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張錫純應用三七經(jīng)驗介紹
張錫純從醫(yī)幾十年, 注重臨床實踐, 遵古不泥古, 創(chuàng)新頗多,。對藥物的認識、臨證遣藥組方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他善用三七治療內,、外,、婦科等各種疾病。現(xiàn)將其在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用三七的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 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 1 治療吐衄 張氏在治療吐衄時, 注重化瘀止血藥的應用, 首選三七, 認為三七是治療吐衄之要藥, 在他治療吐衄16 個方中, 有一半方運用了三七,。吐衄多由于胃氣不降, 而胃氣不降有多種原因,“病機之呈露多端, 病因即隨之各異, ”故治法也需因之而異, 他治療吐衄, 多采用自擬新方, 首選三七化瘀止血,再配伍治本之品。因沖氣上逆而胃不降者, 用鎮(zhèn)沖降胃湯“治吐衄證, 右脈弦長有力, 時覺有氣起在下焦, 上沖胃腑, 飲食停滯不下, 或頻作呃逆, 此沖氣上沖, 以致胃不降而吐衄也,。”方由“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生龍骨八錢搗細,、生牡蠣八錢搗細,、生杭芍三錢、廣三七細末二錢,、甘草二錢”組成, 用以斂沖鎮(zhèn)肝, 降其胃氣,。吐衄而致陰陽氣血虧虛者則用滋陰清降湯" 治吐衄證, 失血過多, 陰分虧損, 不能潛陽而作熱, 不能納氣而作喘,甚或沖氣因虛上干, 為呃逆、眩暈,、咳嗽, 心血因不能內榮, 為怔忡,、驚悸、不寐, 脈象浮數(shù)重按無力者,。”方由“生赭石八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生地黃八兩,、生龍骨六錢搗細,、生牡蠣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二錢,、甘草二錢”組成。因“吐血過多, 氣分虛甚, 喘促咳逆, 血脫而氣亦將脫,。其脈上盛下虛, 上焦兼煩熱者”用保元寒降湯, 由“生赭石一兩軋細,、野臺黨五錢、生地黃一兩,、知母八錢,、凈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細、生牡蠣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組成。方中用黨參之補, 借代赭石下行之力鎮(zhèn)安以挽元氣, 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 知母清熱除煩, 三七止血化瘀, 又以山萸肉,、龍骨,、牡蠣、白芍酸澀之品補肝收斂, 固攝元氣,。因下元虛損, 中氣衰憊, 胃氣因虛上逆者, 用保元清降湯治療“血脫氣亦隨脫, 言語若不接續(xù),動則作喘, 脈象浮弦, 重按無力者,。”用“生赭石一兩軋細、野臺黨五錢,、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凈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上二方比較, 保元清降湯因其所治不兼上焦煩熱, 故于保元寒降湯中去知母,、牡蠣,加山藥以滋陰補腎,。 1. 2 治療胃脘痛 三七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疼痛, 而張氏用之治療胃脘痛療效甚佳,《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一病案“徐氏婦, 年近三旬, 得胃脘疼悶證”, 此為“中焦氣化凝郁”所致, 用山藥,、黃芪培養(yǎng)中焦氣化后, 諸癥大減, 惟疼痛依舊, 原方加三七二錢沖服, 連用4d 后, 諸病皆愈。 1. 3 治療痢疾 張氏常用三七化腐生肌, 以治療腸中腐敗,。創(chuàng)立的治療痢疾方解毒生化丹,、通變白頭翁湯、三寶粥, 皆以三七,、鴉膽子并用, 化腐生肌以治血痢,。痢疾用藥, 行血則便膿自愈, 調氣則后重自除, 通常用當歸、桃仁,、紅花行血, 而張氏獨辟溪徑, 善用三七以行血而除便膿,。解毒生化丹,“重在化腐生肌, 以救腸中之腐爛, 故服之能建奇效也。”治“痢久郁熱生毒, 腸中腐爛, 時時切疼,后重, 所下多似爛炙, 且有腐敗之臭,。”“此證, 乃痢之最重者”, 治療方由“金銀花一兩,、生杭芍六錢、粉甘草三錢,、三七搗細二錢,、鴉膽子去皮揀成實者六十粒”組成, 服法特殊,“先將三七、鴉膽子,用白沙糖化水送服,。次將余藥煎湯服,。病重者, 一日須服兩劑量始能見效。”通變白頭翁湯“治熱痢下重腹疼, 及患痢疾之人, 從前曾有鴉片之嗜好者。”方用“生山藥一兩,、白頭翁四錢,、秦皮三錢、生地榆三錢,、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旱三七軋細三錢,、鴉膽子去皮揀成實者六十粒”,。三寶粥“治痢久, 膿血腥臭, 腸中欲腐, 兼下焦虛憊, 氣虛滑脫者。”方由“生山藥軋細一兩三七軋細二兩鴉膽子去皮五十粒”組成,“調和山藥末煮作粥??即用其粥送服三七末,、鴉膽子,。”方中之意, 用三七、鴉膽子以治腸中之腐爛; 用山藥粥以補下焦之虛脫,。張氏主張治療痢疾,“不可但以痢治, 宜半從瘡治”, 久痢瘀腐存宜化瘀生新如久痢癥見腹中時時切疼后重, 所下者多如爛炙, 雜以脂膜, 是其腸中已腐爛矣, 如若熱毒不清,、瘀腐不去, 則無再生之機, 痢下諸證無由自消, 故尤應化瘀生新、清熱解毒, 所以用“三七,、鴉膽子以化瘀生新”, 專治腸中腐爛;“而鴉膽子味至苦, 且有消除之力, 又可除痢證傳染之毒菌”;“金銀花,、粉甘草以解瘡家之熱毒”, 白頭翁、秦皮,、芍藥,、生地榆以清熱;“用芍藥瀉肝火, 以治痢之本病”;“又恐痢久傷陰, 及下焦氣化不固, 是以又重用生山藥以滋陰液固氣化, 此所以投之必效也。” 1. 4 治療便血 “每日大便必然下血, 便時腹中作疼,身體羸弱, 面目黃白無血色”此因“脾不統(tǒng)血”, 腸中有損傷潰爛處, 用三七二錢半沖服外, 配以鴉膽子80 粒, 山藥,、龍眼肉,、金銀花、甘草等解毒, 如法服兩次, 下血病即除根,。 1. 5 治療噎膈 張氏論胃病噎膈即西人之胃癌,“為瘀血致病無疑”,。重用三七一兩, 配伍桃仁炒熟細末一兩、硼砂細末六錢,、粉甘草細末四錢,以及西藥沃剝十瓦,、百布圣二十瓦,“煉蜜為丸, 二錢重。名為變質化瘀丸,。服時含化, 細細咽津,。” 2 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 1 治療咳血 張氏喜用三七治療咳血,“單用三七四、五錢, 或至一兩, 以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 皆效,。”若配伍花蕊石煅存性三錢、血余煅存性一錢則為“化血丹”, 治咳血, 兼治療吐衄, 理瘀血, 及二便下血, 方中用三七與花蕊石止血化血, 血余炭止血補血,。若三七配伍生龍骨搗細一兩,、生牡蠣搗細一兩,、萸肉去凈核一兩, 則為“補絡補管湯”, 治咳血、吐血, 久不愈者,。 2. 2 治療肺癰 肺癰屬于內癰, 三七配伍生明乳香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粉甘草三錢,、生黃芪三錢,、玄參三錢、沙參三錢,、牛蒡子三錢炒搗,、貝母三錢、知母三錢, 名為“清金解毒湯”, 治療“肺臟損爛, 或將成肺癰, 或咳嗽吐膿血者, 又兼治肺結核”, 方中三七“化瘀解毒之力最優(yōu), 且化瘀血而不傷新血, 其解毒之力, 更能佐生肌藥以速于生肌”,故配伍乳香,、沒藥, 三者皆為“化腐生新之妙品”,。張氏用三七治療肺病, 無論有無出血均用, 因“肺中之氣窒塞, 肺中之血亦隨之凝滯”, 而三七“為止血妄行之圣藥, 更為流通瘀血之圣藥”, 所以肺癰、肺癆未見咳血者也可用三七治療,。 3 治療泌尿系統(tǒng)疾病 張氏用三七配伍金銀花六錢,、海金沙三錢、石韋,、牛蒡子炒搗二錢,、甘草梢二錢、生杭芍三錢,、鴉膽子去皮三十粒, 組成“毒淋湯”, 治“花柳毒淋, 疼痛異常, 或兼白濁, 或兼尿血,。”至于血淋, 用三七合西藥骨湃波漿,“為治淋證之妙藥。” 4 治療婦科疾病 老婦血崩方由三七末三錢,、生黃芪一兩, 當歸一兩(酒洗) , 桑葉十四片組成, 為明代醫(yī)家傅青主所創(chuàng)制, 張氏推崇“老婦血崩方”治療老婦崩漏, 謂“誠之甚效”,“二劑血止,四劑不再發(fā),。”后又有所發(fā)揮用此方治少年女子血崩亦有效, 但應適當加減,“惟心中覺熱, 或脈象有熱者, 宜加生地黃一兩,。”醫(yī)案中“李氏婦, 年近四旬, 得產(chǎn)后下血證”, 出血二十八日,“精神衰憊,身體羸弱, 周身時或發(fā)灼”, 張氏在老婦血崩方基礎上, 加生地黃一兩,“以濟黃芪之熱”, 山茱萸,、生龍骨“固攝下焦之氣化”, 服用數(shù)劑即愈。 5 其 他 在談到中風的治療中, 張氏提出“服過(鎮(zhèn)肝熄風湯) 數(shù)劑之后, 再于方中加桃仁,、紅花,、三七, 諸藥以化其腦中瘀血”。張氏常在治本的方劑中, 加入三七,、桃仁,、紅花“以化其腦中瘀血, 方能奏效。”而用三七治療瘡癰內服外用均可, 張氏曾治療1 例腰痛半年伴腰部生瘡, 用消乳湯去栝樓, 加重樓, 內服三七粉, 外用三七配五倍子,、枯礬,、重樓、白及為末, |
|
來自: gutuchanyu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