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金瓶梅》中的食貨經(jīng)濟(jì),就不能不先弄清16,、17世紀(jì)中國人所使用的貨幣,。 古人使用何種貨幣?人們從明清小說以及后世的戲曲,、影視中得來的印象,,似乎有兩種:銅錢與白銀,。 銅錢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流通,,有布錢、刀幣,、圜錢等不同形制,。其中圜錢為圓形銅板,中間有孔,,孔始而圓,,繼而方,因此人們又稱銅錢為"孔方兄",。后來的"秦半兩""漢五銖",,以及歷朝歷代所鑄造的銅錢,大都是這種樣式,。 明代承前朝之制,,依然使用銅錢。銅錢的貨幣單位是"文"和"貫":一個銅錢為一文,,一千文為一貫,。古代小說中形容用繩子穿起來的一貫銅錢,常說"青蛇也似一貫銅錢",十分形象,。但銅錢價值低,,分量重,攜帶不便,。因此到了明代中葉以后,,銅錢用量減少,人們在商貿(mào)活動中主要使用白銀,。 白銀屬于貴金屬,。常見的貴金屬有黃金、白銀兩種,,但黃金很少直接在市面上流通,,一般總要換成銀子使用。中國是世界上使用白銀最多的國家,。從明代中葉始,,一來因中國以瓷器、絲綢為主的對外貿(mào)易保持著很大順差,,二來因美洲銀礦采用先進(jìn)的采掘提煉技術(shù),,白銀產(chǎn)量激增,于是大量美洲白銀直接或間接(通過歐洲)流入中國,。再加上日本及其他地區(qū)白銀的流入,,在幾個世紀(jì)里,中國成為"吸引全世界白銀的唧筒(即抽水機(jī))"(費(fèi)爾南·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jì)的物質(zhì)文明,、經(jīng)濟(jì)和資本主義》),。據(jù)外國學(xué)者分析,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jì)里,,中國從世界各地獲得六萬噸白銀,,約占世界白銀總量的一半(安德烈·弗蘭克:《白銀資本--重視經(jīng)濟(jì)全球化中的東方》)--這使得中國明清兩代以白銀為通行貨幣,成為可能,。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民國前期,,1935年國民政府發(fā)行"法幣",白銀才宣告退出金融舞臺,。 我們在《金瓶梅》中最??吹降呢泿牛前足y,。前述潘金蓮請客,,用的便是白銀。此外,,小說中也有用銅錢的記錄,。如第四回鄆哥到處尋找西門慶,是要"賺得三五十錢,養(yǎng)活老爹",,這里的"三五十錢",,指的應(yīng)是銅錢。第五回武大被西門慶踢傷后,,潘金蓮"拿了銅錢"托王婆去買藥,。第七回薛嫂向西門慶介紹孟玉樓前夫開布店時買賣興旺,"一日不算銀子,,銅錢也賣兩大簸籮",。 那么明代人除了使用白銀和銅錢,還有沒有其他形制的貨幣,?有,,那就是紙幣。仍是《金瓶梅》第五回,,鄆哥因與王婆廝鬧吃了虧,,跑去向武大揭發(fā)王婆撮合潘金蓮、西門慶通奸等事,,并自告奮勇要幫武大捉奸,。武大感激說:"既是如此,卻是虧了兄弟,。我有數(shù)十貫錢,,我把與你去。你可明日早早來紫石街巷口等我,。"(按: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金瓶梅詞話》校點(diǎn)本將"數(shù)十貫"改為"數(shù)貫")武大說到做到,,當(dāng)時就給了鄆哥"幾貫錢并幾個炊餅"。 然而,,武大身上怎么會帶著"數(shù)十貫"銅錢呢,?按明初制定的銅錢,、白銀換算比率,,一兩白銀等同于一貫銅錢,"數(shù)十貫錢"相當(dāng)于數(shù)十兩白銀,,賣炊餅的武大顯然沒有這樣的財力,。即便是財主西門慶,出門時身邊也只帶"三五兩銀子"(第三回),。更何況一貫銅錢重六七斤,,數(shù)十貫銅錢--假定是二十貫吧,重一百二三十斤,,武大還要挑著炊餅擔(dān),,又怎么扛得動?由此可知,武大懷里揣的應(yīng)當(dāng)是紙幣,,而且是貶了值的紙幣,。 了解一點(diǎn)兒中國貨幣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在西周時就有類似紙幣的貨幣,,稱為"里布"。東周時民間曾使用"牛皮幣"和"傅別",,后者相當(dāng)于期票,。漢武帝時發(fā)行過"白鹿皮幣",以鹿皮為幣材,。唐朝的紙幣叫"飛錢",,宋代的紙幣稱"交子""會子"。到了元朝,,就幾乎完全使用紙鈔了,。元代的紙鈔號稱"寶鈔",用特殊的紙張印刷,,單位仿照銅錢,,有"貫"有"文",面值分為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一貫,、兩貫等,。后來又發(fā)行一種"銀鈔",單位和白銀一樣,,分為"兩""錢""分""毫""厘"等面值(郭彥崗:《中國歷代貨幣》)--我們讀元代文獻(xiàn),,說到多少貫、多少文,,或是幾錠,、幾兩、幾錢,,指的大都是紙鈔,。 明朝開國時,統(tǒng)治者考慮到元代后期紙鈔貶值,,導(dǎo)致經(jīng)濟(jì)崩潰,、政權(quán)垮臺,想恢復(fù)使用銅錢,??衫习傩眨ㄓ绕涫巧倘耍┎粯芬?,理由是銅錢不便攜帶,還是紙鈔好用,。因而明朝洪武初期就制定鈔法,,印制紙鈔,名為"大明寶鈔"--北京城里有條寶鈔胡同,,早先應(yīng)當(dāng)就是印制,、兌換紙鈔的地方。 明代政府還規(guī)定,,民間不準(zhǔn)使用銅錢和金銀,,只能用紙鈔。不過政府自己先破壞了規(guī)矩,,收稅時照收金,、銀和銅錢;給官員發(fā)薪金,,或跟百姓做交易,,卻只給紙鈔。結(jié)果弄得紙鈔信譽(yù)一落千丈,,大幅貶值,。鈔法實(shí)行不到百年,紙鈔已經(jīng)跌得一文不值,。 由于紙鈔大幅貶值,,沒人愿意接受,于是百姓私下都使用白銀作為商品交換等價物,。官府始而嚴(yán)厲禁止,,后來則睜一眼閉一眼,最終索性拋開禁用白銀的命令,。因此明代中后期,,白銀變成主要貨幣,紙鈔基本退出金融舞臺,,銅錢也只用于小額交易,。《金瓶梅》所反映的,,正是這一時段的貨幣情況,。 按說《金瓶梅》的時代,紙幣早已斂形匿跡,,但武大郎懷中為什么還揣有紙鈔?這大概跟《水滸傳》有關(guān),。眾所周知,,《金瓶梅》是在《水滸傳》第二十三,、二十四回武松打虎及潘金蓮?fù)登榈那楣?jié)基礎(chǔ)上,擴(kuò)展編創(chuàng)而成,。據(jù)筆者考證,,《水滸傳》的主干部分(前四十回)大約創(chuàng)作于明代宣德初年(參見本書附錄二),因此書中還留有使用紙鈔的痕跡,。 蘭陵笑笑生在照抄《水滸傳》相關(guān)情節(jié)時,,已注意到貨幣形制問題,將原故事中使用紙鈔的地方,,大都改成銀兩,。如《水滸傳》中武松打虎所獲賞金為"一千貫(紙鈔)",根據(jù)當(dāng)時(宣德年間)的銀鈔比價,,大致可以折合成白銀二十兩,。而到《金瓶梅》中,笑笑生徑自改為"賞銀三十兩",,這些處理,,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有些地方,,《金瓶梅》卻又保留了《水滸傳》中的貨幣形制,。像武大報答鄆哥,《水滸傳》中的對話是:"我有數(shù)貫錢,,與你把去糴米,。"《金瓶梅》則改為"我有數(shù)十貫錢"云云--這是否因?yàn)樾πιX得"數(shù)貫錢"太少,而徑自增為"數(shù)十貫錢"呢,?因?yàn)樵谛πι鴷哪甏?,紙鈔真的是一錢不值了。以下幾篇文章以西門慶的家庭生活為中心,,看看明代萬歷年間山東運(yùn)河兩岸的物價水平和庶民生活,。不妨將衣、食,、住,、行的次序稍作調(diào)整,先來看看"食",。 "民以食為天,。"洞悉讀者心理的小說家對此深有領(lǐng)會,《金瓶梅》中吃喝飲宴的場面也就格外多,。各種酒席豐儉不一,,花費(fèi)也各不相同。除前舉潘金蓮主持的家庭便宴外,,第二十一回,,西門慶眾妾約定每人出銀五錢,,共湊了三兩一錢銀子,請西門慶,、吳月娘吃酒,。這個價格,約合今天人民幣六百多元,。 另一回,,李瓶兒下棋輸了五錢銀子,潘金蓮張羅用三錢銀子買了一壇金華酒(合六十元),,二錢銀子買了豬頭及蹄子(合四十元),,讓來旺媳婦宋惠蓮燒好,潘金蓮,、李瓶兒,、孟玉樓等同吃,還給吳月娘留出一份(第二十三回),,總共約合一百元,。 蟹肥時節(jié),吳月娘買了三錢銀子螃蟹,,請眾人吃了一日(第五十八回),,約合六十元。當(dāng)時物價之低廉,,由此可見一斑--百多年后,,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記述了一席螃蟹宴,按劉姥姥的估價,,一斤可稱兩三個的大螃蟹,,每斤值銀五分,約合今天十元,;席中共用七八十斤螃蟹,,約值銀三四兩(《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吳月娘請客的螃蟹肯定沒這么多,,就按一二十斤計算吧,,每斤價格才合兩三分銀子(相當(dāng)于今天四到六元),只有康乾時期的一半,。這是隨著白銀的大量涌入,,錢多物少,引發(fā)清代物價上漲的緣故,。 《金瓶梅》中最豐盛的一席家宴,,是第十六回西門慶出錢替結(jié)拜兄弟應(yīng)伯爵過生日,在應(yīng)家擺下酒席,,十兄弟暢飲一日,,還叫了兩個"小優(yōu)兒"(小演員)彈唱助興,。連同賞小優(yōu)兒的錢,,總共五兩四錢銀子,,相當(dāng)于一千一百元。 不過同西門慶招待,、奉迎上司相比,,這樣的酒席,又顯得"寒酸"了,。第四十九回,,西門慶設(shè)宴招待新任巡鹽御史蔡狀元及東平府巡按宋御史。酒席上"說不盡肴列珍饈,,湯陳桃浪,,酒泛金波","當(dāng)日西門慶這席酒,,也費(fèi)夠千兩金銀",。臨去時,西門慶又讓手下把兩桌酒席送給蔡,、宋兩御史,,其中包括"兩壇酒、兩牽羊……一副金臺盤,、兩把銀執(zhí)壺,、十個銀酒杯、兩個銀折盂,、一雙牙箸……"統(tǒng)統(tǒng)裝入食盒,,"共有二十抬"--這個"飲食"賬里,還包括金銀酒器,,價值實(shí)在無法算清,。 官紳財主的飲食狀況如此,底層百姓也應(yīng)有口腹之欲,。不過填飽肚皮,,是他們更迫切的愿望。西門慶的女婿陳經(jīng)濟(jì),,由飫鮮饜肥的財主子弟淪落為乞丐,,包工頭侯林兒請他到"食葷小酒店"吃酒,是"四盤四碟,,兩大坐壺時興橄欖酒……兩三碗濕面",,連酒帶菜,共花了一錢三分半銀子(第九十六回),,合今天二十七元,。底層社會的飲食消費(fèi)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 以上談的,,主要是飲食的價格。其實(shí)對飲食的內(nèi)容,,小說家抱有更為濃厚的興趣,。隨便舉第三十四回為例。先是應(yīng)伯爵陪著韓道國到西門慶家說事,,西門慶喚畫童取茶,,"不一時,銀匙雕漆茶鐘,,蜜餞金橙泡茶,,吃了"。韓道國走后,,西門慶又留應(yīng)伯爵吃酒,,應(yīng)伯爵趁便提道: 我還沒謝的哥,昨日蒙哥送了那兩尾好鰣魚與我,。送了一尾與家兄去,,剩下一尾,對房下(即妻子)說,,拿刀兒劈開,,送了一段與小女;余者打成窄窄的塊兒,,拿它原舊紅糟兒培著,,再攪些香油,安放在一個磁罐內(nèi),,留著我一早一晚吃飯兒,,或遇有個人客兒來,蒸恁一碟兒上去,,也不枉辜負(fù)了哥的盛情,。 雖是一派阿諛之詞,卻也透出應(yīng)伯爵的"美食家"素養(yǎng),,背后則顯露出小說家的飲食文化趣味,。接著酒菜上來,"先放了四碟菜果,,然后又放了四碟案鮮:紅鄧鄧的泰州鴨蛋,,曲彎彎王瓜拌遼東金蝦,香噴噴油炸的燒骨,禿肥肥干蒸的劈曬雞,。第二道,,又是四碗嗄飯(即佐餐菜肴):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炮炒的腰子。落后才是里外青花白地磁盤,,盛著一盤紅馥馥柳蒸的糟鰣魚,,馨香美味,,入口而化,,骨刺皆香。西門慶將小金菊花杯斟荷花酒,,陪伯爵吃",。 仍是這一回,書童求李瓶兒在西門慶面前替他說人情,、賺外快,,拿一兩五錢銀子,"買了一壇金華酒,,兩只燒鴨,,兩只雞,一錢銀子鮮魚,,一肘蹄子,,二錢頂皮酥果餡餅兒,一錢銀子的搽穰卷兒",,整頓一桌酒席孝敬李瓶兒,。這一席酒,西門慶也吃了些,,眾人也都跟著沾光,,只有看門的小廝平安沒吃到。于是平安向潘金蓮訴苦,,由此加深了潘金蓮與李瓶兒的矛盾,。這一切,全都是以飲食為誘因,。 單是一回書,,就有如此多的內(nèi)容與飲食相關(guān)聯(lián),全書飲饌內(nèi)容豐富多彩,,由此可以概見,。有些時候,很普通的飯食,也被小說家的妙筆描摹得令人垂涎,。一次,,西門慶留應(yīng)伯爵、謝希大兩人在家中吃"水面",。小廝"用方盒拿上四個靠山小碟兒,,盛著四樣兒小菜:一碟十香瓜茄,一碟五方豆豉,,一碟醬油浸的鮮花椒,,一碟糖蒜;三碟兒蒜汁,,一大碗豬肉鹵,,一張銀湯匙,三雙牙箸",。三碗面端上來,,"各人自取澆鹵,傾上蒜醋",,應(yīng),、謝二人"只三扒兩咽,就是一碗"(第五十二回),。從兩人的吃相中,,不但看出幫閑嘴臉的可笑可鄙,也捎帶寫出西門慶家飯菜可口,,飲食講究 《金瓶梅》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百科全書,,同時又是中華服飾文化的十全大典。書中人物的衣著,,尤其是女性人物的衣飾,,讓人看了眼花繚亂、應(yīng)接不暇,。 正月初九是潘金蓮的生日,,她格外打扮了一番:"上穿了沉香色潞綢雁銜蘆花樣對襟襖兒,白綾豎領(lǐng),,妝花眉子,,溜金蜂趕菊紐扣兒,下著一尺寬海馬潮云羊皮金沿邊挑線裙子,,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妝花膝褲,青寶石墜子,,珠子箍,。"孟玉樓的打扮與潘略同,,"唯吳月娘是大紅緞子襖,青素綾披襖,,沙綠綢裙,,頭上戴著髻、貂鼠臥兔兒",。眾妻妾濟(jì)濟(jì)一堂,,服飾裁剪入時,用料講究,,顏色搭配十分協(xié)調(diào),。(第十四回) 及至正月十五眾妻妾到李瓶兒新買的房子中去看燈。"吳月娘穿著大紅妝花通袖襖兒,,嬌綠緞裙,,貂鼠皮襖。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都是白綾襖兒,藍(lán)緞裙,。李嬌兒是沉香色遍地金比甲(即馬甲、坎肩一類服裝),,孟玉樓是綠遍地金比甲,,潘金蓮是大紅遍地金比甲,頭上珠翠堆盈,,鳳釵半卸,,鬢后挑著許多各色燈籠兒。"登樓看燈時,,潘金蓮還故意"把白綾襖袖子摟著,,顯她遍地金掏袖兒,露出那十指春蔥來,,帶著六個金馬鐙戒指兒",。如此服飾,近于"內(nèi)家(指宮中)裝束",,樓下看燈人見了,,疑為"公侯府位里出來的宅眷","貴戚皇孫家艷妾"(第十五回),??梢姰?dāng)時外省富豪人家,也很能追趕京城的服裝時尚,。 書中還特別注意渲染富家女性衣飾豐富,,四季有別。如上述上元節(jié)諸婦所穿為冬裝,第二十七回又寫李瓶兒,、潘金蓮的夏裝打扮,,"家常都是白銀條紗衫兒,密合色紗挑線穿花鳳縷金拖泥裙子,。李瓶兒是大紅蕉布比甲,,金蓮是銀紅比甲,都用羊皮金滾邊,,妝花楣子,。唯金蓮不戴冠兒,拖著一窩子杭州攢,,翠云子網(wǎng)兒,,露著四鬢,上粘著飛金,,粉面額上貼著三個翠面花兒……"這里所說的"紗""蕉布"(蕉麻織的布),,都是用來制作夏裝的輕薄衣料。 第五十六回又描繪眾婦人的秋裝,,"月娘上穿柳綠杭絹對襟襖兒,,淺藍(lán)水綢裙子,金紅鳳頭高底鞋兒,;孟玉樓上穿鴉青緞子襖兒,,鵝黃綢裙子,桃紅素羅羊皮金滾口高底鞋兒,;潘金蓮上穿著銀紅縐紗白絹里對襟衫子,,豆綠沿邊金紅心比甲兒,白杭絹畫拖裙子,,粉紅花羅高底鞋兒,;只有李瓶兒上穿素青杭絹大襟襖兒,月白熟絹裙子,,淺藍(lán)玄羅高底鞋兒"--四季衣裝的顏色,、質(zhì)地、花紋圖案,、所配飾物均不相同,,富家女性衣飾的講究,由此可見,。 小說家在服飾描寫上,,用的是寫實(shí)筆法,這是世情小說又一個突出的特點(diǎn),。如潘金蓮嫁給西門慶前后,,衣飾絕不相同,。第三回潘金蓮剛出場時,還是街市上賣炊餅小販的妻子,,書中透過西門慶的眼睛看她:"云鬟疊翠,,粉面生春。上穿白夏布衫兒,,桃紅裙子,,藍(lán)比甲。"家境的貧寒,,從衣著上已顯露出來,。及至嫁到西門慶家,生活條件有了天壤之別,。第三十四回寫她從娘家歸省回來,,下了轎,"上穿著丁香色南京云綢(指把附加物縫綴在衣服上)的五彩納紗繡的圖案)對襟衫兒,,下著白碾光絹一尺寬攀枝耍娃娃挑線拖泥裙子,,胸前帶金玲瓏領(lǐng)兒,下邊羊皮金荷包",,已儼然是財主家的闊太太了 王六兒是西門慶家伙計韓道國的妻子,,也是西門慶的姘婦。小說幾次寫到她的衣飾裝束,。頭一次是第三十七回,,西門慶見她"上穿著紫綾襖兒,玄色緞紅比甲,,玉色裙子下邊顯著的兩只腳兒,穿著老鴉緞子羊皮金云頭鞋兒",。雖經(jīng)刻意修飾,,但色彩黯淡,首飾全無,,難掩貧寒之態(tài),。后來她"刮"上西門慶,,得了許多好處,,第五十回再次出場時,"戴著銀絲髻,、金累絲釵梳,、翠鈿兒、二珠環(huán)子,,露著頭,,穿著玉色紗比甲兒,、夏布衫子,白腰挑線單拖裙子",,已經(jīng)給人珠翠滿頭的印象,。日后韓道國在替西門慶做生意中獲益不少,第六十一回王六兒再次出現(xiàn),,"頭上銀絲髻,,翠藍(lán)縐紗羊皮金滾邊的箍兒,周圍插碎金草蟲啄針兒,;白杭絹對襟兒,,玉色水緯羅比甲兒,,鵝黃挑線裙子,;腳上老鴉青光素緞子高底鞋兒,羊皮金緝的云頭兒,;耳邊金丁香兒",裝束入時,,跟西門慶的登堂妻妾已不相上下,。 與衣服相配的是鞋子,,書中多處提到女人的鞋,,如前文提及的"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淺藍(lán)玄羅高底鞋兒""老鴉緞子羊皮金云頭鞋兒""老鴉青光素緞子高底鞋兒",,等等,。李瓶兒死后,,眾妻妾替她安排壽衣裝裹,,單單想不出配什么鞋。潘金蓮建議穿那雙"大紅遍地金鸚鵡摘桃白綾高底鞋兒",,吳月娘反對說:"不好,,倒沒的穿上陰司里,好教她跳火坑,?你把前日門外往她嫂子家去,,穿的那雙紫羅遍地金高底鞋,也是扣的鸚鵡摘桃鞋,,尋出來與她裝綁了去罷,。"李瓶兒盛鞋的四個小描金箱兒里有"約百十雙鞋",只是找不到這一雙,。最后還是丫鬟迎春從櫥子里的"一大包"鞋中翻出來,。(第六十二回) 男子的服飾裝束,書中也時有描摹,。西門慶剛出場時,,從潘金蓮眼中看去,"也有二十五六年紀(jì),,生得十分博浪,。頭上戴著纓子帽兒,金玲瓏簪兒,,金井玉欄桿圈兒,;長腰身穿綠羅褶兒;腳下細(xì)結(jié)底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腿上勒著兩扇玄色挑絲護(hù)膝兒;手里搖著灑金川扇兒"(第二回),,這要算是那個時代市井"時髦青年"的漂亮裝束了,。 日后西門慶做了官,日常服飾是"戴忠靖冠,,絲絨鶴氅,,白綾襖子"(第四十六回),儼然官紳形象,。第七十三回孟玉樓過生日,,西門慶請吳大舅、應(yīng)伯爵等吃酒,,書中特地寫西門慶的裝束: 伯爵燈下看見西門慶白綾襖子上,,罩著青緞五彩飛魚蟒衣,張爪舞牙,,頭角崢嶸,,揚(yáng)須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問:"哥,,這衣服是哪里的?"……西門慶道:"此是東京(指宋朝都城開封府)何太監(jiān)送我的,。我在他家吃酒,,因害冷,他拿出這件衣服與我披,。這是飛魚,,朝廷另賜了他蟒龍玉帶,。他不穿這件,就相送了,。此是一個大分上(人情,,面子)。"伯爵極口夸獎:"這花衣服少說也值幾個錢兒,。此是哥的先兆,,到明日高轉(zhuǎn),做到都督上,,愁玉帶蟒衣,?何況飛魚。穿過界兒去了,。" 這件"青緞五彩飛魚蟒衣",,西門慶也只能私下穿穿,過過"官癮"而已,。依明制,,飛魚蟒服只有朝廷二品大員或錦衣衛(wèi)堂官才準(zhǔn)穿用(《明律例》)。西門慶的提刑所千戶之職是五品官,,公開穿出去,,是要獲罪的 封建社會的最大特點(diǎn)是等級森嚴(yán),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穿衣標(biāo)準(zhǔn),。在以農(nóng)耕經(jīng)濟(jì)為本的社會里,商業(yè)被視為末業(yè),,商人在"士農(nóng)工商"的等級排列中奉陪末座,。漢代即規(guī)定,商人不準(zhǔn)穿綢緞衣服,。經(jīng)唐宋而至明初,,朱元璋仍規(guī)定:社會以農(nóng)為本,以商為末,。農(nóng)家可以穿綢緞,,商人則只能穿絹衣、布衣,。農(nóng)民家里哪怕有一人經(jīng)商,,全家也不得穿綢紗(《明會要》)--當(dāng)然,這里說的農(nóng)家,,指的是地主,;又有哪個下田耕作的農(nóng)夫,穿得起綢緞呢,? 然而不過兩百年,,至嘉靖,、萬歷年間,商品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給農(nóng)耕經(jīng)濟(jì)以極大沖擊,,商人地位迅速躥升,,社會風(fēng)氣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重農(nóng)抑商的舊制度,、舊規(guī)矩,,早已被人們拋到腦后。商人西門慶早在做官之前,,全家已是穿綢掛緞,,極盡服飾奢華之能事,甚至服飾形制直逼"內(nèi)家",。晚明之時"禮崩樂壞",,在服飾上的表現(xiàn)最為直觀。 奢侈之風(fēng)迅速蔓延,,農(nóng)耕社會尚儉戒奢的教誨,,已無人理會。晚明社會的風(fēng)氣是笑貧不笑娼,,重衣不重德,。"家無擔(dān)石之儲,恥穿布素"(龔煒:《巢林筆記》),,家無隔夜糧的人,,也以穿布衣為恥。西門慶十兄弟之一的常時節(jié),,家里窮得揭不開鍋,。西門慶周濟(jì)他十二兩銀子,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街給老婆買衣服,,計買"一領(lǐng)青杭絹女襖,一條綠綢裙子,,月白云綢衫兒,,紅綾襖子兒,白綢子裙兒,,共五件",,"自家也對身買了件鵝黃綾襖子,丁香色綢直身兒,。又有幾件布草衣服。共用去六兩五錢銀子",。這些衣服折合今價約一千三百元,。衣服拿回家,,老婆認(rèn)為很劃算,說:"雖沒得便宜,,卻值這些銀子,。"(第五十六回)可見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便是如此,。 常時節(jié)當(dāng)然無法跟西門慶相比,,他在西門慶家告貸時,眼見小廝們氣喘吁吁地抬著裝滿綾絹衣服的箱子走進(jìn)來,,這是吳月娘新添的秋衣,,還只是一半。難怪常時節(jié)伸著舌頭說:"六房嫂子,,就六箱子,,好不費(fèi)事!小戶人家一匹布也難得……"(第五十六回)不過讓常時節(jié)寧可餓肚子也要穿綢衣的社會風(fēng)尚,,不正是西門慶這類富商大戶引領(lǐng)的嗎,? 西門慶家重視服飾穿戴,一是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另外也與西門慶從事的商業(yè)活動有關(guān),。他家開著緞子鋪、綢絹鋪,、絨線鋪,,又有標(biāo)船到江南產(chǎn)地直接采購絲綢,有時還派人到杭州專門織造行賄送禮用的"錦繡蟒衣"及"家中穿的四季衣服",。他家妻妾格外講究穿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書中第四十回,,還描述了西門慶給妻妾裁制新衣的大場面,,那是跟喬大戶結(jié)兒女親家時,為眾妻妾參加宴會預(yù)備的,。 西門慶衙門中回來,,開了箱柜,打開出南邊織造的夾板羅緞尺頭(指成匹的衣料)來,。使小廝叫將趙裁來……桌上鋪著氈條,,取出剪尺來,先裁月娘的:一件大紅遍地錦五彩妝花通袖襖,,獸朝麒麟補(bǔ)子緞袍兒,;一件玄色五彩金遍邊葫蘆樣鸞鳳穿花羅袍;一套大紅緞子遍地金通袖麒麟補(bǔ)子襖兒,翠藍(lán)寬拖遍地金裙,;一套沉香色妝花補(bǔ)子遍地錦羅襖兒,,大紅金枝綠葉百花拖泥裙。其余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四個,,多裁了一件大紅五彩通袖妝花錦雞緞子袍兒,,兩套妝花羅緞衣服。孫雪娥只是兩套,,就沒與她袍兒,。須臾共裁剪三十件衣服。兌了五兩銀子,,與趙裁做工錢,。一面叫了十來個裁縫,在家造,,不在話下,。(第四十回 這次會親,連丫鬟們也都裁制了新衣,,簡直就是一次服飾文化的佳節(jié)盛會,。 以上說的,是書中對服飾式樣的描摹,。至于服飾,、衣料的價格,小說中披露不多,。常時節(jié)以六兩五錢銀子購置綢衣,,幾乎是書中僅有的服飾價格信息。然而小說透露,,西門慶請趙裁縫裁剪三十件衣服,,就付了五兩銀子工錢,相當(dāng)今天的一千元,??梢酝葡耄@些衣服的工,、料總價,,應(yīng)是相當(dāng)可觀的。 在四季服裝中,,皮裘的價格最高,。如第四十六回,,商人李智為還債,拿一件皮襖"準(zhǔn)折"了十六兩銀子,,合現(xiàn)在三千多塊,。而紈绔子弟王三官兒因沒錢付嫖賬,"將皮襖當(dāng)了三十兩銀子"(第六十八回),。這些典當(dāng)?shù)盅旱奈锲穬r格,顯然都被大大低估了,。最貴重的皮衣是李瓶兒的那一件,,為貂鼠質(zhì)地,價值白銀六十兩(第七十四回),,合今天萬元以上,。而那時一個小丫鬟的身價,低的才四五兩銀子,! 未經(jīng)裁制的衣料,,當(dāng)時也常被當(dāng)作相互饋贈的禮物。書中此類信息頗多,。如西門慶娶孟玉樓時,,曾以三十兩銀子和"兩匹緞子"收買孟玉樓前夫的姑母,并答應(yīng)事成后,,再給七十兩銀子和"兩匹緞子"(第七回),。而西門慶給蔡京的管家翟謙送禮,也是"一對南京尺頭,,三十兩白金"(第三十回),。至于西門慶給蔡京送禮行賄,其中的衣料更多,、更貴重,,計有"漢錦二十匹,蜀錦二十匹,,火浣布二十匹,,西洋布二十匹,其余花素尺頭共四十匹"(第五十五回),。這張禮單可能有所夸張,,但仍不失寫實(shí)成分。 衣料與衣料又有不同,,因種類花色,、質(zhì)地品級、出產(chǎn)地域及幅寬面長等因素,,價值各不相同,,有的相差甚遠(yuǎn),。第三十五回,潘金蓮到吳大妗子家做客,,沒有"拜錢",,西門慶讓她"前邊廚柜內(nèi)拿一匹紅紗來"。金蓮說:"我就去不成,,也不要那囂(指稀薄,,質(zhì)地差)紗片子!拿出去倒沒的教人笑話,。"顯見西門慶給她的,,是不值錢的便宜貨。 而李瓶兒死后,,西門慶派人買絹?zhàn)鲂⒁?,嫌五錢銀子一匹的質(zhì)量不好,讓人去換六錢一匹的(第六十三回),??芍黄ニ亟伒膬r格應(yīng)為五六錢銀子,合今天百多元,。另一回,,西門慶求鈔關(guān)錢老爹辦事,事后"添了兩匹白鷴絲,,兩匹京緞"及五十兩銀子答謝對方,。應(yīng)伯爵估價說:"少說四匹尺頭值三十兩銀子……"(第六十八回)此處的"白鷴絲"和"京緞"應(yīng)是貴重衣料,每匹合銀七八兩,,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一千五百元左右,,是素絹價格的十幾倍。衣料價格高下有別,,在對比中看得再清楚不過,。 至于西門慶為慶賀蔡京生辰,特地到杭州織造的"蟒衣尺頭",,價格又應(yīng)在絲,、京緞之上。當(dāng)時壽禮中還少兩匹玄色蕉布和大紅紗蟒衣,,"一地里拿銀子尋不出來",;還是李瓶兒從自己的私房衣料中揀出四件來,"兩件大紅紗,,兩匹玄色蕉布,,俱是金織邊五彩蟒衣,比杭州織來的,,花樣身分更強(qiáng)十倍",。這樣的衣料,,應(yīng)當(dāng)是專供內(nèi)廷用的,價格無法估量,。 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指交通方式、車馬之資,。這一點(diǎn)書中雖然涉及不多,,但也不乏生動的例子。 第七十八回,,潘金蓮之母潘姥姥來給女兒過生日,,但人到門前下了轎,卻沒錢打發(fā)轎夫,。向女兒要,潘金蓮也拿不出來,。為此,,母女好一通吵鬧。最終還是三娘孟玉樓看不過,,拿出銀子打發(fā)了轎夫--其實(shí)只需六分銀子,,約合十多元,猶如今天"打的"的起步價,。 西門慶出門,,則很少坐轎,一般是騎馬,。第三十八回,,蔡京的管家翟謙因感激西門慶替他尋妾,送西門慶一匹"高頭點(diǎn)子青馬",,值七八十兩銀子,,那是名副其實(shí)的"寶馬"了。此外,,媒婆薛嫂四處說媒,,大夫蔣竹山出門行醫(yī),騎的都是驢,。 出遠(yuǎn)門的人,,則須帶足盤纏。第十七回,,西門慶得知京中后臺楊戩遭人彈劾,,忙差家人來保、來旺到京城打探消息,,給了二十兩銀子(約合四千元)做盤纏,。從山東到河南,,前后一個月,算是很富裕了,。后來西門慶再差人進(jìn)京,,每人大多只給五兩。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銷也最大,。不同的階層,住房的需求不同,。賣炊餅的武大是"湊了十?dāng)?shù)兩銀子,,典得縣門前樓上下二層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第一回)。"典"是使用權(quán)的轉(zhuǎn)移,,沒有產(chǎn)權(quán),,可以在一定期限內(nèi)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過房主有了錢,,還可以贖回去。十?dāng)?shù)兩銀子,,合三千塊左右吧,,應(yīng)當(dāng)是很便宜的。今天大都市的鬧市區(qū),,三千元也就是一套兩居室一個月的租金吧,。 帶產(chǎn)權(quán)的房子也不貴。一處"門面二間二層,,大小四間"的平房,,質(zhì)量一般,要三十五兩銀子,,相當(dāng)于七千塊錢,。常時節(jié)就在西門慶的資助下買了這樣一處房子遮風(fēng)避雨(第六十回)。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貴些,。西門慶替姘婦王六兒買了獅子街繁華地段"門面二間,,到底四層"的宅子(第三十九回),花了一百二十兩銀子,,這要算西門慶的"外宅"了--算下來,,常時節(jié)的房子一平方米不到兩百塊,王六兒的房子一平方米頂多三百塊,,比起今天大都市中一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便宜得不可思議,。 這里說的是百姓之家的低門淺戶,官宦財主家的深宅大院,,氣象又自不同,。西門慶的同僚夏提刑,賣了一所宅子給何太監(jiān)的侄子,。"門面七間,,到底五層","儀門進(jìn)去是大廳,,兩邊廂房鹿角頂,,后邊住房花亭,周圍群房也有許多,,街道又寬闊"(第七十一回),。按契上原價一千二百兩交割,合今天二十四萬,。 西門慶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這一所不相上下,,后來又花五百兩銀子增蓋了花園。以后又乘人之危,,用五百四十兩銀子買下隔壁花家的園宅(第十四回)。街對面喬家另購新宅后,,西門慶又花七百兩銀子把喬家舊宅買下來,。其間還用二百五十兩銀子買了城外趙寡婦家的莊子,以擴(kuò)建墳園,。粗略算來,,西門慶的房產(chǎn),總值在三千兩以上,,合今天六十多萬,。考慮到清河是外省小縣,,又是在物價低廉的時代,,這個數(shù)字,也就十分可觀了,。 《金瓶梅》時代房價低廉,,大概還跟當(dāng)時地價不高有關(guān)。韓道國夫婦商議在自家院落蓋兩間像樣的平房,,材料費(fèi)也需花上三十兩(第四十八回),。可知房屋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建筑材料上,。另一個例子是,,皇親向五因家道敗落,要拆賣祖墳的"神路明堂",;其實(shí)就是拆掉好端端的房子,,專賣木料、磚瓦,。講好"三間廳,、六間廂房、一層群房"的建材,,開價五百兩,。西門慶的伙計賁四認(rèn)為可以壓到三百五十兩,并說:"休說木植木料,,光磚瓦連土,,也值一二百兩銀子。"(第三十五回)其后大概是以三百兩(合六萬元)成交,??磥斫ú牡膬r格實(shí)在不低,加減之下,,土地的價格也就所剩無幾,。 物價的情況大體如此,人工的價值又如何,? 傅伙計是西門慶雇來支應(yīng)鋪?zhàn)拥恼乒?,每月工錢只有二兩(第九回)。不過他還有年底分紅,。樂師李銘來西門慶家教彈唱,,除了管飯,每月還有五兩銀子工錢(第二十回),。但這多半得益于他的"皇親國戚"身份--他是二娘李嬌兒的兄弟,。 至于家中仆人的工錢,小說中沒提,,可能根本沒有,。不過替主人奔走效力時,常能得些小費(fèi),。如西門慶家仆人玳安押送壽禮給做了守備夫人的春梅,,小費(fèi)為一方手帕、三錢銀子,;抬盒的小廝也每人得了一百文錢(第九十七回),。紈绔子弟王三官兒求見西門慶,給了看門的小廝平安兩錢銀子,要他代為稟報(第六十九回),。小費(fèi)的多寡,,還取決于送禮者的身份地位。一次,,地方長官,、巡按宋御史破天荒送來"鮮豬一口、金酒二尊,、公紙四刀,、小書一部"。西門慶受寵若驚,,忙賞押禮門子三兩銀子,、兩方手帕,抬盒下役也每人賞銀五錢(第五十一回),。三兩銀子相當(dāng)于六百元,,五錢銀子合一百元,小費(fèi)的總數(shù)幾乎超出賀禮的價值,。 醫(yī)卜一般比較受人尊重,,但收入也有限。李瓶兒生病,,吃蔣竹山的藥,,送藥金五錢,病愈后又"備三兩相謝"(第十六回),,這算是多的,。她后來還曾請任醫(yī)官看過病,不過是"封一兩銀子作藥本"(第五十二回),。西門慶生病,也是"封了五錢銀子討藥吃"(第七十九回),。 "婦產(chǎn)科"大夫收入最高,。西門慶喜得官哥,接生婆蔡老娘得銀五兩,,西門慶還許她"洗三朝"時再給一匹緞子(第三十回),。不過吳月娘生孝哥時,西門慶已死,,月娘只給了三兩銀子,。蔡老娘嫌少,吳月娘答應(yīng):"待洗三來,,再與你一兩就是了,。"蔡老娘心有未足,又多討了一套衣服才罷(第七十九回),。還有個劉婆子,,算是"小兒科"大夫,,給官哥看病、行灸,,每次出診費(fèi)或三錢,、或五錢(第五十九回),相當(dāng)于六十到一百元,。不過她醫(yī)術(shù)不高,,官哥之死,便與她誤診誤治有關(guān),。 星卜占算的錢來得容易些,。小說第五十回,卜者吳神仙到西門慶家中算卦,,一番海闊天空,、云山霧沼,討得眾人喜歡,,最后得賞銀五兩,,相當(dāng)于一千元。當(dāng)然,,這樣的買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第四十六回,,眾妻妾還讓一個"鄉(xiāng)里卜龜兒卦兒的老婆"占卜運(yùn)命,,事畢,李瓶兒掏出一塊五分的銀子,,吳月娘和孟玉樓則每人給了五十文錢,。三人所給,價值相當(dāng),。潘金蓮也曾請劉婆子和其夫劉瞎子"燒神紙",、刻柳木,企圖用魘術(shù)拘住西門慶之心,,代價是八錢銀子加兩件首飾(第十二回),。潘金蓮在爭寵上,是不計工本的,。 廚師,、裁縫等手藝人的收入又在醫(yī)卜之下。吳月娘到喬大戶家吃飯,,廚役獻(xiàn)上頭一道水晶鵝,,月娘當(dāng)場賞銀兩錢。第二、三道菜上來,,又各賞了一錢(第四十一回),。這是小費(fèi),廚役還應(yīng)另有工錢,。第四十回中,,裁縫裁剪三十件衣服,得銀五兩,,平均每件的剪裁工價為一錢六七分,,合今值三十多元。 木匠打一具棺材,,得工錢五兩(第六十二回),。剃頭匠小周給西門慶篦頭、按摩,,又給官哥剃頭,,忙了一早晨,得銀五錢(第五十二回),。磨鏡工匠磨了八面鏡子,,得錢五十文(第五十八回)。按明初規(guī)定,,一貫銅錢合銀一兩,,依此折算,五十文相當(dāng)于今天十元錢,。而一個沒有手藝,、專干粗活的泥水匠,每日工錢只有四分,,還不到十元錢(第九十六回),。 工價低廉,說到底還應(yīng)歸因于人的價值低微,。人而有價,,是封建社會尤其是帶有商業(yè)社會特征的晚明時期的一大特點(diǎn),《金瓶梅》在這方面開出了十分翔實(shí)的價目表,。 幾百年來遭評者讀者貶抑唾罵的小說女主角潘金蓮,其實(shí)是個幾番被賣的女奴隸,。被轉(zhuǎn)賣給財主張大戶時,,她的身價只有三十兩,遠(yuǎn)不及西門慶坐下那匹青馬和李瓶兒身上的那件皮襖,。 潘金蓮還不是身價最低的,。《金瓶梅》中另一女主角龐春梅,身價只有十六兩(第八十五回),。西門慶的姘頭王六兒買的丫鬟春香,,身價也是十六兩(第四十八回)。一次西門慶心血來潮,,給四房孫雪娥買了個十三歲的女孩兒小翠當(dāng)丫頭,,身價更低,只有五兩(第六十回),。而孫雪娥自己后來被發(fā)賣,,也只賣了八兩(第九十六回)。李瓶兒的兒子官哥出生后,,西門慶買了奶娘如意兒,,用了六兩銀子(第三十回)。此外,,潘金蓮屋內(nèi)的粗使丫頭秋菊,,身價為五兩(第八十七回)。自身標(biāo)價十六兩的春梅,,日后做了夫人,,也買過兩個丫頭,一個是十二歲的女孩兒,,四兩(第九十五回),;另一個叫金錢兒,十三歲,,原是商人黃四家的丫頭,,因黃四押在牢里,等著錢還債,,只賣了三兩五錢(第九十七回),,還夠不上一桌酒席錢! 良家女子價格低微,,煙花娼妓反而身價看漲,。小說第四十七回,商人苗天秀娶娼妓刁七兒為妾,,花了三百兩銀子,。而西門慶死后,二娘李嬌兒復(fù)歸娼門,,被張二官看上,,也是花了三百兩銀子娶到家中(第八十回)--書中開出的這張人口價目表,把彼時人倫道德的淪喪,、社會價值的顛倒,,都作了量化的展現(xiàn),。 說到底,還是西門慶的身價最高,。小說第十八回,,寫西門慶因受親家陳洪牽累,被言官列入奸臣楊戩的爪牙名單中,。西門慶忙派家人來保,、來旺攜重金到京城上下打點(diǎn)。來保先以五百石白米賄賂蔡京之子蔡攸,,又經(jīng)蔡攸引薦,,面見右相李邦彥,以"五百兩金銀"的代價,,將文卷上的"西門慶"改作"賈慶",,于是塌天大禍,頓時煙消云散,。 西門慶用來買命的錢,,約為白銀千兩,是僅值三兩五錢的小丫頭黃金錢兒的近三百倍,。又據(jù)西門慶臨終遺囑,,他家的總資產(chǎn)約六七萬兩,足可贖命六七十次,。封建時代,,皇帝為了籠絡(luò)功臣勛戚,往往頒給一種稱作"鐵券丹書"的優(yōu)待憑證,。鐵券持有者被許諾"(本人)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zé)"(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財主西門慶對封建王朝無寸功可言,當(dāng)然沒資格獲取免死鐵券,,但他的財富卻令他享有比功臣勛戚大得多的生命空間,。這也就是西門慶要拼命攫取財富的原因。而晚明時期新興商人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撼動,,由此可以窺豹一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