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魔方
三階魔方,,即最常見的魔方,。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筑學院
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fā)明的。當初他發(fā)明魔方,僅僅是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zhuǎn)動而不散開,,不僅是個機械難題,這牽涉到木制的軸心,,座和榫頭等,。直到魔方在手時,他將魔方轉(zhuǎn)了幾下后,,才發(fā)現(xiàn)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復(fù)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難的問題,。魯比克就決心大量生產(chǎn)這種玩具。魔方發(fā)明后不久就風靡世界,。
三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魯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前最普遍的魔方種類,。它每個邊有三個方塊,,官方版本魔方邊長為57毫米,三階魔方的總變化數(shù)是(8!x38x12!x212)/(2x2x3)=43,252,003,274,489,856,000或者約等于4.3x10^19.三階魔方由一個連接著六個中心塊的中心軸以及8個角塊,,12個棱塊構(gòu)成,,當它們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整體,并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zhuǎn)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1]
把第一層的顏色玩一致,,并讓第一層的邊上的顏色和魔方4側(cè)邊的顏色一致。
第二層公式:上順—右順—上逆—右逆—上逆—前逆—上順—前順(另一種按鏡像)
第三層公式(起十字):右逆—上逆—前逆—上順—前順—右順
第三層公式(四角塊):右順—上順—右逆—上順—-右順—上順180°—右逆
第三層公式(還四角):右順—上順—右逆—上逆—右逆—前順—右順180°—上逆—右逆—上逆—
右順—上順—右逆—前逆
第三層公式(還中心):右順—上逆—右順—上順—右順—上順—右順—上逆—右逆—上逆—右180°
注?。喉槪喉槙r針轉(zhuǎn)九十度
逆:逆時針轉(zhuǎn)九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