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yè)進步離不開公共輿論質疑
2009年11月04日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費國平
福建商界名人、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fā)樹以市值83億股票捐贈慈善事業(yè),,此種形式,、此等規(guī)模的慷慨捐贈,“打工皇帝”,、半年多前就任新華都集團總裁的唐駿功不可沒,。為了可持續(xù)管好、用好這些捐贈財產,,唐駿以他在商界多年的歷練,,也投身慈善并免薪親任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執(zhí)行理事長。只要陳,、唐兩位回饋社會的承諾最后能落到實處,,則此類“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之舉,,當是當今和諧社會之幸,。 然而,由于慈善制度缺漏,加上各界對慈善認同度還在發(fā)展階段,,以致陳發(fā)樹之舉遭到真善還是偽善,,是為避稅還是為免遭偷稅調查等質疑,輿論更是不依不饒,。以至于唐駿只得“割時間”不斷向媒體和社會以證清白,,一邊趕緊實施公益項目,,但匆忙推出的項目,,卻使得原本清晰的三大公益目標變得混沌起來。面對此等境遇,,唐駿大為感嘆,,稱這些質疑和攻擊,將會令中國慈善文明倒退,,未來三年不會有人捐贈了,。 做慈善遭此質疑而倍感無奈和不解,唐駿的處境可以理解,,但唐駿信心動搖,,說明他尚需假以時日植根本土社會。至于讓中國慈善文明倒退三年的結論,,更委實太武斷了些,。因為,就在輿論對陳發(fā)樹的質疑聲中,,另一位福建商界奇人丁世忠也宣布設立慈善基金會,。且不說近年來對民間富豪們組建慈善基金,內容幾乎雷同的質疑不曾斷過,。有心慈善者不會因為被指責為富不仁而放棄合法的財產,,既不會也沒有必要因為被質疑捐贈動機而放棄善舉。 目前,,中國在捐贈稅收上的確存在模糊和缺漏地帶,,但并不是沒有免稅政策。唐駿這般誤讀法律,,雖不至于令中國的慈善事業(yè)倒退三年,,但卻可能令過去慈善免稅政策宣傳所做的努力效果衰減,無謂增添社會成本,。 捐贈者享有規(guī)定范圍的免稅權利,,慈善機構享有非商業(yè)經營部分收益的免稅權利。既然是正大光明的權利,,納稅光榮,,因為捐贈而享受免稅也是光榮的,捐贈而享受免稅不必遮遮掩掩。慈善是捐贈者的慈善,,也是全社會的慈善,,同時也是政府參與公益事業(yè)的慈善。稅收是全社會的福利,,免稅等于減少了社會總體福利,,也可相當于理解為,慈善機構的資產中有捐贈者捐贈的資產,,也包括了稅收支持所代表的全社會的資產,。也因此,各國對私募基金會的監(jiān)管都非常嚴格,,但是,,這種嚴格主要體現在,捐贈是否確實到位,,基金會的每一分錢是否都用在公共利益上,,并且能發(fā)揮最大效用。 唐駿說,,基金會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受到類似上市公司的質疑,可能理解得有些偏差了,,基金會應當受到的監(jiān)管,,絲毫不亞于上市公司,不同的只是,,上市公司的監(jiān)管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基金會的監(jiān)管是為了保證資產被有效用于宣稱的公共利益,即便是蓋茨基金,,也同樣要受到政府和公眾的監(jiān)督,,也一樣在原始基金和年度慈善支出事項等方面有著嚴格要求。這是因為,,資產一旦捐出,,即屬于公共利益,而不再是某人或者公司或者與其有關的其他人的資產,。從這個角度而言,,公共輿論對陳發(fā)樹捐贈是否到位、對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是否能發(fā)揮這些資產對公共利益的效用,,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質疑,,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法理之內,。當然,,如果陳發(fā)樹依法可以因為捐贈慈善而享受免稅而放棄這項權利,,新華都基金會也放棄免稅的待遇,則另當別論,。 慈善是公益心,、愛心、同情心的一種表達方式,,當然可以多種多樣,。做慈善不必為人所知,也不必為人所道,,可以被他人看見,,也可以沒人看見,只要發(fā)乎內心,,為公共利益,、他人利益,不為回報的貢獻了所能貢獻的,,對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有幫助的事,,實現了自己內心的公益心,、同情心即可。捐贈者是,,志愿者也是,,默默無聞幫助他人的人也是。樂善好施,,不必拘泥于形式,,更不必拘泥于內容。公益之事完全取乎公益者的意愿,,來不得半點強行攤派,,更不可以強人所難。那種過去是好人今日才能做好人,,一向慈善今日才可慈善的邏輯是荒唐的,,陳發(fā)樹不必解釋雪災、“5.12”為何未上慈善榜,,唐駿也不必強調,,在美國即多年熱心慈善公益。捐贈是捐者真實意愿的自我表達,,捐者為善,,不捐者也未必就不是善者。 慈善隨時隨地,,隨處可為,,慈善,從現在做起! ?。ㄗ髡呦祰坡蓭熂瘓F合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