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庫淑蘭剪紙藝術
剪花娘子庫淑蘭 剪紙屬于婦女創(chuàng)作中的平面造型領域,題材內容大多結合傳統(tǒng)民俗的既定內涵和觀念符號,。
庫淑蘭的剪紙藝術 庫淑蘭的剪紙創(chuàng)作,,其物體的造像都是民間的意念造型。色彩的搭配,,也是根據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五行色觀,,而不是根據固有色和條件色的規(guī)律。作品因而在形與色的創(chuàng)造上,,置于自由隨意的藝術境地,。由于精通中國傳統(tǒng)民間美術中的一些觀念造型和符號,她可以任意選擇應用,,作品表現得十分和諧,,毫不牽強。她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特點,,色彩的搭配與構圖組合都十分獨到,。這樣就形成了她既豐滿鮮麗,又明快浪漫的風格,。 2,、劉蘭英剪紙
對雞配虎頭,。雞是劉蘭英剪紙作品中的主角,。 陜北延長縣羅子山鄉(xiāng)六十歲左右的劉蘭英,,就是民間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她的剪紙藝術完全是另一風格,,其藝術處理和表現手法令人吃驚,。 在技法構成上,她是那么了解畫面的黑,、白,、灰效果,塊與線,、粗與細巧妙的結合,,運行剪刀十分流暢,從形式本身就已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與陜北以及全國的優(yōu)秀剪紙作者相區(qū)別,,劉蘭英的剪紙都統(tǒng)一在她自己所形成、富有版畫特點的風格之中,,真是別開生面,。 至于內容題材上,不外乎是些傳統(tǒng)的主題:結婚的喜花,、鎮(zhèn)宅辟邪和人丁興旺的窗花,,以及刺繡樣子。使我們感到奇怪的是,,她對雞這一傳統(tǒng)觀念造型比較偏愛,,雞在她的剪紙作品中占很大的比例。 雞與鳥在民間藝術中屬于同類,,在內涵上又屬于同一個范疇,。而劉蘭英創(chuàng)造的雞各式各樣,很多畫面對襯剪出雙雞,;有時與虎頭或蓮花或娃娃配,,還與雙魚搭配;更有意思的是有的雞肚子里又有動物和魚,。整幅畫面剪著對對大雞,、小雞,偶爾在某一空隙加上雙魚,,將這些主體造型,,再利用纖細的人參花葉、石榴瓜果,、蓮花莖葉等聯結起來,。每幅作品的意象都組織得井井有條,,干凈利落,構圖十分精美,。
象征吉上加吉的對雞腳踏象征富貴有余的雙魚,。 雞在遠古被作為部落民族的圖騰。且不說后來所興起的“畫雞于門”以辟邪鎮(zhèn)災,;崇雞為雷神,,以雞招魂,更是我國大江南北所信仰的習俗,。視雞為逐陰導陽的祥瑞之物,,雞鳴又與日出的崇太陽象征聯系,在民間重男性和陰陽觀念指導下,,干脆稱男根為雞為鳥等,,都應該是崇雞文化的遺留。 雞在民間所有的民俗節(jié)令中都可以被冠為神靈,。春節(jié),、元宵節(jié)、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端陽節(jié)、七月七和七月十五,,還有生,、婚、喪人生三大禮儀都離不開對雞的表現,。因此,,民間藝人劉蘭英以雞作為她永恒的剪紙主題,也就很自然,。 3,、蘇蘭花的剪紙
蘇蘭花剪紙“進城” 新絳縣民間剪紙能手的隊伍本來就很可觀,在這個基礎上,,必然會有更出類拔萃者出現,,八十五歲的蘇蘭花就不愧為佼佼者。她的作品精巧多彩,,變化無窮,。她不只熟練地掌握傳統(tǒng)民俗剪紙技法,對表現民間傳說戲曲故事得心應手,,而且更喜歡取材現實生活的人與情,。她的剪紙風格就如同其人:干凈利落。
蘇蘭花剪紙“空城計” 民間藝術家的文化素質不同于文人知書識經的修養(yǎng),。中國老百姓過去不識字的多,,不知戲的少,。他們從戲里了解民族歷史、民族精神,,那就是精忠愛國,,憎惡奸佞,清廉正直,,果敢為仁,,打抱不平,,為民請命等,;當然也包括那些神話傳說、愛情故事,。蘇蘭花所以一肚子故事,,就是長年來看戲,耳聞目染,,心領意會,,因此累積了深厚的文化素質。
曹佃祥“五虎娃娃”剪紙 曹佃祥是一位粗中有細的人,,十溝八嶺被傳為巧手,,從小就弄針引線,動刀舞剪子,,要粗要細隨手拈來,,一輩子練就了嫻熟的藝術功力,精通傳統(tǒng)民間各種造型,。越到后來,,可能因為眼力減弱,也可能由工筆走向寫意的追求,,更顯出她在藝術上大手筆的氣質,。她完全拋棄小剪刀所形成的細致,采用日??p補的大剪刀,,每下剪刀準確無誤,線條刀法流暢痛快,,達到神形兼?zhèn)涞木辰?。如果說山東膠東一帶的剪紙是工筆畫,那么曹佃祥的剪紙就是接近大寫意了,。 專業(yè)畫家所追求的藝術是重,、大、拙三者的結合,,這恰恰就是民間藝術最大的特點,。曹佃祥的剪紙藝術起碼也具備著沉重,、大氣、樸拙的涵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她在中國剪紙藝術園地上是顆明珠,以她內涵豐富的作品做出了可貴的貢獻,。1990年她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七歲。 5,、坐生娃喜花
陜西延長抓髻坐生娃喜花,,娃娃腹內藏有象征生育的蛇。 祝賀新婚,,為新婚剪的各種窗花,、團花,皆稱為“喜花”,。在各地眾多的喜花中,,我們在陜西和山西發(fā)現的“坐生(笙)娃喜花”,是以婚喜為核心,,與“坐蓮娃娃”一樣,,直接點出生育主題的喜花。 現代人對男女婚配強調性愛,,把愛情放大到主要地位,。但是中國傳統(tǒng)的婚配,解釋得很簡單,,那就是傳宗接代,,生兒育女。老百姓說是:“娶婆姨生娃過日子”,,因此“生娃”是目的,,是陰陽結合生萬物在人類之間的具體體現,是人生里程中最重要的關鍵,。喜就喜在要生娃了,。女子最大的任務,也是人生最大的喜悅,、幸福和驕傲就是能生個娃,。喜花對新婚者不只是喜慶的祝賀,更重要的也是一種招喚生育的祈求,,其中像似包涵了一種古老巫術的神力,。在貧窮的農村,生育受著經濟及地域各種條件的約束,能生個娃以及能養(yǎng)活個娃是一件艱難的事,,單從客觀實際上來看,,也不難理解農民們何以重視生育。 據說,,西北一帶婦女分娩,,以坐著板凳方式較能順利生產。因作為平面造型的板凳與古時的排笙形象相似,,而“生”又與“笙”是諧音,;所以在民間美術中,有關表現和祝愿婦女生育的符號,,常常以排笙造型代替,。“坐生(笙)娃喜花”就是一抓髻娃娃,手抓雞或手抓蓮花蹲坐在一笙或板凳上的剪紙造型,。有的在娃娃身下剪刻出女陰符號,,有的干脆將小孩的形象刻出來,,作為“招生”的喜花貼于新房的窗上或墻上,,預兆著新人能早日抱娃娃。 在陜西延長縣坐生(笙)娃剪紙,,十分奇特:兩個抓髻娃娃坐在兩條板凳上,,周圍以花果裝飾,而每個抓髻娃娃的腹內各剪了一條蠕動的蛇,。這里的蛇顯然是以象征生育的符號出現著,。十二生肖的蛇稱為“小龍”,屬陽性,。在民間美術的剪紙中“蛇盤兔必定富”,,正是歌頌屬蛇(陽性)與屬兔(陰性)的結合。在民間的意念創(chuàng)造中,,蛇的象征涵義是活生生的神靈,。 6、染色刻紙
蔚縣刻紙“鴛鴦戲蓮”團花 中國北方剪紙窗花多以單色紅紙剪制而成,,一次最多不超過三四張,。蔚縣卻是以刀代剪,紙張采用極薄的粉連紙(較薄的紙,,通常用來糊窗或者單宣),,數十張疊起來,先用水燜濕,、壓實再刻制,。然后用白酒調品色,點染的彩色直接向下浸透,,一次刻染可達四十張之多,。點色又有特殊技巧:有的色需要未干時連接著點染,;有的則要晾干后再點染,總之,,看效果而定,。因而蔚縣染色刻紙窗花透明性強,色彩鮮艷,,不只春節(jié)需要,,就是結婚也可作為點綴新房之用。 蔚縣窗花種類繁多,,有團花,、角花、對獅,、對虎,,龍與鳳、成套的花籃,、瓶花和瓜果,、戲曲人物、十二生肖等,;大幅不過一尺,,小的不過二三寸,又大多是喜慶吉祥紋樣,,真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蔚縣染色刻紙窗花,,是一二百年來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來的,。但是,有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就是創(chuàng)新有優(yōu)劣之分,,發(fā)展也有好壞之別,既然作為商品出現,,為了營利,,投其所好以及藝人們的修養(yǎng)水平,都影響著染色刻紙窗花的藝術質量,。工藝性再強不等于藝術質量的提高,,造型的現代化也不一定就是創(chuàng)新。蔚縣染色刻紙窗花獨樹一幟,,如何在保持傳統(tǒng)美感的基礎上再去創(chuàng)新發(fā)展,,將是今后極關鍵的事情。 7、膠東剪紙
高密,、膠南,、煙臺等地的剪紙,在民俗的傳統(tǒng)題材上都有表現,,如魚蓮,、十二屬相、歷史傳說,、戲曲故事,、吉祥如意、福,、祿,、壽、喜,、艾虎及五毒等,,只是在具體造型上與西北有差別而已。像魚的造型,,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很少見到魚,,因此表現在民藝中的魚是傳承的古老魚紋形象;而山東一帶尤其膠東地區(qū)的人們,,不只見過河里的魚還見過大海里的魚,,更有人養(yǎng)的各色金魚,因而大金魚的造型在民藝中處處可見,,既取其細腰長裙的特點,又取其金的貴重寓意,。 在剪紙技巧方面,,山東的剪紙獨樹一幟,以纖細精巧為主,。如果說西北地區(qū)剪紙風格是粗獷的大寫意,,那么膠東一帶的剪紙風格是精細的工筆。有些山東剪紙工細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它是用手剪出來的,,線條像柔絲一般在轉折變化著。鋸齒紋不同西北地區(qū)的大刀闊斧幾剪子,,這里是排列著密不通風,、巧奪天工的鋸齒紋理。有些鏤空的點線,,真不知是怎樣剪成的,。 說到窗花,由于山東地區(qū)的民宅建筑與西北窯洞和平房不同,窗戶的木結構形式大都是長條木格式為主,,因而窗花的組合大大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樣式,,形成一種長條組合窗花。為了不影響室內采光,,窗花的鏤空就更以細線構成,,較少采用大塊不剪刻的方式。 煙臺,、萊州一帶,,剪畫結合的剪紙大都以窗花形式出現。這種剪紙窗花一般人們和一些收藏家認為不值一顧,,可能因為它太粗糙不講究,,那是地道出自民間貧窮百姓之手的玩意:一塊薄一點的白紙,一般就是粉蓮紙了,,大體剪個外輪廓形象,,適當地鏤空,細微地方用毛筆蘸墨勾形,,主要是勾描人物,。然后用簡單的紅、綠品色點抹幾筆,,初貼在窗戶上顯得鮮艷,,日子一久,色退紙黃,,剩下幾筆勾線了,,只好等來年再剪畫新的補貼。 這種剪畫結合的剪紙窗花所以笨拙可愛,,是由于那是婦女們隨意創(chuàng)造而成的形式,,仔細琢磨,耐人尋味,。剪刻是粗粗的大效果,,染色也是寫意的象征性幾抹,那毛筆勾描是用婦女們拿慣針線剪刀的手,。她們舉筆如重千斤,,專心細勾描繪心中的意象,產生一種稚拙趣味,,形成一種新的美感,。它既屬于剪又屬于繪,而應用卻在剪紙窗花范圍內,。 8,、張樹梅剪紙
在河北省磁縣民間美術陳列室里,,發(fā)現了張樹梅老人的剪紙。每幅尺寸一致,,三寸半見方,,全部以線條和鋸齒紋鏤空,內容清一色表現民間傳說和戲曲故事,。這些剪紙完全脫離了純圖案裝飾,,采取自由形象組合畫面,可作刺繡底樣又可作窗花欣賞,,形成獨特的風格,。 9、陜西剪紙“秦漢唐”
唐宮夜宴 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唐馬球圖 曲江題詩 絲綢之路 霓裳羽衣曲 盛唐之音 陜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陜西剪紙發(fā)源于黃河流域,,關于此,在漢長安還發(fā)生過一個美妙故事,,漢代班固的《漢書·外戚傳》和魏晉時期干寶的《搜神記》對此都有生動記載:漢武帝寵愛的妃子李夫人去世后,,他非常悲傷,日夜思念,。齊國方士李少翁自稱能將李夫人靈魂招來,,他夜設帳幔點起燈燭,紙刻夫人像,,映出其人的影子,。漢武帝隔另一帳中遠遠望見好像是李夫人的形貌,于是愈加悲切,,有詩為證:“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來遲”,。唐代大詩人張祜有云:“延年不語望三星,,莫說夫人上涕零。爭奈世間惆悵在,,甘泉宮夜看圖形”。這個神奇的故事和這些歷史記載,,據考證與今天流傳于陜西廣大農村的剪紙“招魂娃娃”的風俗,,有著淵源的血脈關系。而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對古長安的剪紙風俗感受頗深,,寫出了“暖湯濯吾足,,剪紙招吾魂”的美妙詩句,“剪紙”一詞由此誕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