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簡介之(十一) ——校本研究法
校本教研是新課程背景下產(chǎn)生的一種嶄新的教育科研方法,。把握它的意義和特點;掌握基本的實施過程和方法,,對于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什么是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把關于新課程改革研究(主要新課程的教學研究)的立足點放在學校,,以解決學校新課程改革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學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健康,、主動、充分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為主要目的的一種研究活動,。 校本研究同時也是一種研究理念,,它不刻意強調(diào)研究是要探討人類所未知的東西;不刻意要求研究成果必須對原有的某一方面的知識量有所增加或有所改造,;不刻意要求研究所提供的精神“產(chǎn)品”或物質(zhì)“產(chǎn)品”是首創(chuàng)的,;不刻意要求對研究對象作出定性與定量的分析而得出客觀、準確的結論,。校本研究遵循“自然”的原則,,即研究者不改變研究對象所處的自然(包括人類社會環(huán)境)環(huán)境,遵循“合作”的原則,,即研究都與被研究都相互交流乃至共同研究時遵循“人本”“人道”的原則,,在研究過程中尊重研究對象(學生或教師)的人格和權利。 校本研究還是一種研究制度,,它要求在教育管理(主要是學校管理)方面給校本研究以經(jīng)費,、時間方面的政策支持,為校本研究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和開放的氛圍,,要求形成以校為本的研究中心或機構,,要求形成校本研究的交流與對話、協(xié)調(diào)與合作的機制,,要求形成新的研究成果評價制度,。 校本研究與校本管理有著互相包容的關系,校本管理可以是校本研究的對象,校本研究也可以是校本管理的對象或開展校本管理的策略與措施,。 校本研究與校本課程及其開發(fā)之間則是包容的關系,,校本課程是校本研究的對象,校本課程開發(fā)可看成是校本研究的一種形式或類型,。 校本研究也是一種方法,,它是把新課改的理念、目標轉化為學校教育者實際的教育教學行為的手段,、措施或橋梁,。 二、校本研究的價值 首先,,它具有將素質(zhì)教育理念,、新課改理念轉化為學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學行為的作用。在校本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以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和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或驗證于自己的實踐,或反思自己的實踐,,或提升自己的實踐,,進而豐富和發(fā)展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指導和改進自己的實踐,。這一研究過程即是由理念轉為行為的過程,。 其次,有助于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環(huán)境,,推進校本管理,,形成辦學特色。校本研究是以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尤其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改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結合學校所處的環(huán)境和條件,通過校本研究尋找解決策略,,不僅能夠發(fā)現(xiàn)學校教育教學缺陷,,更重要的還能尋找到學校推進素質(zhì)教育、實施新課改的突破口,,古往今來的知名學校,,沒有不是結合自身實際開展研究之后,,形成各自特色的,。 其三,有助于研究主體即廣大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中小學教師推進新課改所需的素質(zhì)已不再是學歷層次的提高,,也不再是專業(yè)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的提高,也不是專業(yè)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的獲取,而是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是將教育教學研究融入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審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的境界,,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通過校本研究,教師會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成長為研究型的,、專家型的,、學者型的教育者。 其四,,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校本研究的價值取向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校本研究的價值取向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健康,、主動,、充分的發(fā)展。校本研究不僅關注新課程標準帶來的內(nèi)容變化,,更重要的是關注新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變化,;不僅關注和反思研究者自身的教,更關注學生的學,,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通過校本研究,研究者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書育人的經(jīng)驗,共同解決教書育人過程中的問題,,這將極大地改善學校的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生在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和彼此合作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精神,、多方面的能力必將得到發(fā)展,。 概而言之,校本研究會在實質(zhì)上是促進學校教育環(huán)境和面貌的改善,,促進學校教學實踐的改善,。 三、校本研究的特點 校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要很好地開展校本研究,,須把握其特點,。一般來講,校本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研究對象的具體性,、生動性。校本研究的對象,,是學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研究者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根據(jù)新課改的目標,,結合學校與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校本研究要求更新以往學校教研以討論教材,、討論教案,、研究考試為主的方式,要求將立足點放在解決新課改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放在新課程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產(chǎn)生的新困惑上,。比如,如何看待課堂教學中的“呆板”與“活潑”,?教師在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時,,如何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激勵學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評學生?新課改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如何備課,?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等。這些問題與研究者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密切相關,。明確校本研究對象的具體性,、生動性,能夠真正激發(fā)研究者的研究興趣,。 二是研究主體的廣泛性,、參與性。校本研究的主體是學校的廣大教師,,學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校本研究,。肯定校本研究主體是廣大教師,,對于改變教育科研學者,、專家或?qū)B毥炭蒲泄ぷ髡叩氖拢c學校第一線教師無關的觀念,,對于改變教育科研神秘或神圣,,教育實際工作者遙不可及而生的畏難情緒具有重要作用。其實,,教育科研并不神秘,,在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每天都在進行研究,,教師所面對的學生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不是沒有意識的植物,而是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的學生,,因而教師的教育活動本質(zhì)上應是創(chuàng)新的,,教師要以研究的眼光觀察、發(fā)現(xiàn)和了解學生的變化,,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組織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yǎng)教育學生。校本研究要求教師從一個自覺的研究者轉變?yōu)橐粋€自覺自為研究者,,同時要求教師還能成為校本研究的組織者,,能夠?qū)W生、家長或其他教師組織起來,,圍繞自己的研究課題開展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的綜合性、靈活性,。校本研究需要多種教育科研方法的綜合運用,,如觀察、訪談,、調(diào)查,、總結、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預測等等,。研究者根據(jù)研究對象的實際變化以及研究的進展等情況,,可以靈活地選擇和確定研究方法,如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等。校本研究不強求研究方法的一成不變,,而是要求在運用研究方法時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四是研究過程的描述性、反思性,。校本研究強調(diào)真實地描述研究對象,,通過教學筆記、教學日記等形式將研究對象尤其是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或發(fā) 展過程如實地記錄下來 ,。同時,,研究者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行為、自己與研究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進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這種“反思”既有一般意義的“回顧”,更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研究過程和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善于總結研究過程與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教學實踐,、研究者個體教育教學實踐改善,主要是尋找在一定條件下解決學校與研究者個體即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的方法,,這是校本研究應用性的體現(xiàn),。同時,校本研究所研究的問題及其解決的方法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新穎性或創(chuàng)新性,。因此,,校本研究對學校教育實踐的改善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但是,,校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不是強調(diào)原創(chuàng),、首創(chuàng),而是重在教師研究個體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重在學校范圍內(nèi)的創(chuàng)新,,重在今天的研究要比昨天的研究更有進步更有新意,對明天的工作會有幫助,。 四,、校本研究的過程 校本研究雖然不要求對研究過程進行刻意嚴密的設計,但其開展還是有一定程序的,。 一是發(fā)現(xiàn)與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與提出問題是任何研究的起點,校本研究也不例外,,開展校本研究,,首先是要對學校教育教學實踐(包括研究者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問題診斷,通過對已有的實踐有什么需要改進的,,按新課改要求學校的教育理念,、教師的素質(zhì)與教育教學方式有哪些差距,,與其他學校、其他教師相比有哪些不足,,學生有哪些期望學校還沒有滿足等等問題的思考,,找出學校發(fā)展、教師個體發(fā)展以及學生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圍繞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展開。 二是確定研究問題或研究課題,。由于實施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改對學校教育實踐和教師教育教學方式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由于學生對學校教育、對教師教育教學有了更高的期待,,學校教育實踐,,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對學校教育、對教師教育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發(fā)展等方面會產(chǎn)生很多的新問題,。從校本研究的角度看,,不可能將這些問題都進行研究,因此,,在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之后,要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選擇真正對學校發(fā)展、教師發(fā)展以及學生發(fā)展有重要價值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同時又是研究者感興趣的,,有能力展開研究的問題)。有些學校確定下來,,給予一定的經(jīng)費支持和政策支持,,這對于推動教師參與研究有積極作用。 三是研究方案設計,。研究問題確定之后,,在展開研究工作之前宜有一個初步的研究方案,該方案的設計包括總體的研究目標的確定,,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步驟及研究時間的大致制定,研究方法的選擇等內(nèi)容,、研究方案形成之后,,還可根據(jù)研究的實際進展情況進行修改。 四是收集資料,。校本研究方案形成之后,,便可進入研究的實施階段,,實施階段的關鍵是圍繞研究對象收集相關的資料,通過觀察,、測量,、問卷、訪談等手段,,收集,、占有關于研究對象多方面的材料,為形成對研究對象的分析奠定基礎,。 五是分析資料,,形成事實,得出結論,。在收集和占有關于研究對象材料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區(qū)分材料所包含的真事實事與虛假事實,,主要事實與次要事實,,典型事實與個別事實,必然事實與偶然事實,,一般事實與個別事實,,孤立的事實與聯(lián)系的事實,由此得出關于研究對象整體的,、全面的看法,,防止以偏概全的錯誤。 六是撰寫研究報告,、論文或體會,。分析資料,形成事實,,得出結論的過程,,已為撰寫研究報告、論文或體會打下了基礎,,通過研究報告,、論文或體會的撰寫,進一步理清關于研究對象的認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或澄清有待進一步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七是研究結果的應用,。校本研究的結論或結果形成之后,,要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改善上,在應用過程中要對哪些是可以立即運用于實際工作之中,哪些還有待進一步歸納,、比較之后才能應用,,哪有待在教育實踐條件的調(diào)整之后才能應用,哪些還能應用,,但卻對改善教育和教學實踐有啟發(fā),、借鑒參與價值等進行區(qū)分。 以上為校本研究的基本過程,,這一個過程的完成,,意味著下一過程的開始,上一研究過程結果的應用,,即是新的教育教學實踐的開始,,在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又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新的困惑,、新的疑點,。因此,,真正的校本研究的過程,,應該是一種實踐和認識都不斷得到提升的過程,校本研究過程的不斷展開,,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不斷改善,,推進教師不斷成長,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