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謚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nèi),。 董其昌學(xué)書道路是十分艱難的,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fā)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xué)書經(jīng)過:“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xué)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jīng)》及鐘元?!缎颈怼?、《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比游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于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biāo)評,?!庇纱丝梢姡麑τ诠糯夷E是認(rèn)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jié)體布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以古為師,,以古為法,,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得力于自己刻苦勤奮,善于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其與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交往,,得以飽覽許多書畫真跡。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dāng)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保ā睹魇贰の脑穫鳌罚6洳谑送旧系耐ㄟ_(dá),不是明代前幾位書家所能比擬的,。到了清代,,康熙又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于座右,,晨夕觀賞,。清代著名書家王文治《論書絕句》曾贊曰:“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 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币粫r士子皆學(xué)董其昌的妍美,、軟媚,清初的書壇為董其昌籠罩,,書風(fēng)日下,,實在是書壇的悲哀。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香光雖負(fù)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軍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p> 他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又得力于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趙孟俯的書風(fēng)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他的創(chuàng)作,。草書植根于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并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fēng)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guān)。許多作品行中帶草,,左圖這幅作品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cè)欹,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神采風(fēng)韻似趙孟俯,,輕捷自如而風(fēng)華自足。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dāng)自負(fù),。 董其昌學(xué)識淵博,,精通禪理,是一位集大成的書畫家,,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畫禪室隨筆》是研究中國藝術(shù)史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 董其昌(1555-1636)--臨帖 行書臨顏真卿裴將軍詩卷 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書于崇禎三年(1630),,作者時年七十六歲,。
《臨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局部) 行書 紙本??v27.2公分,,橫107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原為37首,,此本為34首,。64歲的董其昌書此卷時名為臨寫,實際上屬背臨,,故而沒有完全按照對臨的常規(guī),,將字?jǐn)?shù)、行數(shù)統(tǒng)一格式,,這也許是導(dǎo)致闕漏的原因,。書風(fēng)更是出以己意,運筆瀟灑,,轉(zhuǎn)折靈活,,字間與行間表現(xiàn)出了映帶關(guān)系和顧盼姿態(tài),神完意足,。自首迄尾無一懈筆,,點畫的肥瘦和牽絲的聯(lián)系也極為合度和自然,充分體現(xiàn)了背臨的特點,。 此卷于明萬歷46年所書,,時董其昌年64歲。其書藝已臻于成熟,,故筆法流暢,,氣韻古淡瀟灑,在董氏傳世的書法中可為上品,。 董其昌《臨徐浩書張九齡告身卷》 絹本 縱25.0厘米 橫248.0厘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臨米芾行書長卷
長 270厘米,高24厘米,,紙本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臨顏真卿蔡明遠(yuǎn)帖 崇禎八年(1635) 紙本 點擊右鍵逐頁下載清晰圖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董其昌《東方先生畫贊碑》卷 紙本,,楷書,縱24.5cm,,橫558.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臨唐顏真卿《東方朔畫像碑贊》(該碑在山東陵縣),,書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董其昌時年52歲。該卷師法顏真卿,,落筆精絕,,筆法勁健,意境高遠(yuǎn),,為董氏中年時期楷書的代表性杰作,,清裴景福稱此作有“云鶴游天,群鴻戲?!敝?。卷首所臨碑額“漢大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更為其罕見之篆書作品。
董其昌(1555-1636)立軸
行書五絕 行書五絕
行書軸 上海博物館藏 《自書七絕詩軸》軸,,綾本,行書,,縱256cm,,橫48.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書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時年68歲,。據(jù)《明史》卷二百八十八記載,為修《神宗實錄》,,剛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兼侍讀學(xué)士的董其昌被派往江南采輯先朝章疏及遺事,。他乘此奉旨訪書之良機,與米萬鐘等好友遍覽江南所藏法書名畫,。此幅墨跡即作者與米氏在晉陵觀賞收藏家唐君俞府中三世所藏法書名畫后,,“書此舊作紀(jì)事”。清王澍跋稱“此文敏最存意之作”,。 《石渠寶笈》卷二十八《明董其昌詩詞手稿一冊》中款云:“已酉后詩詞,,皆以米南宮行楷筆書寫?!贝溯S書法既有米芾書意,,又呈自己風(fēng)格,筆意多變,,拙巧互用,,樸實自然,格調(diào)雅致,,為董氏行書佳作之一,。 (撰稿人:文金祥) 釋文:
石室奎章待訪編,君家自有舊青氈,。若為主藏多嗔怪,,昌猒何當(dāng)損俸錢,。 天啟二年壬戌二月九日,余訪君俞年侄,。是時米友石參知以萬壽稱賀還金華,,六次晉陵集于君俞齋中,明日余遍觀君家三世所藏法書名畫,,書此舊作紀(jì)事,。董其昌。 鈐“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賞齋”印。幅左下有清王樹澍一跋 行書七絕詩軸 縱114.5厘米,、橫43.4厘米 金箋 廣東省博物館藏
行書立軸 《行書女蘿繡石壁五言詩條幅》臺灣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shù)館藏 釋文:女蘿繡石壁,溪水青濛濛,。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fēng),。云英化為水,光彩與我同,。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府空。其昌
立軸,,紙本,,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詩聯(lián)句
董其昌《書翰林院箴》軸 紙本 楷書 128×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內(nèi)容為董其昌書“宣宗(朱瞻基)皇帝御制翰林院箴”,中楷書體,,寫于80歲左右,。行距字間頗疏,顯得疏宕秀朗,。書風(fēng)趨于樸拙,,有意避免嚴(yán)整工穩(wěn),強調(diào)生拙之意,,所謂拙中寓巧,,熟而變生。董氏曾自謂:“吾書因生得秀色,?!彼倪@種藝術(shù)主張及書法特點在此幅作品中體現(xiàn)得非常鮮明。
董其昌《五絕詩軸》紙本,,行書,,縱77.5cm,橫31.1cm,。 南京博物院藏
董其昌《王維五絕詩》軸 綾本,,行書,縱154.5cm,,橫54cm,。 南京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白羽扇賦 綾本 軸 136.5X60.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詩人及宰相張九齡,受朝中權(quán)臣排擠,,因玄宗賜白羽扇,,作賦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義。董其昌這件作品寫于七十八歲(1632)高齡,,仍然不失一貫的秀逸暢快的節(jié)奏,,令人覺得余韻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