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順康雍乾嘉道六帝朝服像 【五帝錢、六帝錢的歷史】 順治通寶: 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關(guān)內(nèi),,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shè)鑄錢局鑄錢,,于工部,、戶部開設(shè)寶源局、寶泉局,,后隨著天下統(tǒng)一,,在各地開錢局,并鑄“順冶通寶”,。在清軍剛?cè)腙P(guān)時,,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順治年間對制錢成分有明確規(guī)定,即銅七成,,白鉛(鋅)三成,,為合金,稱之為“黃銅”,,一千銅錢稱為一串,,年鑄一萬二千串稱為一卯即每開一期的額定數(shù)稱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鑄數(shù)稱為“加卯”,。 康熙通寶: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為當(dāng)時社會政治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jīng)濟也非常發(fā)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guī)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并規(guī)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v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shè)鑄錢局二十四處,。由于受當(dāng)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chǎn)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滴蹂X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shè)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它外地各錢局鼓鑄的通寶錢,,其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yīng)的漢字紀地,。后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錢“背文詩”,。詩云: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這首詩將“康熙通寶”錢背滿漢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將康熙的這套錢稱為“詩文二十品”,。 雍正通寶: 雍正通寶,,是順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錢幣,,相對數(shù)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但是由于其規(guī)范,、精整,,個別局鑄的雍正通寶一般直徑竟在28毫米左右,開創(chuàng)了小平錢幣的先河,,文字也空前的工整和統(tǒng)一,,一直為錢幣收藏愛好者所珍愛。 雍正通寶單以其小平制錢而言,,始鑄于雍正元年(1723年),,由于雍正在位僅僅13年,不僅比起康熙在位61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順治在位的19年也不及,,況且順治作為清朝開國皇帝,其鑄錢受著社會變化的影響,,不斷變換面孔,,形成了多種格局的錢幣,而雍正通寶作為盛世之后的王朝自然無此多慮,,也就省去了許許多多的變化,。雍正年間計有15個鑄錢局,為:寶泉,、寶源,、寶浙、寶蘇,、寶河,、寶黔、寶安,、寶云,、寶晉、寶武,、寶昌,、寶濟、寶南,、寶川和寶鞏等,,據(jù)載其中部分錢局還一度停鑄,造成了各局鑄錢數(shù)量上的失衡,,而嚴重的比例不協(xié)調(diào)在當(dāng)時也許沒有什么影響,,卻對后來的收藏者形成了許多誘惑和樂趣,。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鑄于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復(fù)雜,。 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厚0.1毫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nèi)先后有22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制法。新疆地區(qū)新用方孔圓錢,,開設(shè)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喀什葛爾、庫車等局,,因用自產(chǎn)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shù)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zhì)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數(shù)種,,至為珍貴,。 嘉慶通寶: 嘉慶通寶鑄于清仁宗 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厘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記局名19字。少數(shù)錢背星月紋以及記地或吉祥漢字(如:桂,、福,、壽,、康、寧),,吉語背文如:“天子萬歲”,、“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財”,、“嘉慶萬歲”、“唯和唯一”,、“如賣三倍”,、“四方來賀”、“五世同堂”等多達20種,,為歷代古泉所僅見,。 道光通寶: 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1850年)鑄,。錢徑一般2.2-2.7厘米,,重2.5-3.6克。錢文“道光通寶”四字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石而左直讀,,錢背是記有寶局二十名的滿文。“道光通寶”形制特點基本與嘉慶錢相同,,所不同者只是新疆阿克蘇,、庫車因缺少黃銅而開始鑄折五當(dāng)十升值平錢,這是清代虛值大錢的濫觴,。“道光通寶”只少數(shù)錢背有星月紋以及記地,、記年、記值的漢字,,但卻不多見,。在制作上,“道光通寶”粗疏,,除戶,、工二部寶泉、寶源二局所鑄形態(tài)稍整外,,各省所出的質(zhì)地比較很劣,,加以私鑄劣錢充斥,因而大小不一,,輕重懸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