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稿件篇幅短小,、內(nèi)容集中,、文字簡潔。這既是信息文體的特點,,也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在寫法上,信息文體是靈活的,,不像通用公文那樣有固定的格式,,但也不是無規(guī)律可循。一篇質(zhì)量好的信息稿件,,應合乎以下幾個要求:
一,、主旨集中突出
主旨即主要意思,信息所表達的中心意思一定要集中和鮮明,,才能起到為決策服務的作用,。怎樣才能使主旨鮮明呢?
1.一篇一事,。一篇信息只表達一個主旨,,否則“意多亂文”,篇幅也拉長了,。比如,,有的稿件將一項工作的經(jīng)驗和問題放在一篇里寫,可是要將經(jīng)驗說透,、問題講深,,結果出現(xiàn)了兩層意思,信息的主旨便不集中了,。若采取“分拆門戶”的方法,,將經(jīng)驗、問題分寫成兩篇信息,,內(nèi)容就集中了,。
2.刪削多余。雕塑家將一塊石頭變成個性鮮明的人像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將石頭上多余的部分砍掉的過程,。一篇信息,只有將那些與主旨無關的“雜枝亂蔓”刪削干凈,,才能使主旨變得鮮明起來,。信息中的多余成分主要是:對說明主旨作用不大的事例,“老生常談”的經(jīng)驗做法,,工作中的次要問題,,產(chǎn)生問題的次要原因,以及不切實際的建議等等,,這些都在刪削之列,。
二、標題簡潔醒目
標題是一篇信息給人的第一印象,,好的標題能夠提示公文的主旨或主要內(nèi)容,,引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如潮水般涌來,,領導同志很難做到逐件閱讀,只有靠標題來選擇最需要閱看的信息,。一篇很重要的信息,,如果標題沒有準確地反映出其重要價值,,那么這篇信息就很可能被忽略過去。因此,,信息的標題要符合以下要求:
1.題文一致,。標題應準確地表現(xiàn)信息的主旨,不能為了某種需要去突出信息中的次要內(nèi)容,,也不能為了吸引人而故作驚人之語,。
2.概括得當。標題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也不能過于高度概括,,使標題太抽象,不具體,。比較一下這樣幾個標題:《社會傳聞引起群眾不安》,,《關于xx縣將發(fā)生五級以上地震的傳說引起部分群眾的緊張和不安》,《一些縣將發(fā)生地震的傳說引起群眾不安》,。這三個標題反映的是同一件事,。第一個標題概括過度,沒有提出“地震”這一重要內(nèi)容,。第二個標題概括不足,,對傳說的內(nèi)容寫得太具體。顯然,,第三個標題既提示了信息的主要內(nèi)容,,又比較簡練,這樣概括是得當?shù)摹?br>3.一語破的,。“的”是指箭靶,,要害部位。標題要一句話就擊中要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抓住信息中的最主要事實。如一篇信息反映某縣一村民,,施工中砍斷了一株古銀杏樹的主根,,市有關領導xx同志要求迅速查處此事。原擬標題為《xx同志要求查處某縣農(nóng)民砍壞古樹事件》,,這個標題雖然也切題,,但角度選擇得不好,從領導的角度去寫,,未能突出最重要的事實—古樹遭嚴重破壞,。后來這個標題改為《xx縣一棵五百年古樹遭嚴重破壞》,不但抓住了要害問題,,而且比原標題更為醒目,。
4.簡潔凝練,。信息文體突出的特點就是短小,標題也應盡可能簡短,。標題太長,,不僅閱讀起來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淹沒公文的核心內(nèi)容,。要做到標題簡潔,一是要省略標題中那些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如《xx局反映招商引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精煉為《招商引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至于是誰反映的,,文中自有交代,。二是要準確概括事物特征,如《電,、路建設是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的頭等大事》這個標題中,,有的詞概括不好,經(jīng)一位領導同志修改后,,成為《電,、路建設是經(jīng)濟建設的基礎》,既精煉又準確,。
三,、內(nèi)容虛實結合
信息內(nèi)容要做到概括敘述與具體敘述相結合。概括敘述就是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和數(shù)字,,從宏觀上,、整體上反映全面的情況,使人看到事物的全貌,。具體敘述,,就是對事物、工作的某一方面詳細敘述,。通過具體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來說明某種觀點,。只有恰當?shù)倪\用這兩種敘述方法,才能使信息的內(nèi)容既全面又具體,,做到“點面”結合,。在這方面,要注意運用這樣幾種方法:
1.大題小作,。信息篇幅有限,,選題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一個事物往往包括幾個方面,,如果方方面面都加以反映,,就容易大而空,,什么問題也說不透。只有抓住一個主要方面,,從一點入手深入下去,,才能使信息的內(nèi)容集中和具體,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2.定量分析,。就是對某一事物或社會現(xiàn)象進行總量分析,這是反映事物全貌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信息綜合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常說,事實勝于雄辯,,而統(tǒng)計數(shù)字就是從數(shù)量上來反映客觀事實的,,有時,一個數(shù)字勝過一大段文字敘述,。
3.角度新穎,。一個事實,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問題,,只有選擇好角度,,才能使信息的內(nèi)容新穎,引起領導的重視,。如一篇信息反映某公證處為企業(yè)向銀行辦理個人購房貸款提供公證,,從表面看這條信息的價值不大。后來改變了寫作角度,,不從公證處的角度去寫,,而從銀行首次向個人提供高額購房貸款這個角度寫,使信息有了新意,,并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
改變寫作角度,不是為了某種需要去人為地擰角度,,甚至扭曲事實來標新立異,,而是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事物的特點,,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抓住本質(zhì)的方法很多,如從事物發(fā)展的各階段的特點中,,找出它的發(fā)展道路,;從各個不同事物的成功經(jīng)驗中,找出共同因果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這些經(jīng)驗的成因,;從許多典型的差異中,,找出共同的特點,發(fā)現(xiàn)特殊的規(guī)律等等,。
四,、語言簡練順當
語言是信息文體的細胞,語言不洗煉,,信息材料就會顯得臃腫,,不好看;語序不順當,,讀起來就覺得別扭,,費腦筋;八股調(diào)太濃,,看起來就令人頭疼,,不入腦,。所以,,信息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應當合乎以下要求:
1.文辭簡潔,。一是要刪去一切可有可無的話,,空話、套話,,說了沒錯可是也沒用的話,,都應該毫不可惜地芟除。二是盡量少引用上級的精神,。信息是給領導看的,,對上級精神,領導同志是比較清楚的,,所以信息中不要“反銷”上級的精神,,確有必要引用時,也要少而精,。三是不要過多地強調(diào)某件事的重要意義,,因為不說這些意義,領導同志也能領悟到,,至多點到而已,。四是不用過渡句,硬接硬轉,。領導同志每天閱讀大量文書材料,,對文件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很強,所以采取硬接硬轉的方法,,不僅不會造成理解上困難,,而確能收到精簡文字之效,。五是多用省略句和簡稱。如“創(chuàng)三優(yōu)”,、“除六害”,、“申辦奧運”等。
2.語序順當,。信息常常是一段成篇,,不分段落,而靠內(nèi)在邏輯銜接,,因此語序上要非常講究,。信息語言的順序,大致分為三種:一是按時間順序,,二是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三是按邏輯順序,如意義的輕重,,事情的大小,。不論按哪一種順序?qū)懀话愣家扇?#8220;順敘”的寫法,,而不采用“倒敘”的寫法,。
3.寫好導語。一條信息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導語,,寫好導語十分重要,,它對信息的主要內(nèi)容起到提示的作用。在短訊型,、動態(tài)型信息中,,還往往用導語來代替標題。導語一定要寫得有新意,,使人看了就想往下看,。如一篇信息反映校辦企業(yè)要求享受剛出臺的對大中型國有企業(yè)的優(yōu)惠政策,開頭第一句話是:“校辦企業(yè)要求隨大中型國企一同上船”,。這個導語不僅把主要事實在開頭交待清楚,,而且也較新穎。
4.改變文風,。信息語言應不同于公文語言不必強調(diào)端莊得體,,而要注重靈巧和生動。特別要去除八股腔,,代之以清新,、簡潔的語言。一是長句變短句,不用理論性文章那種疊砌定語的長句子,。二是倒裝句變正裝句,,少用謂語前置的句式。如:“會議決定派工作隊到xx縣對受災村民進行慰問”,。這一句應改為“會議決定派工作隊到xx縣慰問受災村民”,。三是少用定型化的語言。有些語言剛一出現(xiàn)時很新穎,,如:“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敢試敢冒敢闖”、“真抓實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等等,但是你用我也用,,就成了一種定型化的語言,,再用下去就成了陳詞濫調(diào)。所以要提倡“我手寫我口”,,而不要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