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長沮,,桀溺1耦而耕2??鬃舆^之,,使子路問津3焉。 長沮曰:“夫執(zhí)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4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5而不輟6,。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7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8人之徒與9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文】長沮,、桀溺二人一起在田里耕地,,孔子坐車路過這里,便叫子路去問一下,通往渡口的路在什么地方,。 長沮問子路:“那個駕車的人是誰,?”子路回答說:“是孔丘。”長沮又問:“是魯國的那個孔丘嗎,?”子路回答說:“是的,。”長沮說:“他是知道通往渡口的路的啊。” 子路于是便去問桀溺,。桀溺問:“你是誰,?”子路回答說:“我是仲由。”桀溺又問:“你是魯國的孔丘的學(xué)生嗎,?”子路回答說:“是的,。”桀溺說:“象你們這樣的人天下多得很,但是誰能改變這個世道呢,?而且你與其跟隨逃避壞人的人,,還不如跟隨避開這亂世的人,?”邊說邊不停地耙土耕種,。 子路回來把這些話告訴了孔子??鬃訍澣蝗羰У卣f:“飛鳥和走獸是不可以同在一個群體的,,我不是這個人的學(xué)生而誰是呢?天下若是政治清明,,我孔丘也不會想去改變它,。” 【說明】本節(jié)是描述這個亂世社會的隱士的。接輿是有品德的隱士,,長沮,、桀溺亦是有品德的隱士。子路向他問去渡口的路,,他即說孔子是知道“路”的,,一個是問走路的路,一個回答是人生的道路,。長沮說,,既然是孔丘,他當(dāng)然知道人生的路該怎樣走,,這段對話很幽默,,也很富有哲理。還記得在《公冶長》第十九節(jié)中,,我們討論過“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之事,齊國的陳文子厭惡壞的事情,聽說崔杼殺了齊莊王后,,丟掉偌大的家產(chǎn)離開了齊國,,他不愿意與弒君者為伍,這樣的人應(yīng)該算是有仁義的了,。確實,,不愿意與壞人為伍,應(yīng)該算是好人,,但陳文子在拋棄家產(chǎn)的同時,,也拋棄了國家!“國難當(dāng)頭,,匹夫有責(zé)”,,這個陳文子的表現(xiàn)只能算是清白、清高,,他連對國家的盡忠都不盡了,,只顧自己的清白、清高,,怎么能算是上是“仁”呢,?他不思救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能“臨危受命”,,不能“見義勇為”,而只顧自己,,這實在是很自私的,。這也是孔子所不屑為的??鬃又苡瘟袊?,并不是逃避亂世,逃避壞人,,逃離自己的國家,,但許多人不這樣看他,這使孔子很是悵然,。因此孔子認為他們是飛鳥而自己是走獸,,沒有辦法同在一個群體。但桀溺的一句話確也點醒了他,,“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滔滔”是形容詞,,是形容大水奔流的狀貌,,《詩·齊風(fēng)·載驅(qū)》:“汶水滔滔,。”《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后來就有人將其用來形容人世間的歷史和社會發(fā)展,,如《楚辭·東方朔·七諫》:“年滔滔而自遠兮,,壽冉冉而愈衰。”桀溺所說的“滔滔”,,即是比喻為歷史的長河之意,,意思是說這個社會的發(fā)展有如滔滔長河,奔騰不息地逝去,,有誰能改變它呢,?孔子一聽,有道理,,大江大河之滔滔流淌,,有它一定的規(guī)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也有如滔滔之江河水一樣,,有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只能順其規(guī)律而作為,,不能逆其規(guī)律而作為,。因此,孔子認為這個長沮和桀溺可以當(dāng)老師,,而自己可以當(dāng)他們的學(xué)生,。 —————————————————— 【注釋】1.長沮(句)、桀溺:是當(dāng)時兩個不知真姓名的隱士,。 2.耦(ou偶)耕:戰(zhàn)國之前普遍實行的以兩人協(xié)作為特征的耕作方法。當(dāng)時因工具和技術(shù)較為落后,,許多生產(chǎn)活動均非一人所能獨立完成,。清代學(xué)者程瑤田以為:“言耕者必言耦,以非耦不能善其耕也,。耦之為言并也,,共事并行,不可相無之謂耦,。”這一說法符合于戰(zhàn)國以前的實際狀況,,但兩人如何具體協(xié)作,目前因有關(guān)材料太少而難以弄清,,故在學(xué)術(shù)界對此一直有爭論,。古書中早有關(guān)于耦耕的明確記載,如《詩經(jīng)》中有西周時往往“千耦其耘”,,“十千維耦”,?!蹲髠鳌酚洿呵锍跄赅崉傔w到東方時,即“庸次比耦,,以艾殺此地”,。《國語·吳語》說:“譬如農(nóng)夫作耦,,以刈殺四方之蓬蒿,。”這些記載說明耦耕在農(nóng)田勞動中的重要性。由于各種農(nóng)田勞動都要求兩人協(xié)作,,因而在勞動以前就需要對勞動力加以組合,。一般是在歲末由官吏來主其事,如《呂氏春秋·季冬紀(jì)》:“命司農(nóng)計耦耕事,。”《周禮》中對此有更為具體的記述,,如《地官·里宰》云:“以歲時合耦于鋤,以治稼穡,,趨其耕耨,。”鄭玄注云:“鋤者,里宰治處也,,若今街彈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戰(zhàn)國時因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田地被分割成百畝,由五口之家的小農(nóng)去耕種,,各家之間的互助協(xié)作已無必要,,耦耕也隨之而不復(fù)存在。 3.津:《書·禹貢》:“又東至于孟津,。”《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管子·五輔》:“潰泥滯,,通郁閉,慎津梁,。”《水津注·河水》注:“自黃河泛舟而渡者,,皆為津也。”《說文》:“津,,水渡也,。”這里用為渡口之意。 4.易:《易·旅·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書·君牙》:“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詩·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詩·大雅·韓奕》:“虔共爾位,朕命不易,。”《詩·周頌·敬之》:“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易·恒·象》:“雷風(fēng)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論語·學(xué)而》:“賢賢,易色,。”《管子》:“王者乘時,,圣人乘易。”《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孟子·離婁上》:“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荀子·富國》:“民富則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玉篇·日部》:“易,,轉(zhuǎn)也,,變也,。”《廣韻·昔韻》:“易,,變易也,改也,。”這里用為改變、變動之意,。 5.耰:(you憂)《管子·小匡》:“深耕、均種,、疾耰。”《孟子·告子上》:“播種而耰之,。”《漢書》:“民以耰鉏櫄梃相撻擊,,犯法滋蟓,盜賊不勝,。”本意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弄碎土塊,,平整田地用,亦指覆種之意,。 6.輟:(chuo綽)《管子·戒》:“公輟射,,援綏而乘。”《老子·五十四章》:“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荀子·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韓非子·說林上》:“戍東邊,,荊人輟行,。”《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說文》:“輟車小缺復(fù)合者,。”這里用為暫時停止之意,。 7.憮:《孟子·滕文公上》:“夷子憮然,為間,。”這里用為悵然失意的樣子,。 8.斯:《書·酒誥》:“有斯明享。”《詩·召南·殷其雷》:“何斯違斯,,莫敢或遑,?”《詩·豳風(fēng)·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將,。”《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詩·大雅·思齊》:“譽髦斯士。”《詩·大雅·抑》:“斯言之玷,。”《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論語·八佾》:“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爾雅·釋詁》:“斯,,此也,。”《禮記·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假借為“此”,用為這,、這個,、這里之意。 9.與:(yu.于)通“歟”,,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用法跟“乎”大致相同,?!墩撜Z·學(xué)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泰伯》:“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論語·先進》:“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禮記·中庸》:“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