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方法五大步驟 1.預備環(huán)境 我們不止一次強調,,一個適合生命發(fā)展的環(huán)境對兒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學中,,如何為孩子準備一個適合他們生命發(fā)展的環(huán)境,,被列為首要的條件。 2.發(fā)現(xiàn)意愿 兒童表現(xiàn)在外的行為,,往往是內在需求的反應,,尤其是幼兒時期會在某一階段對某種需求有特別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這一時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對孩子的啟發(fā)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3.協(xié)調意愿 蒙特梭利老師與傳統(tǒng)教師最大的差別,在于蒙特梭利老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學生,,而是教具,、兒童及學習意愿的協(xié)調者。她必須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環(huán)境,,并且觀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適當?shù)慕叹邅碜尯⒆?#8220;工作” 4.延長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經專心進入“工作”情境,啟導員就該鼓勵他繼續(xù)操作,,以“延長他的工作周期”,,讓孩子酌情的反復操作。 蒙特梭利說:“延長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的專心和耐力,。”我更認為一個兒童未來生命發(fā)展的“精度”與其“專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別重視并且告訴教師,,需要“等待”孩子反復練習的行為發(fā)生,,而予以鼓勵,使孩子樂意“再來一遍”,,甚至幾十遍,。因為兒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過是教具的功能開始顯現(xiàn)的階段而已,。孩子能對教具產生盡情的反復操作,,才會使兒童發(fā)生“真正的成長”,我稱之為:“心智的任性發(fā)展”,。這種盡情“反復”操作的情況,,只有當兒童感到“工作”的樂趣,且能夠符合他的“內在需要”時才會發(fā)生,。 5“觀察—實施—記錄—研究—發(fā)現(xiàn)—重新針對他們的需要進步而對教育計劃的再設計”的循環(huán)施為,。 由于孩子的不斷成長和他們之間的個別差異,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師的教育規(guī)劃需要不斷改進,。惟有透過實際的觀察、記錄,、研究,,才能深入切實的發(fā)現(xiàn)兒童內在的需要,而給予適當?shù)慕逃鸵龑?,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長,。
注 意 事 項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兩點事項,,是大人必須時時警惕在心的: (1)給孩子絕對的自由“自由”是蒙氏“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這項原則也要教育兒童,。 簡單地說,,蒙氏認為強制的“教”法,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的兒童,,有害無益,,非把孩子的頭腦解放出來,否則這些民族幼苗的發(fā)展不會健全,,同時,,蒙氏認為“自由”是與生即具有的基本人權。但是蒙氏的教育自由卻不是放任,。她是以孩子能“獨立”為前提的重視“秩序”,,她認為:“唯有在秩序中,才能順利進行一切的事務(包括教育在內)。如果人體內生理器官的活動相互矛盾的話,,人就會生病,,甚至于死亡。”所以“秩序”不但是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也是日常生活遵循的法則,。 “自由”該如何教育呢?蒙氏解釋說:對孩子應該以教育他們能獨立為前提,,允許兒童依其“內在的需要”自由地去選擇“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進行“工作”(操作)。 蒙氏對老師們說:“這并不難,,你只要冷靜地觀望,,保持一種尊重孩子的行為態(tài)度,使孩子在獲取經驗時,,有完全的自由,,在他們工作時不要干擾他。”我想在家中的大人們對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上,,也應把握上述的觀念,。 (2)讓幼兒自己做。蒙特梭利女士每次在演講時,,總會提出這么一句話:“Help me to do by myslf”(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得很仔細,,什么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其實,孩子在開始學習走路,,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讓我們來聽聽幼兒說:“我聽到,但隨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記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