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論語》選讀電子課文 《論語》選讀12《高山仰止》注譯評 【原文】 子在陳(1)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2)狂簡(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5•22) 【注釋】 (1)陳:古國名,大約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一帶,。 (2)吾黨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為黨。吾黨意即我的故鄉(xiāng),。小子,,指孔子在魯國的學(xué)生。 (3)狂簡:志向遠(yuǎn)大但行為粗率簡單,。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樣子。 (5)裁:裁剪,,節(jié)制,。 【譯文】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家鄉(xiāng)的學(xué)生有遠(yuǎn)大志向,,但行為粗率簡單;有文彩但還不知道怎樣來節(jié)制自己,。” 【評析】 孔子說這段話時,,正當(dāng)魯國季康子執(zhí)政,欲召冉求回去,,協(xié)助辦理政務(wù),。所以,孔子說回去吧,,去為官從政,,實現(xiàn)他們的抱負(fù)。但同時又指出他在魯國的學(xué)生尚存在的問題:行為粗率簡單,,還不知道怎樣節(jié)制自己,,這些還有待于他的教養(yǎng)。 【原文】 閔子侍側(cè),,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貢,侃侃(3)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 【注釋】 (1)訚訚:音yín,,和顏悅色的樣子。 (2)行行:音hàng,,剛強的樣子,。 (3)侃侃:說話理直氣壯。 【譯文】 閔子騫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悅而溫順的樣子,;子路是一副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是溫和快樂的樣子,??鬃痈吲d了。但孔子又說:“像仲由這樣,,只怕不得好死吧,!” 【評析】 子路這個人有勇無謀,盡管他非常剛強,??鬃右环矫鏋樗倪@些學(xué)生各有特長而高興,但又擔(dān)心子路,,惟恐他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師之愛生,人之常情,??鬃拥倪@種擔(dān)心,就說明了這一點,。 【原文】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1),惟我與爾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軍(3),,則誰與(4)?”子曰:“暴虎(5)馮河(6),,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7),。好謀而成者也,。”(7•11) 【注釋】 (1)舍之則藏:舍,舍棄,,不用,。藏,隱藏,。 (2)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吧”。 (3)三軍:是當(dāng)時大國所有的軍隊,,每軍約一萬二千五百人,。 (4)與: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與老虎進(jìn)行搏斗,。 (6)馮河:無船而徒步過河,。 (7)臨事不懼:懼是謹(jǐn)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謹(jǐn)慎,。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么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jǐn)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wù)的人,。” 【評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與“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人在一起去統(tǒng)帥軍隊。因為在他看來,,這種人雖然視死如歸,,但有勇無謀,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疇中的一個德目,,但勇不是蠻干,而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人,,這種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規(guī)定,。 【原文】 子曰:“由之瑟(1)奚為于丘之門(2),?”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11•15) 【注釋】 (1)瑟:音sè,一種古樂器,,與古琴相似,。 (2)奚為于丘之門:奚,為什么,。為,,彈。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 (3)升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nèi)室,,用以形容學(xué)習(xí)程度的深淺。 【譯文】 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么在我這里彈呢,?”孔子的學(xué)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鬃颖阏f:“仲由嘛,,他在學(xué)習(xí)上已經(jīng)達(dá)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 【評析】 這一段文字記載了孔子對子路的評價,。他先是用責(zé)備的口氣批評子路,當(dāng)其它門人都不尊敬子路時,,他便改口說子路已經(jīng)登堂尚未入室,。這是就演奏樂器而言的??鬃訉W(xué)生的態(tài)度應(yīng)該講是比較客觀的,,有成績就表揚,有過錯就反對,,讓學(xué)生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又樹立起信心,爭取更大的成績,。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5•7) 【注釋】 (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鬃诱f:“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評析】 孔子在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他的禮制、德政主張,。但他也擔(dān)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dāng)?shù)臅r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認(rèn)為子路有勇,,可以跟隨他一同前去,但同時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僅有勇而已,。 【原文】 子見南子(1),,子路不說(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無厭之,!天厭之!”(6•28) 【注釋】 (1)南子:衛(wèi)國靈公的夫人,,當(dāng)時實際上左右著衛(wèi)國政權(quán),,有淫亂的行為。 (2)說:音yuè,,同“悅”,。 (3)矢:同“誓”,此處講發(fā)誓,。 (4)否:不對,,不是,指做了不正當(dāng)?shù)氖隆?/span> 【譯文】 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fā)誓說:“如果我做什么不正當(dāng)?shù)氖?,讓上天譴責(zé)我吧,!讓上天譴責(zé)我吧!” 【評析】 本章對孔子去見南子做什么,,沒有講明,。據(jù)后代儒家講,孔子見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這里發(fā)誓賭咒,說如果做了什么不正當(dāng)?shù)氖碌脑?,就讓上天去譴責(zé)他,。此外,孔子在這里又提到了“天”這個概念,恐怕不能簡單地說,,孔子的觀念上還有宗教意識,,這只是他為了說服子路而發(fā)的誓。 【原文】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1•9)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爺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顏淵死,子哭之慟(1),。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2)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注釋】 (1)慟:哀傷過度,,過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詞,,此處指顏淵。 【譯文】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極其悲痛,。跟隨孔子的人說:“您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是太悲傷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傷過度,,又為誰呢?” 【原文】 伯牛(1)有疾,,子問之,,自牖(2)執(zhí)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注釋】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鬃诱J(rèn)為他的“德行”較好。 (2)牖:音yǒu,,窗戶,。 (3)亡夫: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語氣詞,相當(dāng)于“吧”,。 【譯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8221; 【原文】 子之武城(1),,聞弦歌(2)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4) 【注釋】 (1)武城:魯國的一個小城,,當(dāng)時子游是武城宰,。 (2)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譯文】 孔子到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鬃游⑿χf:“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先生說過,,‘君子學(xué)習(xí)了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xué)習(xí)了禮樂就容易指使。’”孔子說:“學(xué)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而已。” 【原文】 顏淵喟(1)然嘆曰:“仰之彌(2)高,,鉆(3)之彌堅,,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6),。雖欲從之,,末由(7)也已。”(9•11) 【注釋】 (1)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2)彌:更加,越發(fā),。 (3)鉆:鉆研,。 (4)瞻:音zhān,,視,、看。 (5)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dǎo),,引導(dǎo),。 (6)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7)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譯文】 顏淵感嘆地說:“(對 【評析】 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xué)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xué)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原文】 叔孫武叔(1)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3),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4),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5)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 【注釋】 (1)叔孫武叔:魯國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 (2)子服景伯:魯國大夫,。 (3)宮墻:宮也是墻,。圍墻,不是房屋的墻,。 (4)仞:音rèn,,古時七尺為仞,,一說八尺為仞,一說五尺六寸為仞,。 (5)官:這里指房舍,。 【譯文】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拿圍墻來作比喻,,我家的圍墻只有齊肩高,老師家的圍墻卻有幾仞高,,如果找不到門進(jìn)去,,你就看不見里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和房屋的絢麗多彩,。能夠找到門進(jìn)去的人并不多,。叔孫武叔那么講,不也是很自然嗎,?” 【原文】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1)見其不知量也,。”(19•24) 【注釋】 (1)多:用作副詞,只是的意思,。 【譯文】 叔孫武叔誹謗仲尼,。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還可超越過去,仲尼的賢德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雖然有人要自絕于日月,對日月又有什么損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論語〉選讀》之《高山仰止》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掌握黨、否,、厭,、卓爾、宜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并積累成語:斐然成章,;暴虎馮河;登堂入室,;殺雞焉用牛刀,;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循循善誘,。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情誼,。 3,、結(jié)合《選讀》中的其它章節(jié),為子路畫像,,探討子路與孔子的關(guān)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觀。 4,、結(jié)合孔子師生間的關(guān)系,,探討當(dāng)今時代的師生關(guān)系的特點。 【文化內(nèi)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情誼,。 2、結(jié)合《選讀》中的其它章節(jié),,為子路畫像,探討子路與孔子的關(guān)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觀,。 3、結(jié)合孔子師生間的關(guān)系,,探討當(dāng)今時代的師生關(guān)系的特點,。 【課時建議】 三課時 教學(xué)步驟一:講—讀—品 1、文意疏通: (1)以學(xué)生研習(xí)討論為主,,串講重要文言詞語,。 (2)文意難點,需教師深化點撥,。 如:5.22見《論語別裁》“公冶長五 ·不如歸去”章節(jié) 17.4見《論語講要》…… 2,、在疏通文句基礎(chǔ)上,,從誦讀入手,揣摩人物語氣,,品味人物思想感情(重點人物:孔子,、子路、顏淵,、子貢等),。 教學(xué)步驟二:為子路畫像 以專題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論文的體裁,,以小組合作為單位進(jìn)行研究性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成果以文章形式進(jìn)行交流展示。 (注:關(guān)于子路形象的材料,,課文中還有:第二課13.3章,,第三課17.5章、17.7章,,第四課18.7章,,第五課5.26章,第十三課11.26章,。分析子路形象時要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考慮,。) 參考專題: 從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分析子路性格; 子路與孔子的特殊關(guān)系,; 儒學(xué)思想必須是一個社會群體思想氛圍的產(chǎn)物,,子路對孔子思想的影響; 怎樣看待““門人不敬子路””,? 注:《論語》表現(xiàn)的是一個平面:一批學(xué)生在聽孔子說教,。從《論語》中看不出學(xué)生年齡的大小,看不出每個人的身份面目,。因此,,《論語》中的眾生像解讀(包括孔子自己)還需聯(lián)系更多《論語》之外的作品:如《史記》《孔子家書》等,又如研究子路(仲由)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