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在工藝美術(shù)品中只是一個小門類,,在拍賣會上多歸為工藝品雜項之列,,但應該看到的是,雖然竹雕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窮工極巧,精雕細琢,,特別是明清以降,,名家輩出,風格獨特,,故歷來成為收藏者的珍愛之物,。更由于中國的竹雕工藝獨樹一幟,特點鮮明,,因之也成為國際收藏界的寵兒,,由于以上的幾項原因,竹雕器的市場價格近幾年有不斷攀升之勢,。
從全國范圍來看,,竹雕器物雖屬雜項里的一個較小的門類,但整體的成交率頗高,,據(jù)雅昌網(wǎng)站資料顯示,,到2005年10月份為止,有資料可查證的拍出的竹雕類拍品共1522 件,。 其中成交615件,成交金額人民幣4363.481萬元,成交率40%,。其中在國內(nèi)眾多藝術(shù)品拍賣公司之中,竹雕器物拍賣獨占鰲頭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到2005年10月份為止拍出的竹雕類拍品共389件,其中成交236件,成交金額人民幣1459.605萬元,,成交率高達61%。其中成交價位居榜首的是2004年11月22日秋季大拍推出的清朝乾隆 竹雕松樹人物筆筒,,估價僅15萬至25萬,,但最終以超出估價5倍的價格132萬元成交。據(jù)內(nèi)部人士透露,,竹雕一項在翰海歷來成交率極高,,普遍超過60%以上,是雜項類拍品上成交率頗高的一項,。
其實,,作這全國拍賣最火爆的北京拍賣市場,,一直以來,竹雕的交易都表現(xiàn)不俗,。目前,,一只普通竹刻師雕刻,只要有點年頭的竹雕作品成交價都在萬元左右,,一些有明清刻竹名家款的開價通常都在兩三萬元以上,,這比2002年的交易價格高出了10倍左右。中國嘉德十余年來也上拍過數(shù)百件竹雕拍品,,成績最為突出的當屬2003年秋拍‘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會中推出的14件竹雕器100%成交,其中有超過半數(shù)以上的拍品創(chuàng)下近10年來竹雕器拍賣的歷史最高,,其中第1210號拍品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萬成交,。北京華辰拍賣公司在2004年的5月16日春季拍賣會上,第314號拍品清竹雕劉阮入天臺圖筆筒以31.9萬元居全場竹雕器物成交之首,。
另外,,在海外市場中,竹雕作品也表現(xiàn)不俗,,在今年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拍賣給中,,清康熙 竹雕《西廂記》相送圖筆筒僅估價就高達350至400萬人民幣,最終不負眾望,,以5469600元成交,。
投資影響
綜觀竹雕拍賣市場,影響竹雕的投資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雕刻的工藝水準,。竹雕的材質(zhì)易得,價值不高,,因此,,看竹雕的藝術(shù)性就成為斷定竹雕作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竹雕作品是否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刀工的好壞,,造型是否有特點,是否具有文化內(nèi)涵這些都是影響竹雕的價格的原因,。同時在選購時通常還要把握竹雕的精美程度,,使其具有收藏價值。
第二,、年份也是影響竹雕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同等質(zhì)量的竹雕作品,,年份足的要比年份輕的貴,這是收藏中的一個通性。
第三,、作品的真?zhèn)?,收?a target="_blank">投資竹雕作品與共它投資藝術(shù)品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要善于識別真?zhèn)巍D壳爸竦裾鎮(zhèn)蔚呐袛嘀饕幸韵聨追N:一是年份真?zhèn)?,一般是復制真品后做舊,。二是臆造,即沒有見過真品,,憑想象造假,;三是仿款,即作品本身是真品,,但作偽者為了使作品更值錢,,在作品上添加刻竹名家的銘款,四是改刻舊款,。
第四,、竹雕的品相,竹雕器多為傳世品,,如果保存得當,,品相就會受到破壞,自然影響其價格,。一般情況,,質(zhì)地好,有包漿,,紋路自然,,竹皮呈紅色的作品往往價格高,且更為走俏,。
第五,、作品的稀有性也決定竹雕作品的價值,竹雕作品一般流傳有序,,同類作品出現(xiàn)的越少,,越會受人注目。因此,,早期的作品和名家的作品往往更受人關(guān)注,。
第六、雕刻者的名氣,,有名人銘款的竹雕其收藏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都比普通竹雕高,,應多收集名家之作。
第七,、作品的來源也是影響竹雕的一個重要因素,。經(jīng)社會公認的文物鑒賞家,、收藏家鑒賞收藏過的精品,或者曝光率過高的作品,,由于其真?zhèn)尾淮嬖趩栴},,藝術(shù)價值、收藏保值性毋庸置疑,,所以一旦現(xiàn)身市場,,就會成為交易中的焦點,買家都會趨之若鶩地全力奮奪,。2003年最典型的范例無疑是中國嘉德推出的‘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拍賣會,鑒于王老在文物收藏界崇高的威望,,拍賣會吸引了來自海內(nèi)外眾多的收藏界知名人士參與角逐,,最終全場成交率100%,多件拍品創(chuàng)下同類藝術(shù)品最高價,,如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明代‘浮雕魚龍海獸紋紫檀筆筒’等,均是來源于王老的收藏,。
第八,、市場因素,竹雕作品同樣是商品,,也有地區(qū)性,、流通性。在拍賣中還要看竹雕作品在此拍賣公司中成交率如何,。因此,,在交易中竹雕市場的情報是很重要的。
另外,,中國民間收藏品的價格定位,,是根據(jù)比值比價、優(yōu)質(zhì)優(yōu)價,、物稀為貴和隨行就市等原則來確定的,。因此,收藏愛好者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增強自己的辨別能力,,而且還必須了解行情。
拍賣市場
縱觀2003年至2005年前10個月的拍賣市場,,竹雕精品迭出,,市場活躍,創(chuàng)造了一批中國拍賣市場的佳績,。結(jié)合近幾年國內(nèi)市場的走向,,筆者認為,,竹雕還有較大的市場運作空間,特別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經(jīng)公認的收藏大家鑒賞收藏過,,或是經(jīng)過著錄的作品,,將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其原因可綜合為:
一,、中國近年來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增長,,因此,藝術(shù)品的交易還會火下去,,竹雕作品也不例外,。
二、竹雕作品自古都有文人氣息,,因此隨人們的精神生活品位不斷提高,,復古之風日盛,鑒賞和收藏風氣也日漸濃厚,,這也注定了竹雕作品的走俏,。
竹雕
三、有年份的竹雕作品有限,,而參與藝術(shù)品交易的人還在增加,,這就促使了竹雕作品的升值。同時,,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的竹雕作品也會隨之增價,。
四、雖然近年來高端拍品價格快速提升,,部分拍品價格上揚空間已不大,,但大量中端拍品的價位上升仍有很大空間,而竹雕正是處于中端拍品之列,,雖然近三年來部分竹雕拍品創(chuàng)造出令人欣喜的高價,,但總體而言,大量竹雕拍品的市場價格還是偏低,,遠未達到理想價位,。
五、政府支持民間收藏將會給竹雕市場帶來空前的繁榮,。
六,、眾多拍賣公司的參與,加快了竹雕作品的流通,,同時也加劇竹雕作品征集的難度,。因此,,藏家手中的藏品將會隨著時間而日長千金。
因此從上述來看,,竹雕作品在一定時期內(nèi)還會是一個投資熱點,,而且它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是明末至清中期竹雕,。
成交價格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我國由來已久。竹雕又稱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明清時期,,竹雕發(fā)展到一個繁榮階段,,尤其是其雕刻技藝,十分地精湛,,超越了前代,。所以,此時期里的竹雕作品成為今天市場上最受關(guān)注的品種,。
竹雕雖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細琢。竹雕光傳統(tǒng)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圓雕等,創(chuàng)作者不僅要有繪畫,、書法等功底,,還要練就一番嫻熟的刀功手法,對綜合素養(yǎng)要求極高,。特別是明清時期,,名家輩出,風格獨特,。因此對后來的藏家來說,,明末至清乾隆期間的竹雕作品最為珍貴。
1994年春至1996年,,蘇富比,、佳士得、朵云軒,、嘉德,、翰海等五大拍賣行,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nèi),高價拍賣成交了70件明清竹雕珍品,。之后的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曾以42.35萬元人民幣,拍出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賢”,,超出估價兩倍,。足見精品明清竹雕價值之高。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明萬歷竹刻花卉筆桿(長22.5cm),,上有大明萬歷年制款,雖有小傷,,最后成交價達60.5萬元,,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明清竹雕中,,凡是有歷代名家藝人刻款的,更是價超同輩,。其中,,竹雕筆筒尤其身價不凡,超百萬元成交的往往是這類作品,。2002年秋,,香港佳士得拍會推出的清康熙竹雕留青山水人物圖筆筒(高12cm),上有張希黃款,,以159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03年秋拍推出的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高14.6cm),成交價為110萬元,;北京翰海2004年秋拍推出的清乾隆竹雕松樹人物筆筒(高16cm),,上有乾隆丙寅孟夏芷巖制款,成交價為132萬元,;香港蘇富比2004年秋拍推出的清初竹雕高士登山圖“蜀道難”題詩筆筒(高13cm),,上有促謙款,成交價達166萬元,。同時推出的清十八世紀竹雕瀑布圖筆筒(高14cm),,上有周芷巖制款,成交價155萬元,。
當然,,現(xiàn)代名家的作品也身價不菲。上海信仁2004年秋拍推出的現(xiàn)代徐秉方留青竹刻遠小松壑圖插屏,,最后成交價達31.9萬元,。同時推出的徐秉方留青竹刻五荷圖插屏(高21.2cm)、留青竹刻柳蔭八哥圖臂擱(長34cm),,成交價分別達到24.7萬元和17萬元,。在中國嘉德2003年秋拍中,,徐素白刻江寒汀畫月季草蟲筆筒,成交價為9.68萬元,;范遙青刻竹林雉雞圖臂擱,,成交價15.4萬元。
收藏鑒定
明以前的竹雕作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其中也包括一些祭祀品,。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傳至今的并不多見,以考古發(fā)掘的殘器,、殘片居多,。 現(xiàn)存古代竹雕作品以明、清兩代制品居多,。這一時期,,竹雕制品從日常生活用具,逐漸發(fā)展為兼重實用性和藝術(shù)性的工藝品,,其中還有一些為純藝術(shù)性的陳設品,。明代器物構(gòu)圖簡凈、飽滿,,線條道勁,,技法上以深浮雕和透雕為主,刀工淳厚老到,,整體渾厚古樸,。品種以筆筒,、香筒及人物陳設品為主,。明清竹刻多鐫作者名款,、印章,,這為收藏者的鑒識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作者藝術(shù)特征顯著,。偽款則線條呆滯,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贗品多有仿造刻款,仿名家款識的比較常見,。
清前期承明代遺風,,風格仍以簡潔渾厚為主,但表現(xiàn)技法更為多樣,,往往淺刻,、留青、圓雕各種技法同時施行,;品種除筆筒,、香筒外,臂擱,、山水,、人物等也被大量制造,制作秀雅有致,。清后期雕工較粗,,制品較為淺陋、單一,,運刀平而淺,。器物種類多為扇骨、臂擱等,。也包括群仙祝壽、三羊開泰等大件題材,,同時流行小像寫真,、篆刻金石文字及銘文詩篇,作品強調(diào)再現(xiàn)書畫筆墨,。 除年代款識,,色澤也是鑒定竹刻制品的依據(jù)之一。一般而言,,年代越久的制品色澤越深,,呈琥珀色、暗紅褐色,、深棕色或檸檬黃色,。經(jīng)多年不斷摩挲把玩,制品手感瑩潤光潔,,色感則溫和有致,。年代較近的制品或現(xiàn)代制品色澤較淡,與竹材自身色澤相去不遠,。作偽者常將新器加以染色,,使之顏色轉(zhuǎn)深,此類制品色澤上浮,逾而不沉,,不似自然色澤之純正,。
|
|
來自: 咖啡與煙 > 《竹雕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