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義于形是表意文字的本質(zhì)特征,。漢字的最初構形與它原本要記錄的詞義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在漢字的使用中,人們習慣上把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從文獻用例中得到證實的某一義項稱為字的本義,,把這個字稱為本字。所謂因形求義,,就是憑借對字形的分析來判定本字及其本義,。這是傳統(tǒng)訓詁學的重要訓釋方法,后世的訓詁學家把它與聲訓相對,,稱之為形訓,。 (一) 因形求義的意義 古漢字的原始構形,往往是上古人們的社會生產(chǎn)和社會生活以至社會意識的反映,,因此因形求義不僅對研究古漢字和古漢語極為重要,,同時也是學人利用古漢字來研究上古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徑。這里我們主要談談與學習古代漢語關系至大的幾點,。 1. 有助于準確地把握住文句中某個字的含義,,從而得以深入、具體,、形象地理解文辭的意思,。古人作文每用本字本義,而這些本字本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數(shù)已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了,,有的連字詞書中也查不到確切的解釋,,這就造成了閱讀古代文獻的困難。要解決問題,,就要懂得漢字的構形規(guī)律,,學會因形求義的方法。有了這個基本功,,問題往往可以迎刃而解,。例如《尚書·酒誥》中有這么一句,。 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 這里的監(jiān)字如果按現(xiàn)在“監(jiān)察”,、“監(jiān)督”等意思去解釋顯然不通。如果我們?nèi)タ疾橐幌卤O(jiān)字在上古的構形,,疑難則可以立即冰釋,。監(jiān)字甲骨文作 ,西周金文作 ,,均像一人睜目俯視器皿之形,,是上古未有銅鏡之前人們以水取影照面的生動寫照。所以監(jiān)的本義,,是以水照影,,即后民的所謂“照鏡子”。監(jiān)是 的本字,。在《尚書》這句話中,,人與民相對,人指統(tǒng)治者,,民指庶民,;水監(jiān)與民監(jiān)相對,水監(jiān)是具體的人人皆知的生活常事,,民監(jiān)則是用喻,用以水監(jiān)影作比方,,說明一條抽象的政治哲理:黎民百姓像一盆清水,,能清清楚楚地反映出統(tǒng)治者的形明;統(tǒng)治者要想知道自己的“尊容”即政德,,應該時常體察黎民百姓對你的反映,。這個例子說明古人用字是何等的準確、形象,。再舉一個例子,,《老子》第二十九章有這么一句: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這里的“奢”是指物質(zhì)消費的奢侈,“泰”是指生活起居的安逸,,意思是明確易懂,;可是“甚”指的什么就不那么明白易懂了。查專供讀古書用的《辭源》,,甚字之下列有五個義項:①厲害,,過分,;②超過;③很,;④誠,,真;⑤什么,,怎么,。《辭?!分涣袃蓚€義項,,意思與《辭源》第①、第⑤相同,。如果分別用這些解釋去“套”,,只有“過分”的意思比較接近,于是一般注本就把“甚”解釋為“過分的事情”,,意似可通,,然而句中的“奢”和“泰”都有具體所指,“過分的事情”究意是指何事,,也理應有指導實指,。實指什么?我們不妨用因形求義的辦法試一試,。查甚字金文作 ,,小篆作 ?!墩f文》:“甚,,尤安樂也。從甘匹,,耦也,。”“尤安樂”即特別安樂,;耦同偶,,指配偶。朱駿聲在他的《說文通訓定聲》中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某者飲食,,匹者男女之大欲存焉,,故訓安樂之大?!庇纱丝芍?,甚字從甘匹會意,甘匹即甘于匹配,本義指沉湎于色情之事,。老子所謂“去甚”,,用的也是本字義。主張清靜,、無為,、寡欲以養(yǎng)生的道家,當然首先要遠離和除去溺于色情之事,。 典籍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不求甚解,就很難確切地把握文意,。有時囫圇吞棗地似乎讀懂了,,實則所得非真。要想探尋古人用字立意的良苦用心,,對文辭得到真真切切的理解,,除了其他途徑之外,因形求義實在是不可不用的有效方法,,我們應該學會使用它,。 2. 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有關字群的相關含義。由于我數(shù)的漢字都是由獨體的文形聲相益復合而成的,,因而在“據(jù)形系聯(lián)”的合體字的字群中,,每因涵有共同的某個文而帶出意思相關或相通的信息。所以因形求義不僅便于了解某一個神出鬼沒本義,,而且有助于以簡馭繁,、舉一反三地去把握有關字群的相關含義。例如“ ”(水變之后寫作幸,,與幸福之幸混同了),,《說文》訓為“所以驚人也”,只說是一種能使人驚懼的東西,,具體是什么東西沒有說明。查甲骨文 作 ,,與安陽出土的戴梏陶俑手上所加的桎梏相似,,原來 即是上古逮捕犯人的手梏(銬)。因此凡是從 之字均與捕人理獄有關: 執(zhí),,甲骨文作“ ”,,像一個人跪跽雙手被銬的樣子,《說文》解釋為:“捕罪人也”是本義,?!蹲髠鳌は骞拍辍罚骸皥?zhí)朱悼公,以求伐我故也?!庇玫恼潜玖x,。 報,《說文》釋為“當(判決)罪人也,。從 從 ,, ,服罪也,?!?nbsp; 甲骨文作“ ”,像以手抑之頭使人跪跽之形,,即“服”的本字,。判決意在使囚犯伏罪,所以從 從 會意,?!俄n非子·五蠹》:“聞死刑之報,君子流滋,?!庇玫恼潜玖x。 睪,,《說文》釋為“司視也,。從目從 。今事將目捕罪人也,?!保◤亩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司視”就是偵察?!袄魧⒛坎蹲锶恕奔垂倮糁甘苟浚ū阋轮悾┚儾蹲锓?。《荀子·王霸》:“睪牢天下而治之,?!薄安G牢天下”即緝捕而牢籠天下之人。 圉,,從口從 ,,本義是囹圄,即監(jiān)牢,?!稘h書·王褒傳》:“昔周公躬吐捉之勞,故有圉空之隆,?!薄班隹铡笔钦f由于教化流行,,人民絕少犯罪入獄?!班觥弊钟玫恼潜玖x,。 執(zhí)、報,、睪,、圉等字都是會意字(《說文》均入 部)。對會意字的因形求義一定要弄清構形中各文之間的關系及其會意方式,。 因形求義同樣也適用于形聲字,。這主要是通過分析形聲字的主符來把握字義的范疇,比如說,,從人的字我和人與人事有關,,從貝的字多與錢財有關,從宀的字多與宮室居處有關,,等等,。這是因為形聲字的構形表意大體上遵循著一個總的原則,即物以類聚,,事由物別,,形聲字的義符是區(qū)分不同事物類別的標志。明白了這一點,,對我們了解,、把握形聲字的本主大有好處。舉例來說,,頁字,,甲骨文作 ,小篆作 ,,均突出人的頭部,,《說文》: “頁,頭也,。從 (首),,從兒(人)?!薄绊摗北玖x指人頭,,凡以頁為意符的字我與頭有關,如“頭”,、“額”、“頸”,、“頰”,、“顏”等。有的從頁的字今義似乎與頭無關了,但是它們的古義都與頭密切相關,。試看下列諸字: 顛,,從頁真聲,本義是頭頂,?!赌印ば奚怼罚骸叭A發(fā) 顛“,是說花白的頭發(fā)從頭頂?shù)袈淞?,所以孫治讓作注即謂之“禿頂”,。又《詩經(jīng)·秦風·車鄰》:“有馬白顛”,是說馬的頭頂是白的,。頭頂是人的最高處,,引申為凡頂端之稱,所以山頂也可稱顛,,《詩經(jīng)·唐風·采苓》:“首陽之顛”,,后來山顛的“顛”寫作“巔”。 顧,,從頁雇聲,,本義是回頭看?!肚f子·秋水》:“莊子持竿不顧,。”《張釋之傳》:[王生]顧謂釋之曰:‘為我結襪,?!坝苫仡^看引申為一般的看,再引申為凡顧及之稱,。 題,,從頁是聲,本義是額,?!冻o·招魂》:“彫題黑齒”,“彫題”即刻其額頭,。又引申為事物的前端,,今所謂“標題”即緣此而來。 頗,,從頁皮志,,本義是偏頭,引申為凡偏差之稱,,例如《尚書·洪范》:“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碩,從頁石聲,,本義是頭大,,引申為凡豐大之稱。 以上這些字現(xiàn)在常用的意思都是由它們與頭相關的本義引申出來的,。由此可見,,對形聲字的因形求義,首先要判定它們的義符和聲符,,進而弄清義符的本義及其范疇,,然后才能結合文獻用例推定這個形聲字的本義。陳過侯在《說文提要·序》中說:“每見一字,,先求其母,,如山旁言山,水旁言水,,此則萬無移易者,。因丁其偏旁所合之字,詳基為何義,,審其為何聲,,雖不中,不遠矣,?!北玖x既得,理解其引申義,、辨明其假借義,,自然就不難了。 3. 可以糾正前人的錯誤,。前人囿于材料的不足和時代,、認識的局限,往往導致分析字形和解釋字義的錯誤,。今天我們可以根據(jù)新的材料和新的認識來予以訂正,。例如具字,《說文》只據(jù)小篆作 而釋為“共置也,,從廾從貝省,。古以貝為貨?!辈榫咦衷诩坠俏暮驮缙诮鹞闹芯?nbsp; ,,乃從鼎從 會意。鼎在上古為食器,。雙手捧鼎表示飯食已經(jīng)具備,,故具字在典籍中常當飯食講,,習見的“草具”、“太牢具”即其例,。具字的其他義項也多由飯具備的本義引申得來。具字的形體到春秋戰(zhàn)國時已有訛誤,,小篆承其訛誤而定型,,故導致了許慎析形釋義的錯誤。后世又承許慎以訛傳訛引出一些附會之說,。類似的情形很不少,,此處不繁舉例。 (二) 因形求義的步驟和方法 因形求義就其實質(zhì)而言,,是尋求出造字之初形與義的對應關系,,也就是弄明白造字人為記錄某詞而造就某字的構形意圖。所以因形求義必須從認真分析字形入手,,再去求證形與義的一致,。具體地說,有如下的步驟和方法: 1. 還復字的古形,。漢字經(jīng)過多次形體演變,,特別是經(jīng)過隸變之后,多數(shù)字形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古文字的直觀表意構形在今文字中已不復存在,。因此,因形求義的形必須是古文字的字形而不是今文字的字形,。從前面講字體演變時所舉字例可以看出,,越是古老的字形,越能體現(xiàn)造字的意圖,。因形求義的第一步,,是要沿著字體演變的線索,查找出字在隸變前的古形,,而且最好是能多找出幾個,,以便比較、分析?,F(xiàn)在已有許多專門的字書,,為我們查找古字形提供了方便。比如孫海波的《甲骨文編》,,可查商代的甲骨文,,容庚的《金文編》可查西周到戰(zhàn)國時代的金文,徐中舒主編《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和高明的《古文字類編》可查到有代表性的從甲崩文到小篆的古字形,,剛出版的《漢語大字典》也兼收有古字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成的資料,。當然,這些工具書中都有程度不同的錯誤與遺漏,,在利用時還需要核對原始材料和參考有關的新的研究成果,。 2. 辨明字的構形方法。字的構形方法即造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不同的構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式和特點,。我們在查到字的古形之后,,就要判定它是象形、指事,,還是會意,、形聲。構形方法一經(jīng)明了,,便可依據(jù)其表意方式和特點來推究其構形意圖,、判定其本義了。象形字直觀,,弄清所象之形即得其主,;指事字與象表字近似,且字數(shù)極少,,找到指事符號所在,,義亦自明。最難辨明的是會意字與形聲字,,因為兩者均為文的復合體,,在外表上沒有任何區(qū)別的標志。這要從兩個方面考察,。一是從會意的界說出發(fā),,視其各文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比類合誼”的關系,有,,則是會意,;無,則是形聲(純形聲字),。因為凡會意字,,各文的形或主彼此間都有極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單純的形聲字則沒有。二是從形聲字具有標聲成份這一點來考察,,查該字的讀音是否與其中某文的讀音有音同音近的關系,。若有,則是形聲,,若無,,則是單純的會意。這樣考察的結果,,不但可以辨明是會意還是形聲,,而且還能確定是不是會意兼形聲(形聲兼會意)。例如短字,,最早見于小篆作 ,由“矢”和“豆”復合而成,,矢是箭矢,,豆是古代盛食物或酒的器具。一為武器,,一為食器,,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外在或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無論從什么角度都無法“比類合誼”,,據(jù)此可以初步斷定它不是會意字,。然而,既是復合體,,不是會意便是形聲,。于是再從聲音上來考察,短與豆為雙聲,,那那么短字是形聲而非會意就可確定無疑了,。再查《說文》,短在矢部:“短,,有所長短,,以矢為正。從矢豆聲”,。正與我們的判斷相一致,。已知為形聲,則字義主在義符矢,。自古造矢,,長短輕重必有一定之規(guī),否則即會影響發(fā)射的準確性,。而弓矢又是古人出門常帶之物,,故可隨時用矢當作尺子量物之短長。短的本義便由此可知,,再如前文所舉監(jiān)字,,甲骨文從皿從見,,其“比類合誼”的構形意圖已從字形表象顯而易見,是會意字無疑,。再從聲音上來考察,,“見”還兼有標聲的作用,可知監(jiān)字是會意兼形聲,?!墩f文》將監(jiān)字置于臥部之下,并解釋為“臨下也,,從臥 省聲”,,是許慎只據(jù)已形訛之小篆而誤認為是單純的形聲字了。由于析形有誤,,連帶著本義也搞錯了,。 3. 參考和利用《說文》的正確解釋。許慎的《說文》是專門通過分析字形來推救字義的字學專著,,從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對所收的九千多字所作的形體分析,大多數(shù)是完全正確或基本正確的,。釋義也多為本義或最接近本義的引申義,。試看《說文》對下列諸字的說解: (棄)“捐也。從廾推 棄之,。從 ,。 ,逆子也,。 ,,古文棄; ,,籀文棄,。”今按:查甲骨文棄字作 ,,正像雙手用畚箕拋棄一倒置嬰兒之形,。所謂逆子殆即逆生之子,人以之為不祥,,厭惡之極則棄之,。周之始祖后籮稷名棄,即以出生之后一再被其父親拋棄之緣故,。 (童)“男有辠曰奴,,奴曰童,女曰妾。從 重省聲,?!敖癜?nbsp; 、辛實為一字,,甲骨文作 ,、或 ,是一種施黥刑的刑具,。凡從辛( )之字均與犯罪或治罪有關,。古人犯罪,若罪不及死即被收為官奴,,男奴叫童,,女怒叫妾,其例習見于典籍,。許慎對童,、妾以及其他多數(shù)從辛( )之字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救)“止也,。從攴求聲?!苯癜玻悍矎年纷志c人的行為動作有關,。許慎指出救字的本義為止(使之止)是極精不的。典籍中用救字本義之例很多,,如《論語·八佾》:“女弗能救與,?”意思是你不能使之停止嗎?《詩級·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意為地老百姓惡毒太甚,,不可藥治而令止,。后世所謂有“救災救難”是使災難止息、免于害人之意,?!熬让币彩鞘购γ疄闹瓜⒍姑么婊畹囊馑肌?/div> (故)“使為之也,。從攴古聲,。”今按:“使為之”謂受人指派而為之,?!洞蟠饔洝け8怠罚骸凹扒貏t不然,……所尚者刑罰也。故趙高傅胡亥而教之以獄,?!薄稘h書·賈誼傳》引此“故”作“使”?!稜栄拧酚枴肮拧睘橹?,治與“使為之”意相通。卜辭中常見有“古王事”語,,“古王事”者,,使為王室公干之謂也。古,、故實為古今字,。 當然,《說文》的析形釋義也有不少錯誤的地方,,這一點我們已在前文說過,。《說文》析形以小篆為依據(jù),,大凡小篆與甲骨文,、金文一脈相承者,其說多確,;小篆若已形訛者,,其說多誤。所以我們在參考和利用《說文》的同時,,也要結合考察字的古形,。 4. 查找例證。通過分析字形,,初步判斷某字本義當為某之后,,還需要進一步求證。求證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古代文獻資料中查找用例,,這是最有力的直接證明;二是查找字形相關,、意有相通的其他字來和旁證,,這也有很大的說服力。此外,,如果還能從語源上找到證據(jù),,那就更好了。只有這樣的因形求義,,才能令人確信無疑,。例如行字,,甲骨文、金文均和 ,,像兩大道相交之形,,本義當為道路。查《詩經(jīng)》,,行字當?shù)缆分v的例子不少,,比如《小雅·鹿鳴》:“示我周行”,毛傳,,“行,,道也?!边@是文獻用例的直接證明,。再查形體與行有關的字,其本義也與道路或行路有關,,如:術,,是邑中之道;衢,,是四達之道,;衝,是通道,,衞,,是宿衛(wèi)必巡回其道,等等,。這是有說服力的傍證。有了這兩個方面的確鑿證據(jù),,行字的本義為道路就確定無疑了,。《說文》:“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 ?!卑研挟斪饕庾謥斫忉?,是由于行的小篆已形變?yōu)?nbsp; 的緣故。 (三)因形求義要注意的問題 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起,,人們?yōu)橹煌哪康?,就開始通過分析字形來說解字義了。漢代以后,,因形求義成了解釋詞義的重要方法,。到了近代,,除了解釋詞義之外,人們還往往把它用為研究上古社會和文化的一種手段或依據(jù),。如果調(diào)查一查兩千多年來人們對漢字所作的形形色色的因形說義或因形求義,,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計多令人折服的精到之說,也有許多不倫不類,、荒謬可笑之解,。總結前人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誤的教訓,,我們覺得,,要想做到因形求義有效而無誤,需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1. 所依據(jù)的字形要正確,。因形求義不僅要依據(jù)古文字的字形,,而且所依據(jù)的古字形還必須準確無誤。在考查古字形時宜特別注意兩條,,首先要考察清楚在字體演變過程中是否發(fā)生過變和其他形式的形變(如省簡,、增繁、筆道形態(tài)的改變等),。如果所依據(jù)的是發(fā)生過 變或其他形變的字形,,就會發(fā)生誤解而得出錯誤的結論?!墩f文》中的錯誤多緣于此,,前面所舉“具”、“監(jiān)”,、“行”等諸字之誤即其例,。其次是要考察清楚所據(jù)古字形是否出于后人的偽造或誤摹。漢唐以來,,尤其是宋代,,一些好事者喜歡生造古文字,后人失辨,,把這些偽古字和真古字魚目混珠地編入字書,,令學人真假難分。比如《六書通》以至《康熙字典》中的不少“古文”即系偽字,。有的字書所收古字,,雖非偽造,但由于各種原因也導致某些字的誤摹而失真,。所以我們在利用各種字書的時候,,要注意辨?zhèn)巍⒈嬲`,,要根據(jù)所標出處去認真查對原始材料,。字形,,是因表求主的前提,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前提不符,,那就只能是緣木而求魚了。 2. 分析和判斷字的構形要正確,。找到了真實可靠的字菜,,并不等于“求”得字字義,只有對字形進行分析研究,,判定出它屬于哪種造字法的構形,,才有可能求得字的本義。這是因形求義中至為關鍵的一環(huán),。不抓住這一環(huán)節(jié),,因形求義就失去了靈魂,其釋義的準確性勢必受到影響,。宋代的王安石曾寫過一本《字說》,,其中充滿了穿鑿附會之說,什么訟是“言之于公”,、霄是“凡氣升此而消焉”,;什么“波為水之皮”;“詩為法度之言”,;什么“銅,,赤金也,為火所勝而不能自守,,反同于火”,,等等。這等“荒唐言”居然也能憑借政治之力風靡一時,!究其廖誤的原因,,自有諸多方面,單就字學上看,,是把一大批聲符只標聲而不表意的形聲字一概當作會意字來解釋,正如朱熹所指出的:“荊公《字說》不明六書之法,,盡廢其五而專以意為言,。”段玉裁也說:“宋人《字說》,,只有會意,,別無形聲,其失均誣矣,?!鳖愃频闹囌`在陸佃的《埤雅》中也有不少,。可見分析判定字的構形方法不得疏忽大意,,否則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要做到分析和判斷構形的準確,,首先要熟悉四路造字法的條例,,其次是要多作比較研究。因為任何一種構字法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既要有聯(lián)系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善于從比較中去分辨。 3. 證據(jù)要充分,。因形求義求的既是本義,,那么本義就必須有可靠的形體依據(jù)和文獻用例的證明,這是兩個缺一不可的條件,,缺少任何一個,,所謂本義就不能成立。此外,,上文說過,,還可以從相關的字或語源上去找旁證。所有證據(jù)都必須堅實可靠,,不能是“書傳一時偶然之語”,,似是而實非。有人講漢字源流的時候,,只講字形,,說某字像某之形,某字像某之意,,還輔以圖畫相比附,,可就是找出不文獻用例或其他方面的佐證,這就難以令人信服了,。 因形求義是科學的,、嚴肅的學術問題,并不是文字游戲,。前十年,,有人抄襲前人的錯誤觀點,在報上撰文說“寸身之‘射’應為‘短’字之誤”,,把射,、短二字均視為會意,于是附會說:寸長之身還不“短”嗎,?而豆為祭器,,矢,、豆會意乃是古代的射禮,故“短”當為射字,。亂語胡言,,全不顧及古漢字的形體與六書條例更不引述任何文獻例證,便輕率發(fā)言,,以謬傳謬?,F(xiàn)在一些講氣功、講養(yǎng)生術的人,,也常曲解字形以“立論”,。這些做法與算命先生的拆字把戲無二,是極不嚴肅的,。認真地說,,這是對漢字和漢字文化的褻瀆。我們學習漢字和漢語講因形求義,,是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務必言之成理,理而有據(jù),。 4. 并非所有漢字都能因形求義,。因形求義是漢字被使用了數(shù)千年之后人們通過探求遠古之人的造字意圖來解釋字義的一種手段,它是建立在漢字以象形,、象意為基礎這一基點上的,。漢字雖然主要來源于圖,但是并非全部來源于圖畫,。即使是來源于圖畫的字,,也是經(jīng)過高度抽象,已與圖畫有本質(zhì)的不同了,。另外,,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不需要也不可能字字都寓義于形,,只要約定俗成,,得以公認即可流行。所以現(xiàn)在能見到的古漢字,,并不是每一個字都能搞清楚其原始構形意國科的,。有的是由于時代遠久,情隨事遷,,再加上字形的不斷抽象化,,現(xiàn)在已無法推知其原始構形意圖,,這樣的字實際上已變成了單純的記音符號,;有的恐怕壓根兒就是單純的記音符號,,原本就沒有什么寓義于形的意圖。比如乃,、以,、乍、才,、公等等,,就很難弄清其構形意圖。許我古漢字之所以至今還無法考釋出來,,主要原因也在這里,。由此我們應該明折,因形求義并不是放之所有漢字而皆準的釋義的唯一方法,。不看到這一點,,很容易把這種有用的方法引向絕對化的歧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