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評價目的
實施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評價,,不僅可以鑒別教師工作質(zhì)量的優(yōu)劣高低,更重要的是能夠準確,、科學地對每個教師的工作質(zhì)量進行價值判斷,,為改進教學工作、加強和改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資料,,從而調(diào)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二,、評價主體 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評價主體包括受教育者,、教學督導者和教學管理者三部分。由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對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最有發(fā)言權,,評價的可信度也最高,因此,,來自學生的評價占主要地位,。 三、評價對象 本方案評價對象為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側重于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由于評價主體角色的差異,評價各有側重(詳見附表),。 四,、評價指標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教師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jù)。根據(jù)評價內(nèi)容的重要程度和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對評價指標賦予不同的權值(詳見附表),。 五、評價的組織和方法步驟 1,、評價組織:教師教學質(zhì)量評價由學校和各教學系共同組織,。學校教務處和督導委員會負責全校的教學質(zhì)量評價。各教學系領導和教研室主任與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組成評價小組,,負責和組織本系評價工作的實施,。 2、評價時間:針對評價主體的差異和評價過程的實際情況安排如下:任課教師的評價一般在開課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
3,、評價方法:各種評價均要按規(guī)定填寫相應的評價表。學生,、教師評價小組,、學校教務處和督導委員會人員均對本學期的任課教師進行兩次評價(期中和期末);
4,、評價步驟:
①各教學單位組織本單位學生和教學質(zhì)量評價小組進行評價,; ②教務處對各教學單位評估材料和學校教務處及督導委員會人員評價意見進行統(tǒng)計分析; ③將綜合統(tǒng)計結果反饋各單位,; ④各單位向教師和學生公布評價信息,。 5評估等級
評估結果用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表示:
80為優(yōu)秀, 為不合格。
附件:《力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
(表一)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狀態(tài)分值
|
教師隊伍
|
隊伍結構
|
職稱結構
|
1
|
0.5
|
0.3
|
學歷結構
|
1
|
0.5
|
0.3
|
青年教師培養(yǎng)
|
1
|
0.5
|
0.3
|
主講教師情況
|
骨干教師
|
1
|
0.5
|
0.3
|
高職稱教師上課率
|
1
|
0.5
|
0.3
|
教學成果獎
|
2
|
1
|
0.5
|
教學研究
|
教育科研立項情況
|
1
|
0.5
|
0.3
|
參加科研項目
|
1
|
0.5
|
0.3
|
學術水平
|
出版專著情況
|
2
|
1
|
0.5
|
出版編著情況
|
1
|
0.5
|
0.3
|
發(fā)表論文篇數(shù)
|
1
|
0.5
|
0.3
|
教學管理
|
教學文件
|
教學大綱
|
1
|
0.5
|
0.3
|
教學進度表
|
1
|
0.5
|
0.3
|
教師業(yè)務檔案
|
1
|
0.5
|
0.3
|
教學文件及管理
|
1
|
0.5
|
0.3
|
教材
|
教材選用
|
1
|
0.5
|
0.3
|
教學參考資料
|
1
|
0.5
|
0.3
|
電子教材
|
1
|
0.5
|
0.3
|
教學設備,、手段
教學場所
|
設備情況與實驗開出率
|
1
|
0.5
|
0.3
|
現(xiàn)代化手段的運用
|
1
|
0.5
|
0.3
|
教學場所與實習基地
|
1
|
0.5
|
0.3
|
教研活動
|
教研活動規(guī)劃
|
1
|
0.5
|
0.3
|
教研活動規(guī)劃實施
|
1
|
0.5
|
0.3
|
教學狀態(tài)
|
教學改革
|
教改規(guī)劃
|
1
|
0.5
|
0.3
|
教改效果
|
1
|
0.5
|
0.3
|
教學輔助環(huán)節(jié)
題庫及輔導
|
輔導
|
2.5
|
1
|
0.5
|
作業(yè)
|
2
|
1
|
0.5
|
第二課堂活動
|
2
|
1
|
0.5
|
題庫
|
2
|
1
|
0.5
|
說明
|
以上滿分為35分(此表由督導,、教務處,、系評價組人員填寫)。
|
《力學》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
(表二)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狀態(tài)分值
|
教師備課
|
設計教學過程
|
認真寫好教案
|
2
|
1.5
|
1
|
內(nèi)容銜接恰當
|
2
|
1.5
|
1
|
多媒體教學手段
|
網(wǎng)絡教學課件
|
2
|
1.5
|
1
|
直觀,、形象
|
2
|
1.5
|
1
|
授課標準
|
授課教師
|
教授、副教授授課
|
2
|
1.5
|
1
|
課堂教學效果
|
2
|
1.5
|
1
|
教學態(tài)度
|
敬業(yè)精神
|
2
|
1.5
|
1
|
職業(yè)道德
|
2
|
1.5
|
1
|
課堂教學效果
|
教學方法
|
教學方法得當
|
3
|
2.5
|
2
|
學生容易接受
|
3
|
2.5
|
2
|
教學內(nèi)容
|
把握教學大綱
|
3
|
2.5
|
2
|
內(nèi)容熟練
|
3
|
2.5
|
2
|
學生掌握了知識
|
3
|
2.5
|
2
|
能力得到提高
|
3
|
2.5
|
2
|
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3
|
2.5
|
2
|
實驗教學
|
實驗教學開出率
|
教學儀器完好率
|
3
|
2.5
|
2
|
實驗開出率
|
3
|
2.5
|
2
|
實驗教學效果
|
實驗教學效果
|
3
|
2.5
|
2
|
教師批改報告
|
3
|
2.5
|
2
|
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
|
3
|
2.5
|
2
|
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3
|
2.5
|
2
|
教書育人
|
理想道德培養(yǎng)
|
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
|
1
|
0.5
|
0.3
|
學習目的培養(yǎng)
|
1
|
0.5
|
0.3
|
遵紀守法培養(yǎng)
|
公共道德培養(yǎng)
|
1
|
0.5
|
0.3
|
誠信、助人培養(yǎng)
|
1
|
0.5
|
0.3
|
課外活動
|
學術報告
|
進行專題講座
|
1
|
0.5
|
0.3
|
介紹學科邊緣
|
1
|
0.5
|
0.3
|
學生實驗設計
|
實驗室開放
|
2
|
1.5
|
1
|
學生能設計實驗
|
2
|
1.5
|
1
|
說明
|
以上滿分為65分(此表由學生及督導,、教務處,、系評價組人員填寫)。
|
以上,,表(一)和表(二)兩表滿分為1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