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shù)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yǎng)。由于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jié)婚,。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shù)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chuàng)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jié),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jù)《嫏環(huán)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quán)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多年的背井離鄉(xiāng),她那顆已經(jīng)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戕害。她無衣無助,,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因此可說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愁。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圣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當我們偶然 《詞論》一文也作于此時,。《詞論》是第一篇論述詞的發(fā)生發(fā)展,,評論自有詞以來的諸詞人及明確提出詞不同于詩而“別是一家”的文章,。與此同時,她還同趙明誠一起廣求金石字畫,潛心研究,,從事《金石錄》的著述,。為此,他們常過著儉樸的生活,,“食去重肉,,衣去重彩”,甚至到了俸竭質(zhì)衣的地步,。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不僅文學方面,,在史學方面她的《金石錄》同樣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xiàn)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jié)又重陽”時,倍感孤寂,,于是以黃花自喻說: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gòu)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發(fā)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 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 她后期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diào),,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xiàn)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tài)。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簡明、節(jié)奏急促,,情調(diào)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jié)”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 中州盛日”,。下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 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唳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有兩大特點,,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jīng)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nèi)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谡Z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gòu)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