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大凡都有這樣的雅好,,都以擁有一個專門讀書、藏書和寫字的場所而自足,,并美其名曰,,書齋。據(jù)說,,自漢代以來,,文人就開始有個人的書齋,漢代楊雄的書齋就叫玄亭,。到了盛唐,,書齋便更加成熟,而具備規(guī)模,。如杜甫的草堂,,便是典型的文人書齋,并有幸留存至今,。那些落魄文人,,即使身居陋室,也不忘把自己的居所弄個名號。如唐代的劉禹錫,,便把居所兼做書齋,,自命為陋室,并寫了一篇《陋室銘》,,以之明志,。
我開始知道文人的書齋,是從魯迅的散文《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了解到的,。那可是和百草園,,那個兒童樂園格格不入的地方。魯迅寫道,,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jìn)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其中,,常常坐著一個拿著戒尺的老先生,悠悠地拉著聲調(diào),,教兒童學(xué)之乎者也之類的東西,。據(jù)說,這三味書屋的名號也很講究,,三味,,就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所以,歷代文人雅士都很注重書齋的命名,。一個好的書齋名,,不但可以表露文人的風(fēng)雅氣派,而且還可以把愛好,、追求和希望傾注其間,讓人瞻其名號,,便知其人品,。唐代書法家懷素勤奮學(xué)書,但苦于家貧,,缺錢買紙,。便在宅前屋后,遍植芭蕉,取葉代紙,,習(xí)書練字,,遂名書齋為綠天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書齋名最平樸,,自題為聊齋,,意即閑聊雜侃的地方。但他的一部傳世之作《聊齋志異》,,卻讓其書齋名號揚(yáng)名千古,,家喻戶曉。 明代文學(xué)家張溥,,自認(rèn)為天生愚鈍,,每讀文章,邊抄邊誦邊記,,然后投入爐火之中,,反復(fù)六七次,終于背誦如流,,故其書齋取名為七焚庵,。近代學(xué)者梁啟超的書齋,最出乎意表,,名叫飲冰室,,乍一看俗不可耐,其實(shí)是語出《莊子》,。有曰,,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輿,,借以形容內(nèi)心對家國前途的憂慮,。而古今書齋名,當(dāng)屬魯迅的最反叛,,叫綠林書屋,。就因?yàn)橛腥嗽R他學(xué)匪,自然就是綠林強(qiáng)盜的書齋了,,活脫脫表現(xiàn)出魯迅的叛逆人格,。 而書齋命名的更新,也往往代表著齋主的思想情趣的變遷,。周作人的書齋原名為苦雨齋,,后來又改為苦茶庵。他的居所地處偏僻,,遠(yuǎn)離市井,,庭院寂靜,,高樹蟬鳴,天氣雖熱,,感覺清爽,,確是隱士清淡之所,絕非庸論擾攘之地,。而苦雨變苦茶,,齋居變庵所,自有一份濃郁的禪意,,那是代表了書齋主人晚年的人生況味吧,。而聞一多將自己的書房,由二月廬改為何妨一下樓,,表達(dá)的是他苦讀不輟,,以致廢寢忘食的自我勉勵。 關(guān)于書齋的擺設(shè),,也頗有講究的,,明代學(xué)者高廉對此就有詳述。他寫道,,書齋宜明朗,、清凈,不可太寬敞,。明凈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神氣清爽,太寬敞便會損傷目力,。書齋中設(shè)長桌一張,,放古硯一方,置筆筒一個,,墻上掛古琴一把,,書架一排,陳列古今中外典籍,。窗外四壁,,藤蘿滿墻,中間擺上松柏盆景,,或劍蘭一二盆,,石階周圍種上青翠的蕓香草。更應(yīng)設(shè)一盆池,,靠近窗子的地方,,養(yǎng)錦鯉五七條,以觀其自然的生機(jī)與活潑,。 當(dāng)然,,如果是士大夫者,或者書香門第,,其書齋除了這些擺設(shè)布局外,,還講究加上一個后園雅苑,添上假山,,引來清泉,。就象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后面也置有一個小園,,它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去尋蟬蛻的,。作為古代才子,,夜半讀書,還要有佳人陪伴,,即所謂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那也是古代書齋中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 有如此微型天地,,人在其中,自然其樂無窮,?;?qū)θ找髡b,或秉燭夜讀,,從中享受一份怡情,,得到一份精神的快樂。有人總結(jié)了中國文人書齋的特點(diǎn),,一是書齋是文化傳承匯集點(diǎn),,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是也,;二是書齋是文人的精神家園,培養(yǎng)個性的修行之所,。文人只有回到書齋中,,才能找回自我,才有創(chuàng)造力,;三是書齋有文化滲透力,,可以影響社會眾生,。就象魯迅身處書齋中的感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這大概可以概括出文人書齋的功用了,但我以為,,文人書齋最大的功用,,這里還沒有涉及,因?yàn)橛羞@樣一種普遍的事實(shí)存在,。就是每當(dāng)文人,,在現(xiàn)實(shí)世界中受挫,尤其是重大慘烈的遭遇,,他們往往只有退守書齋,;或者,是看透了丑惡的現(xiàn)實(shí),,而又不愿意同流合污,,就只好退而隱之。退隱的場所,,除了山林,,就只有書齋,才是他們的安身之所,。有道是,,小隱隱于陵藪,大隱隱于朝市,。在朝市之間,,哪里才是文人的隱居修行之所?書齋才是最好的去處,。 那些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貴靈魂,,掙脫了有形的羈絆,回到自己的書齋,,以不大的空間,,來保全自己的名節(jié);或者以書齋為驛站,,來養(yǎng)精蓄銳,,而稍后投入新的競斗。因此,,書齋里有隱者,,也有革命者。雖然有人認(rèn)為,,中國文人書齋里的革命,,只不過是在文化的脂肪上搔癢,,只是在書齋里撒豆成兵,關(guān)起門來指點(diǎn)江山,,自我稱雄,。但是,歷史的風(fēng)云,,總是從書齋里醞釀,然后又收斂回到狹窄的書齋,,被凝固起來,,成為充實(shí)書齋的典籍畫卷。 因此,,書齋里有煙霞籠罩,,有夕照迷離,讓靈魂流連其中,,而忘乎所以,。我很欣賞馮驥才所描寫的,夕照穿過書房的情景,。他寫道,,我常常在黃昏時分,坐在書房里,,享受夕陽穿窗而入,,帶來的那一種異樣的神奇。暮時的陽光,,已經(jīng)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變得很溫和,很紅,。好象一種橘色的燈光,,不管什么東西,給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麗,。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帶著窗欞和外邊的樹影,,斑斑駁駁地投射在東墻那邊,,一排大書架上。 在書齋里,,所有歷史的塵煙都沉降了下來,,所有的喧囂都平定了下來。唯有那溫和的夕照,,照著那些凝固在,,一排排典籍之中的歷史,,默默地躺在書架上,與書齋主人淡定的目光靜靜面對,。即使是書齋里的微塵,,也都被夕陽照得極亮極美,它們在半空中自由,、無聲,,緩緩地游弋著,好象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這是唯有夕陽才能創(chuàng)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變得無比神奇,。在書齋里,,主人的靈魂和歷史的云煙,早就融合在一起了,。 顯然,,唐代劉禹錫的書齋陋室,比不上那些達(dá)官貴人的書齋,,它既沒有講究的擺設(shè),,更沒有假山流水襯托,但在我的心里,,它依然是古今最好的文人書齋,。就因?yàn)樗尮沤裎娜硕几械剑故锹?,惟吾德馨,。自此,有很多中國文人,,再怎么貧寒,,也不會自賤了;再怎么低微,,也不會屈從了,;再怎么悲絕,也不會頹落了,;再怎么孤寂,,也不會與丑惡為伍。就因?yàn)槁疫@一名號,,早就深入文人的心靈,,滲透到歷史的深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