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講座 磷的作用及主要磷肥的性質(zhì) 彭福川 一、磷素在作物生長發(fā)育中的作用 磷是植物細胞核與原生質(zhì)的組成成分,生長中的植物,,磷在分生組織中最豐富,;成年植物中,,極大量的磷是集中在種子和果實肉內(nèi)。缺磷時,作物細胞的形成與增殖就發(fā)生障礙,莖與根的生長都受到抑制,,使作物生長緩慢,有時下部老葉呈暗紫紅,。磷還是作物體內(nèi)一系列新陳代謝過程的“參與者”,,如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與運轉(zhuǎn),,含氮物質(zhì)的合成與分解,脂肪類的合成與分解等等,,磷的作用都極為重要,。故磷的供應狀況不僅影響到作物苗期的生長、還影響到作物后期的生長發(fā)育,。磷素供應充足時,,作物成熟早,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而缺磷則成熟延遲,。磷還能促進作物根系發(fā)育和體內(nèi)可溶性的糖類貯存,,因此,磷素供應充足時,,作物抗寒能力增強,;對豆科作物、油料,、糖料,、薯類等作物增加磷素供應,,也能得到提高產(chǎn)量、改善品質(zhì)的良好效果,。栽種豆科綠肥時增施適量磷肥,,能大大提高綠肥鮮草產(chǎn)量。禾谷類作物增加磷素供應,,可使籽粒充實,、飽滿、提高籽粒產(chǎn)量,。 二,、主要磷肥的性質(zhì)和施用方法 磷素肥料(磷肥)品種很多,目前市場供應的主要磷肥是鈣鎂磷肥和過磷酸鈣兩種,。 1,、鈣鎂磷肥。鈣鎂磷肥外觀粉末狀,,因原料不同而有灰色的,、有淡黑綠色的,極似水泥,。無臭無味,,一般不溶于水,不吸濕,,不結(jié)塊,,也沒有腐蝕性,呈微堿性反應,。含磷量14—18%,,并含有12—13%的鎂素養(yǎng)分。鈣鎂磷肥一般宜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或種肥,。對于作物來說,用于水稻,、小麥,、豆科作物、園藝作物,、果樹等都可,,而以豆科作物、綠肥作物的肥效最好,;對于土壤來說,,適宜酸性、微酸性土壤和砂土,。溝施,、穴施,、撒施等均可,每畝用量25公斤左右,。與有機肥混合漚制后施用,,肥效更好。 2,、過磷酸鈣,。過磷酸鈣是用磷礦石粉碎后加硫酸作用而制成的水溶性磷肥。由于磷礦石含磷的成分與雜質(zhì)的多少不同,,所制成的過磷酸鈣含磷量和顏色也有差別,,最常見的是黑白色的粉末,也有制成顆粒狀的,。一般含磷量16—18%,,除水溶性磷酸鹽外,還含有50%以內(nèi)的硫酸鈣,,并帶有少量的游離酸,,故呈酸性反應,有酸味,。稍有吸濕性,,受潮后會結(jié)塊。過磷酸鈣中的磷素,,遇到酸性土壤中的鐵,、鋁離子,會變成難被作物利用的磷酸鹽,,使肥效降低,。 過磷酸鈣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使用方法是:①作基肥撒施,,不論旱地和水田,要盡量做到先與有機肥混合,,在挖土,、犁田前將大部分肥料均勻撒施在土面、田面,,翻入較深土層,,供作物根系下扎時吸收,余下的肥料在整地,、耙田或移栽前均勻撒施,耙入較淺土層,,供作物苗期根系吸收,。每畝用量25公斤左右,。②旱作物追肥,可條施,、穴施,,每畝用量20—30公斤。施用時要注意不能直接與種子或作物根系接觸,,避免游離酸與局部濃度過高的危害,,一般離植株或種子10厘米處開溝或開穴,施入后即行復土,。水田作追肥可與有機肥混合做成球肥深施,。③將過磷酸鈣泡在一定量的水中,攪拌幾次,,放置一夜,,把上部澄清液倒出加水配成1—2%的溶液作根外追肥(葉面噴施),效果也很好,。一般每畝噴溶液100公斤左右,,噴時要選無風的陰天或晴天的傍晚進行。 (原載1990年6月15日《萍鄉(xiāng)農(nóng)業(yè)科技報》第二版) |
|
來自: 布衣夫子 > 《農(nóng)業(y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