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收藏不可多得的一手資料(十一)
435 【太平興寶】 安南丁部領平定“十二使君之亂”后于968年建越國,,號丁朝,稱大勝明皇帝,,并于太平年間(970—979年,,宋太祖開寶至太宗太平興國間)鑄太平興寶錢。形制小平,,肉薄字淺,;徑2.3厘米,重2.7克左右,。面文楷書,,直讀,,“太”書作“大”,,背文“丁”字以記朝代,位在穿上穿下不定,,光背者極少,。舊譜或釋讀為“大興平寶”疑作六朝錢,,誤。 436 【天福鎮(zhèn)寶】 安南前黎朝黎桓滅丁朝自立,,改元天福,,并于天福五年(984年,宋雍熙元年)鑄行天福鎮(zhèn)寶錢,。形制及文字風格與太平興寶相類,。徑2.4厘米,重約3.2克,。面文楷書,,直讀,,字體淳樸粗壯,,背穿上銘一“黎”字以記朝代,俗稱“黎字錢”,。亦有極少光背者,。舊譜有將天福鎮(zhèn)寶隸為五代石晉天福間出,實誤,。今世間尚見此錢流傳,。 437 【明道元寶】 安南李朝太宗李佛瑪明道二年(1043年,,宋慶歷三年)鑄。“明道元寶”四字楷書,,旋讀,,光背無文。與宋明道錢區(qū)別在于:宋明道體大厚重(徑2.5~2.6厘米,,重3.8~4.2克),,安南明道體小肉薄(徑2.2~2.3厘米,,重2.4~3克),,宋明道文字雄健舒展,“元”字下兩筆“聚頭”,;安南明道錢文拘謹狹窄,,“元”下兩筆“分頭”而顯疲軟。二錢風格相去甚遠,,稍加留意即不難分辨,。然安南明道錢傳世遠較宋明道稀少,故而“身價百倍,。 438 【天感元寶】 李朝太宗佛瑪于天感圣武年間(1044—1048年)冊封寵姬為天感皇后,、王子為奉乾王,并令鑄天感元寶錢,,時在宋慶歷間,。“天感元寶”四字楷書,旋讀,,文筆清麗,,制作精整。錢分大小二式,,徑2~2.9厘米,。大錢光背;小錢背穿上可見“乾王”二字,,為“奉乾王”號之?。灰虿季志o湊看去似成一“遞”字,。天感錢存世絕少,,至為珍稀。舊譜有將此錢考為西遼感天皇后鑄,,實誤,。 439 【建中通寶】 安南李朝昭皇之夫陳煚(音窘)取妻之位而代建立陳朝,號太宗,,改元建中(1225—1231年)并鑄建中通寶錢,,時當南宋寶慶年間,。面文楷書,旋讀,,光背無文,。徑約2.5厘米,闊緣,,小字,。其與我國唐代建中通寶為隸書小樣錢(徑在2.1厘米以下)有明顯區(qū)別。此錢之希罕亦超乎唐建中通寶,。 440 【政平通寶】 陳朝太宗陳煚(音窘)天應政平年間(1232—1250年)鑄,,時為南宋紹定至淳佑間。形制與建中通寶酷似,,均為闊緣小字錢,。“政平通寶”四字槽書,旋讀,,文筆與建中錢如出一手,。徑約2.5厘米,光背無文,,少數(shù)穿左右可見星月紋,。此錢銅色淡褐,制作尚工,,邊廓修整,。然世間所傳甚罕。 441 【元豐通寶】 陳朝太宗元豐年間(1251—1357年)鑄,,時值南宋淳祐至寶祐間,。面文“元豐通寶”篆書,旋讀,,為安南最早之仿宋篆書錢,。徑不足2.4厘米,光背無文,。與宋元豐不同處在于:此錢邊廓較闊,,字體肥濁;“通”字明顯隸化,,走之末筆長而上翹,,俗稱“虎尾元豐”,另,,錢體亦較宋元豐輕薄,,稍加注意即不難辨別,。唯安南“虎尾元豐”欲求頗難,,世間遂不乏偽作贗品,。 442 【紹隆通寶】 陳朝圣宗紹隆年間(1258—1272年)鑄,時當南宋寶佑至咸淳間,。此錢銅色灰黑,,肉薄緣闊,制作粗陋,。“紹隆通寶”四字楷書,,旋讀,字跡多漶漫不清,。徑約2.2厘米,,光背無文,穿廓面背可隱見四決紋,。紹隆錢雖品相粗劣,,然因其存世絕少,身價頗高,。 443 【開泰元寶】 陳朝明宗開泰年間(1324—1328年)鑄,,時值元代泰定年伺。“開泰元寶”四字楷書,,稍含隸意,,直讀,分光背及背“陳”(記朝代)兩種,,徑2.2~2.4厘米,。大樣光背,小錢背穿上或見“陳”字,,然因銅差多漶漫不清,,國內(nèi)僅存一二稀品而巳。舊譜有將此錢定為遼圣宗開泰間出,,誤,。 444 【紹豐元寶】 陳朝裕宗紹豐年間(1341一1357年)鑄,時值元至正年間,。面文“紹豐元寶”旋讀,,有真、行,、篆三體,,然因銅差制粗,文字多不清晰,。徑約2.3厘米,,背多夷漫;真書錢背穿孔上下鑄有“十五”二字,或為記年,。此錢存世絕少,,很難一見。 445 【紹豐通寶】 安南陳裕宗紹豐年間(1341—1357年)鑄,。形同元寶錢,。唯面文直讀,書體分真,、行,、隸三種。徑約2.2厘米,,多光背無文,。存世隸書錢中有背“陳”以記朝代者,然屬鳳毛麟角而已,。 446 【大治通寶】 安南陳裕宗大治年間(1358—1368年)鑄,,時值元至正末期。面文“大治通寶”有真,、行,、隸、篆四種書體,,版式較繁,,多為直讀。制作稍工,,邊廓尚整,。徑約2.4厘米,光背無文,。傳世大冶通寶并不易見,。 447 【大治元寶】 安南陳裕宗大治年間(1358—1368年)鑄。形同通寶錢,。面文有真,、行、隸,、篆四體,,旋讀者多,亦有真,、行書直讀錢,。徑2.3厘米左右,所見均光背無文,。大治錢版式紛繁,,鑄制尚豐,,因為歷年戰(zhàn)亂加之外族入侵掠奪,致今存世品極少,。 448 【大定通寶】 安南陳朝廢帝楊日禮大定元年(1369年)鑄,,時值明洪武二年。面文“大定通寶”楷書,,直讀,文筆粗壯笨拙,,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此錢在安南錢中品相中等,,鑄量稍豐,,然觀其形制特點與文字風格,與金代瘦金體大定通寶則迥然有別,,其精其美,,差之甚遠,涇渭分明,,鑒別時當不難分辨,。 449 【熙元通寶】 陳廢帝時北江路人阮補作亂稱王,改元熙元(1377年)并鑄熙元通寶錢,,時當明洪武十年,。面文“熙元通寶”直讀,四字中“熙,、通,、寶”為楷書,唯“元”字作篆書,,為錢文章法之一奇,。徑約2.4厘米,闊緣薄肉,,背平無文,,制作粗姬。此錢各譜記述甚少,,然于安南錢中存世猶豐,,尚待進一步考訂。 450 【宋元通寶】 此錢形制,、文字與熙元通寶雷同,。“宋元通寶”四字直讀,除“元”字篆書,。余均為楷書,??赡芘c熙元錢同出,皆為阮補熙元年間所鑄,,故當不屬宋錢,。 451 【景元通寶】 此錢形制、文字亦與熙元通寶同,。面文直讀,,除“元”字篆書余皆作楷書??赡芘c熙元,、宋元二錢同為阮補熙元年間所出。除日人《東亞錢志》寥寥數(shù)字,,國內(nèi)各譜對此三泉均無詳釋,。今并錄于斯,聊供方家更作考證,。 452 【圣元通寶】 安南陳朝黎季,?弒主稱帝,立大虞朝,,并于圣元元年(1400年)鑄圣元通寶,,時值明建文帝二年。此錢較一般安南泉形體略大,,闊緣,,銅色灰褐。“圣元通寶”四字楷書,,直讀,,章法拙樸。徑約2.5厘米,,光背無文,。此泉日人錢志以為“傳世絕少”,然我國藏家似不匱乏,。另有一種真篆二體文圣元小錢,,亦不難見。 453 【天慶通寶】 陳朝亡后黎利奉陳氏裔為安南王,,改元天慶(1426年),,并鑄天慶通寶,時值明宣德元年,。此錢銅色灰暗,,肉薄字淺,“天慶通寶”四字隸書,,直讀,,光背無文,。徑約2.3厘米,制作粗疏,。舊譜曾將此錢列為遼天祚帝出或曰西夏錢,,皆訛。遼,、夏“天慶”文曰“元寶”且均旋讀,,制作亦較此錢精良,稍作比較則涇渭分明,,不難鑒識,。然安南天慶雖略多于西夏天床,卻較遼天慶希罕,,泉家眼中則不免身價十倍矣,。 454 【順天元寶】 陳亡未久,,黎利于動亂中稱陳氏嗣絕而自立為帝,,建大越國,史稱“后黎朝”,。黎利號太祖,,建元順天,并鑄順天元寶錢,,時在1428年,,值明宣德三年。此錢銅質精良,,面文“順天元寶”隸書而具唐風,,直讀,光背無文,。徑約2.3厘米,,文字、邊廓均較工整,。安南順天錢傳世頗多,,因制為小平,當不致與唐史思明之順天大錢混淆,。舊譜尚錄“順天大寶”背“月”錢一種,,然其真?zhèn)螝w屬迄今未定,茲附于此備考,。 455 【紹平通寶】 后黎朝太宗黎麟紹平年間(1434—1439年)鑄,,時當明宣德與正統(tǒng)間。面文“紹平通寶”楷書,,直讀,,“通寶”二字猶存隸韻,。徑約2.3厘米,重3.4克左右,,光背無文,,邊廓修整。此錢存世尚多,,不甚難求,。 455 【大寶通寶】 后黎朝太宗大寶年間(1440-1442年)鑄,時值明正統(tǒng)間,。面文“大寶通寶”楷書,,直讀,文筆清秀,,章法嚴謹,,標志后黎朝鑄錢工藝漸趨成熟。唯面文出現(xiàn)雙“寶”,,與日本錢“寶永通寶”相類,,乃屬罕見。徑約2.5厘米,,光背無文,。此錢傳世較紹平錢少,因其字文秀美奇異而每為泉家所求,。 456 【大和通寶】 后黎朝仁宗黎濬(音訓)大和年間(1443-1453年)鑄,,時值明正統(tǒng)與景泰間。此錢形體較薄,,有大小數(shù)種,。“大和通寶”四字楷書,直讀,,文筆含瘦金體意,,瀟灑自如。徑2.1~2.5厘米,,重1~0.2克,;均光背無文,邊廓修整,。大和錢存世較豐,,不甚難求。舊譜有將“大和”釋“太和”者,,備考,。 457 【延寧通寶】 后黎朝仁宗延寧元年(1454年)鑄。此錢銅色赤紅,,面文“延寧通寶”楷書,,直讀,,文字秀美道勁,頗富崇寧錢風,,于安南錢文中獨秀一枝,,徑約2.5厘米,面廓堅挺勻稱,,背稍平,,無文。延寧錢傳世甚少,,是為安南錢中希罕精品,。 458 【天興通寶】 后黎朝廢帝黎琮以庶兄弒弟而自立,改元天興(1459年)并鑄天興通寶,,時值明天頗間,。面文“天興通寶”楷書,直讀,,文筆流暢舒展,,饒有明錢風韻。錢有大小二等,,徑2.1~2.4厘米,,光背無文,。錢體稍薄,,邊廓尚整。黎琮雖篡位九月被殺,,然天興錢傳世不寡,。 459 【光順通寶】 后黎朝圣宗黎灝(音浩)光順年間(1460年)鑄,時在明天順與成化間,。此錢有大小二式,,緣闊字小,小錢背平而量少,。面文“光順通寶”楷書,,字體端正,筆畫纖秀,,制作精好,。徑2.2~2.4厘米,重2.5~3.1克,,均光背無文,。光順錢存世甚豐,今不難得,。 460 【洪德通寶】 后黎朝圣宗洪德年間(1470—1497年)鑄,,時當明成化至弘治間.洪德年號行28年,,所鑄甚豐,版式亦眾,。面文楷書,,直讀,筆畫勁疾有力,。徑2.3~2.4厘米,,重2.6~3.8克,光背無文,,一般背較平夷,。此錢今存頗多。 461 【景統(tǒng)通寶】 后黎朝憲宗黎暉景統(tǒng)年間(1497—1503年)鑄,,時在明弘治年間,。景統(tǒng)通寶制作精工,緣闊字壯,,富有質樸堅實感,。面文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2.3~2.4厘米,重2.3~3.5克,。背多內(nèi)外廓粗壯者,,版式較多,傳世亦廣,。傳另有鐵錢,,未見。 462 【端慶通寶】 后黎朝威穆帝黎誼端慶年間(1505—1508年)鑄,,時值明弘治與正德間,。面文“端慶通寶”楷書,直讀,,章法凝練,,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文字及制作俱佳,,為安南美泉之一。舊譜所列一種“端慶”二字特大錢,,恐系以它泉填刻之作,,真?zhèn)晤H疑。傳另有鐵錢,未見,。 463 【洪頤通寶】 后黎朝襄翊(音義)帝黎瀅洪順年間(1509—1515年)鑄,,時當明正德年間。此錢有大小二等,,鑄量均豐,。“洪順通寶”四字楷書,直讀,,文筆清秀,,邊廓纖瘦,品相佳好,。徑2.3~2.5厘米,,重3~4.4克;光背無文,。洪順錢傳世甚多,,今不難得。 464 【陳公新寶】 后黎朝襄翊帝洪順三年(1511年),,前吏部尚書之孫陳均據(jù)山西叛亂,,并設爐鑄錢,文曰“陳公新寶”,,時值明正德六年,。此錢存世絕少。面文楷書,,直讀,,光背,徑約2.4厘米,,邊廓修整,,制作亦工,,唯極難一見而已,。 465 【光紹通寶】 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紹年間(1516—1521年)鑄,時值明正德間,。面文“光紹通寶”楷書,,直讀,章法嚴謹,,筆力勁健,。徑2.5厘米,光背無文,。邊廓整肅,,制作精好。此泉在安南諸錢中可稱上品,,唯存世數(shù)量甚微,。 466 【佛法僧寶】 后黎朝叛將,、安南王陳暠(音皓)天應元年(1516年)鑄,時當明正德十一年,。因陳軍皆削發(fā)為記,、并借佛法召令全軍,故錢文曰“佛法僧寶”,。此錢面文篆書,,直讀,篆法嫻熟,,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制作尚工,。傳世品不罕,,今猶可見。 467 【宣口祐寶】 后黎朝昭宗黎譓光紹二年(1517年),,為叛將陳昇自號宣和元年,,并鑄宣和祐寶錢,時當明正德十二年,。面文“宣和佑寶”楷書,,直讀,筆法古拙,,“和”字書作“和”狀,,是為少見。徑約2.4厘米,,光背無文,。此錢傳世不廣。 468 【明德通寶】 后黎朝中期權臣莫登庸逐主篡位,,據(jù)河內(nèi)為都,,而黎氏王室則控南方,史稱安南“南北朝”時期(1527—1592年),。莫自號太祖,,改元明德,并鑄明德通寶錢,。時在1527年,,值明嘉靖六年。面文楷書,,直讀,,書體端正,背平無文。徑約2.4厘米,,制作尚工,。此錢存世甚少,與后世西山義軍阮氏兄弟所鑄背文“萬歲”之明德通寶迥異,,審定時可加留意,,以免混滑。 469 【大正通寶】 北安南莫朝太宗莫方瀛大正年間(1530一1540年)鑄,,時當明嘉靖間,。此錢形體較大,內(nèi)廓稍闊,,穿孔渾圓,,面文貼近穿孔。“大正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約2.6厘米,,制作尚工,。大正錢存世不多,然尚可見,。 470 【廣和通寶】 北安南王莫福海廣和年間(1541—1546年)鑄,,時在明嘉靖間。面文“廣和通寶”四字楷書,,章法精妙,,邊廓挺秀。徑約2.4厘米,,光背無文,,此錢制作精良,唯存世不多,。另傳有篆書小錢,,未見。 471 【永定通寶】 北安南王莫福源永定年間(1547—1552年)鑄,,時值明嘉靖間,。此錢銅色亦褐,形體薄?。婚熅墢V穿,,面文纖細,。“永定通寶”四字楷書,直讀,章法似取意金大定通寶,。徑約2.1厘米,,重1.6克左右,光背無文,,制作尚可,。永定錢傳世猶豐,今不難求,。另,,舊譜又錄“正元通寶”、“開建通寶”,、“崇明通寶”三錢,,以其形制及文字風格“俱與永定通寶無異”,遂斷為“莫福源物無疑”,,唯存世品少于永定通寶,。今暫從其說,并錄于茲,,以供泉家考析,。 472 【光寶通寶】 北安南王莫福源光寶元年(1553年)鑄,時值明嘉靖年間,。錢體甚為淺薄,,面文多不清明,背甲夷漶漫,。“光寶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字畫構架尚屬勻稱,。徑約2.4厘米,,光背。此錢今頗少見,。 473 【元和通寶】 南朝大越莊帝黎寧元和年間(1533—1548年)鑄,,其時為北方莫朝大正間,值明嘉靖時期,。此錢面文奇異,,“元和”二字為稚拙篆書,“通寶”則楷書兼隸,,直讀,,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內(nèi)外廓尚清,,背平夷,。安南元和錢今猶可見,然須與日本德川家康所鑄元和通寶大樣錢區(qū)分,。 474 【嘉泰通寶】 南朝大越黎世宗嘉泰元年(1573年)始鑄,,其時值明萬歷元年。面文“嘉泰通寶”楷書,,直讀,,書法拙樸欠工,然筆畫能辨,,穿孔偏大為廣穿型,,邊廓尚修整。徑約2.4厘米,,光背無文,。此錢傳世品不甚難見,然須留意勿與南宋寧宗之嘉泰鈸相混,。宋嘉泰無論銅質,、書體均精于此錢,且背面更鑄有記年文字,,傳世數(shù)量亦遠超乎安南嘉泰,,是故不難區(qū)別。 475 【永壽通寶】 南北朝對峙65年后,,后黎朝于1592年重新統(tǒng)一安南,;至神宗黎維琪永壽年間(1658—1661年)更造永壽通寶錢,時值清順治年間,。此錢銅質有紅,、黃二種,紅錢居多,,體薄緣闊,,有大小不等數(shù)種版別。“永壽通寶”有真,、行二體,,直讀。章法簡率不精,。徑2.2~2.5厘米,,重2.6~3.5克,均光背無文,。背廓欠整,,制作粗疏。永壽錢傳世甚廣,,今不難得,。另有“永壽之寶”,,制作更惡,,罕見,。 476 【永盛通寶】 后黎朝裕宗黎維搪永盛五年(1709年)鑄,時當清康熙年間,。此錢有大小版式數(shù)種,,質多紅銅。面文楷書,,直讀,,筆畫每欠清晰。背多平夷,,穿左或可見一“己”字,,示記天干。徑2.2~2.5厘米,,重2.6~3.2克,。所見品制作均欠精良,世間不乏流傳,。 477 【保泰通寶】 后黎朝裕宗保泰年間(1720—l728年)鑄,,時值清康熙雍正間。此錢銅色紅揭,,制作簡陋,,鑄量頗巨。面文“保泰通寶”楷書,,直讀,,筆畫揮灑自如,然因肉薄字淺,,文字常欠清明,。徑約2.3厘米,重2.5克左右,,背平無文,,或可見各種星號月紋,位置無定,。此錢國內(nèi)所傳亦多,,得之不難。 478 【景興通寶】 后黎朝顯宗黎維褍景興年間(1740—1777年)鑄,,時值清乾隆五至四十二年,,為安南貨幣史上鑄年最長、品種最多,,數(shù)量最大的一種錢幣,。面文“景興通寶”直讀,,有真、行,、隸,、篆多種書體,文字變化各異,。除光背或有星號者外,,真書錢背尚有干支記年(庚申、辛酉,、壬戌),、記地(京、山西,、山南,、平南)、記方位,、數(shù)字等(中,、北、西,、二,、三、大,、工),,品類紛繁。一般徑在2.2~2.4厘米間,,重0.8~3.2克,。另有背鑄“一兩”大錢。除通寶錢外,,景興三十七年間,,更鑄有:巨寶、大寶,、太寶,、內(nèi)寶、至寶,、重寶,、中寶、正寶,、泉寶,、之寶、用寶,、宋寶,、宣寶,、永寶、順寶等十多種寶號錢,,大小不一,,輕重各異,面背文字,、紋號各不盡同,。“寶”前一字據(jù)考多為記地或鑄錢場名,,今難一一隸定,。其中“景興順寶”則是景興三十七年以廢舊銅炮兵器熔鑄而成。景興多寶制猶如我國南宋之嘉定錢,,其中多種寶錢在我國廣為流傳,,唯銅黑錢薄、制作祖陋而頗失豐采,,時令藏家扼腕嵯嘆,。 479 【昭統(tǒng)通寶】 后黎朝愍帝昭統(tǒng)元年(1787年)鑄,時為清乾隆五十三年,。此錢系由搜刮廟宇銅像澆鑄而成,,有大小版式數(shù)種。一般為闊緣小字,,面文楷書,,直讀,章法欠工,,結構偏緊,。除光背者外,背鑄文者有:中,、一,、正、山,、太,、山南等字,系仿景興錢記地,、記數(shù)等,。徑2.2~2.5厘米,制作精粗互見,,參差不齊,。昭統(tǒng)錢傳世甚豐。 480 【太平通寶】 后黎朝重新統(tǒng)一安南后,,將軍鄭松專權,,舊臣阮潢不滿,,在順化另立“廣南國”,自號太祖,,并鑄“太平通寶”錢,,時在1610年前后,值明萬歷后期,。此錢銅色紅褐,,制作粗疏,錢背因錯范?,F(xiàn)歪斜或重輪,。面文“太平通寶”楷書,直讀,,“平”中兩點外撇成“八”字狀,。背紋有上星下月者,藏泉者或有疑作上海小刀會劉麗川錢,,大謬,。另有背穿上“一”下“√”者,或系記值符號,,未詳,。傳世另見一種“兩點平”仿宋太平錢,然背穿上下仍有“一√”符號,,須留意與宋錢區(qū)分,。一般徑約2.4厘米,重2.2~3.2克,。此類錢國內(nèi)屢見不鮮,。 481 【天明通寶】 順化“廣南國”世宗阮福潤所鑄鉛錢,時約在1736年前后,,值清雍乾間,。此錢輪廓平淺,文字不顯,。“天明通寶”四字楷書,,直讀,筆畫纖弱,。徑約2.2厘米,,光背無文,品相丑陋,。然因此鐵所出不多,,又系鉛質,迄今傳世甚少。舊譜多將此餞系于日本,,誤,。 482 【安法元寶】 順化“廣南國”肅宗阮福澍丙辰十一年(1736年)盾由河仙鎮(zhèn)都督鄭天賜鑄,時在清乾隆初年,。此錢所出甚多,,品類紛繁。面文“安法元寶”旋讀,,除“元”字為篆書,,余三字皆作楷書。舊譜有釋讀為“安元法寶”者,,恐誤,。徑約2.2厘米,重1克上下,。背平無文,,制作粗陋。據(jù)其形制,、尤其文字特點,似更近“熙元通寶”錢類,。姑存疑,,以供考核。 483 【泰德通寶】 西山起義軍首領阮文岳于1778年在歸仁稱帝,,改元泰德,,始鑄泰德通寶錢,時當清乾隆中,。此錢以各色雜銅澆鑄,,所出甚多。形仿景興通寶錢,,面文楷書,,直讀。有光背及背星月紋者,。另有闊緣小字錢,,背穿兩側銘草書“萬歲”二字,系泰德十四年(1792年)阮文岳死前一年所造,。泰德錢一般徑2.3~2.4厘米,,重0.8~2.5克。錢體薄脆,,今世間屢見不鮮,。 484 【明德通寶】 此錢形制、文字均與泰德通寶近似,背穿側亦見草書“萬歲”二字,。泉學家以為與泰德錢當為同時之物無疑,,且“明德”二字非年號而為吉語,故將此錢析為阮文岳泰德年間(1778—1793年)所出,。今考其弟兄北平王阮文惠鑄有光中通寶,,而獨東定王阮文呂未有錢傳,是故明德錢或為阮文呂造亦非不能,。今存此疑,,以供考訂。又,,此“萬歲明德”與英登庸之光背美制明德錢相去甚遠,,鑒別時當不致貽誤。 485 【光中通寶】 西山起義軍首領阮文惠于1783年在順化稱北平王,,建元光中,,并鑄光中通寶,時值乾隆后期,。此錢以紅褐雜銅或青黃銅鑄,,體薄如紙,大小雜陳,,文字瘦弱,,品相甚差。“光中通寶”四字楷書,,直讀,,所見多光背無文,有少數(shù)面背現(xiàn)重輪者,。另有一種大樣錢,,背穿側橫列篆書“安南”二字,頗不和諧,。一般徑2~2.4厘米,,重0.8~2.6克.此錢流傳頗多,因其質劣每令藏家扼腕,。 486 【光中大寶】 亦為阮文惠鑄,。此錢與光中通寶同出,唯鑄量略少,。銅黃而薄,,緣闊字小,“寶”為當時俗體字,。形制亦仿景興通寶錢,。 487 【景盛通寶】 越南阮氏王朝建立前夕南方阮光纘景盛年間(1793—1800年)鑄,時值清乾嘉間。此錢以褐色雜銅或黃雜銅澆制,,肉薄字淺,,大小不一,文字瘦小,,品類雜亂,。“景盛通寶”四字楷書,直讀,,所見多光背無文,,有少數(shù)面背重輪者,然甚平淺,,一般徑2~2.4厘米,,重1.8~2.5克。此錢充斥于世,,唾手可得,。 488 【景盛大寶】 亦為阮光纘景盛年間所鑄。形仿景興錢,,多為黃雜銅所造,。闊緣小字,面文楷書,,直讀,,“寶”為當時俗體字,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文曰“大寶”而錢實很小,。制作較通寶錢稍好,,傳世數(shù)量亦略少。 489 【寶興通寶】 阮氏王朝建立前南方集團阮文纘寶興元年(1801年)鑄,,時值清嘉慶六年,。因次年阮福映便奪得政權,改國號越南,,故此錢鑄時甚短,,存世絕少。面文“寶興通寶”楷書,,直讀,,字小緣闊,光背無文,。徑約2.3厘米,,錢甚輕薄,制作亦粗,然因其少仍顯得異常希罕,。 490 【嘉隆通寶】 安南南方集團阮福映于1802年建立阮氏王朝,,改國號為“越南”,自稱世祖,,建元嘉?。?802—1819年)并鑄嘉隆通寶,時當清嘉慶年間,。此錢有銅,、鉛二種,大小不一,,品類眾多,。面文“嘉隆通寶”楷書,直讀,;銅錢光背無文,,鉛錢背有篆書“六分”或楷書“七分”字樣,似為記重,。一般徑2.4~2.6厘米,,鉛錢偏小。嘉隆錢制作不精,,今流傳甚廣,。 491 【明命通寶】 越南阮朝圣祖阮福皎明命年間(1820—1841年)所鑄銅,鉛錢,,時當清道光年間,。初鑄平錢面文為端麗楷書,宜讀,,光背無文,。徑約2.3厘米,制作精良,,品相佳好,。明命十八年(1837年)又于順化府開鑄當百大錢。背文鑄經(jīng)傳語匯,,名曰“美號錢”,,有四字者17品,八字者23品凡40品,。另有“明命通寶”大小金銀錢數(shù)種,,背文各異,不一而足,。傳世常見為明命小錢,,當百大錢及金銀幣等則罕見,。 492 【治元通寶】 阮朝初期叛將黎文傀治元年間鑄。其元年為明命十四年(180D年),,亦即清道光十三年,。此錢鑄制甚陋,文字模糊,,邊廓不整,,背平夷漶漫。面文“治元通寶”楷書而存隸意,,直讀,,徑約2.3厘米,重1.6克左右,。另有“洽元圣寶”亦為同期所出,,制作文字一如通寶。此二錢存世甚多,。 493 【元隆通寶】 阮朝初期儂文云響應黎文傀起而反叛,,稱元隆王,并鑄元隆通寶錢,。元隆元年為明命十四年(1833年),,即清道光十三年。此錢較治元錢小而稍工,。面文楷書,,直讀,字大小無當,,多光背無文,。可見背有橫書“昌”字者,。另有面背重輪錢,,因肉薄均不顯。徑約2.2厘米,。存世頗多。 494 【紹治通寶】 阮朝憲祖阮福嗾紹治年間(1841—1847年)鑄,,時當清道光后期,。此錢形制與明命通寶類似。平錢有銅,,鉛二種,,大小不一,品類較多,。面文“紹治通寶”楷書,,直讀,,筆法剛健規(guī)整富宋字意韻。存世銅錢多為光背,,鉛錢背銘“河內(nèi)”二字者是為記地,。徑2.2~2.4厘米,邊廓勻整,,品相端好,。另仿明命通寶亦有當百“美號錢”,工藝稍遜,,背文取經(jīng)傳吉語有四字,,八字凡四十品。然傳世絕少,,至為希罕,。又有紹治通寶金,銀錢數(shù)種,,今不見,。 495 【嗣德通寶】 阮朝翼宗阮福時嗣德元年(1848年)鑄,時當清代道光晚期,。此錢有銅,,鉛二種,大小數(shù)品,。面文“嗣德通寶”楷書,,直讀,除光背者外,,銅錢背可見“六文”二字,,鉛錢背有“河內(nèi)”、“山西”字樣,。徑2.2~2.5厘米,,制作較明命,紹治錢差,。又有當百“美號錢”,,背文取經(jīng)傳吉語有四字,八字凡40品,,工藝亦較明命大錢遜色,,然傳世甚少,至為希罕,。另有嗣德通寶金銀錢數(shù)種,,大小不一,背文各異,,今極難一見,,存世者價值連城,。 496 【嗣德寶鈔】 阮朝翼宗阮福時嗣德十八年(1865年)鑄時當清同治四年。此錢相當我國元代至正權鈔錢,。面文“嗣德寶鈔”楷書,直讀,,文風質樸,。背文記值,按幣值等級依次分:“準一十文”,、“準二十文”,,“準三十文”,、“準四十文”,、“準五十文”,、“準六十文”六種。其時省佰定制六十文為百,,故無當百錢。各錢直徑自2.7、3.2,、3.6、3.8,、4.1至4.9厘米漸次增大,。嗣德寶鈔銅質混雜,,然制作嚴謹,面背文字端正明晰,,內(nèi)外廓勻整,,是為古錢珍品,此錢因其慮值而民不愿用,,故所出不多,,傳世甚罕,。偶得一品則泉家視若拱璧,而六品齊備者國內(nèi)尚未有聞,。 497 【建福通寶】 阮朝簡宗阮福昊(音浩)建福年間試鑄于河內(nèi)府,,其元年(1883年)即清光緒九年。此錢有銅,、鋅二種,,傳世絕少。面文“建福通寶”楷書,,直讀,,光背或背有“六文”二字。徑2.2~2.3厘米,,制作粗疏,。迄今極難一見。 498 【咸宜通寶】 阮朝咸宜帝阮福明咸宜年間鑄,,其元年(1884年)即清光緒十年,。此錢制作粗劣,存世亦寡,。“咸宜通寶”四字楷書,,直讀,然文字多模糊不清,。背分無文及銘“六文”者二種,。徑約2.2厘米,,邊廓平夷,品相丑陋,。因咸宜帝一年而廢,,此錢所鑄甚少,今欲一見至難,。 499 【同慶通寶】 阮朝景宗阮福升同慶元年(1885年)鑄,,時當清光緒十一年。此錢有小平,、折二兩種,。面文“同慶通寶”楷書,直讀,,文筆端恭,,炯然有宋字遺風。邊廓勻整,,光背無文,。徑分別為2.4、2.7厘米,,以折二錢制作更佳,。然此二泉今均已不可多見。另有同慶通寶銀錢數(shù)種,,因其所出未明,,各譜多所不敦,今略,。 500 【成泰通寶】 阮朝成泰帝阮福昭成泰年間(1889—1906年)鑄,,時當清光緒中后期。此錢有大小二種.面文“成泰通寶”楷書,,直讀,,筆法有清錢風韻。小錢往約2.3厘米,,分光背及背“六文”兩品,。大錢徑約2.6厘米,背鑄“十文”二字,,其存世較小錢為多,。 501 【維新通寶】 阮朝維新帝阮福晃維新年間(1907—1915年)鑄,,時值清末民初,。此錢形同成泰通寶,有大小二種。面文“維新通寶”楷書,,直讀,,小錢多光背,大錢背銘“十文”二字,,徑約2.6厘米,維新錢制作粗陋,,字廓平淺,,然今世已頗難復得。 502 【啟定通寶】 越南阮朝啟定帝阮福昶(音廠)啟定年間(1916—1925年)鑄,。面文楷書,,直讀,文筆古樸而具遼錢風韻,。徑約2.3厘米,,光背無文。此錢傳世不多,。另有機制無廓,、有廓小錢二種,大小與澆鑄錢相仿,。啟定通寶在越南鑄幣史上可視作末代古錢,,嗣后即開始了以現(xiàn)代紙幣與機制金屬輔幣為主流的貨幣新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