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病十方【轉(zhuǎn)載于(益壽文摘)報(bào)】
1. 胃神經(jīng)管能癥: 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熱脅噯氣納呆等,,肝郁氣滯,濕濁阻痹者,。
R: 佩蘭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樸5g 炙甘草5g 素馨花12g
功效: 有芳香解郁,,行氣止痛之功.
2. 胃痛胃脹嘈雜灼熱,口干苦等肺虛肝熱胃陰不足型萎縮性胃炎:
R: 北沙參30g 石斛20g 懷山藥130g 焦山查30g 桑寄生20g 玉竹20g 青代10g 白勺
10g 浙貝10g
功效: 有養(yǎng)陰建中之效.
用法: 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過藥面浸泡10分鐘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鐘服取藥液約400ml,。
3. 萎縮性胃炎或潰瘍并發(fā)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隱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食
少便秘為主癥,。
R: 烏梅肉6g 炒白勺10g 北沙參10g 大麥冬10g 金釵石斛10g 丹參10g 生麥芽10g
炙內(nèi)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
功效: 有滋養(yǎng)胃陰,,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為經(jīng)驗(yàn)方,,方似不出奇,,確含妙理,復(fù)胃陰者,,莫若苦寒,;復(fù)酸味者,酸甘化陰,,足
資吾等效法,。
4. 慢性胃炎之脾不建運(yùn)者,有增進(jìn)食欲之效:(為脾胃良方,,對(duì)胃炎有卓效)
R: 麥芽30g 谷芽30g 內(nèi)金15g 山藥15g 黨參10g 甘草5g 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
,,浸泡一小時(shí),沸后繼沸5分鐘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復(fù)元益氣之功,。
5. 適應(yīng)于各種慢性胃炎之屬脾胃陰虛者:
R: 沙參20g 白芍20g 麥冬15g 山楂15g 石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內(nèi)金10g 丹皮
10g 烏梅10g 陳皮10g 生甘草3g
功效; 養(yǎng)陰和胃,,理氣清熱,。
6. 適應(yīng)于淺表性,反流性和萎縮性胃炎:
R: 黨參15g 丹參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制半夏10g 黃連3g 甘姜3g 炙甘草6g
功效: 有益氣健胃,,辛開苦降,,和中開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為一爐,適用于寒熱錯(cuò)雜證)
7. 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腸潰瘍,,胃N官能癥,慢性腸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
內(nèi)臟植物N功能紊亂等所致之痛屬氣血不調(diào)者均可服用:
R: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烏賊骨9g 制香附9g 沉香曲9g 白芍12g 蒲公英
20g 臺(tái)片6g
功效: 有緩解脘腹疼痛之效,。
8. 適用于胃脹痛為主之胃炎患者:
R: 蘇梗6g 香附6g 陳皮6g 畢澄茄6g 枳殼10g 大腹皮10g 香櫞皮10g 佛手6g
功效: 有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9. 適用于胃炎有脘部脹滿疼痛,,口苦,,食欲減退或伴噯氣泛酸等癥有可隨證加減。
R: 柴胡6g 蘇梗6g 六曲6g 炒黃芩9g 炒白術(shù)9g 香扁豆9g 炒白芍9g 制香附9g 炙延
胡9g 炙甘草3g 八月扎15g 香谷芽12g
功效: 有調(diào)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湯”。
10. 適用于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胃竇炎屬痰熱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隨證加減,。
R: 陳皮6g 枳實(shí)6g 竹茹6g 黃連2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功效: 有苦降辛通,化濕和中之效,,1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并可隨證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