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觀音文化和深邃久遠的佛教歷史,使四川遂寧被尊為中國觀音文化發(fā)祥地---觀音故里,。
已經(jīng)寫了一篇介紹觀音道場--廣德寺的文章。在遂寧,,與廣德寺同樣享有盛名的是與之隔江相望的靈泉寺,。始建于隋開皇年間,后于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的靈泉寺,,歷經(jīng)千年風雨,,積淀下渾厚的歷史與文化,不溢不涸的清泉依然碧色甘甜。
最古老的寺廟靈泉寺,,始建于隋朝,,相傳為觀音出家地,初名圣佛寺,。“千載靈泉古道場,,唐朝名勝冠四方”,早在唐代,,靈泉寺就以其山幽,、林茂、泉甘,、寺古而聞名遐邇,。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園融禪師建成雙檐式大雄寶殿,,因絕頂有圣泉,,“紺碧甘美,不枯不溢”,,故更名靈泉寺,。
青磚鋪成的廣場寬闊清靜,青石筑成的基座堅固牢實,,兩道金碧輝煌的大門聳立在眼前,。兩翼張開的長廊如一雙熱情的手臂,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信眾,。肅穆,、莊重,走進這座山門,,你就走進了佛的世界......,。
靈泉風景區(qū)最古老的寺廟靈泉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中勝跡不勝枚舉,,它們無時無刻不在印證著觀音三姐妹在此修行的美妙傳說。
走進以山幽,、林茂,、泉甘、寺古而聞名遐邇的巴蜀勝境靈泉寺,,聆聽聲聲悅耳梵音,,心中頓時就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寧靜……,。
千條巨龍環(huán)山盤繞,,進寺門,,沿白虎山麓向上而行,一路與你相伴的,,是長近千米的石壁浮雕,。兩條主龍穿云破霧,順山勢蜿蜒而上,,999條形態(tài)各異的浮龍相隨其間,,形成童鶴戲龍、游龍戲水,、望子成龍,、鯉跳龍門、龍鳳朝陽等10余個與龍相關的圖案故事,。前不見首,,后不見尾,千條巨龍隱約騰躍于松柏林間,,其勢更見威猛,!
沿著前山門廣場拾階而上,站在水波粼粼的靈泉湖邊,,看到這云霧繚繞的美景,,仿佛到了人間仙境一般!
順著湖邊一直向前走,,來到景區(qū)的第一個標志性建筑--萬佛廣場,,利用觀音身世與相關佛教故事,在廣場設置了大型磚雕觀音佛像群,。廣場總面積7918平方米,,由3個小廣場構成的萬佛廣場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宏,?;卜郑炒髮樱看髮佑址郑剐?,共有不同形態(tài)磚雕觀音圣像8萬余尊,。廣場中心蓮花金座直徑6米、高4米,,共7層,,上塑不同形態(tài)觀音金像108尊。金色花瓣上,,高6.19米的觀音三姐妹金色塑像成為觀音故的標志,!置身廣場,宛如融入佛的世界,,觀音的懷抱……,。
觀音菩薩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西域有個劫國,,劫王名叫莊嚴,。后來,南遷到遂寧定居后,,劫王改名妙莊,。妙莊王共生三女:妙玉、妙善和妙音,。三姊妹天生好靜,,常到白雀寺禮拜神靈。天長地久,,三姊妹一心要修行成佛,。妙莊王對此大為不滿,再三勸說女兒們無效后,,令官卒于白雀寺放火,,逼迫女兒出來。沒想到的是,,三姊妹看見火起非但沒有從寺中逃出,,反而從從容容地走進了烈火中。三姊妹的苦修苦煉感動了釋迦牟尼佛,,在佛祖的指引下經(jīng)過九年的苦修,,三姊妹終于在農歷九月十九日得道成佛。妙善被封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妙玉封為文殊菩薩鎮(zhèn)守五臺山,,妙音封為普賢菩薩鎮(zhèn)守峨眉山。
妙善公主就是心目中相貌端莊慈祥,,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智慧和神通的,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的觀音菩薩,。
在遂寧老百姓中世代相傳著這樣的民謠:“觀音菩薩三姊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在廣德寺,只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或許,她們小時候也常常在靈泉山玩耍吧,,要不,,這里怎會留下那么多她們的痕跡,? 所以在遂寧及周邊的老百姓心中,遂寧就是觀音故里,。
除了觀音三姊妹的金色塑像而外,,在靈泉山,靈泉寺,,無論何處你都能見到與“三”有關的事物,。
由靈泉山腳沿升平路而上,有古柏一株,,冠幅11米,,古柏離地3米處,等分三枝,,蒼翠宜人,。古柏上掛滿了虔誠的人們或拋,或掛,,或拴上的紅布,。
其實,只要佛在心中,,佛便在心,。一個美麗的傳說就掩映在古樸入畫的柏枝間。
傳說此樹是觀音菩薩三姐妹的化身,,當年三姐妹化泉救了父親和遂寧的鄉(xiāng)親后,,將各回自己的道場繼續(xù)修行,在此執(zhí)手惜別,。這一別,,要過數(shù)萬年才能再見面,因此三人灑淚痛哭,。當她們踏云而去后不久,,其佇立之處長出一株柏樹,長到半人高時,,一分為三,,這就是今天的觀音柏。觀音柏不僅見證了觀音三姐妹的手足親情,,還見證了歷史的大分大合,。
轉過大雄寶殿,往西,,一棵奇特的“連根樹”吸引著游人的視線,。此樹根部緊緊相連,相距2米形成三株獨立的參天大樹,。民間傳說是觀音三姐妹修行得道后所植,,象征著三姐妹皈依佛門,,永結同心,息息相通,。
還有一株神奇的“三友樹”,,圍繞著同一個樹身,,卻天然長出三種不同的枝葉,,分別是黃桷樹、柏樹和樟樹,。
不知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神力,在人們心中,,這幾棵奇樹早已成為觀音三姐妹形神不離,、齊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位于靈泉山主峰觀音頂上的觀音閣是整個景區(qū)的最高點,,高48米,,共7層,56個角,。琉璃瓦,,高飛檐,氣勢恢宏,。
閣內供奉著高18.6米的觀音金身圣像,,莊嚴肅穆,儀態(tài)端莊,,其間每層又供有真人大小觀音法像,。這是全國最大的室內觀音。觀音閣耗資2000萬的建設資金,,全部來自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游客的自發(fā)慷慨捐助,,足見世人對靈泉觀音故里的高度認同,寄托了人們對真,、善,、美的無限向往和追求。
拾階而上,,站在最高處,,遠可觀斗城林立的大廈、秀美的涪江,,近可見河東新區(qū)建設的圖景,、山林間影影綽綽的廟宇靚影……。
到此恰逢下雨天,,遠處云霧繚繞,,如紗薄霧中悠悠而來,,蕩滌一身的塵土與雜念,正所謂“森森松柏填云谷,,隱隱樓臺入翠微”,,仿佛置身于仙境!“千載靈泉古道場,,唐朝名勝冠諸方,。”于此靈山秀水之地,每每讓人流連忘返,,樂不思歸也,!
東有青龍嘴,南有木魚坡,,西有白虎嘴,,北有觀音頂……數(shù)峰壁立,簇擁著的靈泉下廟宏偉寬敞,,古樸端莊,。遠處,有縱深溝壑郁郁林木,;近觀,,有湖水蕩漾波光瀲瀲;哼哈殿,、天王殿,、大雄殿、觀音殿,、藥師殿……門內處處紫煙繚繞,,香燭熠熠,門額上全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手書的“靈泉寺”三字更使千年古寺在今人的眼中更顯莊重,。
置身神秘幽靜的靈泉勝境,,踏訪仙蹤,聆聽梵樂,,讓人頓生向善求美之心,,而拋卻種種紅塵雜念。
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鵬翮有詩贊曰:“中川名勝古今傳,,清凈無塵一洞天,。靈山信有煙霞住,圣境能消俗累牽,。鶯巢綠樹喧流水,,風動飛花落舞筵。多少詞人題不盡,高峰更有醒心泉,。”
穿過下廟大雄寶殿沿石階而上,,在千龍壁旁有一仿古重檐建筑梵音亭,亭側有三眼泉水,,永不干涸,。
三口相距不到1米的古井,水至井口的深度竟各不相同,,其中最深的井終年泉水滴答,,聲音清脆而悠遠,其余二井靜默寂然,,人們說,,那是妙善公主在給兩位姐姐娓娓講著佛法。妙善也就是后來修成正果的觀音菩薩,。
上廟主殿觀音殿中觀音蓮臺前還有一口凈井,加上觀音殿后面已經(jīng)封口的三口泉水,,此山共有七泉,,被統(tǒng)稱為“靈泉水”。北宋蘇東坡到此游覽時,,渴飲山中甘泉,,揮毫寫下七泉詩句:
泉泉泉泉泉泉泉,
古往今來不計年,。
玉斧劈開天地水,,
金鉤釣出老龍涎。
至今在觀音殿后的山石上還刻有蘇東坡的手跡斗大兩個字「七泉」,。
清代林則徐飲了靈泉山中水后,,也題下「香林德水」牌匾。
漫步山間,,除了寺廟,、林木、梵音之外,,一股濃郁墨香也時時與你如影隨形,。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題寫的“七泉”,黃庭堅的“龍池”,,清朝時著名民族英雄林則徐題寫的“香林德水”匾額……名人翰墨,,幽香千載。而自唐以來,,賈島,、陳子昂、楊甲、席書,、楊慎,、張鵬翮等歷史文化名人均曾親臨靈泉叩佛問禪,并留下40余篇詩作盛贊千年古寺,。而每年2,、6、9月觀音會,,前來朝山進香中外信眾更留下了諸多珍貴墨跡和贈匾,。千年的靈泉,匯聚了一道不散的流香翰墨,!
我還特意站在墳頂上踩了踩,,感覺腳下的土壤很軟、很有彈性,!
特別是傳說中的觀音菩薩的出生日(農歷二月十九),、出家日(農歷六月十九)、得道日(農歷九月十九),,遂寧靈泉寺和廣德寺的香會節(jié),,更是人山人海,每天達10萬余眾,。還有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等地信眾,不遠萬里來觀音故里祈求平安?,F(xiàn)在老百姓到觀音故里不僅追求神靈感應,、消災免難、福壽康寧,,也是對真善美的一種向往,。
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使遂寧的觀音民俗文化成為了在國內外都有著廣泛影響的一種民俗文化現(xiàn)象,,蘊含著改善人們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道德規(guī)范從而美化人生和社會的宗旨,。在中國,,在東南亞各國,乃至世界各地,,不管信不信佛教,,觀音信仰都是深入人心、廣受尊重的。她所代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與人為善的信念,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全人類的文化,。她同西方的美神維納斯,、圣母瑪利亞一樣,都是人類和平,、進步,、發(fā)展的使者,是真善美的化身,。
傳說連著遂寧前世今生,,觀音,情牽遂寧迎來過往,,那謎一樣的玄機,,那夢一般的遐想,那翻不完的經(jīng)書,,讀不透的石刻,,望不穿的廟宇,飲不夠的甘洌,,除了沉迷,還是沉迷,,除了流連,,唯有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