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長城 義名天下——李勣
當(dāng)我們還在為駱賓王的人生際遇感慨時,,有一個人卻早已成為徐敬業(yè)和駱賓王反武的受害者,,徐敬業(yè)的起兵讓這個人一生的努力都化為烏有,,這個人一生的小心翼翼都抵不過徐敬業(yè)的一時沖動,而他也因為受徐敬業(yè)的牽連,,從終點又回到一生的起點,,他原本姓徐,現(xiàn)在還姓徐,。 這個人就是徐敬業(yè)的爺爺李勣,。 他姓李,他孫子姓徐,,沒搞錯吧,?沒搞錯! 說起李勣這一生,,姓名是多變的,。 他原名徐世勣,投降唐朝后就被高祖李淵賜姓李,,于是就變成了李世勣;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李世勣就把“世”字收藏了,名字改成李勣,; 李勣的孫子徐敬業(yè)(原本叫李敬業(yè))吹響反武號角后,,李勣一門就被打回原形,剝奪李姓,,重新姓徐,,此時他應(yīng)該叫徐勣,只是他本人已經(jīng)改不了了,,因為此時他已經(jīng)去世十五年了,。 一生的努力,都毀于一個孫子的所謂義舉,。 其實,,李勣這個人在古代名將里能排上號的,唐肅宗他曾經(jīng)把他列為古代十大名將,,唐肅宗認為古代名將只有衛(wèi)青和霍去病可以與他相提并論,,而唐太宗李世民則認為,李靖和李勣,,是可以跟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相提并論的,。 有唐一代,,李靖和李勣,堪稱唐朝歷史上說一說二的名將,。 遺憾的是,,相比于李勣的戰(zhàn)功,他的知名度是打了折扣的,,而且是大大的折扣,。在他之前的李靖,被后世神話為“托塔李天王”,,在他身后的薛仁貴,,成為民間美譽度極高的大唐名將,在他身后的郭子儀,,被認為是中興名將,,而李勣,則在他們的盛名下顯得黯淡無光,。 其實不然,,以戰(zhàn)功,以當(dāng)時之名,,李勣相比于這幾位,,有過之無不及。 說來,,李勣是一個經(jīng)歷復(fù)雜的人,。 他早年參加了隋末的起義大軍,這個大軍的首領(lǐng)在后世的名聲也很響亮:翟讓,。學(xué)歷史的時候,,總是提到隋末農(nóng)民起義的瓦崗軍,翟讓和李密是相提并論的,。李勣最開始的首領(lǐng)是翟讓,,后來流浪江湖的李密加入到這支隊伍,很快李密就和翟讓相提并論了,。 學(xué)歷史時,,很多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名字是并列的,比如陳勝吳廣,,翟讓李密,,黃巢王仙芝,以及《水滸》中的晁蓋宋江,,我們看到這些名字時想當(dāng)然的認為這些領(lǐng)導(dǎo)人之間必定存在著過命的交情和親密無間的友誼,,其實不然。 陳勝吳廣是有矛盾的,所以吳廣最后死于陳勝之手,; 翟讓李密也是有矛盾的,,翟讓最后死于李密之手; 黃巢王仙芝也是有矛盾的,,王仙芝和黃巢最終分崩離析,; 晁蓋和宋江也是有矛盾的,宋江上山之后,,晁蓋就成為有名無實的頭領(lǐng),。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會你爭我奪,,這也是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畢竟一山難容二虎,。 除非一公一母,! 李勣人生的第一次險情就出現(xiàn)在翟讓和李密的火并之中,當(dāng)時李密交給翟讓一張弓,,這張弓做工非常精良,,翟讓愛不釋手,于是李密就說,,你不妨張弓試一下,! 翟讓依言,用力張了一下弓,,他沒有想到,在他張弓的同時,,李密的死士也高高的舉起了刀,。 別人是摔杯為號,李密改了,,張弓為號,! 火并開始了,翟讓和他的親信倒在了血泊之中,,身為翟讓親信的李勣也沒有躲開,,他掙扎著跑了出去,,脖子上還是挨了一刀。 正當(dāng)殺手還要砍第二刀時,有人救下了李勣,,李密知道李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也就放過了李勣,,并對他繼續(xù)委以重任,。 后來,李密在與宇文化及以及王世充的爭斗中失利,隊伍潰散,,不得已投降了李淵建立的唐朝,。 此時李勣也跟著投降了唐朝,并以自己的舉動贏得李淵的尊重,。 李勣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把原本歸屬李密帳下的城市的地圖包括戶籍等資料一并呈現(xiàn)給了李淵,并且聲明,,這是李密的,,不是我李勣的,我只是替李密轉(zhuǎn)交而已,。 城市地圖以及戶籍對于皇帝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取得這些就能取得最后的統(tǒng)治權(quán),而李勣明明可以把這些功勞歸于自己名下,,卻拱手讓給了李密,,這讓李淵對他刮目相看。 如此忠臣良將,,那就賜姓李吧,! 這樣徐世勣就搖身一變變成了李世勣,而他的父親徐蓋也變成了李蓋,,別人是兒子跟著父親姓,,他家卻是父親跟著兒子姓! 從此,,李世勣就成為大唐王朝的一員戰(zhàn)將,,歷經(jīng)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不倒,,成為大唐歷史上的奇跡。 在這期間,,他也曾經(jīng)有戰(zhàn)敗被迫投降的時候(投降竇建德),,也曾有過猝不及防丟盔卸甲的時候(被劉黑闥打的只剩一人一馬),但是他都挺過來了,,成為李唐王朝最信任的戰(zhàn)將之一,。 在唐太宗的貞觀年間,他跟名將李靖一起出征突厥,,最終讓突厥頡利可汗最終無路可走,,終于被唐軍擒獲,猖獗一時的東突厥被美國,。 在唐高宗時代,,他利用高麗國內(nèi)發(fā)生內(nèi)亂,率軍攻克高麗都城平壤,最終將高麗滅國,,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三代皇帝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在李勣手上實現(xiàn)了,。 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曾不無驕傲的對眾臣說,,隋朝靠修筑長城防范突厥,,而我只把李世勣放在并州防范突厥,結(jié)果十六年烽煙不起,,李世勣就是朕之長城,。 國之長城,由此得名,。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常數(shù)”,,李世勣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立功的同時小心翼翼,,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保持著處世的圓滑,。
他的老領(lǐng)導(dǎo)李密伏誅后,他經(jīng)皇帝李淵同意后,,為李密收尸厚葬,,并披麻戴孝; 他的老兄弟單雄信伏誅時,,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熟后喂給單雄信吃,以此表達兄弟同死之心,,而在單雄信身后,他又奉養(yǎng)了單雄信的妻子和孩子,。 既堅持原則,,又有處世的圓滑,既贏得了有情有義的聲名,,又保持了對李唐王朝的忠誠,。 貞觀十七年,太宗李世民將有功于唐的忠臣良將畫像凌煙閣,,總共二十四人,,李世勣名列其中;唐高宗李治即位,重新畫像凌煙閣,,當(dāng)時的大臣之中,,唯有長孫無忌和李世勣享此殊榮;武則天從昭儀升位皇后,,長孫無忌等重臣被貶出京城,,最后客死他鄉(xiāng),而李世勣卻依然位列高位,,恩寵不減,。 歷經(jīng)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恩寵不減的,,唯此一人。 其實,,李世勣之所以能夠恩寵不減,,歸根結(jié)底還在于他有一雙洞察世態(tài)的眼睛,在伴君如伴虎的氛圍下,,這雙眼睛尤為重要,。 唐太宗執(zhí)政末期,太宗李世民開始尋找托孤重臣,,在鎖定大舅哥長孫無忌后,,李世勣是他重點考察的對象,在這期間,,李世勣受到的恩寵別人無法比,。 李世勣患病,需要一例藥引子:胡須灰,,這時李世民剪下自己的胡須,,燒成了灰,用來給李世勣配藥,,李世勣無言,,唯有叩頭謝恩,一直叩出了血,; 李世勣與李世民閑聊,,李世民說,我現(xiàn)在正在尋找托孤的大臣,,在我看來,,只有你了,李世勣聞言,,兩眼含淚,,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生生把自己的指頭咬出了血; 李世勣參加宮廷宴席喝高了,,躺在席上沉睡,,李世民解下自己的黃袍輕輕給他蓋上,此“黃袍加身”比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早數(shù)百年,! 恩寵至此,,一般人都容易模糊雙眼,而李世勣保持著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也知道自己的本分。 很快考驗來了,,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重,這時突然有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詔書:將李世勣貶出長安,,出任疊州都督,。疊州位于今天的甘肅省。 當(dāng)天晚上,,李世勣的家人還在等他回來吃飯,,等了許久還沒回來,一問才知道,,出差了,,去哪?疊州,!什么時候回來,?不知道! 為什么李世勣接到詔書連家都不回呢,?因為他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了這道詔書背后的殺機。 在貶黜李世勣的同時,,李世民對太子李治說,,李世勣的能力出眾,而你對他沒有恩寵,,恐怕不好使用,,我現(xiàn)在把他貶黜,如果他有片刻猶豫,,你就殺了他,,如果沒有猶豫,,你即位后將他召回來重用,。 這道詔書是什么,?這道詔書是李世民父子給李世勣出的考試題,試一試?yán)钍绖奘欠袷俏ɑ拭菑?,試一試?yán)钍绖奘欠駥⒁活w心全獻給了李唐王朝,。 幸虧李世勣聰明,沒做片刻停留,,也沒有回家拿刷牙的牙刷,。 不然他就死牙刷上了! 所謂君王恩寵,,說到底是一張美女畫皮,! 在太宗駕崩之后,李治即位成為皇帝,,李世勣避李世民名諱,,將“世”字收藏,更名為李勣,。 自此李勣成為李治的肱骨之臣,,在關(guān)鍵時刻,經(jīng)受住了考驗,。 這個關(guān)鍵時刻,,就是武則天升任皇后的時刻。 由于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的才人,,朝廷內(nèi)外都知道這個事實,,現(xiàn)在李治想把武則天扶上皇后的寶座,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大臣們堅決不答應(yīng),。 這不符合禮儀!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反對武則天當(dāng)皇后,,一是因為禮儀,,二是擔(dān)心皇帝李治和武則天聯(lián)手后會大大壓制相權(quán),這是長孫無忌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之爭,,古往今來一直存在,兩者就如同彈簧,,你弱他就強,。 就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拼命反對時,李勣已經(jīng)看透了這個局,,這既是在爭皇后,,也是在爭未來的權(quán)力主體,說白了爭的是權(quán),,這時他沉默了,。 當(dāng)皇帝李治征求他的意見時,,老到的李勣給出了這樣一句話: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去問別人,! 窗戶紙一捅就破,,形勢急轉(zhuǎn)直下,主意已定的李勣力排眾議將武則天扶上了皇后的寶座,,而且將反對立后的褚遂良等人貶出長安,,從此遠離權(quán)力中心。 對于李勣的立后中的表現(xiàn),,史家有很多指責(zé),,很多人認為正是李勣的縱容,才讓武則天登上了皇后之位,,后來還革了唐命,。 其實,李勣很明白,,他知道武則天不是孤零零一個人,,他的背后站著皇帝李治,即使他李勣不支持,,自然有人支持,,即使他李勣不說話,自然有人說話,。他李世勣所要做的事,,就是守好自己的本分。 公元668年,,李勣達到了一生的巔峰,,他以遠征軍統(tǒng)帥的身份,率領(lǐng)遠征高麗大軍攻破高麗首都平壤,,太宗李世民終其一生未能完成的任務(wù)被李勣給完成了,,也算了了李世民的遺愿。 這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皇帝李治在長安郊外祭祀天神,,向天神稟告大唐攻克高麗的消息,而在皇帝李治之后,,李勣作為第二個獻祭的人,,在儒家的思想里,這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也是李勣一生榮耀的頂點,。 然而,即便如此,,李勣的頭腦依然清醒,,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虛的,,所謂榮耀,所謂富貴,,都是虛的。 一年后,,李勣病重,,他對自己的弟弟李弼說,我死以后,,嚴(yán)管子孫,,發(fā)現(xiàn)誰的思想危險,誰在外結(jié)交行為不端之人,,一律先行打死,,再報告皇帝。 除此之外,,李勣再不說話,,直到病逝。 關(guān)于他的年齡,,《舊唐書》和《新唐書》打起了架,,《舊唐書》說他享年七十六,《新唐書》說他享年八十五,,總之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李勣算高壽了。 在他身后,,哀榮極盛,,皇帝李治恩準(zhǔn)他陪葬昭陵(太宗李世民陵寢),他的陵墓修筑的如同陰山,、鐵山,、烏德鞬山,以表彰他攻破東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的不朽功績,,謚號“貞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對李勣曾作出如此評價: 于李密,,忠也,;于單雄信,義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終如一,,滅之高麗,,功至高也。 此言不虛,! 遺憾的是,,盡管李勣一生功高至此,謹慎如是,,他還是沒有想到,,自己的數(shù)十年功業(yè)就毀于小小的一根肇事火柴! 這根小小的肇事火柴就是他的孫子徐敬業(yè),! 在徐敬業(yè)反武之后,,李勣的所有官職被追奪,棺木尸體被毀壞,,同時被剝奪李姓,,改回徐姓,此時他應(yīng)該叫徐勣了,; 唐中宗李顯復(fù)位后,,徐勣得到了平反,李顯詔書曰:宜特垂恩禮,,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并宜追復(fù),! 后來在《舊唐書》里李靖,、李勣列傳中有如此評語:功定華夷,志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wèi),。 從徐世勣到李世勣,,從李世勣到李勣,從李勣到徐勣,,從恩寵到毀墳,,從毀墳再到平反,生活對于李勣而言就是一張張票根,,幸好他早有一顆驛動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