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趙培蘭老人年輕時的照片 趙培蘭老人保存的這點咸菜已經(jīng)有點發(fā)餿了 核心提示 在鄭州市石化路附近一個破落的窩棚里,,住著一位101歲高齡的孤寡老太,。老人親人盡失,孤苦伶仃,。這樣一位歷經(jīng)歲月磨難的老人,,從來不吃早餐,中午靠飯店施舍的饃菜度日,。老人雖然年過百歲,,但愛管閑事,喜歡抽煙,。雖然生活艱辛,,但老人很有愛心,還把自己的低保費捐給舟曲災區(qū),。雖然無依無靠,,但老人卻被愛心包圍,經(jīng)常得到愛心人士的幫助,,生活簡單,、快樂…… 記者 李一川 實習生 姚晨雨 文見習記者 晉遠 圖 [窩棚之中] 百歲老人靠飯店剩飯度日 “我昨天在未來路和航海路附近遇到一個迷 根據(jù)由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趕往石化路附近,幾經(jīng)周折,,終于找到了由女士所說的那位百歲老人的住處,。 在繁華的都市中,很難想象有這樣破敗的院落,。百歲老人居住的地方是石化路旁的一處窩棚,。在周圍新蓋的住宅樓的映襯下,這里顯得更加破敗,。叩開生銹的鐵門,,記者看到,院子里是幾間低矮的石棉瓦窩棚和一間平房,。 在一間窩棚里,記者見到了101歲高齡的孤寡老人趙培蘭,。她的窩棚陰暗潮濕,,里面堆滿了紙箱、相框和各式塑料袋,。桌子上擺放著一臺“老古董”電視機,。電視機被紅布罩著,紅布上布滿塵土,。當時,,老人正坐在床沿上望著滿墻發(fā)黃的照片和臺歷發(fā)呆,。她身旁,兩個破舊的,、有些發(fā)黃的鐘表正滴答,、滴答地走著……“房間里的東西大多是俺撿來的廢品,就這張桌子是俺老伴留下來的,。”老人摸著一張油漆斑駁,、桌腿已經(jīng)活動的四方桌說。 四方桌旁,,放著一個煙盒,里面只剩下兩根香煙,。“在大姑娘時,,我就養(yǎng)成了抽煙的習慣。幾十年了,,都改不了了!”老人說,,她無兒無女,沒啥親人了,,平時僅有一個外甥女偶爾來看她。由于腿腳不利索,,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辦法做飯了,。 說起一日三餐,,老人幾次哽咽。她說,,自己早上不吃飯,,中午靠附近餐館的施舍度日,,晚飯再將就著吃一點。“石化路上,,向東或者向西500米,各有一個飯店,。每天下午兩點多,我就到飯店去,。那里的老板人很好,,把吃剩的饃,、菜,都讓我?guī)ё叱?span lang=EN-US>……遇到下雨,,我沒辦法外出,就用冷水泡方便面吃,。” 院里的樹上,,掛著兩個提籃。一個提籃里裝有幾個已經(jīng)發(fā)霉的饅頭,,一個提籃里裝有一個碗,,里面盛著黃豆和咸菜,。記者一聞,發(fā)現(xiàn)咸菜已經(jīng)有些發(fā)餿,。“社區(qū)服務中心一般每隔5天給我送六個饅頭,。吃不完的,,我就掛起來。”老人感激地說,。 [世紀人生] 結過兩次婚但無親生兒女 在破舊低矮的石棉瓦窩棚中,趙培蘭老人思路清晰地向記者講述了她坎坷的一生,。 趙培蘭老人說,她年輕時曾到天津等地謀生,。她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曾憑著勇氣和機智通過日本鬼子的盤查,,曾爬上樹躲鬼子的子彈。 “回想起那些日子,,真覺得活下來不容易??!”趙培蘭老人感嘆道。 解放后,,趙培蘭和參軍回來的丈夫結了婚,。可是天意弄人,,婚后短短一年,丈夫就去世了,,老人守寡守了多年,。在60多歲時,她在鄭州市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和鐵路工人范某結為夫妻,,范某有三兒一女,。 六七年前,,范某因車禍去世,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趙培蘭再次失去了至親的人,。“當時,,老伴離開后,他的兒女將我趕出了家門,。后來,,我為此和他們打起了官司,最終得到1.8萬元的贍養(yǎng)費,??稍诖似陂g,我因與范家人起爭執(zhí)被打傷,,這1.8萬元還不夠償還醫(yī)療費呢,。”老太太眼含熱淚回憶說。 說起現(xiàn)在的生活,,老人說她覺得很滿足,。她平時除了喜歡抽煙外,還愛管閑事,。孤單的她在平時也會給自己找些事情干,。“我愛管閑事。”老人打趣道,,“平日天氣好時,,我在家待不住,,喜歡出去轉,遇到有人吵架,,就會上前調解,。” 前一段時間,,老人在電視上看到舟曲發(fā)生泥石流災害,還把政府給她補貼的150元捐給了災區(qū),。 “我還能找到東西吃,,災區(qū)的人可咋辦呢?我也幫不了太多,,只能捐這點兒錢,,就算報答社會了,。”老人說。 [被愛包圍] 常有好心人給老人送東西 采訪中,,趙培蘭老人一直說要給記者找水喝。摸索了半天,,她從一個紙箱中找到了一包酸奶和一瓶綠茶,。“這些東西,,都是好心人給我的,。他們看我可憐,經(jīng)常拿著東西來看我,。你看,昨天還有一個小姑娘送來了西瓜和酸奶,。”老人說,。 老人又從包裹里摸索出幾塊“薩其馬”,,說這也是好心人送的。“附近很多人都認識我,,他們對我都很照顧。昨天,,我在路邊坐著乘涼的時候,,一個年輕人還給了我兩根香煙,。平時,經(jīng)常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給我送吃的,、喝的,。這些人,,我大多都叫不上他們的名字,。”老人說。 老人由于歲數(shù)大,,出去散步時經(jīng)常迷路。她一迷路就向路人,、民警求助,每次都會被熱心人送回家,。“我這屋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別人送的,家具是別人搬家時給我留下的,,電扇是社區(qū)送給我的,這身新衣服也是今天好心人給我送來的,。”老人說,附近的世紀歡樂園對她也很好,,允許她免費進去游覽,。“要不是有這么多熱心人幫助我,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現(xiàn)在,。”提起熱心人的幫助,老人熱淚盈眶,。 采訪結束時,已經(jīng)中午12時許,,但趙培蘭老人依然沒有吃飯的意思,。“我要挨到兩點多,等飯店的客人走了,,再去拿吃的。”老人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