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tài):為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長,,直徑1-2.5cm,。莖直立,高40-100cm,,上部分分枝,,光滑無毛。葉互生,,基生葉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全緣或波狀,,有時不規(guī)則齒裂,;莖生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垂耳圓形,,半抱莖,全緣,。復(fù)總狀花序,,花黃色;花萼4,花瓣4,。長角果長圓形,,扁平,邊緣翅狀,,紫色,。花期4-5月,,果期6月,。(十字花科)
產(chǎn)地:生于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河北,、江蘇,、河南、安徽,、陜西,、甘肅、黑龍江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霜降后采挖,除去莖,、葉,、泥土,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板藍根味苦,,性寒。歸心,、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本品苦寒,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要用于溫?zé)岵“l(fā)熱,,頭痛,,喉痛,如板藍根沖劑,,亦可用治發(fā)斑疹,,還可用治痄腮,如普濟消毒飲,,若為癰腫瘡毒等熱熾毒盛之證,,亦可使用。 有與痄腮患者接觸史的兒童,可取板藍根15g煎水服,,每日1次,,連服3~5天,以防傳染,。 在臨床上常用板藍根單味或與貫眾,、金銀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療某些傳染病及熱性病,。近年來研究證實,板藍根內(nèi)含有多種抗病毒物質(zhì),,對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腦病毒等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使用方法:
內(nèi)服:10-15g,。煎湯或入丸散
中成藥:
喉癥丸、羚羊清肺丸,、小兒感冒清熱沖劑,、板藍根沖劑、普濟消毒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