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關於龍的十大錯誤認識

 凈世蘅蕪 2011-02-09

      有沒有想過,,無論是在書本上還是網(wǎng)絡中,許多被重複了無數(shù)遍並得到一致公認的關於龍的說法其實都沒有經過任何考證,?很可惜,,大多數(shù)人仍然正在被這些不正確的認識誤導著,。


 

      一、“中國龍是吉祥的,,西方龍是邪惡的”


      持這種觀點的人無論是對西方龍還是中國龍都是高度無知的,。如果說不了解西方龍可以原諒的話,對中國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選擇性失明就難以理解了,。中國神話傳說中關於惡龍興風作浪,,禍害百姓的故事層出不窮,從女媧補天到哪吒鬧海,,從大禹在長江三峽的一場惡戰(zhàn)到臺灣日月潭的傳說……這些還是相當出名的,,至於各地地方性的民間傳說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不信到古代去(其實即便是現(xiàn)代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跟處在洪水和颱風煎熬中的老百姓講中國龍是多么的吉祥神圣偉大,,試試看別人會不會贊同你。


《哪吒鬧?!分械乃拇簖埻跽谝u擊海濱小城:“弟兄們,,使勁灌水吧!淹死這些人類,!”


 

      認為西方龍邪惡的人最有力的證據(jù)莫過於圣經的《啟示錄》,,且不說《啟示錄》原文中帶有特定冠詞的七個頭的“大紅龍”與一般的龍是不是一回事(其實西方人早就知道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就拿圣經來說事的話,,事實上圣經裏龍的正面形象一點也不比反面形象少,!圣潔威武的天使首領,摩西手中多次拯救族人於危難間的柺杖,,耶穌口中代表他自己的銅蛇……這些內容即便是在今天官方發(fā)行的圣經正典中也能看到,,如果再仔細研讀外典和偽典以及猶太民族古代相關宗教神話著作的話,還會知道“耶和華”這個詞的驚人來歷,,這裡就不細說了,。

      至於早已被人們講爛了的惡龍劫公主,騎士英雄救美的故事,,則僅僅只見於歐洲中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在此之前,曾遍布大半個西歐的凱爾特人和北歐的維京人都和中國人一樣崇拜龍圖騰,,並視龍為自己民族的象徵和守護神,,以至於凱爾特人的後裔今天還把龍印在他們的國旗上。而在文藝復興之後,,惡龍劫公主的故事也隨著中世紀的終結而在大多數(shù)西方人心中失去了地位,。

      也許持原觀點的人這時會辯解說“中國龍大部分是好的,西方龍大部分是壞的,,所以中國龍比西方龍好,。”要這樣說的話,,請把所有的中國神話和西方神話全部認認真真地讀三遍,對中國龍與西方龍各自以正面和反面出場的次數(shù)進行仔細的統(tǒng)計,,然後再下結論,。注意西方神話最好去讀英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的原著,因為翻譯成中文之後不少譯者會把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和個人的好惡帶進譯文中去,。

      好與壞,,善與惡,在任何事物身上都是同時存在的,,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和絕對壞的東西,而且好壞的評判往往還與評判者自身的立場有關——這就是辯證的思想,。雖然還沒有確切可靠的證據(jù)能證明龍是真實存在於客觀世界的,,但牠在人類所留下的傳說中顯然也同樣符合辯證法。對不同種類的龍抱有偏見的人,,應該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廣泛地吸取知識,,不要總是人云亦云。



      二,、“有翅膀的是西方龍,,中國龍都是沒有翅膀的”


      這同樣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說法。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見過宋代以後的龍造型,,於是以為這就是中國龍的全部,;而對於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年代更久遠的龍,他們完全一無所知,。正因為無知,,所以敢於把三皇五帝時代助大禹治水和助黃帝打敗蚩尤的應龍開除出國籍(關於應龍的資料,請參看本站《龍族百科》),。不知道有沒有誰注意過,,即使是今天的中國龍圖畫和雕塑中,龍的前肢根部(肩部)通常也帶有流雲(yún)火焰的紋飾——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漢代及其之前的龍,,絕大多數(shù)肩部都有一對翅膀(當時沒有翅膀的龍是只能在水裏游,不能飛的品種),!在漢代以後的藝術作品中,,龍的這對翅膀越來越小,最後就演變成了裝飾物——流雲(yún)火焰的圖案,。這種紋飾,,不是別的,,正是中國龍的祖先遺傳下來的翅膀殘留物!如果不信,,請自己去搜集歷朝歷代龍造型的圖片資料來看看,,或者乾脆去參觀一次博物館,就會真相大白,。


西漢的青銅應龍:

 

      西方龍一定都有翅膀嗎,?也不見得!不要以為Dragon都是一個樣,,實際上他們的品種比中國龍還要多,。其中一些品種不但沒有翅膀,而且體型也和中國龍別無二致,!如一種叫Drake的西方龍,,有四肢而沒有翅膀,身體還像蛇一樣瘦長,。


Drake的形象:

    


      三,、“西方龍是大蜥蜴,中國龍是長蛇狀的”


      說這種話的人100%是根本沒見過蜥蜴長什麼樣的?,F(xiàn)在一般Dragon的形象幾乎與真實的蜥蜴沒有什麼關係,其軀幹和四肢完全是哺乳動物的形狀,,唯一可以和蜥蜴扯上點關係的就是全身的鱗片,。但是哺乳動物中同樣也有體表覆蓋著鱗片的——因此與其說他們是大蜥蜴,還不如說是大犰狳更合適,。況且國人最看不慣傳統(tǒng)西方龍的大腹便便,,而這一點正好和真實的蜥蜴截然相反——世界上大約80%的蜥蜴體型都是苗條修長的,否則蜥蜴也不會有“四腳蛇”這個俗稱,。有沒有大腹便便的蜥蜴呢,?有,不過只能在非洲,、澳洲和中美洲的乾旱地帶才能見到這樣的蜥蜴,,在中國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對數(shù)量也很少,。而且這些蜥蜴即便大腹便便,,也和西方龍的體型不沾邊,因為他們的身體都是扁平的,,四肢水平展開,,貼著地面(西方龍絕對沒有哪個是扁平的)。倒是中國國內數(shù)量最多的那種蜥蜴,,因為具有像蛇一樣細長的身體和非常短小的四肢,,稱得上是與當代中國龍的造型最相似的真實動物,,所以得到了“石龍子”這個名稱。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蜥蜴都是這樣的,,西方龍是這個樣子嗎,?

 

最典型的Dragon,四肢和軀幹明顯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徵,,頭頸也和蜥蜴不像

 

      如果要找一種與典型的西方龍外形最接近的真實動物,,那么只有恐龍滿足要求。從這個方面講,,說“西方龍是大蜥蜴”的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完全分不清蜥蜴與恐龍的區(qū)別,,把二者混為一談了??上?,恐龍雖然與蜥蜴有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也都屬爬行動物,,但是絕對不能劃等號,。恐龍的骨骼結構,、代謝環(huán)節(jié),、神經系統(tǒng),都和現(xiàn)代的蜥蜴非常不同,,這就是為什麼不少品種的恐龍都能夠直立行走,,又不是太怕寒冷而現(xiàn)代蜥蜴卻不具備這些能力的原因。


      除了典型的Dragon,,西方龍實際上還有許許多多外形截然不同的品種,,不過這些品種的體型大部分就和中國龍沒什麼區(qū)別了。而且有些品種的西方龍如Wyrm,,不僅身體細長,,沒有翅膀,連腳都沒有,,比現(xiàn)代的中國龍還要像大蟒蛇,。


Wyrm和當代中國龍比,哪個更像蟒蛇,?

 

      認為中國龍都是長蛇狀也是完全錯誤的觀點,。從先秦一直到隋唐時期,中國的龍造型都跟蛇毫無相似之處,,那時也絕對找不到像現(xiàn)在這么細長的龍,。秦漢之前的龍80%都是鱷魚和巨蜥的樣子,其餘則是大魚(鯨/海豚)狀的造型。西漢到初唐的龍則是哺乳動物的軀體和四肢——這倒是跟西方龍的外形大同小異,。從唐代之後,,龍的身體才開始細長起來,北宋時才基本變成現(xiàn)在的模樣,。硬說中國龍都像長蛇一樣又細又長的人,,顯然是只見過宋代以後的龍,對唐代以前的龍要麼根本就不知道,,要麼即使看見了也完全不認識,。


初唐的龍細長嗎?

 

西漢的龍不僅身體一點都不像蛇,,還有翅膀

 


      四,、“中國龍是中原各部族的圖騰融合起來形成的”


      如果按照“圖騰融合說”的理論,中國龍應該在4000 ~ 5000年前就和現(xiàn)在的樣子一模一樣了,。因為這種理論說,,遠古時期中原某個最大的部落不斷征服或融合周邊的其他部落,每兼並一個部落,,就取該部落的圖騰身上自己中意的部分添加到自己原來的圖騰上去,,最後當中原地區(qū)的所有部落都融合為一個之後,就形成了中華民族,,而這些部落的圖騰融合之後就是龍,。今天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中華民族是在4000 ~ 5000年前正式形成的,因此龍的形象也應該在4000 ~ 5000年前就定型了,,可惜這與經過確鑿考證的歷史事實完全不符,。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龍與當代的龍造型差別極大

 

      首先是龍的出現(xiàn)比中華民族正式形成的時間還要早。目前考古學界公認歷史最久的龍文物是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蚌塑龍,,那時中原各部族還沒有統(tǒng)一。其次,,古代的龍樣子和人們現(xiàn)在常見的龍差別非常大,,而且越是早期的龍,外形越是簡潔樸素,。比如濮陽西水坡遺址蚌塑龍,,既無須也無鬣,連角都沒有,,幾乎就是一隻純粹的巨蜥,,唯一可以讓人們覺得牠是龍的地方就是牠的身體主幹還比較像現(xiàn)在的龍(如果把龍的須、角,、鬣都去掉,,牠又跟蜥蜴有什麼區(qū)別呢?)。其後的很多古文物上所塑造的龍也僅僅只是蜥蜴或鱷魚的樣子,,直到商周時期的文物上的龍才有了角,,秦漢時期文物中的龍才有了須(而且還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的“兩根鯉魚鬍子”,是長在下顎下的一根或一簇須),,但體型仍然要比現(xiàn)在粗短得多,。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中國龍的典型造型,是在北宋才基本形成的,??梢娭袊埥裉斓男蜗笫菐浊陙須v朝歷代不斷添加裝飾物,不斷修飾完善而逐漸演變成的,,絕非一開始就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所以“圖騰融合說”並沒有任何歷史依據(jù)。



      五,、“龍是封建皇權的象徵”


      除了死背教科書,,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才會這樣說。從歷史起源上講,,龍出現(xiàn)於氏族公社時期,,比封建時代早得多,本身和封建皇權就沒有任何關係,。在地地道道的中國神話傳說中,,龍也極少與封建皇權有關。即使是以反面形象出現(xiàn)的龍,,也基本上都是屬於深山水澤中的妖怪,,時不時地打劫周圍,與高高在上的君王絲毫不沾邊,。而正面的龍不僅與封建皇權無關,,還正好相反。他們或者在窮苦百姓陷入絕境的時候救苦救難,,或者爲了自己的自由信念及蕓蕓眾生的幸福生活捨身而戰(zhàn),,反抗上天威權的壓迫。只有自命不凡的封建統(tǒng)治者爲了宣揚自己與眾不同,,才編造出一些故事,,硬讓龍和自己扯上關係??墒沁@些統(tǒng)治者自我鼓吹的東西跟全國各地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民間傳說相比,,數(shù)量只是滄海一粟。在老百姓的故事中,,只要是以正面形象登場的龍,,永遠都是民眾的守護者和自由的象徵。如果非要堅持認為龍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那一定是只相信封建統(tǒng)治者的吹噓,,卻對滿天下生動感人的民間故事視而不見的御用文人,。


      至於其他國家的龍,更是跟封建皇權風馬牛不相及,。歐洲Dragon中的反派角色和中國龍中的反派一樣,,都是某個地方的惡霸,從來都與統(tǒng)治者無關,,也沒代表過暴君,。正面者則擔任著某個國家、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守護神,,也是民眾的朋友,。而且歐洲龍還有中立角色,相當于中國古代的隱士,,隱居深山,,融於大自然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中東,、非洲、大洋洲,、美洲的各個土著民族也都有各自的“龍”這一概念,,但這些龍所扮演的角色不是神就是神的使者,或者是某種自然元素的精靈,,沒有哪個具有任何人間統(tǒng)治者的象徵意義,。


      一定有人會問:“中國神話中的龍王不就是影射封建統(tǒng)治者嗎?”首先請搞清楚一個地方:龍王實際上并不是中國神話中土生土長的產物,,而是一個外來戶,!他是隨佛教傳入中原而出現(xiàn)的,本來是一個印度古代神話中的角色,,只是傳入中國後披上了中國龍的外衣,。在東漢以前的中國神話中,是不存在龍王這一概念的,。當然,在中國神話裏有了龍王這一角色之後,,特別是宋代以後,,民間的文藝創(chuàng)作中確實有時用他來影射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調侃和諷刺,,但這不能作為龍就代表封建統(tǒng)治者的依據(jù),。



      六、“佛經中的大鵬金翅雕可以吃龍,比龍厲害得多”


      首先要搞清楚,,中文佛經裏那個寫成“龍”的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觀念中真正意義上的龍,。對相信這種說法的人來說,結果很可惜,,稍微多去深究一下就能發(fā)現(xiàn),,佛經裏所謂的“龍”根本就不能算龍——因為古印度語(梵語)中的這個字——Naga,本來表示的是眼鏡蛇,!如果不信,,可以去看看正宗的古印度宗教壁畫,畫中的Naga完完全全就是一條100%的大眼鏡蛇而已,,外形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中國龍都很難扯上關係,。只是牠來到中國以後,中國人自作多情地把牠畫成了中國龍的樣子,。而且,,直到今天,眼鏡王蛇的拉丁文學名仍然叫做Naja,,這正是從牠的古印度名字Naga音譯過來的(因為印度最盛產眼鏡王蛇),。對“Naga”這個詞的英文解釋也僅僅只是“古印度神話中的蛇神”,絕對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過牠與“龍”有關,。如此一來,,大鵬金翅雕只是在吃蛇而已,而雕這類大型猛禽捕食蛇類是很正常的,。所以大鵬金翅雕吃“龍”完全是指蛇為龍,,是一種偷梁換柱的說法。


地道的印度傳統(tǒng)Naga形象,,中國龍是這個樣子嗎,?

 

印度宗教圖畫中的“龍”王,就算被畫成菩薩樣子,,實際上也仍然是蛇:

 

      儘管今天中國的龍身軀像蛇一樣細長,,但前面已經說過,這種造型完全不是龍本來的真面目,。我們的祖先對龍與蛇是分得非常清楚的,,一點都不含糊。遠古文物上粗糙樸素的動物圖案和雕塑中,,龍與蛇的外形仍然截然不同,,龍是龍,蛇是蛇,,一眼就能分清楚,。只要是龍,,肯定都有四肢,或者至少也有前肢,,身體也絕不會像根細繩子一樣過於細長並且粗細均勻,。


      事實上,當佛教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對於怎樣轉換不同文化中的概念,,也出現(xiàn)了和今天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一樣的問題。英語中的“Dragon”對應漢語中的“龍”,,但國人見過典型的傳統(tǒng)“Dragon”後覺得二者差異較大,,這樣對應不妥。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人們有沒有認為把梵語中的“Naga”翻譯為漢語中的“龍”不妥,,今天已經無法知曉,但結果是明確的:後來中國人都已經默認這種對應是合理的,,印度的眼鏡蛇也堂而皇之地披上了中國龍的皮,。當今的許多國人在反對把“Dragon”和中國的龍等同起來的時候,卻根本不知道早已與中國龍等同起來的印度蛇Naga跟歐洲的Dragon比起來,,和真正的中國龍差異不知要大多少倍,。


印度“龍”的真面目,你愿意承認牠是龍嗎,?

 


      七,、“中國人自古就是龍的傳人”


      這種說法同樣是對歷史的無知。查遍中國所有的歷史文獻和神話傳說,,也絕不會找到有任何地方記載過全體中國人是龍的後裔或繼承者,。如果硬要找出傳說中與龍有血緣關係的人,那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的母親曾在睡夢中與龍發(fā)生關係,,然後生下了他,。但即便如此,也僅僅只是劉邦一個人,,并不是所有華夏子民,。有人會說,中華民族的祖先女媧伏羲就是龍,,所以這就可以證明中國人自古就是龍的傳人,。可是神話故事中也根本就沒有說過是女媧伏羲結合後生下了中國人,,唯一一處提到女媧和中華民族關係的地方講的是女媧獨自用泥土塑造人類,,然後把他們分為男女,讓他們結婚生育,,遍布中原大地,。既然女媧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與自己的身體無關,,那就不能說她造出來的人是她的後代,,與她有血緣關係。因為女媧所造的人只能算是她進行手工勞動所製造的產品,,這與後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就同科學家造出了一個和真人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但沒有人會認為這個機器人就是科學家的兒子是一個道理,。既然中國人不能說是女媧的後裔,,那么繼承者算不算呢?這是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中國人從女媧那裏繼承了什麼,。如果說繼承了女媧的精神,那是一種不能證實的很主觀說法,,因為神話資料并沒有告訴我們女媧所特有的精神是怎樣的,。如果說繼承了女媧的能力,那顯然是更不可能的,,因為女媧本來就是一個神話傳說中的角色,,不是真實存在的,現(xiàn)實中的中國人沒有誰能用泥土做出活人來,。既然是這樣,,以嚴謹?shù)膽B(tài)度來說,中國人也不能叫做女媧的繼承者,,僅僅是她的產品,。


      真要把“龍的傳人”這個詞的由來查個水落石出的話,會發(fā)現(xiàn)它根本不是來自中國古代的歷史中,,而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名從臺灣流落到大陸的歌手在他的一首歌詞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由於這首歌能夠激起國人共鳴,所以大受歡迎,,紅遍全國,,才使得“龍的傳人”深入人心。



      八,、“中國龍有五爪,,三爪的是日本龍,四爪的是韓國龍”


      今天日本和韓國的龍並不是他們自創(chuàng)的,,而是100%的來自中國(日本歷史上倒也曾經有過一個原創(chuàng)的“龍”——八歧大蛇,,不過後來已經基本上沒有誰認為牠是龍了),實際上完全是中國龍的後裔,。


      中國龍并非一開始就有五爪,,而是從三爪,、四爪到五爪發(fā)展過來的。中國歷史上龍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夔龍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期,經商周,,延續(xù)到秦漢,,以商周夔龍為代表。夔龍的原型為灣鱷或巨蜥,,一鷙(鳳)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鷙足,,二或四爪,。商中晚期,夔龍夔螭夔風並逢,,產生六種以夔龍為主的並逢夔龍夔螭夔風徽識,,表示同為祖先。西周繼續(xù)沿用,,並將夔龍夔螭綜合為一種新形態(tài),,此時一鷙足,多為彎月形二爪,。


      二,、應龍期

      應龍的概念很早,最早見於商周,,但作為藝術分期的應龍,,可能始於秦,盛於漢,,延續(xù)到隋唐,,足多為三趾。


      三,、黃龍期

      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礎,,盛於明清。宋,,遼,、金,、元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四,、回歸期

      清以後的現(xiàn)當代,。由於龍與封建統(tǒng)治者脫離了關係,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製或塑造成三,、四,、五趾。當然,,歷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時與中國頻繁往來,,大量學習中國文化,,促進了其社會進步。如日本的傳統(tǒng)建築和傳統(tǒng)服飾其實完全就是中國唐代時的樣子,。而在那個時候,,中國的龍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從中國引進三爪的龍,。在中國出現(xiàn)四爪龍後,,已經開始閉關鎖國,與日本斷了往來,。而韓國古時候叫做高麗,,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當中國統(tǒng)治者開始用五爪龍圖案的時候,,自然不可能讓屬國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韓國的龍就只能是四爪了。歸根到底,,日韓的龍反應的正是中國龍的發(fā)展演變過程,。

      九、“中國人喜愛龍,,西方人懼怕並厭惡龍”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由於中國人在國際交流中自我封閉造成的,,根本就沒有任何事實根據(jù)。所謂“西方人懼怕並厭惡龍”的依據(jù)是西方的傳說故事裏龍總是充當危害人類的反派角色,??墒菆猿诌@種觀點的人都忘記了一點:產生這些故事及其思想觀念的時代背景——一個連西方人自己都唾棄的黑暗時代,。在那個教會統(tǒng)治一切,幾乎全民陷入宗教極端主義的中世紀,,任何非上帝非基督的東西都必須被打入地獄,,統(tǒng)治者可以打著上帝的旗號無情地殺死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更何況是存在於人們想象中的龍,。不幸的是,,在這個黑暗時代之前,龍正好就是歐洲許多原住民——凱爾特人,、維京人,、撒克遜人等等最尊崇的守護神,基督教極端勢力在歐洲一統(tǒng)天下之後,,龍自然成了首當其沖要被批倒批臭的靶子,。文藝復興的曙光宣告了這個時期的終結,近現(xiàn)代的西方人在反思中世紀的同時,,也找回了祖先的記憶,,讓作為歐洲古老民族象徵的龍得到了平反,於是英倫三島上的凱爾特人和撒克遜人後裔重新在他們的國旗上印上了龍的圖案,。今天90%的西方人對龍并無任何反感情緒,,60%的人對龍具有發(fā)自內心的喜愛和認同感,其中還包括不少基督徒,!因為在他們看來,,喜愛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種生命和敬拜上帝並不矛盾。如果直接與歐美國家的民眾交流,,你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對方是個Dragon Fan,。認為西方人懼怕並厭惡龍的中國人顯然根本就沒有真正了解過西方人對龍的看法,而是固執(zhí)己見地抱著完全過時的書本知識,,對西方國家的認識還停留在中世紀,。


      其實很大一部分中國人也根本說不上是喜愛龍,而是敬畏龍,,這和喜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觀念很傳統(tǒng)的華人絕對不會把龍當朋友,創(chuàng)作龍的圖畫和雕塑是爲了鎮(zhèn)邪,、敬拜,、祈雨等,不是用來欣賞,,看見龍的時候會自覺地往地上跪,。也因此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龍總是面目猙獰,張牙舞爪。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廢除龍圖騰事件,,除了始作俑者對西方龍以及西方人對龍的真實看法一無所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中,皇帝長時間把龍霸占為自己的專用標誌,,使得人們對龍也產生了反感,,認為牠就是封建皇權的象徵,應該和封建統(tǒng)治者一起被推翻打倒,。


 
      十,、“龍王是龍中層次最高者”

      在中國本土的龍崇拜中,原無“龍王”崇拜,,龍王崇拜是在佛教傳入後引進的,。在漢代之前,只有龍神,,而無“龍王”。隋唐之後,,佛教傳入中國,,龍王信仰才開始遍及中土。學者一般認為,,龍王,、龍宮等概念是源於印度,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引進的,。在佛經中,,龍王名目繁多,如《妙不蓮花經》稱:龍王有八,,一為難陀龍王,,二為跋難陀龍王,三為娑伽羅龍王,,四為和修吉龍王,,五為德義迦龍王,六為阿那婆達多龍王,,七為摩那斯龍王,,八為伏缽羅龍王。後來道教從佛教中學來了這一概念,,出現(xiàn)了許多本土化的龍王,,如四海龍王、諸天龍王,、五方龍王等等,,而這些龍王地位並不高,都必需要聽從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的旨意來進行他們的職務,。這正是由於在古印度文化中,,龍只是一種具有一定“特異功能”的動物(佛經中所謂的“龍”——Naga其實只是印度的眼鏡王蛇),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而且在佛典中,,龍的“ 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雕,。傳說金翅雕每天以龍為食,一天需要一條大龍王,,五百條小龍,,這說明龍的地位遠不及金翅雕。印度人雖然封龍為“王”,,給龍造“宮”,,但印度龍的地方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說明龍只不過是某一水域的領主,。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受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而且中原地區(qū)上古傳說中的龍無論是地位還是能力,,明顯遠在龍王之上。後世神話中的龍王僅僅只能在江河湖海中棲身,,而龍王們所居住的這些河流和湖泊,,卻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應龍用尾巴輕輕一劃就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中國的古書裏,,如《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還有一種更加龐大而驚人的燭龍。祂全身通紅,,蜿蜒千里,,棲息在西北方太陽光照不到的陰暗之地的鍾山上,睜開眼睛的時候是白天,,閉上眼睛的時候是夜晚,,不吃不喝,,能呼風喚雨,亦有謂其駕日,、銜燭或珠能照耀天下,。《楚辭·天問》:“日安不到,, 燭龍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無日之國,有龍銜燭而照之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九:“ 燭龍發(fā)神曜,,陰野彌煥炳。” 元 張憲 《燭龍行》:“燭龍啊,,燭龍,,你口裏含著明燭。相傳北極日月照不到,,你會含燭騰空去照耀,。”(“ 燭龍, 燭龍,,女(汝)居陰山之陰,,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銜燭吐光照天下,。”)可惜這些龍族中相當于神的至高者,,在佛教文化普及中原之後,,便成了失落的記憶,,今天已經很少有中國人還知道他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