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辨證】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和胃,,行滯鎮(zhèn)痛,。
【方名】兩和鎮(zhèn)痛飲。
【組成】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厚樸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樞燮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乘脾,,胃陰不足,。
【治法】滋養(yǎng)胃陰,平肝補(bǔ)中,。
【方名】養(yǎng)陰平肝消炎湯,。
【組成】沙參9克,當(dāng)歸9克,,石斛9克,,白術(shù)6克,雞內(nèi)金6克,,黃連6克,,陳皮6克,枳殼6克,,麥冬6克,,山藥12克,焦三仙各10克,,川牛膝10克,,白蔻5克,半夏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王慶冬方。
中藥處方(三)
【辨證】脾胃虛弱,,氣滯血瘀,。
【治法】健脾益氣,活血止痛,,制酸止血。
【方名】芪芍芨草湯,。
【組成】黃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膠12克(沖),,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蔣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