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馬伊俐百般不愿,她的婚姻話題永遠是宣傳的重點,,雖然她和文章每次被問到此類問題,,就不勝其煩。但顯然,,片商也是喜歡這樣的馬伊俐的,,成婚之后,馬伊俐每一部叫好叫座的劇集大部分都是“婚天黑地”的,,最近,,即將殺青的《雙城生活》里也不例外。
這個男人讓我心里踏實
馬伊俐已經很少跟文章一塊兒出現了,,狗仔們看見的除外,。最近一次的合作,還是為了公益事業(yè)拍的慈善大片,,把“當低調時且低調”的口號貫徹始終,。馬伊俐也不止一次說過類似“我不喜歡別人拿我的私事炒作,所以,我盡量避免和他(文章)一起工作,,也會要求劇組在做任何宣傳的時候最好不要用這些事兒來做噱頭”的話,。
在馬伊俐和文章婚姻的起始,他們總是不被人看好,,除了狗仔時時發(fā)出噓聲,,表示他們的婚姻岌岌可危之外,各種貌合神離,、生活差異的話題從各種渠道涌來,,從來未曾消停,而馬伊俐一如她寡言少語的本性,,任由別人說著,。直到有了微博,她終于有了自己能抒發(fā)的地方:“今年夏天的夜晚去一個小區(qū)接朋友,,門口的保安突然暈倒,,老公跳下車沖過去把他扶起,我們半天才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等我們再跑過去小區(qū)保安正靠在老公身上不斷嘔吐呻吟,,我們叫了救護車買了水喂他,直到保安隊長趕到老公才離開,,沒有人認出我們,。那天我很敬佩他,這個男人讓我心里踏實,!”
雖然,,在成婚的最初,他們也有過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馬伊俐自己愛吃米飯,,每頓都要喝湯,但文章卻偏愛面食,,協(xié)調餐桌也是個學問,,“現在只要我老公在家,我爸就會給他去買涼皮或手工拉面,,每天我媽還會替他做西紅柿炒蛋,,而且一定得我媽炒,阿姨炒得不好吃,。這樣每天有他愛吃的,,也有我愛吃的”。而身為媳婦,,她婚后除夕一定是在西安的婆家過,,“我們會在西安待四五天再回上海,。爸媽也很理解我,說媳婦就該在婆家過年三十,。”此外,,她還會經常給婆婆打電話“匯報”文章的近況,“這是婆媳之間很好的一種交流方式,。婆婆不像媽媽,,畢竟不是從小陪你長大的,不能像和媽媽那樣隨便說話,,而要說好話,,并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彼此都好,。”
一切生活上的際遇,,讓馬伊俐在拍戲的時候更有體驗,在《雙城生活》里的角色,,又何嘗不是與她本身的生活如此相似,?“其實現在城市里真正的本地人并不多,而且這個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比較像,,也代表了相當多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她解釋道,其實南北方人生活在一起幾乎每件事都有矛盾,,“比如孩子哪里長大,,哪里坐月子,老人家要搶孩子,。北方看不上南方,,南方看不起北方。”她自己在生活中的處理方式是“看哪個更科學”,。為了劇中涂巖松扮演的上海老公可以更真實,,馬伊俐還為他設計了“拎包”的橋段。
在外大女人 在家小女人
“當媽媽后整個人變柔和很多,。晉升為父母,失去了自由散漫的權利,,為了她沒有娛樂生活,,沒有賴床特權,甚至沒有大聲吵架發(fā)泄的資格,。”做了母親,,馬伊俐的育兒經一套又一套。生女兒那會兒,,馬伊俐待產,、生產,、坐月子都是在上海,“我反應特別大,,沒辦法去西安,,所以后來生女兒時,婆婆從西安飛了過來,。”
雖然馬伊俐和文章的工作很忙碌,,往往要在北京、上海兩地來回飛,,不過一旦沒有戲拍,,文章就會跟著馬伊俐回上海休息,“他語言天賦很高,,在停車場停車都能用上海話和師傅討價還價了,。有了女兒,我們現在接戲以上海和北京為主,,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機會,,但孩子的每一天對我都很重要,我實在不愿意去外地片場太久,。”而相對于其他星媽,,馬伊俐很是獨樹一幟,女兒幾乎是由她一手帶大,,她堅持不用保姆,,因為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在失去空閑時間的同時,,也是培養(yǎng)一份感情:“白天父母給我們帶孩子,,晚上結束工作后回家會輪流帶孩子,堅持自己帶,。孩子快2歲,,現在是親子關系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再苦再累都值得,。”
因為馬伊俐出道比較早,,再加上《奮斗》里夏琳的角色深入人心,外人總覺得她是個強悍的“大女人”,。而婚后接著產后的馬伊俐,,認為自己越來越“居里夫人”了:我這個人婚前很擅長主外,婚后就開始慢慢學會主內,,現在我是內外兼修的婚姻選手,。我結婚前比較“大女人”一些,但與文章婚后,,學會了在外“大女人”,,在家“小女人”,。我們家的錢都是文章主動交給我管的,我不喜歡浪費,,很會管賬的,。”這話倒是真不假,最近,,馬伊俐就在微博上爆料了劇組欠薪的事,,倒是一副可愛的“斤斤計較”模樣,大呼“賺錢不易”:“與制片方逐條談妥的合同,,制片人打印時私自加上已被我方刪除的條款,,催促我們簽約時我與經紀人都未察覺。等對方振振有詞要求我們履行時才發(fā)現合同的貓膩,。”此微博引起諸多演員共鳴,,稱自己也遭遇過同樣的事件。隨后,,馬伊俐更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同行,,“合同一定自己打印再簽字,落筆前務必逐字復核,,不要相信任何人,,拍戲掙錢不容易,自己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