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是方塊字,,是我們老祖宗所留下的這些珍貴遺產(chǎn),,不僅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以其獨特的形式,體現(xiàn)了漢民族認識事物的特定思維方式和審美習(xí)慣,。 常用字2500多個,,次常用字1000個。有很多是同音字,,同音字就是現(xiàn)代漢語里語音相同但字形,、意義不同的字。所謂語音相同,,一般是指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完全相同,;如“江、漿,、姜、僵、疆”等,,就是同音字,。漢字中同音字很多,我們在做日志時,,看到同音字多的就達幾十個,,有時對同音字應(yīng)用不好,,就會造成語意表達錯誤或者混淆,會鬧出很多笑話的?,F(xiàn)舉例如下:
例一:有則笑話叫《捐官答上司》,。 話說:一天上司下來微服私訪,,問一捐官:“現(xiàn)在百姓如何?”捐官趕緊回答:“白杏只有兩棵,紅杏倒是不少”,。上司說:“我問的是黎庶?”捐宮又回答:“梨樹甚多,結(jié)果頗少。”使上司啼笑皆非說:“答非所問,,豈有此理,!”固然捐官無知,但這同音字也確實混淆了捐官的視聽。 例二:話說:山東省某中學(xué)有一位語文老師,,為學(xué)生朗讀了一首陸游的古詩,,題為《臥春》,他要求學(xué)生聽寫出來,。 語文老師朗讀如下 : 有位學(xué)生聽寫如下 : 《臥春》 《我蠢》 暗梅幽聞花,, 俺沒有文化 臥枝傷恨底, 我智商很低,, 遙聞臥似水,, 要問我是誰, 易透達春綠,。 一頭大蠢驢,。 岸似綠, 俺是驢,, 岸似透綠,, 俺是頭驢, 岸似透黛綠,。 俺是頭呆驢,。 由此可以看出: 趙元任先生 于1930年,,限制性地使用一組同一讀音但字形不同的漢字來行文,,借以說明漢字及漢語書面語的功能——以形表意。這段短文只能用書面語才說得清楚,,口語無法直接準確表述這段同音語句的意思,。他寫出一個有關(guān)同音字的小笑話,題目是《施氏食獅史》,,其原文是: 《施氏釋史氏》釋文:家居石宅的施先生十分喜歡獅子,,不但熟悉獅子的形態(tài)、生態(tài),,還寫過好些描述和贊美獅子的詩詞,。在(改革開放中出名的福建泉州?)石獅市,有一位史先生是個石匠藝人,,喜歡吃獅子肉,,把這種喜好看成是一種時髦,打算憑著自己的石雕才藝一定要吃上十只獅子的肉,。(這一天,,)史先生開車來到集市上尋找獅子,恰好施先生也到市場上轉(zhuǎn)悠,,更巧的是有十只獅子被送到了飲食一條街,。施先生告訴史先生有十只獅子,讓他去觀看,,史先生拿著一枝箭矢去逗弄獅子,,那十只看起來幾乎亂真、可以吃的獅子其實是十只石頭獅子,。施先生就吃野味一事對史先生說:如果獅子絕種了,,某些人喜歡吃野生動物的嗜好也就隨之同歸于盡,人類社會也會(因生態(tài)失衡)走向消亡,。于是史先生決定戒除貪吃獅子的惡習(xí),,并著手以食街上那十只石獅子為藝術(shù)借鑒的楷模。十只新的石獅雕塑完工了,,排列壯觀,,慨嘆酸雨對石雕的侵蝕損壞,石獅市的石匠藝人史先生把十只石獅子搬送到了石宅施先生的石屋里安放,。 說這是笑話,,倒不如說是漢語的一個悲哀!通過這篇短文可以說明幾個問題: 1,、趙先生寫的這篇文章的本意,,好像是為了說明和講解漢語中的同音詞很多,并進一步說明漢字和漢語詞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 2,、按照一個同音字的音寫一篇短文,,既很難寫,也很難讀,。也說明拉丁化文字不好推行,,或者說難度太大了。你可以設(shè)想,,讓一個外國人用英語或俄語,,將此文念一遍,那就光發(fā)“YES”的音,,發(fā)上幾十個,,試想效果如何?那將會使人笑的不是肚子疼,,也要落兩眼淚花啊! 3,、這篇短文還說明,人在閱讀時是可以不必通過語音中介(讓別人朗讀)的,,這篇文章如果通過語言中介念出來就讓人聽不懂,,但是讓自己閱讀,還是可以看得懂,,明白其意的,。有個朋友念后給我說:“哎呀,累死我了,,上完這一課,,我都練成吐啦舌、結(jié)巴嗑了,。我讀不好,,還是讓巧嘴八哥來讀吧!
巧嘴八哥漢語里有很多字是同音字,,也叫諧音,。在日常生活中,它既能給人們帶來歡樂,,也能給人們帶來煩惱,。好的,咱們先來看看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吧,。 4、人們在過中秋節(jié)的時候,,除了送月餅,,還送柚子,,寓意是“有”,當然是指有錢啦,、有車啦,、有樓啦。送柿子寓意著“利是”,。這些東西雖然不值錢,,就因了有個好意頭,送多多去,,別人也不嫌多,。后來,我還知道,,廣東人不喜歡在喜慶的時候,,給人送鞋子,鞋字與白話中的嘆氣聲很相似,,如果別人在喜慶的日子里收到鞋子,,就會覺得不吉利,難道希望我一天到晚“唉,!唉”聲嗎,?做生意的人或者愛賭之人,也是不喜歡別人送書(輸)的,,船員很忌諱說“翻”字,,當然也是諧音在作怪了。 再如:有一個北方男子在南方打工,,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去逛街,,想吃饅頭和面條。他走到一酒店門前碰見一個女服務(wù)員站立門前值班,,就主動上前問: “喂,,請問饃饃多少錢?” 女服務(wù)員答:“摸摸,,50元,。” 那男子又問:“那下面呢?” 女服務(wù)員答:“下面要100元。” 北方男子:“那水餃呢,?” 女服務(wù)員答:“睡覺是200元,。” 北方男子辯解說:“我說的是一碗?yún)龋?#8221; 女服務(wù)員有些不耐煩地說:“是的沒錯,就是一晚400元,!” 北方男子氣的吹胡子瞪眼,,直跺腳,抱怨說:“哦呀,!你們這些賣家怎么就這樣呀,?難道賣的是龍肉嗎?” 買賣主的對話固然有些荒唐可笑,,但也說明同音字給人們所造成的尷尬與無奈,。 同音字的存在,給我們學(xué)習(xí)和使用漢字帶來困難,,因此我們要學(xué)會辨別同音字,。 倒茶與倒查 酒菜滿席,領(lǐng)導(dǎo)跚跚而來,。滿座起身相迎,,一片寒喧之聲。旁邊侍宴的服務(wù)小姐甚美,,新來,,經(jīng)驗不豐,頗有些緊張,。眾人落座,,有人招呼:"小姐,茶,!" 小姐忙近前用手指點:"1、2,、3,、4、5,、6,、7,共七位,!" 眾人哂笑,,領(lǐng)導(dǎo)補充曰:"倒茶!" 小姐忙又"倒查"了一遍:"7,、6,、5、4,、3,、2、1,,還是七位,。" 有人發(fā)問:"你數(shù)什么呢?"小姐猶豫了一下小聲答道:"我屬狗,。" 眾人怒,,急呼:"叫你們經(jīng)理來!",,經(jīng)理入,,垂手訕笑,問:"諸位,,傳我何事,?" 領(lǐng)導(dǎo)曰:"別多問,去查查這位小姐年齡屬相,。" 經(jīng)理納悶,,依命而行,,旋來回復(fù):"18歲,屬狗,!" 領(lǐng)導(dǎo)大笑,,眾人大笑。領(lǐng)導(dǎo)海量不做追究,,眾人雅量不便追究,。 小姐、經(jīng)理如墜五里云霧,。 報 與 抱 有一次與同事到縣里搞調(diào)查研究,,當晚便在一特色酒店的包間設(shè)宴接風。男男女女十幾個人落座后便不停的聊天,,只有一個人在點菜,。點好了,征求大伙兒意見:"菜點好了,,有沒有要加的,?" 當點好菜后,我們一般是讓服務(wù)小姐把點過的菜名兒報一遍,。于是一位哥們兒說:"小姐,,報報。" 小姐看了他一眼,,沒動靜,。"小姐,報一下,!"哥們兒有點兒急了,。 小姐臉漲得通紅,還是沒動靜,。 "怎么著,?讓你報一下沒聽見?"哥們兒真急了,。 一位女同事趕緊打圓場:"小姐,,你就趕緊挨個兒報一下吧,?。,。? 小姐囁嚅著問:"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嗎?" "噗!"邊上一位女同事剛喝的一大口茶全噴前衛(wèi)身上了,。十幾個人笑做一團,,小姐更是不知所措。 怎么辦與怎么拌 上菜了,,先上一個拌拉皮兒,。一大盤拉皮兒端上來,接著是幾碟兒配料,、醬汁兒什么的,。小姐上菜的時候沒留神,一滴醬汁兒灑在一位哥們兒的褲子上了,。那哥們兒也是成心逗悶子,,假裝陰沉著臉問小姐:"怎么辦呀?" 小姐很冷靜地說:"怎么辦都行,。" "那你說怎么辦,?" "您想怎么辦就怎么辦?" "那你們這兒一般是怎么辦的,?" "要不俺幫您辦?" "好呀,。" 只見小姐麻利的把幾碟兒配料,、醬汁兒一股腦倒在拉皮兒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勺子,,刷刷幾下就拌好了。然后對那哥們兒說:"先生,,拌好了,,可以吃了。"哥們兒努著眼珠子瞪著那盤子拉皮兒半天沒說話,,另一位同事替他跟小姐說了聲"謝謝",。 蘸著吃與站著吃 上主菜了--燒羊腿,一大盤肉骨頭,,一碟子椒鹽兒,。一位北京哥們兒酷愛這口兒,毫不客氣的抓起一羊腿,,咔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來。小姐一見,,說道:"先生,,這個要蘸著吃。"哥們兒將信將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當?shù)氐耐?。當?shù)氐耐抡f:"蘸著吃好吃一些,。" 哥們兒于是拿著羊腿站起來,咔嚓又是一口,。 小姐看見有人站起來,,趕緊過來問:"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 "?。繘]有??!" "那請您坐下來吃。" 哥們兒嘀咕著坐下來,,看了看大伙兒,,茫然若失。小心翼翼的把羊腿拿到嘴邊,,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小姐又說:"先生,這個要蘸著吃,。" 哥們兒騰地一下站起來,,揮舞著羊腿怒氣沖沖的嚷:"又要站著吃,又要坐著吃,,到底叫我們怎么吃?。?nbsp; 1,、造詞的偶合,。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的人們在原有語言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的新詞,,很難避免在語音上出現(xiàn)偶合現(xiàn)象。 2,、語音的演變,。語音的演變和意義的變化是不平衡的。有些古代不是同音的詞,,由于語音演變,,到現(xiàn)代也變成了同音詞。 3,、意義的分化,。有些同音詞在古代是一個多義詞,,后來它原來的幾個意義逐漸分化解體,失去了原有的聯(lián)系,,而它的語音卻沒有發(fā)生變化,,就造成了同音字。 4,、詞語的借用,。漢語借用外來詞,經(jīng)常把借詞的語音形式漢化,,這就使它們的語音與漢語詞的語音形式相同,,從而造成同音詞。 中國漢語文字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文字,,它具有很深的研究價值,。我們雖然身為中國人,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認讀許多的漢語文字,,能寫出長篇大論的文章,卻并不一定深知漢字的奧秘,,對中國的漢語文字產(chǎn)生了許許多多的迷惑,。因此,提請諸位要準確的應(yīng)用漢語言的同音字,,吸取優(yōu)點,,避免缺點,以免在公共社交場合少鬧出笑話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