(yàn),牽牛子有明顯的瀉下作用,。2.此藥由尿排瀉,,能加強(qiáng)腎臟活動(dòng),使尿量增加,,大量服用對(duì)腎臟有刺激,,使腎臟充血,產(chǎn)生血尿,。3.大量服用會(huì)有毒性反應(yīng),,可影響腦神經(jīng),尤以舌下神經(jīng)易受損,,產(chǎn)生語言障礙,,重者可至昏迷。4.殺蟲:體外試驗(yàn)對(duì)蛔蟲,、絳蟲有一定殺滅效果,。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瀉下,利尿,,消腫,,驅(qū)蟲。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用量3-6克,。水煎服。入丸,、散時(shí)劑量減半,。孕婦忌服,不宜與巴豆同用,。 參考配方 1.肢體浮腫,、尿少:黑牽牛(炒)120克,大黃60克,,甘遂(醋制),、紅牙大戟(醋制),、芫花(醋制)、青皮,、陳皮各30克,,木香、檳榔各15克,,輕粉3克(另研),,共為細(xì)末,水泛為小丸,,滑石為衣,。每服3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2.慢性腎炎并發(fā)水腫:黑白丑各120克,研末,,每服6克,,另用大棗10枚,煎湯加紅糖適量,,吞服藥粉,,每日1次,連服2-3天,。 3.大便秘結(jié):牽牛子微炒研末,,每日開水沖服1.5克。 注:園葉牽牛也做牽牛子入藥,。 楤木別名 刺龍包,、雀不站、鳥不宿,、刺老包 來源 五加科楤木屬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以根皮和莖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dá)8米,。樹皮灰棕色,有細(xì)縱裂,,莖枝有不規(guī)則散在的角狀刺,,小枝密生褐色絨毛和針刺,。葉互生,,有相對(duì)較短的葉柄,二至三回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7-15片,,卵圓形或?qū)捖研?,長(zhǎng)5-12厘米,寬3-8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圓或近心形,不對(duì)稱,,邊緣具鋸齒,,上面綠色,疏生糙伏毛,,下面灰白色,,被黃色或灰色短柔毛,沿脈更密,。秋季開白色小花,,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疏大圓錐花序,長(zhǎng)30-60厘米,,花序軸密生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并有針刺,萼邊緣有5齒,,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分離或基部合生,。漿果狀核果,,圓卵形,具5棱,,熟時(shí)紫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緣、溪邊或向陽山坡,。分布于黃河以南至長(zhǎng)江流域各省,。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有小毒,。祛風(fēng)除濕,,利尿消腫,活血止痛。 主治用法 肝炎,,淋巴結(jié)腫大,,腎炎水腫,糖尿病,,白帶,,胃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用量10-30克,。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 1.腎盂腎炎、膀胱炎:楤木30克,,廣金錢草10克,,糞箕篤、露兜簕各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2.水腫,、腎炎:楤木根白皮30克,,水煎服。 3.胃痛:楤木10-15克,,南五味子根,、烏藥、枳殼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4.胃病,、胃潰瘍、糖尿?。焊稍飿B木樹皮或根皮10-15克,,水煎服,連服數(shù)日,。 5.骨髓炎,、深部膿瘍:楤木、三白草,、狹葉山胡椒,、白蘞(均為鮮品)各等量,搗爛敷潰瘍處,夏日每日換藥一次,,冬日間日換一次。 6.關(guān)節(jié)痛:楤木根白皮15克,,加水一碗,,黃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劑,,連服數(shù)日,痛止后再服3日,。 7.腰脊挫傷疼痛:楤木根白皮30-60克,,燉豬腳服,同時(shí)取根煎湯洗患處,。 8.跌打損傷,、骨折:楤木根、馬尾松根,、杜衡根,、青木香根(均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9.遺精:楤木根皮30克,,水煎去渣,加豬瘦肉150克,,燉服,。
梓樹別名 臭梧桐、黃金樹,、豇豆樹,、水桐 來源 紫葳科梓屬植物梓樹Catalpa ovata G. Don.,以果實(shí)、樹白皮,、根白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dá)10余米,,樹冠擴(kuò)張,,嫩枝無毛或具長(zhǎng)直毛。葉對(duì)生,,有長(zhǎng)柄,,葉片廣卵形或近圓形,長(zhǎng)10-25厘米,,寬7-25厘米,,先端突尖或長(zhǎng)尖,基部心形至近圓形,全緣有波齒或3-5淺裂,,上面有灰白色柔毛,,葉脈尤多,下面疏生柔毛,。初夏開淡黃色花,,花多數(shù)呈頂生圓錐花序,花冠鐘形,,長(zhǎng)約2厘米,,內(nèi)有桔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diǎn),發(fā)育雄蕊2,,內(nèi)藏,,子房2室。蒴果細(xì)長(zhǎng),,長(zhǎng)20-30厘米,,徑5-9毫米,深褐色,,幼時(shí)疏生長(zhǎng)白毛,。種子扁平長(zhǎng)橢圓形,兩端各有一束白色絲光長(zhǎng)毛,。 生境與分布 濕潤地區(qū)均可生長(zhǎng),。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長(zhǎng)江流域各省,。各地多有栽培。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時(shí)采收果,,陰干或曬干,。冬、春季采剝樹皮和根皮,,刮去外層粗皮,。曬干。 藥理作用 梓樹內(nèi)鉀離子較多,,鉀有排鈉的作用,,能促使體內(nèi)多余鈉離子排出,而有利尿作用,。并有預(yù)防動(dòng)脈硬化的作用,。 性味功能 果實(shí)(梓實(shí)):甘、平,。利尿,,消腫,。皮(梓白皮):苦、寒,。去熱毒,,療目中疾,利濕熱,,治一切疥瘡,,皮膚搔癢,殺蟲,。 主治用法 果實(shí):浮腫,慢性腎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用量10-15克,。皮:外用治濕疹,,皮膚瘙癢,小兒頭瘡,。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參考配方 1.慢性腎炎,,浮腫,,蛋白尿:梓實(shí)15克,水煎服,。 2.時(shí)氣溫病,,頭痛壯熱:生梓木屑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2.5升煎汁,,每服8合。 3.風(fēng)癬疙瘩:梓葉,、木綿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燒取汁涂之。
構(gòu)樹別名 楮實(shí)子,、楮樹,、沙紙樹、谷木,、谷漿樹 來源 ??畦鷮僦参飿?gòu)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Vent.,以乳液,、根皮、樹皮,、葉,、果實(shí)、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dá)16米。樹皮暗灰色而平滑,,有乳汁,。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2.5-8厘米,,葉片闊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zhǎng)7-20厘米,寬6-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略偏斜心形,不分裂或不規(guī)則的3-5深裂,,邊緣有粗鋸齒,,膜質(zhì)或紙質(zhì),葉上面粗糙,,下面密生柔毛,,三出脈。春夏開淡綠色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柔荑狀,,長(zhǎng)6-8厘米,,雌花序頭狀,徑1.2-1.8厘米,。聚花果球形,,徑約3厘米,肉質(zhì),,紅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曠野村旁或雜樹林中,也有栽培,。分布于黃河,、長(zhǎng)江、珠江流域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乳液,、葉、果實(shí),、種子,,冬春采根皮,、樹皮,,鮮用或陰干備用,。 性味功能 子:甘、寒,。補(bǔ)腎,,強(qiáng)筋骨,明目,,利尿,。葉:甘、涼,。清熱,,涼血,,利濕,,殺蟲。皮:甘,、平,。利尿消腫,祛風(fēng)濕,。 主治用法 子:腰膝酸軟,,腎虛目昏,陽萎,,水腫,。用量6-12克。葉:鼻衄,,腸炎,,痢疾。用量10-15克,。皮:水腫,,筋骨酸痛。用量10-15克,。外用時(shí),,割傷樹皮取鮮漿汁外擦治神經(jīng)性皮炎及癬癥。 參考配方 1.腰膝酸軟,,頭目眩暈:構(gòu)樹子,、杜仲,、牛膝各12克,枸杞子,、菊花各10克,,水煎服。 2.痢疾:構(gòu)樹葉90克,,焙干研粉,,每服6克,烏梅湯送下,。 3.鼻衄:構(gòu)樹鮮嫩葉30克,,搗汁服。 4.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①取構(gòu)樹葉或樹皮中的白汁,,涂患處,日數(shù)次,,持續(xù)數(shù)日,。或用枝葉煎濃液洗浴,。②取樹皮中流出的白汁,,加95%的乙醇,配成10%的液體,?;蚣臃彩苛峙涑?0%的軟膏,備用,。 5.陽痿,、水腫:構(gòu)樹果15克,水煎服,。 6.吐血,、水瀉:構(gòu)樹根皮或樹皮15克,水煎服,。 7.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構(gòu)樹白皮、桑白皮各10克,,豬苓6克,,陳皮3克,生姜3片,,水煎服,。 8.慢性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鮮構(gòu)樹嫩葉30克,油鹽炒熟,,當(dāng)菜食用,。也可煎湯服用,。 9.急慢性支氣管炎:構(gòu)樹根白皮15-30克,水煎服,。
接骨木別名 公道老,、插插活、馬尿臊,、大接骨丹 來源 為忍冬科接骨木屬植物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以全株入藥,。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高4-8米,。樹皮淡灰褐色,,枝條具縱棱線,髓部淡褐色,。葉對(duì)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托葉退化,,很小,,成突起物,小葉5-7篇,,具柄,,葉片長(zhǎng)圓狀卵形或長(zhǎng)圓形,頂端小葉較大,,先端長(zhǎng)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明顯鋸齒,。夏季開花,聚傘圓錐花序頂生,,疏散,,花小,白色或黃白色,,花冠輻射狀,,具5卵形裂片,雄蕊5,,較花冠短,。漿果球形,熟時(shí)藍(lán)紫色,,種子有皺紋,。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灌叢中或沙灘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各地,,陜西亦產(chǎn),。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 藥理作用 接骨木對(duì)小白鼠有顯著的利尿作用,。也有抗乙型腦炎病毒及抗腦髓心肌炎病毒的作用。 性味功能 甘,、苦,、平。接骨續(xù)筋,,活血止痛,,祛風(fēng)利濕。 主治用法 骨折,,跌打損傷,,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痛風(fēng),,大骨節(jié)病,,急、慢性腎炎,,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 參考配方 1.四肢閉合性骨折,、關(guān)節(jié)損傷、急性腰扭傷:接骨木1.5斤,,透骨草,、茜草、穿山龍各1斤,,丁香0.5斤,,共熬成膏,骨折者先整復(fù),,涂敷患處,。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 2.跌打骨折,,脫臼:①鮮接骨木根皮錘爛,,拌酒糟涼包。包前要整骨復(fù)位,,包后用鮮杉木皮固定,。②接骨木根皮、金腰帶根、毛姜各30克,,均為鮮品,,搗爛加酒糟炒熱,包于傷處,。 3.創(chuàng)傷出血:接骨木研粉,,高壓消毒后外敷傷處,用干紗布?jí)浩?-5分鐘,。 4.浮腫:鮮接骨木葉90-120克,,和煎過的豆腐水煨吃。吃豆腐和藥水,。 5.筋骨折傷:①接骨木根30克,,乳香6克,當(dāng)歸15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5克,自然銅30克,,共研細(xì)粉,,黃蠟90克溶化于藥粉為丸如黃豆大,每服10克,,黃酒送服,。②接骨木葉(或鮮根皮)60-150克,黃梔子30克,,共搗爛,,加黃酒適量炒熱,攤于布上,,復(fù)位后敷于傷口,,固定好。 6.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痛風(fēng):接骨木120克,,鮮豆腐120克,,酌加水,、黃酒燉服。 7.急,、慢性腎臟炎:接骨木,、望江南種子各15克,玉米須10克,,水煎服,。
扁竹根別名 蝴蝶花、鐵扁擔(dān)、豆豉葉根 來源 為鳶尾科鳶尾屬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入地淺,橫生,,粗厚,,黃褐色。莖直立,,高30-60厘米,,有條棱。葉劍形,,長(zhǎng)25-40厘米,,寬12-20毫米,鮮綠色,,有光澤,,先端漸尖。6-7月開花,,花葶高出葉外,,頂生稀疏的總狀花序,花較大,,淡紫色,,外花被片倒寬卵形,先端略凹陷,,邊緣微齒裂,,下部淡黃色,中部有雞冠狀突起,,內(nèi)花被片窄倒卵形,,先端2裂,邊緣稍有齒裂,,花柱單一,,光滑。蒴果倒卵形,,種子多數(shù),,圓球形。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林邊和陰濕處,,常叢生成片,。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四季均可采挖。 性味功能 苦,、寒,。有小毒。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根狀莖:瀉下通便。 主治用法 全草:肝炎,,肝腫大,,肝區(qū)痛,胃痛,,食積脹滿,,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根狀莖:便秘,。全草用6-15克。根狀莖用3-6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參考配方 1.腎炎水腫,、便秘:鮮扁竹根根莖12-15克,,水煎服。 2.跌打損傷:鮮扁竹根根莖6-10克,,切碎,,開水吞服?;蛴悯r根莖2-3株,,洗凈,搗爛,,取汁,,開水沖服。需要時(shí)外敷其他傷藥,。 3.臌脹:扁竹根30克,水煎服?;虮庵聃r根3克,,切細(xì),米湯吞服,。 4.年久瘧疾:扁竹根10-15克,,水煎沖少量酒服。 5.火牙痛:扁竹根15克,,煮青殼鴨蛋吃,。 6.子宮脫垂:扁竹根60克,搗爛炒熱,,包敷患處,。
注:梓葉飼豬,肥大3倍,。 小薊別名 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 來源 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小薊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以全草、根狀莖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莖基部生多數(shù)須根,。根狀莖細(xì)長(zhǎng),,先直伸后匍匐,白色,,肉質(zhì),。莖直立,微紫色,,有縱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zhǎng)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zhǎng)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刺尖,,基部圓鈍,全緣或微齒裂,邊緣有金黃色小刺,,兩面均被有綿毛,開花后下部葉凋落。春,、夏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直立,,花單性,雌雄異株,,管狀花,紫紅色,,雄花花序較小,有不育雌蕊,雌花序較大,有不育雄蕊。瘦果橢圓形或長(zhǎng)卵形,冠毛羽毛狀。 生境與分布 生于丘陵,、坡地,,為常見雜草,,全國各地有分布,。 采集季節(jié) 夏季采帶花全草,鮮用或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1.止血實(shí)驗(yàn):剪去小鼠尾尖,使血連續(xù)流出,,給予小薊浸劑后能顯著縮短出血時(shí)間,。自小薊煎劑中提得一種黃白色粉末狀物質(zhì),配成7%水溶液,,用于創(chuàng)傷表面,,有良好的止血效應(yīng)。2.小薊含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小劑煎劑有直接的擬交感神經(jīng)藥物作用,,其作用可被可卡因和麻黃堿所增強(qiáng),被芐胺唑啉和加氫麥角堿所對(duì)抗,,且不易受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的影響,。小薊煎劑對(duì)麻醉后破壞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腎上腺素樣的升壓作用。對(duì)于清醒動(dòng)物,靜注小薊制劑也能看到短暫的升壓作用,。小薊制劑的升壓成分耐熱性強(qiáng),,煮沸濃縮不影響它的升壓作用(此點(diǎn)與腎上腺素不同)。3.小薊煎劑對(duì)離體兔心和蟾蜍心臟均有興奮作用,。4.動(dòng)物實(shí)驗(yàn):對(duì)甲醛性關(guān)節(jié)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5.有鎮(zhèn)靜作用。6.抑菌:水煎劑對(duì)白喉?xiàng)U菌,、肺炎球菌,、溶 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涼。涼血,,行瘀,止血,。 主治用法 全草:衄血,,尿血,傳染性肝炎,,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外用治癰癤瘡瘍,。根狀莖:肝炎,。全草用量15-30克,根狀莖鮮品30-60 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尿痛,,尿急,,尿血:(小薊引子)小薊、生地黃,、藕節(jié),、炒蒲黃、滑石、當(dāng)歸,、木通,、梔子、甘草,、淡竹葉各等量,,研成粗粉,每次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傳染性肝炎:鮮小薊根狀莖60克,,水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鮮小薊60克,水煎分2次服,。 4.腎炎(血尿癥為主):小薊,、藕節(jié)、蒲黃各15克,,生地12克,,梔子10克,竹葉,、木通各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若肉眼見血尿,,加琥珀屑1-1.5克,吞服或同用大小薊,,地錦草等,。若有高血壓,加薺菜干草15-30克,。 大薊別名 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雞母刺,、大惡雞婆 來源 為菊科薊屬植物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長(zhǎng)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xì)縱紋,,基部具白色絲狀毛,基生葉有柄,,開花時(shí)不凋落,,成蓮座狀,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zhǎng)12-30厘米,,羽狀深裂,裂片5-6對(duì),,邊緣齒狀,,齒端有尖刺,上面綠色,,疏生絲狀毛,,下面灰綠色,脈上有毛,,中部葉無柄,,基部抱莖,羽狀深裂,,邊緣有刺,,上部葉漸小。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單一,,或數(shù)個(gè)生于枝端集成圓錐狀,總苞鐘形,,長(zhǎng)1.5-2厘米,寬2.5-4厘米,,被蛛絲狀毛,,苞片長(zhǎng)披針形,多層,?;▋尚裕軤?,紫紅色,,裂片5,雄蕊5,,花藥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瘦果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約3毫米,,冠毛羽狀,,暗灰色。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旁等地方,。我國南北各省區(qū)均有分布。 采集季節(jié) 春,、夏開花前連根挖取,。 藥理作用 1.水煎劑、乙醇-水浸劑,、乙醇浸劑對(duì)狗,、兔有麻醉和降低血壓的作用。2.水煎劑在1:4000濃度時(shí)能抑制人型結(jié)核桿菌生長(zhǎng),,乙醇浸劑1:30000時(shí)仍有抑制作用,。3.本品對(duì)腦膜炎球菌、白喉?xiàng)U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甘,、涼。涼血止血,,散瘀消腫,。 主治用法 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chǎn)后出血,、肝炎、腎炎,、乳腺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癤腫毒,。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上呼吸道出血:大薊根150克研粉,白糖30克,,香料適量,,混勻,,每服3克,每日3次,。 2.肺結(jié)核咯血: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草,、梔子,、大黃、丹皮,、棕櫚各適量,,共炒碳存性,研細(xì)粉,。用白藕搗汁,,或生蘿卜汁調(diào)藥粉,每服10-15克,,飯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jīng)過多:大薊,、小薊,、茜草、炒蒲黃各10克,,女貞子,、旱蓮草各12克,水煎服,。 4.產(chǎn)后流血不止:大薊,、杉木炭、百草霜各15克,,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 5.慢性腎炎:大薊根30克,中華石薺苧12克,,積雪草,、兗州卷柏、車前草各15克,,加豬瘦肉適量,,水燉,,早晚分服。
注:同屬植物較多,,有野薊,、虎薊、煙管薊,、青刺薊,、藏大薊等,也作大薊用,。但飛廉,、小薊不可混淆,它止血,,不消腫,。 大戟別名 京大戟、龍虎草,、天平一枝香,、臌脹草、將軍草,、震天雷 來源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富含白色乳汁。根圓錐狀,。莖直立,,單一或上部分枝,被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近無柄,葉片長(zhǎng)圓形至長(zhǎng)橢圓形或近披針形,,長(zhǎng)3-8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尖,,基部稍狹窄,,邊緣有細(xì)鋸齒,下面蒼白色,,散生柔毛,,莖頂5葉輪生而平展,較寬大,。7-8月開花,,總花序常有5傘梗,,每傘梗再分3-4小枝,其基部著生4葉,,對(duì)生如十字形,,每小枝又作一至數(shù)回叉狀分枝,分叉處著生近圓形葉一對(duì),。夏季各小枝頂端開黃綠色小花,,花單性同株,皆生于鐘狀總苞中,?;敹?裂,腺體橢圓形,,無花瓣?duì)罡綄傥?,子房球形?室,花柱3,,頂端2裂,。蒴果三角狀扁球形,表面有疣狀突起,。種子卵形光滑,。 生境與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旁及原野濕潤處,。除新疆,、西藏外,分布幾遍全國各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春,、夏兩季挖取。 性味功能 苦,、寒,,有毒。逐水通便,,消腫散結(jié),。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血吸蟲病肝硬化,,結(jié)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胸腔積液,痰飲積聚,,外用治療疔瘡癤腫,。用量1.5-3克,或研粉沖服,每次0.3-1克,。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孕婦,、體虛者忌服。 參考配方 1.急,、慢性腎炎水腫:大戟根洗凈,,刮去粗皮,切片,,每斤加食鹽10克,,加水混勻,烘干呈淡黃色,,研成細(xì)粉,,裝入膠囊內(nèi),每次服0.5-0.6克,,日2次,,隔日服1次,空腹時(shí)溫開水送服,。6-9次為一療程,。忌食生冷、辛辣,、魚腥及豬頭肉等,。 2.肝硬化腹水:大戟根洗凈曬干,研粉,,焙成咖啡色,,裝入膠囊,每粒0.3克,,每3-7日服一次,,每次13-16粒,兒童酌減,。早飯后2小時(shí)溫開水送服,,連服至腹水消失。腹水消失后服人參養(yǎng)榮丸調(diào)理,。 3.腹水:大戟鮮根30克,,搗汁,溫開水沖服,。 4.跌打損傷:大戟根適量,,曬干研末,每次10-15克,甜酒送服,。早晚各一次,。另用鮮大戟根適量,搗爛外敷,。 5.蛇傷引起的腹脹,、便秘:大戟根15克,冷開水磨汁服,。另用大戟根,、半夏根(均為鮮品)各適量,搗爛外敷,。 6.疔瘡:大戟鮮葉適量,,搗爛外敷。 葉下珠別名 珍珠草,、葉下珍珠,、葉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山皂角 來源 為大戟科油柑屬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以全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高10-40厘米。莖直立,,分枝,,通常帶赤紅色。單葉互生,,呈二列,,極似羽狀復(fù)葉,有短柄或近于無柄,,葉片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5-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斜尖或鈍或有小凸尖,,基部圓形或稍偏斜,全緣,,僅下面近邊沿處有毛,。秋季開花,花單性,,雌雄同珠,,無花瓣,雄花2-3朵,簇生于葉腋,,萼片6,,雄蕊、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于葉腋。蒴果扁球形,,紅棕色,,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體。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或田坎土壁上,,較干燥的地方則呈赤紅色。主要分布于長(zhǎng)江流域及南部各省,。 采集季節(jié) 夏,、秋采集全草。 藥理作用 抑菌實(shí)驗(yàn):本品煎劑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抑制作用較強(qiáng),,對(duì)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微苦、甘,、涼,。清熱利尿,明目,,消積,。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jié)石,,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眼結(jié)膜炎,黃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傷,。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周圍,。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葉下珠,、白花蛇舌草各10克,紫珠草,、石韋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2.腎盂腎炎:葉下珠,、白花蛇舌草各60克,廣金錢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10-15天為一療程,。 3.腸炎,、痢疾、膀胱炎:葉下珠,、金銀花藤各30克,,每日一劑,水煎分2-3次服,。 4.小兒?jiǎn)芩人裕乎r葉下珠15克,,枇杷樹皮5克,六月雪3克,,水煎服,。 5.黃疸:葉下珠30克,水煎服,。 6.小兒疳積:葉下珠15-30克,,雞肝一具或豬肝50-100克,蒸熟,,取肝及湯服,。 7.紅白痢疾、暑熱腹瀉:葉下珠30-60克,,水煎服,。或配鐵莧菜30克,,水煎服,。 8.風(fēng)熱赤眼、夜盲癥:葉下珠30-60克,,白菊花10克,,鴨肝2-3具,,共煮,吃鴨肝及湯,。 9.竹葉青蛇咬傷:葉下珠全草120克,,搗爛敷傷處。
冬瓜別名 白瓜皮,、白冬瓜皮 來源 為葫蘆科冬瓜屬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以果皮,、種子入藥。瓜瓤,、藤,、葉也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長(zhǎng)約6米,,粗壯,密被棕黃色刺毛,。單葉互生,具長(zhǎng)柄,,葉片5裂呈五角狀寬卵形,,長(zhǎng)15-30厘米,寬長(zhǎng)幾等,,基部心形,,裂凹較深,邊緣有波狀粗齒,,兩面均被粗毛,,葉脈網(wǎng)狀。葉腋生有分枝卷須,。初夏開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單生于葉腋,,花冠黃色,,直徑6-10厘米,花瓣5,,倒卵形,。瓠果肥厚,矩狀橢圓形或長(zhǎng)圓形,,長(zhǎng)30-60厘米,,果皮淡綠色,外面被有一層白色蠟質(zhì)的粉霜,,果肉白色,。種子多數(shù),,卵形,長(zhǎng)約1.2厘米,,淡黃白色,。邊緣具棱邊或光滑。 生境與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四川產(chǎn)量較大,。 采集季節(jié) 食用冬瓜時(shí)切皮曬干,;取種子洗凈曬干,炒至黃色,。 藥理作用 1.口服冬瓜皮在2小時(shí)內(nèi)有明顯的利尿作用,。2.冬瓜子有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 皮:甘,、涼,。清熱利尿,消腫,。種子:甘,、寒。清熱化痰,,消癰排膿,。 主治用法 皮:水腫,小便不利,,用量:12-30克,。冬瓜子:肺熱咳嗽,肺膿瘍,,闌尾炎,,用量:15-30克。瓜瓤:止煩燥熱渴,,利小腸,,治五淋,洗面澡身,,令人悅澤白皙,。葉:治腫毒,療蜂叮,,主消渴,,治多年惡瘡,。藤:煎湯洗去黑并治瘡疥,搗汁服解木耳毒,,煎水洗脫肛,。 參考配方 1.急性腎炎水腫:冬瓜皮、鮮茅根各30-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0-15劑,。 2.慢性腎炎水腫,、蛋白尿:冬瓜皮、生黃芪各30克,,水煎服,。 3.肺膿瘍:冬瓜子、蘆根,、薏苡仁各30克,,金銀花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 4.體虛浮腫:冬瓜皮30克,赤小豆60克,,紅糖適量,煮爛食用,。 5.白帶:冬瓜子120克,,炒研細(xì)末,每服15克,,開水送服,,每日2次。 6.積熱瀉?。憾先~嫩心,,和面煎餅食。 7.消渴煩亂:干冬瓜瓤30克,,煎水飲,。 8.面黑令白:用冬瓜竹刀去皮切片,酒水各半煮爛濾去渣,,熬膏收瓶,。每夜涂之。 9.跌撲損傷:冬瓜皮,、牛皮膠(銼入鍋內(nèi))各30克,,炒存性,,為末,每好酒熱服15克,,飲酒一鐘,,厚蓋取微汗。
東風(fēng)菜別名 盤龍草,、山蛤蘆,、土蒼術(shù)、白云草 來源 為菊科東風(fēng)菜屬植物東風(fēng)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以全草和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狀莖粗短,,橫臥,,棕褐色,旁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中部有時(shí)略帶紅色,圓形,,有糙毛,。葉互生,基部葉有長(zhǎng)柄,,柄長(zhǎng)6-15厘米,,具窄翼,葉片心形,,長(zhǎng)9-24厘米,,寬6-18厘米,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邊緣有鋸齒,兩面有糙毛,,花后凋落,,莖上部葉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柄短,,兩面有毛。夏秋間開花,,頭狀花序集成疏松的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半圓形,邊緣舌狀花白色,,中央管狀花淡黃色,。瘦果長(zhǎng)橢圓形,,冠毛長(zhǎng)短不等,棕黃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邊,,溪谷草叢中,分布于我國北部,、東部和南部各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夏季采集全草,秋季挖根,。 性味功能 辛,、甘、寒,。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痛。 主治用法 毒蛇咬傷,,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腎炎,、感冒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用量:10-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蘄蛇咬傷:鮮東風(fēng)菜全草適量搗爛,,取汁一小杯,內(nèi)服,,渣外敷傷口周圍,。 2.寒痧腹痛:東風(fēng)菜根15-30克,水煎服,。 3.跌打損傷,,風(fēng)濕腰痛:①東風(fēng)菜根15克,搖竹消10克,,水煎服,。外用全草搗爛揉搽患部。②鮮東風(fēng)菜根莖60克,,水煎,,黃酒沖服,。或用根莖烘干研末,,每服10克,,用黃酒吞服。 4.毒蛇咬傷:東風(fēng)菜根15-30克,,水煎服,。并用干根研粉外敷患處。 5.內(nèi)出血:東風(fēng)菜根莖,、萬年青根莖各10克,,如系肺出血,加黃獨(dú)10克,,水煎服,。 6.陰囊濕疹:鮮東風(fēng)菜根莖60克,麻雀3只,,水煮,,吃肉喝湯。 7.急性腎炎:鮮東風(fēng)菜根莖60克,,搗爛,,置酒杯內(nèi)扣于臍上,用布包扎,,每日換1次,。 8.中暑腹痛:東風(fēng)菜根莖3克,研末,,溫開水吞服,。 9.毒蛇咬傷:鮮東風(fēng)菜根莖30克,鮮龍膽草,、斑葉蘭各15克,,加濃茶搗汁內(nèi)服并外敷?;蛴悯r根莖,、鮮龍膽草各45克,搗汁內(nèi)服,,取渣敷患處,。
盒子草別名 黃絲藤、葫蔞棵子,、天毬草,、鴛鴦木鱉、盒兒藤、龜兒草 來源 葫蘆科盒子草屬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lobatum (Maxim.) Maxim.,以全草,、種籽,、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細(xì),,有短柔毛,具腋生細(xì)長(zhǎng)卷須,。單葉互生,,具長(zhǎng)柄,葉片窄三角戟形或三角心形,,長(zhǎng)5-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極疏淺鋸齒,有時(shí)基部3-5淺裂,,脈上有短毛,。秋季開花,花單性,,雌雄同株,,圓錐花序腋生,大部為雄花,,僅基部少數(shù)雌花,,花梗細(xì),花萼5深裂,,萼片條狀披針形,,有毛,花冠裂片三角披針形,,先端尾狀,,雄花具5雄蕊,離生,,雌花萼,、瓣與雄花同,子房近球形,,花柱短,柱頭2裂,。果實(shí)綠色,,下垂,卵狀,外有疣狀突起,,長(zhǎng)約1.5厘米,,果熟時(shí)蓋裂。種籽2,,長(zhǎng)約1厘米,,灰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叢中或路旁,、水邊,,攀援在他物上。分布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蘇,、江西、湖南,、廣東,、臺(tái)灣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果實(shí)成熟后收集全草,,分別處理,,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用法 腎炎水腫,,濕疹,瘡瘍腫毒,。用量10-15克,。外用鮮品煎水熏洗患處,也可搗爛外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