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拙風文化網
梅妻鶴子的林逋在《嘗茶次寄越僧靈皎》的詩中云:中國人視道為體系完整的思想學說,,是宇宙,、人生的法則、規(guī)律,,所已中國人不輕易言道,,不像日本茶有茶道,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劍有劍道,鏈摔跤搏擊也有柔道,、跆拳道,。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 第一節(jié)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盡管“茶道”這個次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那么,,什么是茶道呢,? 一、日本對茶道的解釋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結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近幾百年來在日本致力于茶到時間的人層出不窮,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近幾年才開始有學者給茶道下定義,。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其內核是禪,。 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藝能使人本文化獨有的一個藝術群,,它通過人體的修煉達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人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十一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面對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如何給茶道下定義,,可難為了日本學者,。 二、我國學者對茶道的解釋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起來,。吳覺農先生認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因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莊晚芳先生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儀式。莊晚芳先生還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他解釋說:“廉儉育德,、美真廉樂、合誠處世,、敬愛為人,。”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包含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道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yǎng)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陳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論可簡稱為:“七藝一心”,。周作人先生則說得比較隨意,,他對茶道的理解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其實,給茶道下定義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點正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教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時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過用心靈去悟道時產生的玄妙感覺,。用心靈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靜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淺魚讀月”,,有的“月穿江底水無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無聲蛙自語”,,有的“清江明水露禪心”,。有的“疏枝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的則“雨暗蒼江晚來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輪,,映像各異,。“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個茶人的心中對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第二節(jié) 中國茶道“四諦”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不像日本茶道具有嚴格的儀式和濃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畢竟不同于一般的飲茶,。在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加鹽,、加糖,、加奶或蔥、桔皮,、薄荷,、桂元、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愛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類是“清飲”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清飲”又可分為四個層次。將茶當飲料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為“品茶”,。如果講究環(huán)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則可稱之為“茶藝”,。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在世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于茶藝,它不但講求表現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內涵,。什么是茶道的精神內涵呢,? 日本學者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歸納為“和、敬,、清,、寂”。茶為茶道的四諦,、四則,、四規(guī)。“和”不僅強調主人對客人要和氣,,客人與茶事活動也要和諧,。“敬”表示相互承認,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jié)。“清”是要求人,、茶具,、環(huán)境都必須清潔、清爽,、清楚,,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寂”是指整個的茶事活動要安靜,、神情要莊重,、主人與客人都是懷著嚴肅的態(tài)度,不茍言笑地完成整個茶事活動,。日本的“和,、敬、清,、寂”的四諦史創(chuàng)于村田珠光,,400多年來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為準則。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1.臺灣中華茶藝協(xié)會第二屆大會通過的茶藝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臺灣教授吳振鐸解釋:“清”是指“情潔”,、“清廉”、“清靜”,、“清寂”,。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寧靜,、明廉,、知恥。“敬”是萬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對己謹慎。“怡”是歡樂怡悅,。“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飲茶的真諦,,在于啟發(fā)智慧與良知,,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儉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2.我國大陸學者對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業(yè)界泰斗莊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莊老解釋為:“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 3.“武夷山茶癡”林治先生認為“和,、靜、怡,、真”應作為中國茶道的四諦,。因為,“和”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事茶道的靈魂。“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怡”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真”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一,、“和”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學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實踐萬物皆有陰陽兩要素構成,,陰陽協(xié)調,,保全大和之元氣以普利萬物才是人間真道。陸羽在《茶經》中對此論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陸羽不惜傭金二百五十個字來描述它設計的風爐,。指出,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可見五行調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學基礎,。 儒家從“大和”的哲學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對和的詮釋,在茶是活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泡茶時,,表現為“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是表現為“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明禮之倫。在飲茶過程中表現為“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謙和之禮,。在品茗的環(huán)境與心境方面表現為“普事故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儉德之行,。 二,、“靜”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徑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yǎng)性,追尋自我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秘?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來澡雪精神,,鍛煉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個——靜,。 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伏明,,而況精神。圣人之心,,靜,,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老子和莊子所啟示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悟道德的無上妙法,。 道家的“虛靜觀復法”在中國的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理論實踐。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徐禎卿《秋夜試茶》詩云: 靜院涼生冷燭花,,風吹翠竹月光華,。 悶來無伴傾云液,銅葉閑嘗字筍茶,。 白云南風雨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 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詩中無一靜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