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七年,,劉邦進擊投降匈奴的韓王信,,被匈奴圍困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七天后才得以解脫,。之后,,匈奴不斷侵犯邊境,擄略人畜,。為此,,劉邦很苦惱。劉邦手下的謀臣劉敬(婁敬)向劉邦建議與匈奴“和親”,,其基本意圖是:以嫡長公主嫁給匈奴的首領(lǐng)冒頓單于,,厚備奩資,,每年再饋贈一些漢朝所剩余的而匈奴所缺乏的絮繒酒米等禮物給冒頓,以緩和匈奴的侵擾,。
劉邦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想采納,但呂后死活不同意,。呂后為什么不同意呢,?《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列傳》有一段記述,文字不多但很傳神地道出了個中緣由: (上)欲遣長公主,。呂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柰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使劉敬往結(jié)和親約,。① 很明顯,,呂后之所以不同意,一是按照劉敬的建議,,嫁給單于的嫡長公主,,唯一的人選只能是呂后所生的女兒魯元公主??婶斣髌菂魏蟮莫毶?,母女情深,呂后舍不得她遠嫁,;二是作為少數(shù)游牧民族之一的匈奴給呂后的印象太壞,,呂后瞧不起他們,誰愿意把女兒嫁給自己討厭的人呢,?不過,,呂后反對的,畢竟不是和親的盟約,,而是魯元公主的出嫁,,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呂后用一個女人的眼淚或者說是一個母親的眼淚征服了劉邦,,迫使他不得不用一個假公主濫竽充數(shù),,完成了與匈奴和親的計劃。 這段記述,,我每讀一次感慨一次,。一部《史記》關(guān)于呂后的文字,,我認為,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名,不隱惡”的寫作主旨,。司馬遷以客觀的筆觸寫了呂后的嫉妒殘忍,,比如她對待戚夫人;寫了呂后的果斷剛毅,,比如她殺韓信,;也寫了呂后賢妻良母的一面,比如她照料孩子老人,、下田耕種,,特別是呂后反對魯元公主出嫁匈奴的這段文字,尤具典型性,,把呂后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微妙的心理變化、復雜的情感波瀾揭示的淋漓盡致,。在太史公的筆下,,呂后無疑是一個敢恨敢愛、敢做敢當?shù)呐孕蜗蟆?/p> 不過,,在劉邦首倡的這第一次和親時,,呂后畢竟處于被動的角色,她真正以漢帝國掌門人的身份主持與匈奴和親,,是在劉邦死了以后,。對此,《史記》和《漢書》都有所記述,,但一簡以繁,,不盡相同。那么,,呂后是怎么與匈奴和親的呢,?《史記》卷一百十《匈奴列傳》是這樣記述的: 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高后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后乃止,復與匈奴和親,。② 不難看出,,呂后的態(tài)度是堅決而強硬的,那就是:用武力打擊匈奴,,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呂后強調(diào)的原則顯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一點完全符合呂后一貫的為人性格和處事作風,。但在大臣們的勸說下,,呂后最終打消了武力解決的念頭,同意“復與匈奴和親”,,可是,,呂后是通過什麼具體的措施“復與匈奴和親”的呢?司馬遷沒有詳細交代,,他使用的是模糊語言,一筆帶過,。 但《漢書》在《史記》的基礎(chǔ)上,,卻詳細地記載了冒頓和呂后往來書信的內(nèi)容,不過,,詳細的似乎變了味兒,。我們且看《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記述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孝惠、高后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后曰:“孤僨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域,數(shù)至邊境,,愿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fā)兵而擊之……季布曰:“……夷狄譬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令大謁者張澤報書曰:“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fā)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冒頓得書,復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馬,遂和親,。③ 你看,,冒頓給呂后的第一封信,竟然叫呂后嫁給他,,這顯然是一種挑釁和侮辱,,難怪呂后看后大怒,要派兵攻打他,,這不難理解,。叫人不可思議的事,呂后給匈奴的回信,,要按照信里的措詞來理解的話,,為了與匈奴和親,呂后簡直就是狗尾乞憐,,向匈奴諂媚,,一副奴才相,。尤具諷刺意味的是,冒頓回信說的“未嘗聞中國禮義”的那句話,,無疑是句風涼話,,潛臺詞顯然是說:真不了解你們漢朝人,那么侮辱你們也不生氣,,而且好像越侮辱你們,,你們越高興。顯然,,呂后給冒頓的回信,,其外交措詞不僅有失于呂后一個大國當權(quán)者的風度,有損于國格,,也有悖于呂后為人的剛毅性格,。所以,《漢書》所引用的書信內(nèi)容,,其真實性很值得人懷疑,。 喜歡讀史的人一般都知道,《漢書》記載的歷史事件,,其時間凡與《史記》吻合的,,班固大都“照抄照搬”《史記》的文字,改動的只是個別詞句,。但冒頓與呂后的往來書信內(nèi)容,,司馬遷在《史記》里只字沒提,而后來的班固卻記載的有聲有色,,這是為什麼呢?我的理解: 一是,,如果《漢書》所載的書信是真實的話,,從司馬遷擔任的太史令職務(wù)和他接近歷史事件的時間來看,他顯然應(yīng)該比班固更有條件和優(yōu)勢掌握這些史料,,可他為什麼在《史記》里沒有引用呢,?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他對這些書信的真?zhèn)纬钟幸蓱],,故不錄,。二是,書信的內(nèi)容司馬遷也曾引用過,,但《史記》曾寫成正,、副本兩份,正本“藏之名山”,,副本放“在京師”,。放“在京師”的副本,,必然要接受審查。一些不利于統(tǒng)治者的文字,,比如這幾封書信的內(nèi)容,,就很可能被審查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史記》有可能是那個副本,,而班固可能讀到了《史記》的正本,,即足本。三是,,書信的內(nèi)容并沒有保存下來,,班固所引用的,只是他在《史記》的基礎(chǔ)上,,以小說家的想當然憑空的杜撰,。 但不管怎么理解,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第二次與匈奴和親時,,呂后曾通過書面的形式,以委婉的語氣表達了與匈奴和親的誠意,,這一點當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注釋: ①大意是:劉邦想把魯元公主嫁給匈奴,呂后知道這件事后,,日夜哭泣,,對劉邦說:“我只有太子和這一個女兒,你怎么忍心把她棄置嫁到匈奴,!”因此,,劉邦終于沒能把魯元公主嫁過去,就把別人家的孩子要過來,,佯稱是自己的嫡長公主,,嫁給單于,并派遣劉敬前往締結(jié)和親的婚約,。 ?、诖笠馐牵簞钊ナ篮螅⒒莼实?、呂后統(tǒng)治時期,,漢朝剛剛安定不久,匈奴顯得傲慢狂妄,,其首領(lǐng)冒頓單于竟然派人送信給呂后,,在信中亂說一通。呂后想派兵去攻打他,將帥們勸說道:“憑高帝那樣賢明英武,,尚且在平城(白登)被包圍受困,。”于是呂后打消了念頭,仍舊與匈奴維持和親的盟約,。 ?、鄞笠馐牵盒⒒莸邸魏蠼y(tǒng)治的時候,,冒頓漸漸驕橫起來,,寫了一封信,派使者送給呂后,,說:“我這不能自力的首領(lǐng),,生在偏僻的草原胡澤中,長在牛馬奔馳的荒野上,,多次走到邊境,,很想游覽中國。您是一個人生活,,我也是獨居,。兩個人都不愉快,無法使自己歡愉,,愿用我所有的(自身),,代替你所無的(丈夫)。” 呂后讀了冒頓的信后,,不僅大怒,,想派兵攻打冒頓,在大臣的勸說下才放棄了這個打算,,于是命令大謁者張澤給冒頓回信說:“單于不忘我們這個破敗的小國,,給我們來信,我國十分惶恐,。在這衰退的日子自己思量,,我已經(jīng)年老氣衰,頭發(fā)牙齒都掉了,,走路也不成樣子,單于您一定是誤聽了傳言,,不要讓我玷污了您,。我們這個破敗的小國無罪,應(yīng)該得到赦免?,F(xiàn)有御車二輛,,馬八匹,奉獻給您,,以備平日駕馭之用,。”冒頓得到呂后的信,,再次派使者前來道歉,說:“過去不了解中國的禮儀,,幸虧陛下赦免我的罪,。”并贈送了馬匹,于是和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