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長拳,,又稱楊氏太極快拳,、楊氏太極藏拳。 現(xiàn)在傳世的楊家太極拳,,除有速度較慢的拳架外,,極少見有演練楊氏太極長拳。傅鐘文先生也說:“總共只有這么一套大功架,,沒有第二套拳,。”(見《精武》)1998年第8期《楊式太極長拳》一文) 現(xiàn)在楊氏拳的一些傳人也與傅先生持一樣的看法,以為沒有楊氏太極長拳,,都把以快速度練習(xí)的太極拳稱為楊氏太極長拳或快拳,。 澄甫公幼時不甚喜歡拳術(shù),“年將弱冠”(即近20歲)才開始從父學(xué)拳,。在其父去世后(即30多歲時),,才頓起覺悟,,日夜苦練,功夫由此而得,。 馬岳梁先生是吳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的門生和女婿,,楊澄甫于1936年去世時,他已35歲,。楊氏兄弟與吳氏過從甚密,,馬岳梁說:“我經(jīng)常看見楊澄甫去鑒老家里和鑒老一起推手,。我親眼看見過他打楊氏長拳(即快拳),。”(見《武術(shù)健身》1992年第6期) 馬岳梁先生是在澄甫公早年在北平體育研究社授拳時期,親眼所見澄甫公打楊氏快拳,。 馬岳梁在談到吳氏快拳的來源時,,就楊氏快拳現(xiàn)在稀傳的原因,曾說過:“當(dāng)年楊氏太極拳傳人楊少侯,、楊澄甫和吳氏太極拳傳人吳鑒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時,,都有發(fā)勁、跳躍的動作,,有這種發(fā)勁,、跳躍動作的就稱為太極快拳。楊澄甫和吳鑒泉兩人為了使太極拳更適合一般人練習(xí),,后來教人時把發(fā)勁,、跳躍的動作去掉,改變?yōu)檩p靈柔和,、式式均勻的慢架子,,而在一些課程中還傳授快架子。楊澄甫的哥哥楊少侯堅(jiān)持不改,,說:“要改你們改,,我不改,要練楊氏太極拳必須按原來的練法來練,。”他教學(xué)生都教原始拳路,。由于楊少侯脾氣很暴,教學(xué)時,,學(xué)生一下子領(lǐng)會不了,,他就動手打,人家受不了,。所以雖然他的功夫很好,,但跟他學(xué)的人很少。楊澄甫脾氣非常好,教人也很耐心,,開始教慢架子,,也教快架子,。據(jù)說后來他胖了,,不教原始的快架子了。”(見嚴(yán)翰秀著《太極拳奇人奇功》) 澄甫公未到上海前,,曾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地授拳,,20年代末應(yīng)陳微明先生之邀去上海授拳,,后又去廣州授拳。楊澄甫何時不再傳授快拳,,已無從查起,。傅鐘文先生在上海向楊氏學(xué)拳時,大約楊澄甫先生已不傳快拳了,。楊氏去世時,,長子楊守中先生20多歲,也學(xué)得楊氏太極長拳外,,另三個兒子年齡都在10歲上下,,同傅鐘文先生一樣,他們也可能沒有得到楊氏長拳的傳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