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這一年,,大明朝除東南沿海倭寇因王直被明廷誘殺而猖狂報復(fù)興起一輪新的劫擾以外,,帝國其它地方還算安靜,。蒙古一部的圖門可汗于嘉靖三十七年起開始在遼河一帶折騰,但明朝當時有名將李成梁和戚繼光,,他們對蒙古人狠打的同時又玩懷柔那一套,,所以東北邊疆并無大的紕漏。當然,,也恰恰在嘉靖三十八年這一年,,明朝建州左衛(wèi)(今遼寧新賓)的女真奴隸主貴族他失(清人稱塔克世)生下一個兒子,肉頭癟臉,,典型的女真孩子,。這孩子生時無異狀,哭聲不響亮,,屋子里面無紅光,,小崽子撅小屁股就尿炕,再普通不過,。 這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滿清立國后編了一堆“神話”,,附會帝系一族祖先的“天稟奇異”,,其實百分百都是瞎話。有據(jù)可考的,,是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此人乃元末一個萬戶(所以他名字很蒙古化)。大明初建立,,他被明廷授與建州衛(wèi)都指揮使,,可以說一家人數(shù)代受大明的深恩厚澤。由于從這位蒙古名的女真爺們開始,,努爾哈赤一族才得發(fā)跡,,日后滿清就把他追尊為“興祖直皇帝”。明朝成化年間,,建州三衛(wèi)勢力日益強大,,明廷派軍在誘殺努爾哈赤五世祖董山后縱騎蹂躪,建州女真死掉近一千二百人,,數(shù)百堡壘被摧毀,,諸部衰落。至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這輩,,由于家世凋零,,他只得與當時女真最強的王杲結(jié)姻,為四子塔克世娶王杲長女額穆齊(這兩人生下努爾哈赤),又把孫女(其長子禮敦之女)嫁給王杲的長子阿臺,。額穆齊病死,,塔克世娶女真另一大酋王臺的女兒為妻(努爾哈赤繼母)。但是,,王杲與王臺有子不共戴天的血仇,而覺昌安,、塔克世父子與王臺走得很近,,常常一起充當明朝軍隊鷹犬,清剿對大明三心二意的女真人,。 萬歷六年(1578 年),,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率大軍平滅不斷進攻明朝邊地的女真大酋王杲,把他抓起送北京凌遲處死,。王杲死后,,其子阿臺據(jù)守古垺城。建州女真另外一個酋長尼堪外蘭與覺昌安,、塔克世父子一起,,站在明軍一邊,騙古垺城內(nèi)的女真同胞投降,。城門打開后,,明軍縱兵大殺,目的在于徹底誅除這些桀驁不馴的女真蠻子,。覺昌安帶兒子塔克世入城找尋自家嫁與阿臺的親孫女,,結(jié)果明軍看見大辮子腦袋就殺,父子二人混亂中雙雙被宰,。另外一個可能是,,高麗血統(tǒng)的明將李成梁心思陰狠,故意縱兵殺掉覺昌安父子,。所以,,高麗棒子算計女真棒槌,第一回合取勝,。 明朝對此次“誤殺”表示歉意,,慰問努爾哈赤,讓他襲任建州左衛(wèi)指揮使,,賠償他三十匹馬,,又贈三十道敕書(專賣憑據(jù))。狼子野心的努爾哈赤當時翅膀不硬,,壓抑悲憤與怒火,,接受了封職與賠償。而“復(fù)仇的怒火”,肯定一直在胸膛里熊熊燃燒,。 萬歷十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其父祖所遺十三副鎧甲起兵,率先滅掉了引明兵圍攻阿臺的女真酋長尼堪外蘭,,因為此人一直被認為是殺害努爾哈赤父祖的“真兇”之一,。尼堪外蘭被殺,努爾哈赤攻取圖倫城,。由此,,努爾哈赤開始了他長達三十年的統(tǒng)一女真諸部的戰(zhàn)爭。 從大系方面分,,女真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與野人女真三大部。當時皆轄屬于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建州女真主體聚合于撫順關(guān)以東,、鴨綠江以北及長白山南麓,海西女真主要居于東遼河流域及松花江長游烏拉河,、輝發(fā)河一帶,,野人女真(東海女真)主要散居在長白山北坡,烏蘇里江靠海處以及黑龍江中下游一帶,。頭十年,,努爾哈赤吃掉了建州女真所有部落。接下來,,古垺山大戰(zhàn),,他打敗海西女真與蒙古科爾沁部的九部聯(lián)軍,然后乘勝擊滅海西女真四部以及東海女真大部,,把海西女真最強盛的葉赫部打得失魂落魄,。再后,野人女真的瓦爾喀,、庫爾哈,、薩哈連等部相繼降服。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自東海至遼邊,,皆在努爾哈赤掌握之下,。 有人會問,努爾哈赤掃蕩過程中,,明朝干什么去了,,怎么聽憑他一方獨大。這是因為,明廷樂得其成,,希望這些女真蠻夷們相互廝殺,,并一直堅信努爾哈赤是對大明忠心耿耿大“狼狗”,不時對其加官晉爵,。正是手中握有不少明廷的封赦和賜物,,努爾哈赤常常炫耀明朝和他的“關(guān)系”,,威懾女真同胞部落,。其間,他本人與兄弟等人多次入北京“進貢”,,大打秋風(fēng)。獲賜金銀不說,,又賺取了朝廷對他的信任,。1595年,明廷更授其“正二品龍虎將軍”的職銜,。如此高官,,努爾哈赤面子不小,與同胞打仗時常常讓人扛著這些官稱招搖炫耀,。同時,,由于萬歷年間太監(jiān)到遼地開礦征稅,明朝邊民不少人逃亡到努爾哈赤轄地,,無形中又增強了他的實力,。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國,,國號“大金”,,史稱“后金”,他本人被“擁推”為“奉天覆育列國英明汗”,。這一年,,努爾哈赤五十八歲,,定年號為“天命”,。努爾哈赤的“都城”隨著他勝利腳步逐步推移,由赫圖阿拉至界凡城,,由界凡城至薩爾滸城,由薩爾滸城至遼陽城,,由遼陽城至沈陽城。在“牛錄制”基礎(chǔ)上,努爾哈赤創(chuàng)建“八旗制度”,,各旗旗主互不轄屬,完全聽命于努爾哈赤一人,。 明朝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陰歷四月十三日,羽翼已豐的努爾哈赤終于向老主子大明朝宣戰(zhàn),,揭開了撫順,、清河之戰(zhàn)的序幕。此后,,相繼有薩爾滸大戰(zhàn),、開原、鐵嶺大戰(zhàn),、遼沈大戰(zhàn),、遼西大戰(zhàn)、寧遠大戰(zhàn),,努爾哈赤步步緊逼,,最終在寧遠城下止步,。后金對明朝的戰(zhàn)略進攻,,發(fā)展到雙方戰(zhàn)略相持的地步。 撫順,、清河之戰(zhàn)——女真旗開得勝的欣喜 開戰(zhàn)之前,,努爾哈赤不念大明王朝對他列祖列宗的恩德,反而公布“七大恨”,,作為發(fā)動進攻的借口,。“七大恨”最原始的原文不可考,內(nèi)容絮絮叨叨,,基本上是一個看家護院的奴才因為主子怠慢自己加上拉偏手而大發(fā)“祥林嫂”式怨嘆,,由于原文過于卑陋欠理,滿清立國后有可能把原始檔案篡改或銷毀,,歷史學(xué)者孟森先生多方鉤沉,,研判,尋找出“七大恨”最接近真實,、原始的版本: 金國(后金)汗諭官軍人等知悉:我祖宗以來,,與大明看邊,忠順有年,。只因南朝(指明朝)皇帝高拱深宮之中,,文武邊官,,欺誑壅蔽,無懷柔之方略,,有勢力之機權(quán),,勢不使盡不休,利不括盡不已,,苦害侵凌,,千態(tài)莫狀。其勢之最大最慘者,,計有七件: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于萬歷年間,,將我二祖(覺昌安與塔克世父子),,無罪加誅。其恨一也,。癸巳年,,南關(guān)(女真哈達部)、北關(guān)(女真葉赫部),、灰扒、兀喇,、蒙古等九部,,會兵攻我,南朝休戚不關(guān),,袖手坐視,,(我努爾哈赤)仗庇皇天,大敗諸部,。后我國復(fù)仇,,攻破南關(guān),遷入內(nèi)陸,,贅南關(guān)吾兒忽答為婿,。南朝責(zé)我擅伐,逼令送回,,我即遵依上命,,復(fù)置故地。后北關(guān)攻南關(guān),,大肆擄掠,,南朝不加罪。然我國與北關(guān),,同是外番,,事一處異,,何以懷服?所謂惱恨二也,。先汗忠于大明,,心若金石,恐因二祖被戮,,南朝見疑,,故同遼陽副將吳希漢,宰馬牛,,祭天地,,立碑界銘誓曰:“漢人私出境外者殺,夷人私入境內(nèi)者殺,。”后沿邊漢人,,私出境外,挖參采取,。念山澤之利,,系我過活,屢屢申稟上司,,竟若罔聞,,雖有冤怨,無門控訴,。不得已遵循碑約,,始敢動手傷毀,實欲信盟誓,,杜將來,,初非有意欺背也。會值新巡撫下馬,,例應(yīng)叩賀,,遂遣干骨里,方巾納等行禮,,時上司不究出原招釁之非,,反執(zhí)送禮行賀之人,勒要十夷償命,。欺壓如此,,情何以堪!所謂惱恨者三也,。北關(guān)與建州,,同是屬夷,我兩家構(gòu)釁,,南朝公直解紛可也,,緣何助兵馬,,發(fā)火器,衛(wèi)彼拒我,?畸輕畸重,,良可傷心!所謂惱恨者四也,。北關(guān)老女(即葉赫部首領(lǐng)布齋之女東哥,,她因貌美,被當作工具多次許配給女真各部首領(lǐng),,一直未能出嫁,,三十三歲時才嫁予蒙古首領(lǐng)蟒古兒泰,又稱“葉赫老女”)系先汗禮聘之婚,,后竟渝盟,,不與親迎。彼時雖是如此,,猶不敢輕許他人,,南朝護助,改嫁西虜(蒙古部),。似此恥辱,,誰能甘心?所謂惱恨者五也,。我部看邊之人,,二百年來,俱在近邊住種,。后前朝信北關(guān)誣言,輒發(fā)兵逼令我部遠退三十里,,立碑占地,,將房屋燒毀,稼禾丟棄,,使我部無居無食,,人人待斃。所謂惱恨者六也,。我國素順,,并不曾稍倪不軌,忽遣備御蕭伯芝,、蟒衣玉帶,,大作威福,穢言惡語,,百般欺辱,,文牘之間,,毒不堪受。所謂惱恨者七也,。懷此七恨,,莫可告訴。遼東上司,,既已遵若神明,;萬歷皇帝,復(fù)如隔于天淵,。躊躇徘徊,,無計可施。于是告天興師,,收聚撫順,,欲使萬歷皇帝因事詢情,得申冤懷,,遂詳寫七恨,,多放各省商人,颙望佇候,,不見回音,。迨至七月,始克清河,,彼時南朝,,恃大矜眾,其勢直欲踏平我地,。……今反覆告諭,,不憚?wù)佌佌撸瑪⑽移鸨?,明我奉天之意,。恐天下人不知顛末,,怪我狂逞,,因此布告,咸宜知聞?#82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