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市場真的只有一個莊家和一群散戶進行交易的話,那么莊家必然是永遠的勝利者,。但實際情況比這要復雜,,市場上并不只有一個莊家,而是有很多莊家同時存在,,大大小小的機構(gòu)不下千個,;市場上還存在多種股票,每種股票就相當于一片草場,,羊跑到哪片草場上就歸哪個草場的莊家,,莊家占住了一片草場則這個草場上的羊群都歸他了。所以,,雖然總體上可以把散戶看作一群,,但也可以看作是被各門股票分開的很多群,。市場上的股票只有一千種,而大大小小的機構(gòu)則不下數(shù)千,,于是出現(xiàn)莊家多股票少的局面,。資源有限就會發(fā)生競爭形成競局,于是莊家之間又形成了另一種博弈關(guān)系,,爭奪對股票的坐莊權(quán),,實質(zhì)上是爭奪散戶資源,就象幾個牧人在競爭對同一個羊群的飼養(yǎng)和屠宰權(quán),,或幾個獵人爭奪同一片獵場的狩獵權(quán)一樣,。雖然站在羊的立場上由誰來放牧和屠宰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但是站在牧人的立場上說,,則有先來后到,、以強凌弱、偷襲暗算等種種情況,,甚至可以分出正義和非正義,。莊家之間不是零和競局,最終雙方都可以獲利,,所爭的是一個利益多少的問題,,這種競局不象零和局面那樣殘酷,經(jīng)??梢哉业诫p方滿意的平衡點,。莊家之間的競爭最后可能形成的結(jié)果主要有跟莊、混莊和搶莊幾種情況,,最后的結(jié)果如何還決定于雙方的實力,。 有一門潛在炒做價值極高的股票,一個莊家進去坐莊了,,別的莊家看了眼紅,,不愿意讓他獨占,也想在這門股票上賺到一些利潤,,于是就要策劃一場莊家與莊家之間的爭斗,。第一種辦法是跟莊,這與前面分析的散戶跟莊方法完全類似,,大機構(gòu)以小散戶的身份和規(guī)模介入一只股票,,跟著莊家走,由莊家去抬轎子,,到了目標位,,跟莊人倉位輕,可以搶先跑掉,,把莊家留在上面,,能不能出得去就不管了,。對一個有過做莊經(jīng)驗的人來說,完全可以看懂別人的坐莊手法,,跟莊進退不用花拉抬成本,,自己倉位小,成本低,,進退靈活,,比做莊還安全,而利潤率更高,。很多資金實力較小,,做過莊但感到有些力不從心的機構(gòu)愿意選擇跟莊的策略。 但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跟莊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莊家愿意分給跟莊者的多少利潤決定于打擊跟莊者的成本有多少。跟莊者高位搶先出貨可能造成價格的嚴重震蕩,,跟莊者的一點利潤可能意味者坐莊者很多損失,,所以,,莊家對跟莊的容忍是非常有限的,,特別是對大的跟莊資金。如果跟莊者逼人太甚,,搞得坐莊者承擔大量風險坐莊卻無利可圖,,則坐莊者可能干脆選擇撤莊,把莊讓給后來者,,自己保留一部分倉位當跟莊者,;或者坐莊者把手中的股票抵押出去,換得資金再去做別的股票,,長期冷凍這只股,,讓跟莊者討不到便宜。跟莊者了解自己的這種處境,,所以,,最明智的策略是縮小自己的倉位,直到莊家滿意為止,,莊家不滿意,,股票就不會漲,自己也無法獲利,。不管雙方是否直接見面或通話,,這場談判都會發(fā)生,可以是完全通過盤面對話進行,。一個跟莊者進來了,,莊家發(fā)現(xiàn)他進的太多,,于是震蕩洗盤,告訴來人,,你已被發(fā)現(xiàn),,你得走,否則不會漲,;洗盤之后來人還不走,,就會下跌等待,直到把來人耗走,;如果發(fā)現(xiàn)來人還挺有決心,,莊家可能不得已再拉一次,給來人一個獲小利出去的機會,,讓他自覺走掉,;來人還不走就只好跌下來把來人捂住,讓來人討不到便宜,。來人如果不是明白人,,必然經(jīng)不住這一番折騰,早就給洗出去了,,如果來人是個明白人,,他應(yīng)該明白自己的處境,自己不減倉莊家是不會拉抬的,,于是就要開始減倉,,莊家發(fā)現(xiàn)來人減倉,到了可以容忍的程度,,才會開始拉抬,。 如果跟莊者堅決不走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極端情況下會演化為一次搶莊,。跟莊者拿了一個莊家不能容忍的倉位,,莊家命令他減倉他不減,逼的莊家拉又不能拉,,趕又趕不跑,,不得已只好選擇自己獲小利出局,把莊留給后來者做,,自己來跟莊,,這就形成了一次搶莊。老莊家撤出時可以拉一把撤出,,讓新莊家在高位接棒,,老莊家拿了新莊發(fā)的工資走開,這對老莊家是最有利的結(jié)果。但是,,如果老莊痛恨新莊壞了自己的事,,也可以選擇砸盤撤莊,為新莊以后的炒做制造障礙,,這樣一來,,老莊的獲利可能減少,但新莊如果實力不足則以后可能做不了這個莊,,而一無所獲,,所以,新莊要想搶人家的莊必須做好接下這一砸的準備,。砸盤撤莊雖然老莊可能獲利減少,,但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以使以后想搶莊的人心有顧忌,不敢欺人太甚,,為自己和他人以后坐莊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所以,老莊家即使減少獲利也應(yīng)該砸盤撤莊,,這相當于在維護一種行業(yè)規(guī)范,,此類行為在圈內(nèi)擴散,對自己今后坐莊是有利的,,從長遠看得大于失,。 所以,局面演化為何種結(jié)果決定于雙方的實力和決心,,如果后來者不比先來者實力更強,,一般是不敢去搶別人的莊的,,因為老莊有先手優(yōu)勢,;如果老莊實力很強,鎖定籌碼多,,控盤能力強也不至于讓后來者有機會收集到足夠多的籌碼,,以至威脅到自己坐莊,令自己前功盡棄,。搶莊總是發(fā)生在較高的位置上,,因為,在低位后來者不會有機會收集到足夠多的籌碼,,在低位即使老莊實力不足也還能保持足夠的控盤能力,,只有到了高位,盤子相對變大,,才會顯出控盤能力不足,,令后來者有機可趁。所以,要想坐莊必須有實力做保證,,否則難免被人搶去,,反之,要想搶莊更要有實力做保證,,否則高位接棒又做不上去,,結(jié)果自取其辱。 后來者是來跟莊還是來搶莊,,在老莊發(fā)現(xiàn)之后要給老莊一個信號,,如果是跟莊,就要適當減倉,,如果是搶莊則不僅不撤,,還要拉高價位加速收集,擺出讓老莊拿了工資走人的架勢,,再將老莊一軍,。搶莊者出手越晚對老莊越有利,極端情況,,如果老莊已做到目標位,,則新莊想進正好把貨出給他,這是高位接棒換莊,,不是搶莊,。雙方發(fā)生爭斗的搶莊是在老莊沒到目標位,新莊介入將嚴重影響老莊的利潤的時候,,這時新莊要往里進,,老莊不愿意走,才會發(fā)生爭斗,。老莊介入不深的時候新莊往里進也不至引起太大爭奪,,因為,雙方都可能見利就走,,不一定非要在這只股上爭,。 只要實力允許,哪個莊家都愿意做的越高越好,,拉的越高獲利越大,,這是顯然的道理。但股價能做到多高決定于莊家的實力,,實力不足就做不上去,,所以會出現(xiàn)有的股票前一個莊家跑后,后一個莊家接棒又做的情況,。既然能做,,就說明還有空間,那前一個莊家又為什么要走呢?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在高價位上,老莊的控盤能力已顯不足,,所以不做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說跟莊要跟有實力的莊家的道理,有實力的莊家才可能把股價拉得很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