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主流?請不要百度,如果你真的不幸進到了百度百科非主流詞條,,記住一件事,點開歷史版本,,然后仔細觀摩激烈的斗爭歷史。那是商家營銷它的非主流品牌的斗爭,,那是炒作商操縱小白僵尸的陣地,,那是某網(wǎng)絡家族吸引會員的首選,那是惡搞諷刺的絕佳位置,。 本文從反非主流 的角度來闡述非主流,,為你全面理清易混淆的概念,,展示非主流備受詆毀的特點。由于文章很長,,列幾個問題,,帶著問題讀更快:非主流跟視覺系什么關系?兩者特點,?EMO是,?反非反什么?
一.非主流定義這里的“非主流”不是指簡單語義上“主流”的對立面,,是指一種亞文化,是特定時期某些80-90后的穿著,,喜好,,行為方式等。
網(wǎng)路上我們認定誰屬于非主流,,一般依據(jù)什么,?外形特征是吧!瞧一眼照片,,瞬間雷到,,那么你可能就認為此人非主流。而此人屬不屬于非主流,,并不是你一人說的算,,于是傳播,圍觀,,求鑒定應運而生,,最后眾口一致,狂噴不已,,那他就算是非主流了,。
注意一個問題,當非主流剛出現(xiàn)時,,如引不來關注,,也沒有人圍觀爭議,那么說明多數(shù)人已經接受認可,,也即納入主流,。哪天我們不在爭論“非主流”了,,要么是“非主流”已納入主流,要么是“非主流”已死,。 還由于非主流自身不會認為自己是非主流,,所以我認為非主流最確切的概念由反非主流來定義更為精準,爭論的焦點即為非主流,,唾罵最尖銳的觀點即為非主流最顯著差異于主流的特征,,爭議最火爆的時候即為最輝煌的時候。 二.非主流時間線2005年3月Qzone推出,,于此同時《勁舞團》大陸開服內測,,這兩件事,成了后來非主流的主要應用和陣地,。上圖曲線就很明確的展示了兩條曲線的吻合度,。 其中QQ空間的推出,決定著非主流的走向,。籍著qq龐大的用戶群,,qq空間迅速風靡網(wǎng)路,年輕態(tài)的SNS得以推廣,,在青少年中備受歡迎,。追求酷炫,個性的空間也是由年輕人帶起,,各種代碼站,,PS圖,非主流文字,,空間模板,,互踩聯(lián)盟,刷人氣掛等應運而生,。 追求個性酷炫不單是90后的專享,,對比當時大學生實名注冊的校內網(wǎng),就不難發(fā)現(xiàn),,那里一樣花哨,,一樣追求酷炫。甚至很少國人玩的Myspace也是如此,。SNS的特點就是要人展示個性,,拉圈占地。非主流的發(fā)展,,也正是在此運動中,,迎合眾多年輕人的一股潮流。 各種非主流的網(wǎng)絡家族,從社交上滿足你人氣需求,,從視覺上滿足你個性酷炫需求,,從心理上滿足你結群認可需求,這些都是促使非主流迅速風靡的內因,。至于非主流本身代表什么,?年輕人才懶得追問,不滿足操蛋的學校,,難道網(wǎng)路上都不能獲取認同,,是不是? 后來網(wǎng)路非主流的現(xiàn)象,,由于某些人群古怪的造型,,才引起了人們廣泛討論批判,并把此現(xiàn)象帶到90后身上,,這至少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再回顧上圖曲線高峰,2008年,,80后與90后展開了一場“非主流”爭論,。起因是一系列的視頻,如現(xiàn)實的事件:Youku視頻《因為非主流而被打 》,。還有網(wǎng)友制作的視頻:《蠢爸爸反非主流新聞聯(lián)播》,,《80后小資MM笑談“你全家都是非主流”》(注:最初原視頻已刪)。而后在回擊:《非主流新社會精英反擊80后裹布女》當中掀起,。【詳細請參:“非主流新文化運動”始末,?!?/p> 7月,由于《勁舞團》突然宣布“提倡主流文化和主旋律”,反對“非主流”和“火星文”,。致使搜索達到最高峰,。 無論2008年的爭論如何,打擊面都是巨大的,,把非主流擴展到大多數(shù)的90后,,此類視頻還引發(fā)了一連串的模仿暴打非主流文體,還有一些惡搞歌曲:反非主流之歌,,無數(shù)的PS照片,。 2009年,一向以猥瑣著稱的MOP,,拋出了眾多幽默諷刺的著名反非事件,,使非主流人群一如既往的耀眼奪目。請往下看,標題八,,九,,十的反非事件。 反非陣營是巨大的,,各種反非主流吧,, (Q吧)反非聯(lián)盟 處處皆是,網(wǎng)絡暴力經常發(fā)生,,如組隊爆非主流qq空間等,。非主流爭議仍將持續(xù)中。 三.網(wǎng)絡家族要理解非主流,,不能不談網(wǎng)絡家族,。玩過網(wǎng)游的人對家族都不會陌生。大多數(shù)的網(wǎng)游,,你要是沒加入個家族,,幫會,工會之類,,簡直是沒法混下去的,,拉幫結派,分享資源,,劃分勢力都是家族才有能力完成,,群劈,洗城,,霸服經常發(fā)生,,你不得不投靠個幫會,有幫會罩著,,才好游戲,。
家族跟懶散的組隊有什么區(qū)別呢?顧名思義,,家族自然有族長,,族規(guī),分輩份,,統(tǒng)一的姓,。網(wǎng)絡家族也是按此操作。與那些以興趣匯集成的網(wǎng)絡圈子有點不同,,非主流網(wǎng)絡家族在組織上是十分嚴密的,,發(fā)展起來有點像《浪潮》描述那樣,迅速,,貌似個性,,其實相當去個性化,,統(tǒng)一是必須的,而后發(fā)展成偶像崇拜,。
非主流很在乎榜單,,像qq空間排名,360圈型男女榜,,51空間等,。所以非主流家族主要影響占據(jù)著,年輕態(tài)的SNS,,論壇貼吧,,門戶,fans陣地,。 非主流家族一般以視覺,,空間代碼,游戲聯(lián)盟,,PS等為招牌,,吸收成員,通過Q群等組織擴張交流,。 通過搜索引擎,,你會經常發(fā)現(xiàn)各類“網(wǎng)絡家族”排行榜,如下表:
以排名考前的殺馬特和殘血為例,,我們再來認識下家族的特點,。有時候我都懷疑創(chuàng)始殺馬特的人比傳銷的都牛逼!它們有組織,,有紀律,!能迅速搶占所有小白據(jù)點。 首先是初期宣傳,,拉人,,造神: 視覺為先,陣營統(tǒng)一,,吸引注意。創(chuàng)始人,,一定要大力宣傳,,包括族長級人物也要選好。樹立風格,,搶占排行榜,。 入會: 比如殘血的吸引入會手段:
組織管理審查: 下圖為殺馬特的規(guī)章 成員人數(shù): 非主流家族人數(shù)眾多,,例子可參殘血的網(wǎng)站,,幾百個Q群:殘血家族群網(wǎng) , 殘血QQ空間社區(qū),。 我還到殺馬特的QQ風云榜截了張圖,,人數(shù)雷慘了,數(shù)字虛的吧: 收入: 在殺馬特家族官網(wǎng)了解到 ,,可花錢買推薦,,靠拉票拉流量,廣告等獲利?,F(xiàn)在搞紅一個家族的,,多是網(wǎng)吧或公司所為,靠此帶動品牌,,拉流量,,賺人氣,然后再想盡辦法從中獲利,。也許里面還有更大的收益產業(yè),,要不網(wǎng)絡家族怎會如此繁榮,怎會有人不斷去做,。 像這些網(wǎng)絡家族,,內部搞蠱出什么流派,某某魔系,,高層出走自創(chuàng)門派的,,太狗血不細查了,看得乏味無意義,。我也沒給殺馬特配圖,,珍惜眼睛??傊易迨驱嫶蟮?,有組織的,討論非主流時不容忽視的,。 四.模仿Visual kei,?Visual kei(視覺系)這詞來源于日本視覺系搖滾祖師爺X Japan口號:“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迷幻狂亂:視覺震擊之罪)里的Visual Shock。 由于視覺系裝扮對樂迷很有吸引力,,許多女生都會在演唱會模仿她們喜歡樂隊的裝扮,,因此視覺系隨著視覺搖滾樂隊在日本得到發(fā)展。 非主流們宣稱他們是模仿的視覺系,,玩的是視覺系,,其實他們不了解。有的還把VR也當做視覺系,,VR是指visual rock(視覺搖滾),,而眾多的非主流根本就不是搖滾樂迷,,甚至都不玩音樂。 再看日本視覺系的一些特點: 1.畫黑眼線,,假睫毛 2.把頭發(fā)染成不同顏色 3.混合朋克和哥特著裝 4.多套幾個環(huán) 非主流從中模仿到了一些特點,,但喪失了美得感受,也沒有自己的文化,。用句話講,,不是哪張杯罩都適合你,得看你有沒有那個size,。這就是生搬硬套的絕佳例子,。 在日本,絕大部分視覺系樂隊都是男性,,加之發(fā)展出的裝扮越來越女性化,,妖艷化,所以也受到眾多的貶損,。視覺系經常遭人們混淆,,像cosplay是不 能稱為視覺系的,模仿ACG里的人物才能稱上cosplay,。而各punk,,goth,lolita的造型也不屬于visual kei,,那么你會問如何區(qū)別呢,? 你只要記住以上的視覺系特點,加上最重要一條“去性別化,,顯雙性化”就可以了,。非主流就是學到了這點,學活了這點,。例子參下圖: 看到視覺系去性別化的裝扮了嗎,?有男人味嗎?沒看出來,?我靠,,瞟到最右邊著吊帶襪的小受,身都酥了,。 如果你還是不明白,,我再賜張圖,你能分清VR的男女嗎,? 這就是雙性化特征,非主流模仿到了,。 五.跟哥德次文化關系,?哥德次文化(Gothic,,
又譯哥特)是什么?既然是次文化,,當然由哥德文化衍生出來,,那些模仿傳統(tǒng)歌德形式的各類型次文化,都能稱之為歌德次文化,。像哥特建筑,,哥特字體,哥特文學
等,,這些都是早期塑造哥特風格的形式,,如此龐大根本無法介紹,所以談次文化,,只能從視覺入手,,那是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藝術家Megan Balanck將哥德按視覺效果的類型分為二十一種:
顯然,,劃分這么多類型是哥特fans才會做的,而任何汲取了哥特藝術養(yǎng)分的類型,,都能將它們涵蓋一起,。那如何確切區(qū)分誰屬于哥特次文化?哥特的流派細分,,并沒有掩蓋它們的共同特征,,我們就靠識別共同特征了解哥特,區(qū)分哥特。 視覺特征:吸血鬼,,紅黑,,深色系,黑眼影,,死亡氣息,,恐怖,怪誕,,很少打釘,,銀飾 典型裝扮特征如下圖: 這里有一點必須強調,雖然哥特看起來黑暗,,但哥特精神是非暴力的,,也沒有自殘一說。非主流們常?;煜?,拿自殘,血等充當哥特,,認為吸血鬼見血興奮乃想到自殘,,這是十分愚蠢和傷害自身的事情,。吸血鬼文化影響根本無自殘,它真正發(fā)展出來的次文化是SM,。如下圖: 演變是越來越性感的裝束和sm文化,,自殘的請不要站到此隊列,包括受非主流追捧的ck沉珂,。哥特無自殘文化,。 還有一個經常被人混淆的是哥特洛麗塔,它是由傳統(tǒng)的歌德—現(xiàn)代版—發(fā)展到日本結合Lolita的版本,,視覺上就是以紅黑為主的蕾絲膝裙,。 現(xiàn)在你能很好區(qū)分哥特和視覺系了吧!兩個都打扮成黑色系時,,那個不男不女的定是視覺系,。 綜上,有可能哥特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主流,,但非主流并非屬于哥特,。因為從流傳的影響上看,是哥特首先影響了華麗搖滾,,然后才產生視覺系搖滾,,最后才有視覺系。非主流跟哥特毫無瓜葛,。 六.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現(xiàn)象你會問上面提到的跟非主流有屁關系,,對,嘛關系都沒有,,絕大多數(shù)人是看到別人玩,,朋友玩,自己也跟著玩,,而不至于落隊,,顯得out了。這其實才是普遍的青少年次文化得以發(fā)展的根源,。非主流也是青少年次文化現(xiàn)象中的一員,,雖然以山寨成分為主。 到處都有這些青少年次文化現(xiàn)象,,以下就是兩個實例: 1.MK人(pic via) MK是指旺角(Mong Kok),,而“MK人”并不是特指旺角的人。由于旺角是香港的潮流地,,那些盲目追隨潮流,,又不得其意,整得不倫不類的人,稱其為MK人,,是貶義,。 MK人的著裝叫MK look,作為一個名詞,,指一群14-25歲的青少年,有獨特的衣著文化,,并在香港有一定的影響范圍,。 香港網(wǎng)絡大典這么形容mk人的特征: 1.經常穿著過小的奇怪服飾 2.身裁瘦弱卻扮大支 3.紋身 4.吸煙 5.性格暴躁 6.自創(chuàng)潮語、縮寫 7.憤世嫉俗的價值觀 反MK主義 哪代的非潮流青少年不是面對著洶涌的口水成長起來,,MK人的貶義其實就是反MK者貼上的標簽,,身為MK人肯定不自知,爭論隨之而來,。 wiki上這么說:
更有部份人帶貶抑性質地以MK人統(tǒng)稱他們,,指責他們貪慕虛榮或只愛盲目追逐潮流,并且歸類他們?yōu)闊o所事事的不良少年,,言行與品味低俗,。 2.Emo Kidemo不是指emotional(情緒化)的縮寫,它是一種亞文化,,以青少年為主體,,假 裝個性,時刻感到孤獨,,空虛,,傷感,一般不笑,,玩的音樂就像雌性激素的punk,,歌詞抒情泛濫,他們尋找自己缺陷的人生,,然后創(chuàng)造一種沉悶,,荒謬,只有他 們這群體才能了解的世界或音樂。為了加深印象,,觀摩墨西哥的EMO視頻,。 當一種亞文化流行時,多數(shù)青少年僅僅是跟風而已,,以致后來發(fā)展出的特點替代了最初,,主流 跟非主流會十分含糊。所以,,有些時候,,別人說emo是一種音樂,不抵制,,只反對”emo kid”,,為了不混淆,一般都說的emo指emo kid,,因現(xiàn)今emo的主體多是青少年,,整個亞文化也是由此形成。 emo的濃縮概念造型如上圖,,MySpace是他們的陣地,,就像qq空間是非主流的主要陣地一樣。emo與非主流現(xiàn)象有許多的類似,。 下表為美國不同年代類似EMO KIDS的潮流,。
看完此表,,頓覺青少年時期白混了,除了煙,,沒一樣碰過,,活生生一根社會主義的苗,生長在“希望的田野上”,,靠! 雖然emo人數(shù)不少,,如同非主流一樣,,在國外也不受待見: UrbanDictionary,是這么形容區(qū)分emo的:
更刺骨尖銳描述emo的: An entire subculture of people (usually angsty teens) with a fake personality. The concept of Emo is actually a vicious cycle that never ends, to the utter failing of humanity 從以上形容來看,,emo在國外可謂受盡嘲諷,。特別是偽裝憤怒尖喊時,豈是sucks就能表達,! 網(wǎng)上還有很多抵制emo的小組,,比如在音樂網(wǎng)站LAST.FM擁有幾千人的抵制小組:反emo行刑隊,還有無數(shù)散布在facebook,,myspace的Anti Emo Society,。 如果說惡搞是輕微的諷刺,網(wǎng)絡抵制小組是嚴厲的嘲笑,,那么在2008年3月在墨西哥發(fā)生的反emo騷亂就是殘酷的現(xiàn)實打擊了,。眾多punk,金屬樂隊和搖滾團體對emo發(fā)起了游行示威,,并引發(fā)多起圍毆emo kid事件,。足見這些抵觸emo的樂隊有多么深的積怨,得以大打出手,。 也許你還會有很多疑問,,為什么要有如此多人抵制emo,我覺得這個雅虎answer就足以表明:
當然,還有更傻逼的國家(俄羅斯),考慮立法管制Emo及相關流行文化,,矯枉過正,?非也! 對于亞文化,根本不需立法,,你以為你是新華社,,“要把地球管起來”嗎? 相關視頻:在墨西哥的圍毆emo視頻 ,,Emo Kids Vs Nerds(emo對戰(zhàn)呆b),,Emo Kid vs Goth Kid(emo跟哥特干架) 有太多的次文化造型,理清不易??!不扯了,用下圖給你朋友標記類型吧,。 七.反的是語言系1.語言形容的重復性,,夸張化,裝嫩化:【誰喊我了】肝肝來了~~ 筆筆有人說乃把肉肉送人了 【09.09.28 QQ音樂】全面告急,!掛起掛起,!試聽試聽! /返韓機場 帥帥帥帥【韓BO】 看到這些重復的詞語,,就知道非主流詞窮的感情泛濫,。 2.符號,繁體,,火星文,,日文和英文的重度混用:↗ 聽 悲 傷 の 歌 、 看 婞 輻 の 戲 ˉ 【 */ 扂 ,、 】 ﹏ 此刻 旳 忈痛 ,、 無法描 述 。 █████記憶DE~,。,。摩天論█my LOVE!█████ 腦殘文跟漢字縮寫,詞語精簡,,不同,,純粹是想顯得與眾不同,從傳播角度和便利程度上看,,腦殘文都不具備優(yōu)勢,。而一些精煉的網(wǎng)路縮寫詞不一樣,例如: 親們:典型的網(wǎng)絡用語,,來源于筆親們,,周筆暢的fans叫筆親,,此語非常的精煉,是我見過最簡短跟fans套近乎的詞了,!親可能表示親密,,親切,親戚,,親情等,,親們涵蓋的語義想象空間很廣,難怪會流行,。親們也有濫用去代替你們,。 3.混亂的語法:誤導英語日語糟糕的語法,“我”換成“me”,,“的”一律說“の”,,不分主格賓格所有格,全部替換,,“me的眼神”,、“翼の夢,舞の城”,。 4.混沌零散的用詞思維,華麗無意:“你永遠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時候的樣子,因為只有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才最寂寞,。”—酵母 殘忍是不斷要提起那些已過的幸福。傷逝的感覺 ,。 如果塵世不再會知道你的名字,, 向寂靜的地球低語:我流動著。 向閃亮的水說:我存在,。 以上典型的擺弄詞語,,故作意味,貌似有詩意,,憂郁而悲傷,,實質上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八.反的是視覺系,,去性別化維基上說是“兩性美學的合體”,不傳神,,用句老話講“不男不女”,,你也可說是“人妖”,立場不同,,意思都差不多,。 以我經歷和接觸的人來說,,非主流的主力fans女生居多。推導這結論,,還有以下依據(jù):
結果反非很自然以男性為主,,惡搞的對象也大多是此類人,,焦點就在于堂堂個爺們去裝可愛,擺憂郁,,弄深沉,,裝扮漸趨女性化。你說網(wǎng)路的真爺們能不抽丫的,? 反非代表事件: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09年3月,,貓撲一題為: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的帖子,,引爆了反非熱潮,。本意是嬉耍下非主流,警告非主流迷,,謹慎追隨傳說,!作者在帖子里寫到:
如同任何以往的流行meme一樣,,母體得以迅速復制擴散,,不單諷刺“非主流”了,任何值得讓人驚奇,,吐血的人物都可標上此句,。衍生句式也非常的多。
這是個多條迸進的時代,,嘲諷的還有女性男性化,,如每年的超女大賽,最紅的必定是某某哥,,能稱其為哥的人,,肯定火。“哥”字,,蘊含了多少愛恨情仇,。選對一個“哥”字,,就選對了陣營,,“哥”下的紅人是最牛的團體,春哥,,曾哥,,帶頭大哥等名震網(wǎng)路。 經??错n劇的還應該注意到,,“哦巴”通常都翻譯成哥,而非主流又跟韓劇有淵源,,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 特別是毫無雄性激素的人,偏叫哥,,讓人噴飯,。 去男性化,,雙性化,一直是近年來爭論的焦點,,爺們沒爺們的血性,,娘們沒娘們的柔美。非主流的出現(xiàn)引起的爭議有深層社會因素,,傳統(tǒng)的觀念習俗影響,,他們的裝扮引起爭議是遲早的。 就像春哥的去女性化特征引起的關注,,李銀河為爭取同性結婚引起的爭議,,非主流從某種角度上看,就是為爭取去男性化的人呼喊,,未必無好的一面,。 九.反的是自戀,大頭貼,,裝寂寞45度仰望攝像頭,,P腮紅,撅嘴,,瞪大眼裝可愛的女非,,一直都是反非主流重點抨擊對象。此現(xiàn)象要是換到男非身上,,嘟個嘴,,簡直比小受還欠日。更甚的是,,看到年齡不小的大媽沾染上,,頓時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股自戀大頭貼風潮不知何時興起,,所過之處都頻遭網(wǎng)民惡搞,,原因大概有三:自戀,迷惑性,,乏味,。特別是PS的普及,P過后與本人相去十萬八千里,。而非主流的群體,,PS功夫普遍較差,弄得千奇百怪,,好生嚇人,。 還有的是假深沉裝寂寞,,你能經常看到他們往照片上題“我的寂寞,,與你無關”之類的語句,,這也是頻遭諧謔的。 反非代表事件: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09年7月,,賈君鵬爆紅之后,寂寞黨橫行,,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你卻在網(wǎng)吧吃面?此語句配上兩非主流在網(wǎng)吧吃面圖,,引發(fā)一連串反非高潮,。其中一篇哥玩的不是勁舞團,,是寂寞,,把非主流的狀態(tài)描述得微妙微翹,入木三分,,諷刺就此拉開,。 對于寂寞,你都看到了,,賈君鵬引起的關注,,已討論出假寂寞,真空虛,。“哥X的不是X,,是寂寞”句式飄紅,也同樣是引發(fā)一連串meme,。 知道高明的反非手法了吧,!強奸易躲,意淫難防,。 十.反的是畸形抑郁悲傷,,頹廢自殘代表事件:此朵男子憂郁的讓人蛋疼 此句大概在08年開始流傳,,抨擊裝憂郁,,深沉的非主流。后來也是引起眾多模仿,,像“此男子,,妖艷的讓人流連”等。 注意事件:ck沉珂自殺 此事不能證偽,,也沒能證真,,就像賈君鵬一樣,,但他們都確確實實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我不希望哪個腦殘就ck沉珂亂噴,,就像你不追問賈君鵬存不存在一樣,,在此僅就事件的現(xiàn)象討論。 人死了很可惜,,但是如此消極厭世自殘的行為,,竟有大批追隨者,典型的追隨者傻逼言論:“沉珂姐你會幸福吧,,在天堂很快樂”,。且不說確有此人否,單看把死當幸福的態(tài)度,,這要在怎么樣的教育下才會產生,? 自殺是出世的最極端行為,是非常自私的,,對于有此傾向的人我們應予以關愛,,拯救,可是沉珂的死非但沒讓非主流看清,,竟有了眾多追隨,,就像下了咒,他們深信為了“某種精神”去死,,是神圣且值得崇敬的,,一旦有人這么做,就會有效仿者,,如此循環(huán),。這是此間最邪惡的地方。 青春是怎么樣的,?在我們的意象當中,,青春是反叛的,沖動的和美好燦爛的,,但絕不是自殘,,絕望頹廢的形態(tài)。這是一種自棄,,沉溺在虛無的意象當中,。通過戳殘肉體,減輕精神壓抑,。 教母有語“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傷!”,或多或少表達了當今非主流的狀態(tài),,那么那道傷在哪里呢,?是不是自己落入的永無止境的虛幻精神領域?或是殘酷現(xiàn)實造就,?我堅信再黑暗的思想里都有浪漫的誘惑,,那就是愛,關鍵在于你如何愛,,如何看待,。 有時候我會以為這是文學,電影,,電視起的頭,,讓人認為,愛,,就得死去活來,。 我之所以不喜歡韓劇的一個原因在于:主角通常都能為愛去死。而我更愿意相信為愛而生,,為愛而活,。 十一.大笑話之:非主流天王楊誠俊我本想把標題換為“大笑話之:ck沉珂”,礙于沒找到確鑿證據(jù)故作罷,,何況此現(xiàn)象已引起討論關注,,也達到傳播目的,喚起人們關注此類人群,。如突然告訴你這是場戲,,想必也沒有任何好處,這個明眼人都知道,,只是苦了非主流,。
都說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是笑話,,沒想到杜撰出來個非主流天王楊誠俊,,像病毒般把信息蔓延,復制,。 這里有兩點諷刺: 一,,如果是惡搞非主流,那將是何等的諷刺,,諷刺非主流竟然相信個反非造出的神; 二,,如果是商業(yè)炒作,那也是對非主流智商的諷刺,,諷刺此群體竟如此容易被牽起鼻子,。 事件的來由大概這樣: 設計惡搞或炒作,杜撰個牛逼的死人,,人死了你無法查證把,!類似ck沉珂。5月5號開始散布消息,,非主流天王楊誠俊死了,,如何死的,為什么封殺楊誠俊死的消息,。于是小白百度也不會找到什么信息,,變成疑惑,有疑惑就有了動力,。 5.28 成立新浪博客,,5.30成立楊誠俊吧,5.31寫互動百科,,寫SOSO百科,。然后是到天涯問答,愛詞霸漢語,,搜狗問答,,新浪愛問,百度知道等小白最輕易接觸的地方,,發(fā)問答,。 一輪下來,“楊誠俊”的信息達到覆蓋百度幾頁了,,于是慢慢完善百度百科中的楊誠俊詞條(請圍觀),,還在非主流條目添加了代表人物楊誠俊。下面就靠貼吧互動,,小白上鉤,,主動復制,逐漸蔓延,。 以上炒作或惡搞到現(xiàn)在來看顯然沒有成功,,沒有猛料推動,如不是團隊放棄,,就是一場網(wǎng)民的小惡搞,。 從非主流天王出現(xiàn),每當我看到非主流引用楊誠俊時,,心里扭曲的笑了,,這么牛掰的troll,看到杜撰一個不存在的人物被如此多的人相信,,一種邪惡的笑能不蕩漾在臉上,?特別是有人還當真,來較勁了,腦殘至此真乃無藥醫(yī)也,。 見過了“別針換別墅”,,“中國最美深山女教師”,“王老吉事件”等推手,,炒作事件,,你應該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充滿著troll,這里越來越多的熱點被制造,,失敗的,,成功的,也有毫無營銷道德的,。 有時候炒個“死人”,,或許只是為了帶紅跟他有關系的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設計一個高明的troll也是需要大腦的,。 雖然我只關心真正的草根事件,但我不得不提醒,,你所在的群體盲目嗎,?容易受操縱嗎?應該學著獨立看待問題,。莫成了大笑話,。 十一.非主流的反抗呢?90年代也有非主流,,那時稱之為古惑仔.他們經常在學校吸煙打架,,穿著也異于常人。古惑仔呢,,表現(xiàn)出很強烈的反叛精神,,即使經常受到詆毀批評。因為:
活在操蛋的年代,,就有操蛋的姿態(tài),,你才是非主流,,你全家都非主流。而現(xiàn)在的非主流沒當年的古惑仔有雄風了,,看不到活力,,整個像蔫蘿卜。 大概是網(wǎng)絡時代的特色,,都宅家,,住網(wǎng)吧了,。反非跟反山寨差不多,,沒有適合的土壤,這些能流行嗎,?非主流,,山寨才是我朝特色,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 我不會嘲諷非主流喜歡穿某某牌子的衣服,,強加自己的意愿!因為我知道中國大多數(shù)青少年的購買力,,知道他們受廣告的影響,,接受的文化,知道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但是反抗呢,? 怎么看到的都是非主流被打,很殘酷??!不過可以理解打人的人。你想某日迷笛音樂節(jié),,竄出一伙殺馬特,,難免墨西哥事件不會重演,特別是在貴朝,。 我對非主流現(xiàn)象感到惋惜的一點也在此,,反抗精神不明顯,因為以后你們總有一天會“上街”的,。 文章最后我還想澄清一點,,文化是靠繁榮的,是海納百川,,越多尖銳越多爭論往往越好,。因為某些教育問題,存在許多非此即彼的腦袋,,充滿階級斗爭思想,,他們眼里只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別,,為此作出下面的兩元文化腦殘圖: 由此腦殘圖,他們很快會解構非主流,,提煉先進性,,抨擊落后性。他們腦袋的二元思維簡單到把主流歸為先進文化,,他們不知道亞文化和文化是個整體,,文化是逐漸繁榮的,靠時間的積累,,我們才有了悠久的古老的歷史,,每代人的再小眾的文化,在海洋中都得以存留,,非主流和反非主流一共構成了此亞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