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像顆顆明珠鑲嵌在大地上,。湖泊雖不及海洋那樣浩瀚無垠,也不像江河那樣奔騰不息,,但它卻以千姿百態(tài),、大小不定、咸淡各異,、變化多端的風貌存在著,,并且對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美麗富饒的湖泊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例如水電、灌溉,、航運和對洪,、枯水的調(diào)節(jié),而且含有豐富的水產(chǎn)資源,、礦產(chǎn)資源,、旅游資源等,。湖泊與大江大河一樣,是哺育人類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在長期與湖泊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認識、開發(fā)和利用湖泊,,并形成了獨特的湖泊文化現(xiàn)象,,使中華水文化的園地增添了厚重的內(nèi)容。 一 湖泊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所含物質(zhì)(礦物質(zhì),、溶解物、有機質(zhì)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并參與自然界的物質(zhì)與能量的循環(huán),。一般來說,湖泊是指陸地上低洼地區(qū)儲存大量而不與海洋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的水體,,它與人類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交互關系,。湖泊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僅次于冰川的較大水體,,它的水量是河流蓄水量的180倍,。 根據(jù)成因,湖泊可分為構造湖,、火山湖,、堰塞湖、洼地型湖,、海跡湖,、冰川湖、瀉湖,、巖溶湖,、牛軛湖、風蝕湖,、礁湖等,。構造湖是于地殼變動,特別是地殼斷裂凹陷后,,地表水和地下水聚集在凹陷洼地里而形成的湖泊,。如云貴高原上的洱海?;鹕胶怯捎诨鹕絿姲l(fā),,使火山周圍堆積了熔巖和碎屑物質(zhì),冷卻后火山口變成為封閉的洼地,,洼地積水而形成湖泊,。如吉林長白山天池,。堰塞湖是指火山噴發(fā)出的物質(zhì)或地震時崩塌下來的物質(zhì)阻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如黑龍江的五大連池,。洼地型湖是由一些盆地的最低洼地區(qū)積水,,形成的凹陷洼地形湖泊。海跡湖是指過去為海洋,,后由于地殼變動與海隔開而形成的湖泊,。冰川湖是由于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冰川湖的分布一般都密集成群,。如我國青藏高原的湖泊群,。瀉湖是指淺水海灣被沙嘴或沙壩封閉,從而與海洋完全或部分隔離而形成的湖泊,。如太湖,。巖溶湖為石灰?guī)r地區(qū)受到水(主要是地下水)的溶蝕,形成溶蝕洼地,,水逐漸積聚而形成的湖泊,。如貴州咸寧的草海,是我國湖面面積最大的構造巖溶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牛軛湖指在河曲發(fā)達地區(qū),由于河流自行裁彎取直后遺留下來的河道,,兩端被泥沙淤塞而形成的湖泊。如內(nèi)蒙古的烏梁素海,。風蝕湖是指在干旱風沙大的地區(qū),,有些地方因長期風蝕而形成洼地,積水而成湖泊,。礁湖是熱帶海洋中由于珊瑚在島嶼周圍群積附生,,形成環(huán)狀或帶狀珊瑚礁。島嶼下沉到水中,,珊瑚礁體之間形成湖泊,。如我國南沙諸島地區(qū),有各種形狀的礁湖,。 事實上,,許多湖泊并不都是單純由一種作用而形成的,而是多種作用的綜合結果,。如我國東北境內(nèi)的鏡泊湖,,就是在地殼斷陷的基礎上,后又經(jīng)火山噴發(fā),,溶巖堰塞了牡丹江上游河道而形成的,,因此可以稱為斷陷——堰塞湖,。 另外按照湖泊所在的流域特點分類,可將湖泊分為內(nèi)流湖和外流湖,。內(nèi)流湖在內(nèi)流區(qū),,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在外流區(qū),,屬淡水湖,。按照湖水的含鹽度進行分類,可以將湖分為淡水湖,、微咸水湖,、咸水湖等。 我國幅員遼闊,,湖泊眾多,。據(jù)較新的統(tǒng)計,共有天然湖泊24880個,,湖水面積達83400平方公里,。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48個,,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湖有13個,。此外,還有人工湖泊(水庫)86852個,。 從中國地形圖上看,,我國湖泊分布范圍廣而又相對集中,大致可以劃分五個比較集中的區(qū)域,,即東部平原湖區(qū),、青藏高原湖區(qū)、蒙新高原湖區(qū),、東北湖區(qū)和云貴高原湖區(qū),。在五在湖區(qū)中,又以東部湖區(qū)和青藏高原湖區(qū)的湖泊最多,,占全國湖湖泊面積的74%,,形成東西遙相呼應的兩大稠密湖群。東部湖區(qū)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東南部,,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qū),占全國湖區(qū)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僅湖北一省就有大小湖泊1000余個,,號稱“千湖之省”。其中著名的鄱陽,、洞庭,、太湖,、巢湖、洪澤等五大淡水湖都聚集在這一區(qū)域,。青藏高原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湖泊分布地區(q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qū),大部分湖泊海拔均在四五千米以上,。僅西藏自治區(qū)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海拔高于5000米以上湖泊有70多個。 縱觀我國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為鄱陽湖,,其它較大的淡水湖是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所謂“五湖四海”中所稱的“五湖”,即指上述五湖)等,。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它同時也是我國的最大咸水湖。除了青海湖外,,還有納木錯,、奇林錯等較大的咸水湖。中國還有世界上最高和最低的湖,,最高者為位于西藏高原的窩爾巴錯,,湖面海拔5465米;最低者為新疆的艾丁湖,,位于吐魯番市東南吐魯番盆地最低處,,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5米。最深的湖泊為長白山天池,,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最長的湖泊為班公錯(意為明媚而狹長的湖泊),,位于西藏自治區(qū)與克什米爾交界處,它東西長159公里,,為我國湖泊長度之最,。湖水含鹽量最大的是青海柴達木盆地內(nèi)的茶卡鹽湖,含鹽度在千分之五十以上,,可直接結晶,;最大的鹽湖是位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南部的察爾汗鹽湖,面積1600平方公里,。此外,,位于黑龍江省密山縣東南邊境的興凱湖,,是我國最大的國際界湖(中俄界湖)。 除了自然湖泊以外,,我國還分布著大量的人工湖泊——水庫,。水庫,顧名思義,,就是貯水的“倉庫”,,一般都在河流上建筑大壩攔蓄上游河水而形成。它是一種具有特殊形式的人工和自然相結合的貯水水體,,在水利工程上它又屬于“蓄水”設施,,故通常習稱“人工湖泊”。和天然湖泊相區(qū)別的是,,自然湖泊是靠自然的力量形成的,,而“人工湖泊”則體現(xiàn)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水庫起源于人類為解決水患和蓄水備用的實用目的,。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人民為防止洪水泛濫和灌溉土地的需要,,開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批水庫。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水庫出現(xiàn)在公元前六世紀春秋時代,,即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蓄水灌溉工程,。東漢馬臻所建的鑒湖,是我國最古老的大型蓄水工程之一,。此外,,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系在淮河下游已存在的一些小型湖蕩的基礎上,,經(jīng)黃河長期南徒奪淮及筑堤蓄水形成的水庫型湖泊,。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我國水庫建設掀起了高潮,,50年來,共建成大中小各類型水庫8萬多座,,總庫容占天然湖泊蓄水量的59%,,接近淡水湖泊的2倍。這些水庫除了具有防洪,、蓄水的作用外,,大多還具有發(fā)電、灌溉以及城市供水功能,,一些水庫還被辟為風景旅游區(qū)(如浙江新安江水庫——千島湖,、東北吉林豐滿水庫——松花湖等已成為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qū)),成為人們游覽觀光的精神的樂園。 我國湖泊不但眾多,,分布廣泛,,而且分布地區(qū)民族各異,故對湖泊的稱呼,,就有湖,、泊、池,、蕩,、淀、漾,、泡,、海、錯,、氿,、諾爾、茶卡,、淖,、洼、潭,、海子,、庫勒、浣等30多種,。例如,,我國東部太湖一帶稱湖泊為蕩(黃天蕩、元蕩),、漾(麻漾,、金魚漾)、塘(官塘,、大葦塘),、氿(東氿、西氿),;東北松遼地區(qū)稱為泡,、咸泡子(月亮泡、查干泡),;內(nèi)蒙古稱諾爾(查哈諾爾,、騰格爾諾爾),、淖(察汗淖,、九連城淖)、海子(鹽海子、堿海子)等,;新疆稱庫爾或庫勒(阿克蘇庫勒,、硝爾庫勒);西藏稱錯(納木錯,、羊卓雍錯)或茶卡(伊爾茶卡,、扎布耶茶卡);華北一帶的湖泊較淺,,一般又稱作淀(白洋淀,、東淀)、洼(團泊洼,、文安洼),。湖泊的這些稱謂,有著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征,,并深含著民族與語言的特色,。就民族而言,漢族稱之為湖,,藏族稱之為錯或茶卡,,蒙族稱之為諾爾,滿族稱之為泡子,,白族稱之為海,。而漢民族又因地區(qū)和地方語言的不同,對湖泊又有不同的稱謂,,如江浙和上海人稱蕩,、氿、漾,,山東人稱泊,,河北人稱淀,四川人稱海子,。 關于湖泊,,中國古代并無專門的著述,反映湖泊有關情況的記載,,多散見于地理書籍中,。我國最古老的地理水籍之一的《禹貢》,對湖泊的情況就有一些記述,,如“大野既潴,,東原底平”,意思是說大野澤蓄水后除去了東原的水患,。另一部古書《周易》也說到:“坎為水,,壩則澤之象,。……況國有大澤,澇可為容,,不致驟當沖溢之害,,旱可為蓄,不致遽見枯竭之形,。”說明在先秦時期古人已認識到湖泊有調(diào)節(jié)徑流,、防止水害災害的作用?!吨芏Y》,、《山海經(jīng)》中有湖泊位置、資源及與有關水系關系的記載,。如《山海經(jīng)》謂洞庭湖“夏秋水漲,,方九百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主要記述了黃河,、長江,、淮河等水系情況,但書中亦有不少地方寫到了湖泊,,如對洞庭湖有這樣的記載:“洞庭水廣,,圓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沒其中,。”明萬歷朝,,王洪洲父子撰《三才圖會》,在圖上明確地繪出了各地湖泊的位置,,并附有相應的說明,。清雍正初年,陳夢雷所輯《古今圖書集成》中,,有山川典,,對主要湖泊有專篇記載;在藝文志類中輯錄了大量游記,,其中有描述湖泊名勝的內(nèi)容,。此外,歷代地理志,、河渠志,、地方志等志書中,都有關于湖泊地理風貌等情況的記述,。 二 華夏神州,,名湖眾多。下面擇其要者介紹如下: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其實它并不是古彭蠡澤,而是在南北朝時期因長江的遷移而形成的巨澤,。隋代此湖擴大到古鄱陽山(今波陽縣境內(nèi)),故改名鄱陽湖,。今天的鄱陽湖位于長江之南,,江西之北,廬山東麓,。湖為葫蘆狀,,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處70公里,,湖周長600公里,,面積達3583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48億立方米,。它像一只匍匐在地伸長脖子,,把嘴插入長江飲水的烏龜。經(jīng)松門山為界分南北兩湖,,北部為西鄱湖,,也叫落星湖。南湖稱東鄱湖,,也叫官亭湖,,水面廣闊,如葫蘆之大肚,,是鄱陽湖的主體,。江西境內(nèi)的所有河流均注入此湖,贛江,、撫江,、信江、修水和鄱江等五大河流為鄱陽湖的主要水源,。此湖是由長江遷移而形成的河成湖,,同時還是一個隨季節(jié)變化巨大的吐吞型湖泊。“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線”,,是鄱陽湖的自然地理特征,。每當夏秋雨季,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但見碧波萬頃,,浩淼無際;但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湖面驟然縮小,只見水束如帶,,黃茅白葦,,曠如平野,只剩下些雁泊小湖嵌入其中,。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北部、長江南岸,,面積約為2740平方公里,。它位于長江中游,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北納松滋,、太平、藕池等長江支流,,然后繞過秀麗的君山,,從岳陽樓下奔騰而去,至城陵磯三江口注入長江,。史載,,洞庭湖原為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本為華夏第一大淡水湖。當時的云夢澤橫亙于湘鄂兩省間,,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故司馬相如《子虛賦》有“云夢者八九百里”之說。后由于長江泥沙沉積,,云夢澤分為南并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稱之為洞庭湖,。南北朝以后,由于泥沙淤積,,加之歷代王朝在沿湖地區(qū)大量圍墾,,與水爭地,,洞庭湖只好把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美名讓給了鄱陽湖了。南北朝至唐宋,,洞庭湖逐漸被三湖——東洞庭湖(巴丘湖),、西洞庭湖(赤沙湖)、南洞庭湖(青草湖)所分割,。 太湖位于長江下游,、江蘇省南部,波帶江浙兩省,,水挾蘇,、錫,、常三州,,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是長江三角洲發(fā)育過程中形成的濱海瀉湖,。古太湖的范圍很大,,由于河流帶來泥沙的不斷淤積,湖面不斷縮小,,并分割成現(xiàn)在的太湖,、淀山湖等。太湖湖岸線長400公里,,面積2292平方公里,,有“包孕吳越”之稱。太湖西南納梁溪,、荊溪諸水,,東由瀏河、吳淞江,、黃鋪江注入長江,,成為江南水網(wǎng)的中心。 洪澤湖地處淮河中游,、蘇北平原的中部的淮陰地區(qū),,西納淮河,東泄長江,、黃海,,湖水面積約180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湖岸曲線彎彎曲曲,,全長約365公里。洪澤湖原是泄水不暢的洼地,,后潴成許多小湖,。秦漢時,,它們被稱為“富陵”諸湖,其中以洪澤湖(古稱破釜塘)最大,。隋煬帝巡幸江南,,龍舟經(jīng)破釜塘時,天降大雨,,水漲船高,,舟行順暢,于是改破釜塘為洪澤浦,,取洪福齊天之意,。唐代始稱洪澤湖。洪澤湖的形成,,與黃河及淮河的關系密切,。千百年來,黃河北去南來,,變化不定,,富陵諸湖也隨著時大時小,時滿時涸,。1194年黃河改道奪淮入海,,使淮河水無處排泄,積水而成汪洋之洪澤湖,。明清兩代,,為了維護南北運河的貫通,不斷對東岸防洪大堤加固增高,,洪澤湖遂成高出周圍地面很多的懸湖,,所以古有“倒了高家堰(洪澤湖大堤),清淮(清江,、淮安)不見面”的民謠,。新中國成立后,在洪澤湖修建了三河閘,、二河閘和進水閘等大型節(jié)制工程,,洪澤湖成了全國最大的平原水庫,正常蓄水量達30多億立方米,。 巢湖是坐落在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波帶巢縣、廬江,、肥東,、肥西和合肥四縣一市,為中國第五大淡水湖,以形狀似鳥巢而得名,。巢湖古代稱焦湖,,距今已有一萬年的歷史,為內(nèi)陸凹陷湖,。遠古時代巢湖的面積比現(xiàn)在大三四倍,,后由于入湖河流攜帶大量的泥沙不斷沉積,使湖面面積日漸縮小,,成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最小的一湖,。目前環(huán)湖岸線176公里,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湖面面積為776平方公里。巢湖周圍有大小支流34條,,主要有杭埠河,、豐樂河、派河,、南淝河,、烔煬河,、柘皋河,、白山河和兆河等,呈向心輻射狀匯入巢湖,,湖水由東南出口經(jīng)裕溪河下泄長江,。全流域面積142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0億立方米,。 白洋淀古稱雍奴澤,,位于華北平原中部,水域面積約為500平方公里,,它是由143個(其中面積在百畝以上的較大淀泊90多個)大小不等的淀,、泊組成,外加3700多條溝濠,,水淀相連,,宛如一湖。其中以白洋淀為最大,,故將整個水域稱為“白洋淀”,。白洋淀地跨保定、滄州兩地區(qū),,介于任丘,、安新、雄縣,、高陽等縣之間,,大部分在安新縣境內(nèi),。它從北、西,、南三面,,匯集了潴龍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義河,、白溝河等8條河流的來水,從東面入大清河,,再匯海河入渤海,。白洋淀原是河北中部平原與太行山交接地區(qū)的洪積、沖擊洼地,。古白洋淀水面遼闊,,比現(xiàn)在大三四倍,有“汪洋浩渺,,勢連天際”之說,。 微山湖,位于魯西南,,是山東省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與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首尾聲相連,,猶如一湖,所以四湖合稱為南四湖,。南四湖中數(shù)微山湖最大,,故又統(tǒng)稱為微山湖。它南北延伸達150公里,,總面積1266平方公里,,承納了蘇、魯,、豫,、皖四省八個地區(qū)的來水,有40多條河匯注湖中,,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微山湖的形成,與歷史上著名的梁山泊有關(南四湖和東平湖當年都曾是梁山泊的一部分)。梁山泊又叫梁山濼,,古代曾是一片浩蕩的湖澤,。宋代由于黃河決口,河水匯于梁山一帶而成,。其水面非常遼闊,,南到黃堆集,與南陽,、獨山湖相接,;東北到今東平湖,周圍達八百余里,。滄海桑田,,幾百年來,茫茫水泊大部分淤積成坦蕩的平原,,只有微山湖和東平湖作為古代梁山泊的遺跡,,仍然水波浩渺地留在魯西南的大地上。 洪湖,,位于湖北省洪湖縣(195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將沔陽,、監(jiān)利,、漢陽、嘉魚四縣各劃出一部分地域建立了洪湖縣)境內(nèi),,是湖北省最大的淡水湖,。該湖屬河間洼地湖,,形成于明代成化至正德年間(1465~1521年),。至清道光年間(1833~1839年)湖面急劇擴張,至20世紀50年代,,湖面面積達100多萬畝,。后因人們圍墾種植,湖面有所縮減,。目前湖面南北長約44.6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當湖水位至26米時,,湖面面積約62萬畝,,容積7.5億立方米。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nèi),,是我國第一大咸水湖,。因湖水清澈碧藍、湖面廣袤如海故名。青海湖是大自然賜予青藏高原的瑰寶,,也是青海省名稱的由來和象征,。青海湖古稱“西海”、“鮮水”,,蒙語稱之為“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語叫“庫諾爾”,,意思是藍色的海洋。這一帶早先屬于卑禾羌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北魏時始稱青海,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地質(zhì)科學證明,,這里原本是一片浩瀚的古海洋,二百萬年前,,由于地球造山運動,,一部分海水被隆起的高山圍繞環(huán)住,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青海湖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青海湖湖面海拔3195米。東西最長處為106公里,,南北最寬處為63公里,,環(huán)湖周長約為360公里,湖水面積434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米多,,最大水深近33米。青海湖屬于微咸水湖,,含鹽較低,。由于湖水水溫低,故湖中浮游生物很少,,湖水透明度可達八九米,。 納木錯,是藏語“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薩以北當雄,、班戈兩縣之間。湖南面對的是雄偉壯麗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北側是起伏和緩的藏北高原,。納木錯湖形狹長,,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理,,面積19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超過 一千平方公里在湖中海拔最高的,。湖水的來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補給,,湖水不能外流,為西藏第一大內(nèi)陸湖,。湖水苦咸,,是我國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另外,,坐落于高山,、高原上的有名的淡水湖泊還有云南滇池和洱海、吉林長白山天池,、黑龍江鏡泊湖,、新疆天山天池、福建九鯉湖,、臺灣日月潭等,。 滇池,又名昆明湖,,位于云南昆明市西南郊,,古稱滇南澤,又稱積波池,?!逗鬂h書·西南夷傳》稱其“周回二百余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滇池海拔在1800多米的高原上,,被稱為高空之湖。古代的滇池,,其湖盆面積曾廣達1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積和圍墾,,現(xiàn)在的湖面面積已縮小到約320平方公里,,可蓄水14億立方米。滇池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湖泊,,它接納盤龍江,、寶象河等數(shù)十條支流的來水匯集而成,。吉林長白山天池,又叫龍?zhí)?,是松花,、圖們、鴨綠三江之源,,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頂中朝邊界上,,是典型的火山口湖。天池呈橢圓形,,南北長4.85公里,,東西寬3.35公里,積水面積近1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達2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達2100多米,是中國最高,、最大的火山口湖,。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為312米,,因而也是中國最深的湖泊,。新疆天池,位于新疆阜康縣境內(nèi),,坐落于北天山東段主峰博格達峰西北部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為一個天然的高山湖泊,。湖面呈半月形,,長3400米,最寬處1500米,,面積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可達105米,。天池屬于冰磧湖泊,,是我國已知的最大的冰川終磧堰塞湖。天池在唐宋以前一直被稱為海子,,唐宋以后才賦予其名,,有瑤池、冰池,、龍湫,、龍?zhí)丁⑸裉吨T稱,。鏡泊湖,,位于黑龍江省寧安縣南百余里的崇山峻嶺中,,地處松花江重要支流牡丹江的上游。它由松乙河,、在加集河,、小加集河、房身河以及牡丹江上游大小兩條水系匯集而成,,南北長達45公里,,呈乙字形,最寬處6公里,,最窄處不到0.5公里,。此湖所在的牡丹江上游河段,為早期的地塹谷,,大約一萬年前的一次火山噴發(fā),,洶涌的玄武巖流雍塞了牡丹江河床,形成了我國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滿語稱此湖為必爾騰湖,,意思是水平如境。福建九鯉湖,,坐落在福建仙游縣城東北20公里的九仙山頂,,是個妙自天然的大石湖。它海拔600多米,,居萬山之巔,,為“云和水的居所”,被稱為“天半的湖”,。臺灣日月潭,,位于臺灣南投縣魚池鄉(xiāng)水社村,海拔700多米,,湖周70華里,,水面面積約9平方公里,為臺灣最大的天然湖泊,。環(huán)湖皆山,,湖水清澈,因湖中有一林林繁茂的小島,,把大湖分為二半,,一半圓如日輪,水色丹,;一半曲如新月,,水色碧,日月潭由此得名,。 值得提出的是,,城市湖泊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作用更為直接和顯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臨近或坐落于城市的河流,、湖泊精心建設和整修,,不但為城市供水、防洪,、灌溉,、濟運以及養(yǎng)殖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更使之成為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的重要載體,,甚至成為流傳千古的風景勝地,,如杭州西湖、江蘇揚州的瘦西湖,、北京的昆明湖,、濟南的大明湖以及福州西湖、昆明翠湖等,,都是這類的典型,。 三 湖泊對人類的養(yǎng)育和恩惠,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人類對湖泊的能動開發(fā)利用,,更使湖泊盡顯水產(chǎn)和農(nóng)業(yè)灌溉、航運,、城鄉(xiāng)供水和洪,、枯水的調(diào)節(jié)等方面的利益。 水面浩闊的湖泊不僅是天然的盛水巨盆,,同時也是豐富物產(chǎn)的聚集地,,是孕育水生動植物的天然場所。一泓湖水,,孕育了萬般寶物,,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生物鏈,為人類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產(chǎn)資源,,許多湖泊都有“日出斗金”之說,。我國湖產(chǎn)魚類就有200種以上,其中鯉,、鯽是湖泊中最常見和最主要的魚類,;在淡水湖中還盛產(chǎn)蝦、蟹,、貝類等.,。同時,湖泊中還盛產(chǎn)葦,、蓮,、芡,、菱等多種水生植物。其中,,蘆葦,、蒲草等,不僅是手工編織的原材料,,而且是造紙,、纖維等工業(yè)的原料;蓮,、藕,、菱、芡等都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有的還可以入藥治病,。 鄱陽湖水域遼闊,水草豐美,,餌料繁富,,水溫適度,是極宜魚類繁殖生長的天然魚庫,。湖內(nèi)共有90多種魚類,,尤以體纖透明、味道鮮美的銀魚和肉質(zhì)肥嫩,、鱗下多脂肪的鰣魚最為名貴,,為鄱陽湖名產(chǎn)。此外,,蓮,、藕、菱,、芡以及湖貝珍珠也是著名特產(chǎn),。洞庭湖中盛產(chǎn)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的著名產(chǎn)地,。唐代詩人李商隱《洞庭魚》一詩寫道:“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中盛產(chǎn)鯉,、鯽,、鰱、鳊、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鱔,、鰻,、鰍、蚌等百余種水產(chǎn),,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中華鱘等名貴魚種。洞庭湖中的“湖中湖”蓮湖,,盛產(chǎn)馳名中外的湘蓮,,此蓮顆粒飽滿,肉質(zhì)鮮嫩,,歷代都視其為蓮中之珍,。太湖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之譽,。湖中主要盛產(chǎn)鯉,、鰱、鱖,、鰱,、青、草,、鯽,、鰣等八九十種,另外還有刀鱭,、鰻鱺和河豚等洄游性魚類,,其中以銀魚最負盛名。太湖銀魚有大銀魚和短吻銀魚兩種,,尤其是短吻銀魚,,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另外太湖中還盛產(chǎn)珍珠,、莼菜等名貴水產(chǎn)品。洪澤湖水生,,湖內(nèi)有魚類近百種,,以鯉、鯽、鳙,、青,、草、鰱等為主,,湖中的螃蟹更遠近馳名,。洪澤湖的水生植物也非常著名,蓮藕,、芡實,、菱角在歷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雞頭,、菱角半年糧”的說法,。洪湖由于湖底平坦,淤泥深厚,,水深適度,,水產(chǎn)十分豐富。僅魚類就有18科74種,。螺螄和河蚌也較多,,據(jù)估算,全湖存蚌約7億個,。水生植物遍布全湖,,計有90多種,以蓮藕,、菱角,、芡實為大宗。白洋淀素有“滿瀉荷花千頃葦,,肥美魚蝦萬片菱”之稱,。淀中魚鱉蝦蟹、家鴨野禽,、菱藕雞頭,、蘆葦蒲草樣樣都有,,僅魚類就有數(shù)十種之多,,其中以圓魚,、桂花魚最為馳名。蘆葦是白洋淀中著名特產(chǎn),,不但產(chǎn)量高,,而且皮薄色佳,韌性良好,,用它編織席,、箔,柔軟光滑,堅固耐用,。西藏南部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羊卓雍錯,,素有“西藏魚庫”之稱。湖中浮游生物種類繁多,,由于天然餌料充足,,加之過支去藏民把湖中魚看成神物,從不捕撈,,故湖中魚的密度很大,。據(jù)有關部門估計,湖中魚類蘊藏量可達二三億公斤,。 許多湖泊還是鳥類繁衍生息的天堂,。如鄱陽湖水量季節(jié)性變化大,冬春之季有大量灘地出露,,灘地上生長著大量的水生動植物是禽類佳餌,故鄱陽湖成為鳥類的理想家園,,每年冬季,,大批珍禽來此越冬,這些珍禽中有國家保護的一,、二類鳥類,,如天鵝、白鶴,、丹頂鶴,、鴻雁、白顴,、里鸛和小天鵝等,。據(jù)統(tǒng)計,生活在鄱陽湖上的鳥類共有150多種,,其中水禽有69種,,世界珍禽十多種。青海湖中有一座著名的鳥島(狀似蝌蚪,,位于湖的西北隅,,面積為0.11平方公里),是群鳥聚會之所,,每年春天,,數(shù)以十萬計的各種候鳥如斑頭雁、魚鷗,、棕頭雞,、鸕鶿等成群結隊從南方飛來,鳥群此起彼落,把整個小鳥遮蓋得嚴嚴實實,,成為青海湖的一大奇觀,。到了產(chǎn)卵季節(jié),群鳥筑巢壘窩,,全島鋪滿了密密麻麻的鳥蛋,,俯拾即是。 不少咸水湖泊中還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鹽類資源和礦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我國青藏、蒙新地區(qū)的咸水湖和鹽湖,,分布相對集中,,鹽的種類齊全,儲量較大,,開采條件便利,。如我國第二大咸水湖納木錯湖,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其中食鹽,、堿、芒硝,、硼等的儲藏量在各大咸水湖中名列前茅,。此外,一些湖泊還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世界上有不少高原和山區(qū)湖泊的水力資源得到了開發(fā)利用,。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羊卓雍錯,與雅魯藏布江的距離僅為10公里左右,,但湖面竟高出江面840米,,如此大的落差,水力資源的開發(fā)潛力巨大,。 遠古時代,,沿湖一帶的華夏先民便傍湖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視湖泊為世代繁息的生命之湖。湖泊對人類的恩賜是豐厚的,,它最早是以豐富的水生動植物資源為原始人提供著無窮無盡的裹腹食物,。即使在進入農(nóng)耕文明社會,守湖而居的人們?nèi)砸圆遏~撈蝦作為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經(jīng)濟方式,。許多湖泊水域,,還被開發(fā)成種植和養(yǎng)植基地,,湖區(qū)人民或菱荷茭蒲或養(yǎng)殖魚鱉蝦蟹,兼收副業(yè)之利,。 湖泊都是天然的水庫,,可以大量地蓄存水資源,從而為農(nóng)業(yè)灌溉,、工業(yè)生產(chǎn),、城鄉(xiāng)人民生活水服務。許多湖泊周邊地區(qū),,差不多都是魚米之鄉(xiāng),,有的還成為重要的糧棉生產(chǎn)基地。如太湖流域地跨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面積3.65萬平方公里,。太湖地區(qū)是個四周高,、中間低的碟形洼地,田地肥沃,,尤其是水稻產(chǎn)量很高,。五代時期的吳越國和南宋朝朝廷,全都依恃太湖地區(qū)繁榮的經(jīng)濟而維持偏安的局面,。元以后,在北方建都的元,、明,、清王朝所需要的皇糧漕米,大部分出自太湖之濱?,F(xiàn)在,,以盛產(chǎn)稻、麥和蠶桑著稱的太湖平原,,仍然是國內(nèi)重要的糧食和絲綢產(chǎn)地,,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鄱陽湖周圍是一個湖泊,、平原,、低丘、河流相間的盆地,,一般稱作鄱陽湖地區(qū),,亦稱贛北平原。它北起九江,、都昌,,南達新干,、臨川,西到新余,、上高,,東抵貴溪,廣袤無際,,面積達3.9萬平方公里,。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江西省的主要糧棉產(chǎn)區(qū)。湖區(qū)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著名的“貢米”就出產(chǎn)在鄱陽湖區(qū)的萬年縣荷橋一帶,。作為人工湖泊的水庫,其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城鄉(xiāng)人民生活供水的作用更為顯著,,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如建于東漢的鑒湖(位于當時會稽郡山陰縣內(nèi),今屬紹興縣,、越城區(qū),、上虞縣),被人譽為“越之有鑒湖,,如人之有腸胃”,。由于鑒湖湖面相對高于北部濱海平原,對灌溉農(nóng)田十分有利,,“水少則泄湖溉田,,水多則滯田中水入海”,使曺娥江以西,、古浦陽江以南的九千頃土地得以灌溉,,使原本“僻陋之邦”的紹興一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至東晉時,,這里成了東南最富庶的地區(qū)之一,。再如使用中國成立以后所建的密云水庫、潘家口水庫,,已別成為維系北京,、天津兩大城市生存與發(fā)展的“生命線”。 湖泊,、水庫可以調(diào)節(jié)河川徑流量,,其防洪作用也很明顯。如庭湖容納著湖南境內(nèi)湘,、資,、沅,、澧四水水量,并且在長江漲水時,,有1/3左右的洪水先泄入湖內(nèi),,然后在城陵磯再徐徐吐入長江,對于調(diào)節(jié)長江洪水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鄱陽湖接納長江及贛江,、撫河、住江,、鄱江,、修水等河流,在洪水季節(jié),,其巨大的庫容能有效地蓄存長江洪水,,削減洪峰。如1954年長江中下游發(fā)生大水,,當時進入鄱陽湖的最大洪峰流量達48500立方米每秒,,而泄水量卻只有22500平方米每秒,不僅削減了洪峰流量,,而且使洪峰滯后了3天,,大大減輕了長江下游的防洪壓力。洪澤湖不但對于調(diào)節(jié)淮河洪水發(fā)揮著起著重要的功能,,同時,,在黃、淮,、運交口的明清兩代,,洪澤湖還起到了“蓄清刷黃”的特有作用。
湖泊的水運之功亦不可沒,。湖泊是江河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較大的湖泊幾乎都與上下游的河道相溝通,,故湖泊本身就是天然的運道,。湖泊不但溝通了沿湖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溝通環(huán)湖地區(qū)與外界聯(lián)系的水運通道,。如我國東部地區(qū),,尤其是江淮中下游地區(qū),湖蕩密布,,港汊交織,,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太湖等,,無不與附近的江河相通,,又與湖區(qū)各支流河道緊密相連,這些湖泊自然就成為與周圍地區(qū)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水上交通樞紐,。 湖泊還是天然的空氣調(diào)節(jié)器,。如滇池寬闊的湖面,猶如一個巨大的空氣調(diào)節(jié)箱,,白天湖水吸收熱量,,西南風把涼爽的空氣吹向市區(qū);夜晚湖中的水蓄藏的熱量放出,,同市區(qū)的冷空氣交換,。昆明之所以成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無處不飛花”的春城,,是與滇池的存在分不開的。 值得提出的是,,許多湖泊都以煙波浩渺或風光旖旎成為著名的旅游風景區(qū),,為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的食糧,并成為文人墨客們爭先呤詠的對象,,由此也使湖泊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對此,筆者將在下文作重點闡述,。 四 我國古代對湖泊治理與開發(fā)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筑堤防洪,發(fā)展灌溉,。 陂塘一般是在原來自然湖澤的基礎上經(jīng)過人工圍筑而成的蓄水工程,,其作用主要是蓄水灌溉,兼有防洪除澇以及養(yǎng)殖等方面之利,。陂塘多建于丘陵地區(qū),,主要是利用丘陵起伏的地形,在蓄區(qū)周圍筑堤,,形成一定蓄水量的人工湖,,引水灌溉。 比如被譽為“淮河水利之冠”的芍陂就是這樣的陂塘蓄水工程,。芍陂既今之安豐塘(安豐塘之名最早見于唐代),,位于安徽壽縣南,為它利用天然湖泊,,并在其周圍低處筑堤形成大型陂塘,。據(jù)《水經(jīng)·肥水注》載:“陂周百二十里許,,在壽春南八十里。……陂有五門,,吐納川流,。”相傳芍陂為春秋時楚相孫叔敖所建。陂成之后,,改變了當?shù)責o雨則旱,、多雨則澇的局面,使這帶成為著名的產(chǎn)糧區(qū),。戰(zhàn)國后期壽春一帶的繁榮與芍陂的效益有直接的關系,。后代對芍陂多有修治,如東漢章年間,,廬江太守王景主持整修芍陂,,可灌田萬頃,“由是墾辟倍多,,境內(nèi)豐給”(《后漢書·王景傳》),。東晉稱芍陂為“龍泉之陂,良疇萬頃”(《晉書·伏滔傳》),,唐代稱芍陂“陂徑百里,,灌田萬頃”(《舊唐書·地理志》),直到當代,,安豐塘經(jīng)過擴建改造,,仍發(fā)揮著顯著的灌溉效益。 再如鑒湖,。鑒湖又稱境湖,,位于今浙江紹興縣境內(nèi),是江南最古老的的大型灌溉工程之一,。紹興縣境,,從東南到西北,為會稽山脈所環(huán)繞,。北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再北就是杭州灣。歷史時期,,山會(今紹興附近)平原內(nèi)澇嚴重,由于排水不暢,,潴成無數(shù)湖泊,。枯水季節(jié),,各湖彼此隔離,,僅以河流港汊相聯(lián)系,,一旦洪水暴發(fā)或遇錢塘大潮,則泛濫漫溢,,成為一片澤國,。春秋波至漢代,當?shù)厝嗣裨鴮@里的湖泊進行改造,,陸續(xù)建成了一些陂塘,。但由于這些陂塘工程較小,使這里仍然處于內(nèi)澇和潮汐的威脅之中,。直到東漢時期,,在當時會稽太守馬臻的主持下,利用當?shù)?#8220;山—原—海”的有利地形,,在各湖的北端筑了一道長長的圍堤,,形成了一個大的蓄水湖泊,即鑒湖,。鑒湖建成后,,不但大減輕了河流泛濫和內(nèi)澇災害,而且可能蓄水灌溉,,達到了除害興利的目的,。據(jù)劉宋時孔靈符所著的《會稽記》載,鑒湖形成后,,“若水少則泄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泄田中水入海,浙以無兇年,。其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灌田九千余頃”(引自《通典·州郡十二》)東漢以后,鑒湖的水利設施陸續(xù)又有所增加,,形成了一個由堤,、灌溉水閘、溢洪道等組成的灌溉樞紐,。 又如鄱陽湖,,早在東漢時期,當?shù)厝嗣窬烷_始筑堤防洪,。據(jù)史書記載,,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河南西道觀察使韋丹在南昌縣建陂塘湖堰598年,,灌田一萬二千頃,。20世紀50年代以來,湖區(qū)興修和整修了近3000公里長的圩堤,同時修建了一大批蓄水工程,,并形成了一個以大中小,、蓄引提相結合的灌溉工程體系,使鄱陽湖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天然湖泊經(jīng)過開發(fā),,其灌溉效益顯著。如處于長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地區(qū)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洪,、巢湖等湖區(qū),,因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yōu)越,,加上唐宋以后垸田水利發(fā)達,,使這些地區(qū)大多成為我國著名的“糧倉”和“魚米之鄉(xiāng)”,對中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通航孔道,濟運“水柜”,。 運河通航,,湖泊既是通道,更是濟運的“水柜”,。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經(jīng)過歷代的苦心經(jīng)營,我國終于建成了以隋代南北大運河,、元代京杭大運河為標志的綿延數(shù)千里的運河網(wǎng),。運河通航,“自是天下利于轉輸”(《通典·食貨·運漕》),。但運河工程浩大,,為了減輕工程量和縮減工期,聰明的古人因地地利用天然河湖加以擴展和連接,,從而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淮安至揚州一段的運河(即邗溝),有湖漕之稱,。這一地段地勢低洼,,形成眾多的湖泊,宋以前的多段運道是從湖中穿行的,。 湖泊除了作為天然的運道之外,,更主要的是發(fā)揮蓄水濟運的功能,。通航有賴于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作保障,否則就會出現(xiàn)漕船擱淺難行乃至中斷的問題,。天然河湖以及人工陂塘(因天然河湖大多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一年四季供水不均,,有時難以保證運河四季通航供水的需要,,尤其是在冬春少雨季節(jié)。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古人采取筑塘潴水的辦法濟運,,即利用運河附近大小湖群和陂塘,加以疏浚,,或者把它們串聯(lián)在一起,,儲蓄水源)對運河的水源接濟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南北大運河山陽瀆的一些河段,,因其河床高于長江和淮河,,江淮之水難以接濟運河水量之不足,故流向長江的一段則靠沿運的高郵湖,、太子港,、句城湖、愛敬陂等湖陂群的蓄水供應,;流向淮河方面的則靠射陽湖,、白馬湖等天然湖群供水。江蘇丹陽的練湖,,也是江南運河的著名天然供水水柜,。練湖在唐代“周八十里”(《新唐書·地理志》卷四一),唐代宗時期,,轉運使劉晏和潤州刺史韋堅為了保障練湖蓄水以滿足濟運的需要,,禁筑練湖橫堤,控制灌溉用水,,從而保證了練湖天然水柜作用的發(fā)揮,,使運道暢通無阻。再京杭運河的會通河段(南在茶城與黃河相會,,北在臨清與衛(wèi)河相會)是京杭運河地勢最高的河段,,沒有大江大河可以利用,沿運一帶的泉水便成為濟運的主要水源,。這些泉水匯積成湖,,當時有南旺湖(周長一百五十余里)、南陽湖(周長七十余里),、安山湖(周長八十三里),、昭陽湖(周長八十余里)以及武家湖、赤山湖、微山湖,、呂孟湖,、張玉湖等,成為調(diào)濟運河水量的天然水柜,。 第三,,城市供水,美化環(huán)境,。 城市興起之后,,湖泊對城市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盡管許多位于城市或坐落于城市附近的湖泊一般面積和水量不大,,但其作用卻不可低估,。經(jīng)過精心建設,他們大多不但是城市供水,、灌溉,、航運的水源地,而且以秀美的風景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家園,。如杭州西湖,、武漢東湖、南京玄武湖,、濟南大明湖,、北京昆明湖等。 位于杭州城西的西湖,,最早是杭州的供水源地,。唐代宗時,李泌曾在杭州城內(nèi)開六井引西湖水入城,,解決了百姓飲食咸苦之水的問題,。唐穆宗時,白居易為杭州刺史,,不僅疏理湮塞的六井,,建造了東堤,還建設建了石涵(閘)和筧(引水的竹制管道),,供給城市居民用水和郊區(qū)農(nóng)田灌溉,;另建溢洪道一處,以宣泄非常洪水,。五代和北宋仍大力開發(fā)西湖水利,,使之成為一座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特別是蘇軾曾兩次在杭州任地方官,。鑒于西湖水利失修帶來的嚴重后果,,他帶領當?shù)孛癖妼ξ骱M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治,,包括浚湖、造閘堰,、整治六井等,,歷時數(shù)月,終于使西湖復見唐時煙水渺渺,、綠波盈盈的景象,。以后,西湖經(jīng)過歷代的不斷建設與經(jīng)營,,終于成為聞名中外的風景區(qū)。 南京城北的玄武湖,,原與長江相通,。六朝時,玄武湖曾是皇家訓練水軍的地方,。此湖又一度是皇家的苑囿,,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曾在湖中洲上廣建樓臺亭閣,北經(jīng)常與文人學士蕩舟其中,,飲酒賦詩,。玄武湖也曾歷盡滄桑。北宋時,,曾廢湖為田,。元代經(jīng)過兩次疏浚,恢復了湖面,,并使湖的上下游河道相貫通,,既可蓄水供給城內(nèi)所需,又可排泄城內(nèi)瀝水入江,。明代,,又將玄武湖與琵琶湖、前湖一起作為城東的護城河,,仍起著調(diào)蓄和排泄洪水的作用,。自此以后,四百多公頃的玄武湖重又碧波蕩漾,,湖畔堤柳含煙,,樓閣隱現(xiàn),成為南京城的一處勝跡,。 北京的昆明湖,,元代名甕山泊,曾是通惠河的重要供給水源地,。清代乾隆時期對此湖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擴建,,擴大了湖的庫容,,新湖周長達三十余里,積水面積為原湖的二三倍,,并形成了高水湖,、養(yǎng)水湖、泄水湖和昆明湖組成的一組多級調(diào)節(jié)的水庫群,,成為一座能引,、能蓄、能排的綜合水利樞紐,,具有向城市,、灌溉、航運,、園林供水的綜合效益,。同時,在昆明湖和萬壽山基礎上形成的頤和園,,到處是一派綺麗的風光,。可見,,昆明湖對北京城的發(fā)展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五 湖泊和江河一樣,是孕育和滋養(yǎng)人類文明的搖籃,。悠悠的江湖之水,,不但養(yǎng)育了水濱澤畔的人們,也孕育了無數(shù)著名的都邑名城,、名勝古跡和文化名人,。 古太湖地區(qū),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原始人類聚居內(nèi)陸們寫就了太湖地區(qū)最早的歷史,??脊虐l(fā)掘表明,在太湖之畔有過相當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文明,,人們很早就使用被稱為“幾何印紋硬陶”的陶器,,還有原始瓷器。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從陜西關中西部遠奔而來,帶來了黃河流域先進的農(nóng)耕技術,,建立了江南最早的古國“勾吳”,,后來其子孫在這里創(chuàng)立吳國,太湖成為“吳中勝地”,,孕育了后世輝煌燦爛的吳文化,。后來,,越國亦在江南崛起,吳越爭霸,,金戈鐵馬,,持續(xù)經(jīng)年,太湖地區(qū)既作為古戰(zhàn)場,,又是雙方壯大經(jīng)濟實力的根據(jù)地,。直到王勾踐滅吳,范蠡泛五湖(太湖之別名)而去,,留下一段功成身退的佳話,。唐宋以來,太湖流域一直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和最為富庶的地區(qū)之一,。與此同時,,浩浩太湖還養(yǎng)育了蘇州、無錫等著名都市,。如太湖明珠無錫,位于太湖的北岸,,南挾太湖,,北面長江。從商代晚期泰伯建立江南第一國“勾吳”開始,。無錫已有三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這里氣候溫潤,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有名的米糧倉,,素有布、米,、絲,、錢四大碼頭之稱。特別是經(jīng)過隋唐五代時期的開發(fā),,至宋代無錫人口已愈十萬,,商業(yè)繁榮,物富民豐,。一弘太湖水,,不但使無錫秀美迷人,也使文脈悠悠,,幾千年來,,無錫秉太湖之靈氣,人文薈萃,,名流倍出,,如李紳,,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詩人,也是唐詩新樂府的倡導者,,其《新題樂府詩》二十首,,在唐詩中獨樹一幟,尤以《憐農(nóng)》二首廣為流傳,。南宋詩壇中興四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之一的尤袤,,明清之際的史學家計六奇、顧祖禹,,清初著名文學家楊觀潮,、顧貞潮,還有師被譽為中國繪畫史三杰的顧愷之,、倪瓚,、王紱,《二泉映月》的作者民間音樂家阿炳等也都是無錫人,。 云南的滇池地區(qū),,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脊棚@示,,滇池周圍密布親石器時代的遺址達數(shù)十處之多,表明在一萬年前,,位于云南中部的滇池周圍地區(qū)就有人類棲息繁衍,。西周時,屬于氐族語系的叟族,,從外地來到滇池一帶定居,。戰(zhàn)國時,楚國大將莊蹺率兵進入滇池地區(qū),,并在此“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史記·西南夷傳》)。莊蹺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chǎn)方工,,推動了滇池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漢時,中央政府設益州郡與滇王共治滇池流域(治所在今晉寧附近),,并在此“造起陂池,,開通溉灌,墾田二千余頃”(《后漢書·西南夷傳》)唐天寶年間,,在今昆明東建起拓東城,,為昆明建城的開始,。五代時,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大理國共設八府四郡,其中鄯闡府治設在拓東城,,管理滇城地區(qū),。在大理政權統(tǒng)治的的三百年間,鄯闡城的經(jīng)濟,、貿(mào)易不斷發(fā)展,,逐漸成為滇中最繁華的城池。元代在這里設置“昆明千戶所”,,昆明二字始作地名,。這后,昆明成為云南省政治,、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其后昆明在滇池滋養(yǎng)下,逐漸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元代,,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這里漫游多日,并在《游記》中寫道:這里有豐富米,、麥、魚,、鹽,、酒等物產(chǎn),水陸交通便利,,“城大而名貴,,商工甚眾”,“系一壯麗大城”,。明清時期,,以昆明為中心的滇池地區(qū)更加繁華富庶,沿滇池一帶出現(xiàn)了眾多的風景名勝之地,。如昆明城西,、滇池草海之濱的大觀公元(近華浦)內(nèi),建有一座著名的大觀樓,。樓高三層,,登樓眺望,眼前滇池波光浩渺,,帆影悠悠,。大觀樓建成后,,文人雅士爭相登樓觀景,作詩賦詞,,一時盛況空前,。在從多的吟詠中,清代孫髯翁所作的長達一百八十字的長聯(lián)最為有名,,也使得大觀樓和五百里滇池名聲大振,。 洞庭湖位于荊江南岸,地跨湘,、鄂二省,,滋養(yǎng)著湖南的安鄉(xiāng)、南縣,、華容,、漢壽、沅江,、澧縣,、常德、益陽,、湘陰,、岳陽、桃源,、臨澧,、臨湘、長沙和湖北的松滋,、石首,、公安等近20個縣市。洞庭湖中的君山,,不過是一座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島,,但卻遍布文化古跡,如二妃墓,、封山印,、柳毅井、朗吟亭,、射蛟臺,、傳書亭、飛來鐘等,。皮外,,君山的一草一木、一臺一亭,無不附麗著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不但贊頌了洞庭湖和君山的奇麗,,也說明在很早以前,這里便有中華先民的足跡,。近年來,,在君山一帶發(fā)現(xiàn)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了陶片和石斧,,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洞庭湖畔繁衍生息。古城岳陽這座文化名城,,是八百里洞庭之濱的一顆璀燦明珠,。岳陽古名巴丘、巴陵,,地處洞庭湖與長江的匯合處,,東望匡廬,西臨洞庭,,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对狸栔尽分^“四瀆長江為長,,五湖洞庭為宗,江湖之勝,,巴陵兼有之”,。岳陽在長江和洞庭湖的共同養(yǎng)育下,從一個巴丘(東漢末筑)小城,,逐漸成為“越,、巴、蜀,、荊、襄之會,,全楚之要膂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雄踞于岳陽古城西隅的岳陽樓,東倚巴陵山,,西臨洞庭湖,,北枕萬里長江,南望三汀四水,,氣勢豪壯不凡,。它與武昌黃鶴樓、南昌騰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著名詩人相繼到此,,或登樓,,或泛舟,奮筆書懷,,潑墨為文,,留下了許多呤湖詠樓的佳作,使洞庭湖和岳陽樓名聲益大,。北宋范仲淹所作的傳誦千古的名篇《岳陽樓記》,,更湖樓名揚天下。 鄱陽湖湖區(qū)總面積1萬平方公里,,包括湖口,、星子、都昌,、鄱陽,、余干、進賢,、南昌,、九江等縣市的濱湖地區(qū),歷史上就是江西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自古被譽為東南昌盛之地的南昌,地處贛江下游,,鄱陽湖的西南岸,,公元前201年設郡建城。這座歷史悠久的名城,,同樣是在由贛江和鄱陽湖共同養(yǎng)育的驕子,。唐宋時南昌為我國江南都會,明清以來一直是江西省會,。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坐落在南昌市的贛江邊上,。瀕臨長江和鄱陽湖的九江,同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現(xiàn)已成為江西省紡織工業(yè)的中心,。 我國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地處高山草原之間,這里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是我國各民族聚集的地方,,除漢族外,還有羌族,、吐古渾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從遙遠的古代起,,這里就是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另外,這一帶還以盛產(chǎn)“秦馬”,?!对娊?jīng)》中就有關于“秦馬”雄健和美馳的描寫。隋唐時,,“秦馬”與“烏孫馬”,、“血汗馬”皆為良種馬,皆以能征慣戰(zhàn)著稱,。 其它湖泊與人類文明起源和發(fā)展同樣關系密切,。如坐落于巢湖之濱的巢縣,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三千六百年前的夏代,,這里是古巢國,相傳是桀南奔此建國的,,《輿地志》稱“臥牛山有桀王城”,。春秋時屬楚國,稱居巢,??h城東北10余里的亞父山是西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的故鄉(xiāng),有亞父祠,、亞父井等遺跡,。云南之西的洱海,,是我國白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祥地,。早在公元前二世紀,蒼洱地區(qū)就生活著一些較大的部族。其后,,漢代曾在大理設置郡縣,。唐宋之際,這一帶是臣屬唐宋王朝的南詔,、大理地方政權的中心,,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特別是洱海養(yǎng)育的歷史文化名城——大理,,堪稱洱海之濱一顆璀燦的名珠,。鏡泊湖之畔的東京城,為古渤海國的都城,。八世紀的唐代時期,,族在東北廣闊的土地上建立一個“震國”,并把國都設在了美麗的鏡泊湖濱,。震國的國王后來歸附大唐帝國,,被冊封為渤海國,版圖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延伸到渤海之濱,。這個古國一度十分興盛,,直到八世紀才滅亡。位于內(nèi)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高原的呼倫湖,,是北方最大的湖泊,,也是養(yǎng)育北方游牧民族成長的搖籃。湖的周圍,,水草豐美,,是內(nèi)蒙古地區(qū)最優(yōu)良的天然牧場之一??脊虐l(fā)現(xiàn),,湖泊周圍有大量豐富的細石器,以及魚叉,、魚鏢等,,表明在遠古時代這里就有人類生息。漢代,,湖畔是鮮卑人聚居地,。 許多湖泊還以水域和獨特的地形為載體,演繹出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故事,。如鄱陽湖地理位重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闊大的湖面,,也為英雄們叱咤風云提供了舞臺,。相傳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曾在此訓練水軍,就是因為東吳有了一支精銳的水軍,,才為赤壁大戰(zhàn)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砝碼,。唐代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失敗后,亦在此湖的孤山上削發(fā)為僧,,隱居多年,。元末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zhàn)鄱陽湖,,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極著名的戰(zhàn)役,。此外,明王守仁還在此湖督兵擊敗寧王朱宸濠的反叛,;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亦曾在湖上大破湘軍水師,。白洋淀內(nèi)溝壕縱橫,蘆葦叢生,,當年曾是抗日健兒馳騁殺敵的戰(zhàn)場,,著名的雁翎隊利用淀區(qū)港汊相連的地形和便于隱蔽的蘆葦蕩,神出鬼沒,,出奇制勝,,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創(chuàng)立了平原水網(wǎng)地區(qū)抗戰(zhàn)的光輝業(yè)績,。著名電影《小兵張嘎》,、《新兒女英雄傳》的故事也發(fā)生在白洋淀一帶。山東的微山湖(為4個相互聯(lián)貫的湖泊的統(tǒng)稱),,曾是當年著名的梁山泊的一部分,。浩蕩的水泊成為北宋農(nóng)民起義軍活動的廣闊場所,演繹出許多可歌泣的動人故事,??谷諔?zhàn)爭時期,威震四方的鐵道游擊隊曾以微山湖和微山島作為根據(jù)地,,轉戰(zhàn)于臨沂,、棗莊及津浦鐵路沿線,活躍于微山湖蘆葦叢中,,打得日寇聞風喪膽,。洪湖內(nèi)港汊交錯,蘆葦蔽天,,自古以來就是戰(zhàn)場,。元末明初,陳友諒領導的農(nóng)民(漁民)起義軍起義就是在這里揭起義旗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洪湖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憑借洪湖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堅持三年游擊戰(zhàn)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 六 湖泊不僅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不僅是興農(nóng)興漁和水上交通的物質(zhì)基礎,,湖泊還給人類留下了美麗的湖光水色,為人類提供了超出物質(zhì),、功利之上的的精神享受,。湖泊是最美的自然形態(tài)之一,它所具有的形,、影,、聲、色,,以及它與日月相輝映,、與山石相配合所形成的和諧之美,給大自然增添了無限風采,。中華湖泊之美,,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如洞庭雄闊,,鄱陽奇?zhèn)ィ钚?,西湖嫵?#8230;…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許多湖泊都以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成為成為令人向往的好去處,。 洞庭湖橫亙八百里,水天一色,,渺渺似海,,自古風光卓絕,勝跡無數(shù),。湖面浩瀚迂回,,港汊縱橫,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渚清沙白,漁帆點點,,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且湖光山色,四時景色不同,,一日之中陰晴早晚亦變化萬千,。對于洞庭美景,清代《洞庭湖志》載“瀟湘八景”中有“洞庭秋月”,、“漁村夕照”,、“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江天暮雪”以及“日影”,、“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漁影”、“鷗影”,、“雁影”等洞庭“十影”,,如今仍能觀賞得到。沿湖有岳陽樓,、君山,、慈氏塔、屈子祠,、魯肅墓,、城陵磯、金門劉備城等名勝古跡,,其中當推蕩漾湖中的君山和聳立湖畔的岳陽樓最負盛名,。君山,古稱湘山,,又名洞庭山,,是湖中一個晶瑩如碧玉的小島,遍山青翠,,風景如畫,,所謂“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是也,。此外山上有湘妃廟,、二妃墓、柳毅井等古跡。岳陽樓建于唐代,,為千古勝境,,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盛譽。 鄱陽湖北通長江,,南接贛江,,地處要沖,又與廬山遙遙相對,,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是著名的風景游覽區(qū),。湖上風光,煙波浩蕩,,一望無際,,有大海般的壯闊與雄美。“茫茫彭蠡春天地,,白浪卷風濕天際”,。如遇風雨,湖上風嘯浪涌,,波濤連天,,鉛云低垂,混沌一片,。風平浪靜時,,碧水共天,風帆浮隱,,直接長空,,此時湖上泛舟,有“開帆入天境”之妙,。浩蕩萬頃的鄱陽湖中有落星石,、大孤山(鞋山)、南山等風景名勝,,湖岸有周瑜點將臺,、望湖亭等景點。還有雄峙于長江南岸,、洞庭之濱的廬山以及坐落于鄱陽湖口,、長江側畔的石鐘山。鄱陽湖的風景名勝以西鄱陽湖的葫蘆頸為最多最美,,此處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尤為奇特的是,在湖中最狹處的水中,,聳立一山,,名曰大孤山,與附近長江中的小孤山遙遙相對,,為秭妹山,。大孤山周長百余米,海拔90米,。山項有天后宮,、梳妝臺、鎮(zhèn)湖塔等古跡,。石鐘山陡壁臨江,,地勢險要,因山多罅穴,,水石相擊,,聲如洪鐘。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親臨考察,,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石鐘山記》,。山上園林建筑,玲瓏優(yōu)美,;石刻字畫,,琳瑯滿目。被譽為“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就坐落在鄱陽湖的西邊,。山上有流泉飛瀑,蒼松古柏,,云遮霧繞,,風景優(yōu)美,是我國著名的避暑勝地,。 太湖,,煙波浩蕩,峰巒縹緲,,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太湖之美在水。臨湖遠眺,,煙水茫茫,,水天相連。由于太湖是大型淺水湖泊,平均水深僅1米多,,湖面開闊,,易形成波浪,波浪又易受湖底摩擦作用,,故波雖多但浪不高,,晴天“四周騰黛浪,萬頃泛金漚”,,恬靜明朗,。風雨之時,又有“一片天風吹細柳,,萬頃駭浪吻長廬”的壯闊畫面,。太湖北岸,層巒疊嶂,,山環(huán)水復,,是名勝古跡數(shù)理化的薈萃處,最著名的當屬黿頭渚和蠡湖,。黿頭渚是沿岸充山向西伸入湖中的半島,,形如黿頭,,故名,。“太湖絕佳處,畢竟在黿頭”,。登上黿頭渚,,便見太湖岸邊巨石臥波,雪濤飛濺,;遠望太湖,,水天相接,浩瀚無垠,。岸邊崖上,,鐫刻著“包孕吳越”、“橫云”石刻,。蠡湖又名五里湖,,湖西經(jīng)犢山門和太湖相通。300多米長的寶界橋,,猶如長虹臥波,,將蠡湖分為兩半。蠡湖亦曠亦逸,,風韻天然,。湖的北岸之濱有蠡園,以水飾景,古典幽雅,,十分精巧,,為江南最負盛名的園林之一。太湖之美亦在七十二峰,。太湖中散布四十八處島嶼,,這些島嶼與沿岸的半島、山峰合在一起,,號稱七十二峰,。它們自浙江天目山蜿蜓而來,或止于湖畔,,或紛紛入湖,,形成山環(huán)水抱的形勢,組成一幅山外有山,、湖外有湖,、碧波銀浪、重巒疊翠的天然圖畫,。湖中最大也是最美麗島是洞庭西山,,位于湖的南部,和洞庭東山隔水遙對,。太湖七十二峰,,西山占四十一座。山中主要以自然美取勝,,最有特色的如秋月,、晚煙、積雪,、梅雪之類,。太湖之美,還在于太湖之濱構筑的精美山水園林上,,環(huán)湖亭軒錯落,,屋舍清雅,更有文人雅士隱居期間,,給自然風光“國色天姿”的太湖增添了無盡的文化之美,。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像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最原始、質(zhì)樸的美往往更具震懾力,。青海湖正是具有高原湖泊那種空闊,、粗獷,、質(zhì)樸、沉靜的特征,,它的美是原始的,、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青海湖東西長,、南北窄,,看上去宛如一片巨大的白楊樹葉。湖的四周為群山環(huán)繞,。山腳湖畔之間,,則是平坦廣袤的千里草原。山,、湖,、草相映成趣,景色綺麗壯美,。青海湖之美,,四季殊異。夏秋時節(jié),,湖畔山清水秀,,遼闊的草原披上濃裝,數(shù)不盡的牛羊馬匹在草地上出沒,,一派壯觀景象,;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如同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群山和草原之間,。寒冬季節(jié),,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群山也披上銀裝,這時的青海湖一改夏日的溫柔嫵媚,,變得肅殺凜然,。青海湖中有海心山、三塊石,、鳥島,、沙島等島嶼。海心山又稱龍駒山,,自古以產(chǎn)龍駒聞名,。湖中的鳥島(現(xiàn)已與岸邊連成一片,成為半島)是候鳥棲息的優(yōu)越場年,。每年春夏之季都有大批候鳥來此棲息繁殖,。另據(jù)傳說此湖中有怪獸出沒,,狀似漁船浮游在湖面。 白洋淀自古以風景秀麗聞名于世,,素有“華北明珠”,、“北國江南”之美譽。這塊水域,,既不同于南方的內(nèi)陸湖泊,,也異于北方的人工水庫。它不是煙波浩淼的一片汪洋,,而是河淀相連,,溝壕縱橫,蘆蕩蓮塘星羅棋布,,別具特色,。淀內(nèi)既有村莊,也有田園,,形成了淀中有淀,、溝濠相連的獨特自然風光。白洋泛舟淀上,,不但能領略大自然優(yōu)美風光,,還能體察淀區(qū)的風土人情。需要提出的是,,在白洋淀自然風光中,,尤以蒼莽的蘆葦和純美的荷花特別是后者最負盛名。每年五至十月,,碧波蕩漾,,蘆葦莽莽;荷塘疊疊,,蓮花怒放,,日日綻新,姿色誘人,。白洋淀的荷花,,大多屬于野生,有極強的生命力,。不管大淀干涸多久,,只要一來水,她馬上破泥而出,,一展風采,。就荷花的種類而言,大致可以分為紅蓮,、白蓮,、黃蓮三類,。但從每類細分,又是千差萬別,,比如紅蓮,,有淺紅、粉紅之分,;而粉紅又分為微粉,、淺粉、深粉,。至于植株,,有高矮之分、粗細之差,、深淺之別,。荷花的美,既是單純的,,又是多元的,,是美的集合、麗的縮影,,更是白洋淀最靚麗的風景線,。 幾個被稱為池(潭)的高原(山)之湖。如滇池,、新疆天池,、長白山天池、黑龍江鏡泊湖,、臺灣的日月潭等,,更是以秀麗絕佳的自然風光著稱于世。云南滇池,,湖上煙波浩渺,,一碧萬頃,風帆點點,,景色絕佳,,被譽為云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新疆的天池,,四周雪峰環(huán)繞,云杉參天,。湖面如飛境懸天,,湖水綠如碧玉。天池的日出壯麗輝煌,,天池的夜景朦朧醉人,。置身天池,,仿佛進入神話般的世界。吉林長白山天池,,像一塊瑰麗的碧玉鑲嵌在雄偉的長白山群峰之中,。從長白十六峰的峰頂俯視,但見群峰環(huán)抱中,,嵌著一泓橢圓形的湖水,,湖水深幽、寧靜,、晶瑩,,仿佛一塊凝固的碩大藍寶石。晴天時節(jié),,斑斕的峰影,,倒印水中,天上的白云,,在水上輕盈地飄動,,人們站在湖邊俯視天池,只見一湖明鏡似的碧水,,映著四周群山倒影和天上的白云,,仿佛進入仙境,美不可言,。鏡泊湖,,風光明麗,“群山環(huán)抱翠湖青,,水溢泉流波自平”,。每年夏秋時節(jié),湖區(qū)內(nèi)花紅水碧,,魚躍鳥翔,,嵐影沉浮,一派恬靜秀美的大自然風光,。其中,,飛瀑、大孤山,、小孤山等作為著名的“境泊八景”,,更是令人游 而忘返,。臺灣日月潭素稱“雙潭秋月”,風景秀麗。福建九鯉湖,,是一個風景絕佳的石湖,,湖水碧澄,遠山近景倒映湖中,靜影沉璧,,勝似圖畫。湖的四周,,千巖競秀,,林木蔥蘢,飛瀑流泉常掩映于云霧籠罩之中,,風景十分優(yōu)美,。九鯉湖的風光特色,歷來以水,、洞,、瀑、石四奇著稱于世,。日月潭湖水澄碧,,四周青山環(huán)擁,湖中珠子嶼,,圓若明珠,,故其景有“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之說,。清人曾作詩說她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閑”。數(shù)百年來,,日月潭就憑這“萬山叢中,,突現(xiàn)明潭”而聞名五洲四海,位列臺灣八景之冠,。
除了天然的湖泊外,,我國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修建了大量的人工湖泊――水庫,在這些水庫除發(fā)揮防洪,、供水,、發(fā)電漁業(yè)等重要作用外,有不少“湖由人造,,景則天成”的水庫,,還以獨色的山光水色成為著名的風景游覽區(qū),如浙江千島湖,、吉林松花湖,、貴州紅楓湖等。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為著名的人工湖泊,,位于浙江省淳安縣境內(nèi)。1959年,,新安江水庫建成,,巍巍大壩將新安江上游攔截成一個煙波浩渺的巨大湖泊。它長約150公里,,面積5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78億立方米。原來新安江兩岸連綿的崇山峻嶺淹入湖中成為大小島嶼,,共1078個,,故名千島湖。千島湖薈萃幽邃的峽谷風光和豐富的人文古跡于一身,,以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著稱,。放舟千島湖上,如入琉璃明境中,,“高低水影無塵,,上下天水一色”。千島湖之奇妙,,還在于它有數(shù)不清的島嶼,,而且大島里套小島,大湖中有小湖,,湖中島嶼從自然,、人文景觀俱佳的標準來衡量,尤以龍山,、羨山,、密山、龍山諸島最為引人入勝,。松花湖即豐滿水庫位于東北長白山脈西側第二松花江中上游吉林省境內(nèi),,為吉林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松花湖湖區(qū)狹長,,湖汊眾多,,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條飛舞的蛟龍,。它為崇山峻嶺所環(huán)繞,,湖區(qū)周圍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幾十座。湖寬處煙波浩渺,,一碧萬頃,;湖窄處巨壁夾峙,山影如墨,如山水長卷般怡靜舒展,。紅楓湖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人工湖,。1958年,修建紅楓水電站,,攔腰截斷貓?zhí)?,使山間盆地和河谷中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湖泊。它兼有西湖之美和漓江之秀,,同時又具有貴州高原獨特的豪放氣派和島嶼湖灣眾多的幽奧特色,。 許多坐落于城市附近的湖泊,盡管大多面積不大,,但“勿謂湖小,,天在其中”,這些湖因靠近城市,,地理位置重要,,加之人們的苦心經(jīng)營,使其在自然與人工的共同妝扮下,,縮千里山川于咫尺,、融天然美與人工美于一身,成為當?shù)啬酥羾鴥?nèi)外著名的風景名勝之地,。這些有名的城市湖泊有:杭州西湖,、濟南大明湖、北京昆明湖,、揚州瘦西湖,、惠州西湖、南京的玄武湖和莫愁湖,、武漢東湖,、九江甘棠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福州西湖、肇慶星湖,、桂林榕湖和杉湖等,。 位于杭州城西的西湖,是一處集山水與人文景觀之美于一體的絕佳風景名勝地,,自古就揚名于海內(nèi)外,。湖中有“境中長虹”之譽的蘇堤和白堤,仿佛兩條綠色的緞帶,,漂浮在清凌凌的水上,。湖上堤橋將湖面分成互相通的五個部分: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外湖面積最大,也是景物薈萃處,,其間坐落小瀛洲,、湖心亭及阮公墩等三島,,又稱“蓬萊三島”,。沿湖四周風景名勝比比皆是。古人稱西湖有“四百八十可游處,,三萬六千堪醉時”,,并把西湖最著名的景點歸納為“西湖十景”,即: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鐘,、三潭印月、兩峰插云,。西湖之美,,不僅在水,也在山,。兀立在水中的孤山,,是西來的天目山伸入湖中的余脈。孤山東西狹長,,形如水中臥牛,,山的東麓有白堤與湖岸相接,它是西湖的文物薈萃之地,,也是賞湖的最佳處,。登上孤山,目接錦繡般的湖山景色,,宛如置身蓬萊仙境中,。西湖不僅擅山水之秀,林壑之幽,,而且是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勝地,,兩岸遍布亭臺樓閣和塔寺、古墓、碑碣等文物古跡,。 濟南大明湖,,位于市中心偏北,為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處泉水匯成,水面46多公頃,。大明湖一湖煙水,,荷花映日,垂楊飄拂,,景色絕佳,。據(jù)《歷城縣志》載:“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 沿湖點綴亭臺樓閣,、名人祠堂和水榭長廊,主要景觀有鵲華煙雨,、歷下亭,、遐園、小滄浪,、明湖居,、北極閣、南豐祠,、稼軒祠等,。 陜西西安城南的曲江池(今已淤平),秦漢以來一直是長安的著名風景區(qū),,尤其是唐代,,曲江池成為一個南北長、東西短,、彎曲有致,、水波蕩漾的大湖池,。這里的自然景觀與豪華風雅的建筑相映成趣,——水面上荷花成片,,近岸淺處,,植有菖蒲、菰米等吉祥植物,;兩岸連綿起伏的宮殿樓閣,環(huán)繞湖池周圍,。值得指出的是,曲江池還是文人騷客們經(jīng)常聚會談詩論文之處,。他們在宴飲開心之際,,將盛滿美酒的杯子置于水面上,,酒杯隨流水漫泛,,漂流到誰的面前,誰就飲酒作詩,。文人雅士們的這種游戲,,還被列為古代“長安八景”之一——“曲江流飲”。 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又名長春湖,是古老河道經(jīng)人工改造而成的旅游湖泊,。瘦西湖清瘦狹長,,水面長約4公里,寬不及100米,,湖上側畔有虹橋,、長堤、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等名勝,。瘦西湖雖不及西湖那么寬闊,,但卻以獨特的秀美聞名于世,同時它還是古代達觀貴人揮金如土,、紙醉金迷的樂園,,故被清人汪沆稱為“銷金鍋子”。 北京頤和園內(nèi)的昆明湖,,是頤和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昆明湖水面面積近227公頃,,約占頤和園總面積的五分之四。為了使湖面既深遠又層次分明,,景致豐富而又變幻多彩,,園林家們在湖中設置了兩堤、六島,、九橋,,將湖面分割成南湖、西湖等數(shù)處水體景觀,。特別是湖中的南湖島,、十七孔橋與萬壽山遙相呼應,后湖泛舟,,則有“兩岸夾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趣。 惠州西湖在廣東惠州市西,,古稱豐湖,。惠州西湖由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和南湖等五湖組成,,五湖一脈貫通,。湖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1-2公里,,面積5平方公里。盡管惠州西湖名氣不如杭州西湖,,但兩湖從面積、風光名勝,、人文史跡,、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十分相似,,故自古就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之說,。兩湖相較,,惠州西湖自有一種質(zhì)樸自然,、清新脫俗的氣韻?;葜菸骱兄陌司埃喊倩B語,、紅棉木榭、蘇堤玩月,、留丹點翠,、玉塔微瀾、桃園日暖,、西新避暑,、荔浦風清。 七 湖光水色之美,,令人傾倒與癡迷,,我國古代文人墨客大多喜歡追尋湖泊美的足跡,行呤澤畔,,留下詩文詞賦等墨寶,。這些由湖泊而產(chǎn)生的詩文詞賦、楹聯(lián)碑刻,、神話傳說等,,千百年融合、積淀成我國獨特的湖泊文化,,不但已成為湖泊勝跡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成為湖泊文化最具文化底蘊的部分,。 洞庭湖煙波浩渺,,港汊縱橫,湖畔名勝古跡眾多,。其壯麗景色,、浩蕩氣勢,激發(fā)起詩人們的無限詩情,。戰(zhàn)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在詩中多次吟詠過洞庭湖,如:“上洞庭而下江”(《哀郢》),;“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湘夫人》)“邅吾道兮洞庭”(《湘君》)。南朝詩人陰鏗《渡青草湖》詩寫洞庭湖道:“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唐代的許多詩人都曾飽覽洞庭壯麗景色,,并寫就了無數(shù)篇贊美詩章,。詩圣杜甫在《登岳陽樓》詩中寫洞庭湖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言吳楚之地好像因洞庭湖與大地分開了,,天地也好象日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似的。著名山水詩人孟浩然出使荊州,,路過洞庭湖,,被洞庭湖波濤洶涌的聲威和氣勢所感動,揮毫寫下了《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渡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劉禹錫在《望洞庭》詩中曾這樣贊美月下洞庭寧靜、柔美:“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宋代文人對洞庭風景描寫的佳作迭出,,如范仲淹那篇傳之千古的絕妙記文——《岳陽樓記》中對洞庭湖進行了字字珠璣般的描述:“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黃庭堅的《雨中登岳陽樓望山》則描繪了風雨中洞庭湖白浪滔天的景象:“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張孝祥曾任廣南西路(今廣西和廣東西南一帶)經(jīng)略安撫使,,后“被讒言落職”,,由桂林北歸,經(jīng)過南洞庭,,觸景生情,,寫下了著名的 《念奴嬌·過洞庭》一詞,詞中寫道:“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詞中向人們展示了月下洞庭水面平如寶鏡,,如同美玉鋪就的光輝世界,真乃人間化境,。 太湖風光,,無處不美,也多得歷代詩人的題詠贊美,。宋代羅約曾在太湖上泛舟,,對太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舟泊太湖》一詩中寫道:“三萬六千頃,,湖浸海內(nèi)田。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當何酒為雨,,無處不豐年。”描繪了太湖浩闊的氣勢和物阜年豐的景象,。太湖上的黿頭渚在無錫太湖之濱,、充山西端,因其三面環(huán)水,,形似突入湖中的黿頭而得名,。這里渚勢吞湖,,吳流歸匯,是觀太湖的最佳處,。明代著名書畫家和詩人華云自小就生活在這里,,太湖之水不但養(yǎng)育了他,而且太湖之美時時撩動著他的詩情,,他在《黿頭渚》一詩中這樣贊美家鄉(xiāng)早春的湖光山色:“路入桃源九曲環(huán),,早春舟放碧云間。瑤臺倒映參差樹,,玉鏡平開遠近山,。片片峰霞開庵畫,微微石溜起潺湲,。勝游況值云霄客,,共羨輕鷗去不還。”詩中突出描寫了太湖山路之曲,、太湖之靜,、云峰之險、水流之緩,,也表現(xiàn)了自己放浪山水的情懷,。另外,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太湖辭》有“依住東湖震澤洲,,煙波日日釣魚舟”的詩句,;明代詩人施槃曾吟“水泛具區(qū)留禹跡,地連南越見胥湖”,;清代著名文人唐伯虎也有詩贊曰“具區(qū)浩蕩波無極,,萬頃湖光盡凝碧”。 鄱陽湖獨具風姿,,自然是文人墨客的題詠對象,。當年,初唐最負盛名的大詩人王勃由長江乘船從湖口入鄱陽湖經(jīng)贛江到達南昌,,一路上鄱陽湖的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傳世名文《騰王閣序》中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歌唱晚,,窮響彭蠡之濱”的句子,即寫湖上景色,。大詩人李白在飽覽鄱陽湖風光后,,寫下了《下潯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詩:“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落影轉疏雨,晴云散遠空,。”宋代大文豪陸游在《入蜀記》中說:“經(jīng)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妙,。”明代文人解縉亦有詩贊湖中山光水色:“珠璣翠岫青如黛,,左蠡風沙白似銀。一幅蒲帆秋水里,,魚龍飛舞送歸人,。” 白洋淀風光秀麗,尤以荷花最為迷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白洋淀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明代,,白洋淀別稱蓮花港,,游客如云,華章似錦,。王咼詩中記述道:“十里訪湖花隱洲,,游人港里戲蘭舟。金屋翠蓋催風雨,,明日嬌姿可在否,。”鹿善繼《觀蓮花》詩寫道:“白洋五月看花回,馥馥蓮花芳入夢,。再訂東君明歲約,,釣臺明月勝云臺。”清人更是對白洋淀情有獨鐘,,康熙帝來此游淀觀蓮后曾發(fā)出“可笑當年巡幸遠,,依稀吳越列軍營”的感慨。孫奇彥《白洋淀觀蓮招飲》詩云:“花香透玉骨,,綠葉映紅蓮,。滿座青云客,高呤白雪篇,。”大儒孫奇逢也曾在白洋淀流連忘返,并寫詩道:“芰荷香遍白洋水,,爛醉漁歌天海紅,。”當代著名作家孫犁,以白洋淀為背景,創(chuàng)作出大量讀來猶如優(yōu)美散文詩般的短篇小說,,其代表作《荷花淀》,、《蘆花蕩》以及小說集《白洋淀紀事》,以優(yōu)美清新的筆調(diào)奠定了我國文壇“荷花淀”流派的基調(diào),,其藝術風格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之林中獨樹一幟,。以白洋淀為背景的《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雁翎隊》等優(yōu)秀文學作品,,更給白洋淀染上了傳奇的色彩。 滇池風光,,詩文多有記載,。明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楊慎因“禮儀”案被貶至云南,,生活達四十年之久,。在此其間,詩人有感于滇池的秀美景色,,寫了《滇海曲》十二首,。其中一篇寫道:“(頻)香波暖泛云津,漁(木世)樵歌曲水濱,。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詩中通過泛舟云津橋下給人的親切溫暖感受來寫滇池的“四季如春”,,讓讀者自己通過想象去構一幅滇池春圖,。清人平顯曾謫戍云南昆明,滇池之美給他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他曾以飽滿的激情,,寫了一首《憶滇春》的詩謳歌了滇池春天的美景:“……風雨獻媚薰青眼,雪絮飛花點紫髯,。記得賦詩滇海上,,硯池影蘸碧雞天。” 除了以上較大的湖泊外,,坐榮譽稱號于城市附近的西湖,、大明湖、昆明湖等湖泊盡管面積不大,,但卻以旖旎的風光和游賞的便利成為文人墨客們馳騁文才的舞臺,。 千百年來,美侖美奐的西子湖令一代又一代的游人為之魂牽夢縈,,傾倒,,更是無數(shù)文人雅士如癡如醉,、流連呤哦的樂園。西湖堪稱詩湖,、文化湖,,唐代宋之問、白居易,,宋代林和靖,、楊萬里,元代趙孟頫,,明代長寧,、楊周,清代阮元,、袁枚等文壇巨子,,都曾留下吟詠西湖的詩篇,而與西子湖關系最為密切的著名文人當屬白居易,、蘇軾,。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其間,政事之余,,常到西湖各名勝點游賞題詩,。他不但“新詩日日成”,甚至一度打算“只擬江湖上,,吟哦過一生”,。他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寫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詩人以清麗的語言,、準確生動的描繪,把錢塘湖(西湖舊名)輕盈明媚的初春風光寫的情趣盎然,,并抒發(fā)了自己的喜悅之情,。蘇軾曾兩次任杭州地方官,他把杭州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蘇軾出仕杭州期間,,常常人公務之泛舟游湖,飽覽湖光山色至夜方歸,。他以一首首充溢深情的詩,,贊美了西湖的四季風光,,其中最膾灸人口的當屬《飲湖上初晴后雨》,詩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眾多的吟西湖的詩中,此詩堪稱絕唱,。由于詩人形象地把西湖比作越國古代美女西施,,西湖遂又多了一個雅號:西子湖。清代詩人袁枚,,生在杭州,,長在西湖之畔,對西湖的山水草木都含有深厚的情感,,寫下了不少描繪西湖的佳作,,如:“月明如水浸沙堤,堤上游行一杖攜,。惹得家僮沒處尋,,夜深孤作斷橋西。除了詩文外,,西湖各處名勝楹聯(lián)眾多,,為西湖平添了光彩。如清代學者阮元撰寫的“平湖秋月聯(lián)”:“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陰里;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 濟南大明湖自宋代以來即為游覽勝地,,文人墨客在此盤桓留下了不少詩文墨跡,。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在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府時曾修造北水門、疏浚大湖,,并寫下了不少狀寫大明湖(又稱西湖)風景的詩篇,。如《西湖二首》之一寫道:“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瀛燕坐涼。……”再如“左符千里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涼”,,“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還對紙窗明”等,都表達了對大明湖的鐘愛之情,。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曾在濟南暢游多日,,對大明湖的秀美景色留連忘返,他在《臨江仙·憶大明湖》一詞中吟道:“荷葉荷花何處好,,大明湖上新秋,。紅妝翠蓋木蘭舟。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他在《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詩中寫道:“……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晚涼一棹東城渡,,水暗荷深若無路。……”他還在《濟南行記》中道:“秋荷方盛,,紅綠和繡,,令人渺然有吳兒洲渚之想。”在作者的眼里,,新秋時的大明湖最令人賞心悅目:這里荷葉滴翠,,有如綠蓋;荷花嬌艷,,恰似美人紅妝,。在大明湖上與友人泛舟飲酒,更是別有一番情趣涌上心頭,。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覽了大明湖后,也由衷地贊嘆其“園林美麗,,堪閱心目,,山色湖光,迎接不暇”,。大明湖北岸的小滄浪亭,,居園中臨湖處,三面荷池,,景色幽美,,亭西廊墻壁上,有清人劉風誥賦成,、鐵保年撰的一幅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極其逼真地寫出了這里的景觀風致,。晚清劉鄂在小說《老殘游記》也曾生動地描繪了在這里俯視大明湖,、遠眺千佛山的所見所聞:“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yè)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 唐代的曲江池被追求享樂的唐人建成了一個充滿詩畫意的人間天堂,。盧綸有詩這樣描繪這一勝景:“菖蒲翻葉柳交織,暗上蓮舟鳥不知,。更到荷花最深處,,玉樓金殿影參差。”當時,,人們視游覽曲江池為一大樂事,,特別是每逢重大節(jié)日以及科舉考試放榜之日,這里游人如織,,宴會不絕,,行市遍布。詩人張籍在詩中寫道:“無人不借花園宿,,到處皆攜酒器行,。”曲江如畫的景色和游宴的盛況為唐代詩人們的提供了無盡的生活素材、靈感和賦詩的場所,。當時,,詩人在曲江賦得一首好詩,第二天就會傳遍京師,。滇池之美,,自古就著稱于世。杏園在曲江池西岸,,因園內(nèi)以杏花為主景而得名,,是新科進十們游宴的重要場所。唐代白行簡的傳奇《李娃傳》,,就是以曲江杏園為背景寫成的,,是歷代傳誦的名篇。 杭州西湖與無錫蠡湖,,命名是陰陽之對,,風致有妍野之別,。明朝文人對五里湖的自然風光評價甚高。華淑《五里湖賦》云:“西湖之勝,,以艷,,以秀,以嫩,,以園,,以堤,以橋,,以亭,,以祠墓,以雉牒,,以桃柳,,以歌舞,如美人焉,;五里湖以曠,,以老,以逸,,以莽蕩,,以涼,俠忽,?”東林黨首領高攀龍認為波平浪靜的五時湖如明境一般:“九龍山似翠屏立,,五里湖如明境開。”清人也對五里湖垂青不已,,錢國珩詩云:“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輞川圖》。”將五里湖比作王維的名畫《輞川圖》,。 九 中華民族一直對江河湖海等各種水體有著十分濃重的崇拜意識,,對湖泊的崇拜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對湖泊形成的神話。二對湖水及其湖水之神的祭祀與崇拜,?;秀泵噪x的神話傳說,給充滿自然美,、樸素美的湖泊給湖泊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洋溢著一種耐人尋味的情調(diào)。久而久之,,這些神話傳說便積淀為我國獨特湖泊文化的一部分,。 關于青海湖的形成,當?shù)亓鱾髦@樣好幾則神話傳說。傳說一:相傳遠古時,,青海湖只是草原上一口深不見底的大泉泉眼上有一個很大很重的石蓋,。有一年,一個道士路過此地,,因口渴施法術打開石蓋喝水,。喝完水后,那道士忘將石蓋蓋在泉上便轉身離去,,結果泉涌不已,,轉眼已成一片汪洋。情急之下,,他急忙揮劍將附近一座小山攔腰斬斷,,扔進水中,壓住了泉眼,??墒撬蜒蜎]了大片的草原。這樣便形成了青海湖和湖心的海心山,。傳說二:當?shù)貪h族民間傳說青海湖是由于二郎神的疏乎造成的。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去戰(zhàn)他,,結果二郎神大敗,只好逃到凡間,。二郎神來到昆侖山下,,人困馬乏,見此地有一眼清泉,,便吩咐跟隨的童子在這里埋鍋造飯,。哪知童子取水后,忘了蓋蓋,,泉出涌出,,一片汪洋。二郎神在慌亂中在今柴達木盆地的地方抓起一座山壓在泉眼上,,這座山就是海心山,。當時抓山時抓得深了些,抓成了一個坑,,便是柴達木盆地,。傳說三:相傳青海湖是龍王的小兒子造的。老龍王有四個兒子,,他們長大后,,大兒、二兒,、三兒分別被封到東海,、南海,、北海做海神。輪到小兒子,,無??煞至耍淆埻醣忝约喝ピ旌?。小龍王在陸地上飛來飛去,,發(fā)現(xiàn)西北青海湖一帶土地遼闊,是個造海的地方,,便運用神力匯集一百八條河水朝一處流,,水越流越多,終于造出了青海湖,。 鏡泊湖的產(chǎn)生,,本是距今一萬多年前,這里火山暴發(fā),,大量的玄武巖熔巖噴溢而出,,把牡丹江上游河段攔腰截住,形成了著名的高山堰塞湖,。當?shù)匕傩詹恢?,便按照自己的想象給了境泊湖這樣一個說法:在遠古時代,有一位美麗的紅羅女,,身上有一面璀璨奪目的寶鏡,,照到哪里,哪里便消災除禍,,天下太平,。王母娘娘聽說后,大為嫉妒,,就派天神將寶境盜走,。紅羅女發(fā)現(xiàn)寶境丟失,急忙循其霞光,,來到天庭,,見寶鏡正在王母娘娘懷中,立刻上前去搶,。就在雙方你爭我奪中,,寶境從天上掉下來,落入了碧波萬頃的樹林中,,變成了明麗動人的鏡泊湖,。 杭州西湖,原本是七千年前錢塘江的一個淺海灣,因長江,、錢塘江和附近群山中的溪流帶來的泥沙淤積而成瀉湖,。人們因西湖的由來而稱之為“大海的嬰兒”。民間對西湖的來歷卻有以下兩則神話傳說:其一,,言古時玉龍和彩鳳琢磨出一顆明珠,,光芒四射,照到哪里,,哪里便會變成閬苑仙境,。后來,明珠被西王母盜走,。玉龍和彩鳳找西王母索還珍珠,。爭搶中,金盤搖晃,,明珠落于地上,,便形成了清似明境的西湖。其二,,相傳西湖原來是一位女神,,她手托明珠,促成了耦兒和紅蓮的婚事,,最后共同生活在碧波蕩漾的湖水中,。 在科學落后的古代,古人對浩瀚的湖泊充滿了敬畏與崇拜,,他們幻想每個湖泊中都會有一個超自然的力量——水神在主宰著、操縱著湖泊的一切,。如他們認為洞庭水神,,是書生柳毅成神變的。傳說柳毅本是唐時一介書生,,因其為洞庭龍女傳書,,得到龍女愛慕,并與龍女結為夫妻,。洞庭龍君年老后,,就把王位傳給了柳毅。由于柳毅長著一張白凈的臉,,文質(zhì)彬彬,,洞庭湖中的眾水族都不服他管。老龍王無奈,,只好送他一副黑面具,,讓他巡夜時戴上,并特地吩咐他在雞叫之前一定要摘下來,否則就會長在臉上,。柳毅戴上面具之后,,果然眾水族都服了他。時間一長,,柳毅對老龍王的吩咐就不大在意了,。有一次因分務繁忙,凌晨竟忘了摘面具,,雞一叫才忽然想起,,連忙去抓面具,可為時已晚,,面具已長在臉上,。從此,柳毅便成了黑臉,。所以,,洞庭湖邊的水神廟里供奉的柳毅都是黑臉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