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美學筆記共享

 渴望飛翔的蟲蟲 2006-04-26
  美學筆記共享

第一章緒論

1. 為什么愛美是人的天性,?

 1)早在人類的童年,,就已萌發(fā)了對美的追求。(2)現(xiàn)代文明人更把熱愛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作為一個高尚的目標孜孜以求。

2. -識記:“什么是美學”是近代的事情,,1750年鮑姆嘉登著《美學》出版,。從根本上說,他把美學看作一種認識論,。

3. 識記:歷史上,,美學一直被看作哲學的一個分支,就文藝學而言,,藝術則是美學最重要的審美對象,。

4. 美學和心理學的關系。

美學研究所涉及的美感問題是美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而研究美感,,離開了心理學則將會沒有收效。代表人物:英國美學家格蘭特艾倫利馬歇爾為代表的“快樂說”,、以愛德華布洛為代表的“心理距離說”,。

5. 識記:倫理學與美學的關系,把美的本質(zhì),、美感與善這樣一種倫理學基本范疇聯(lián)系起來,。

6. 美學學科的性質(zhì)。

 1)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2)美學與人類發(fā)生了密切聯(lián)系,。(3)美學與人生價值問題緊7. 美學的基本性質(zhì)。是一門人文學科,,與其他許多人文學科有多方面的聯(lián)系

,,美學離不開人,與人生價值有著重要聯(lián)系,,美學從根本上說是一門關于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

8. 美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語言文字的產(chǎn)生,為審美意識向美學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基本條件,。“美學之父”鮑姆嘉登之所以能創(chuàng)立美學這一獨立的學科,,其中既有作為理論家的他個人的不懈努力,也有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的作用,。

9. 美學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審美意識。(2)美學思想,。(3)美學學科,。

10. 識記: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與人類的生產(chǎn)勞動分不開的,。人類的意識巨大發(fā)展,為人類審美意識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基本前提,。

11. 美學思想的兩個基本特點,。

1)應當能夠借助語言文字形式進行傳播。(2)美學思想具有理論的形態(tài),。

12. 美學的兩個基本條件,。

1)應當有專門的美學著作。(2)應當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獨立的研究對象和范圍,。鮑姆嘉登《美學》的問世標志著美學誕生,,維柯的《新科學》也是美學著作。鮑姆嘉登規(guī)定了美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混亂的”感性認識作為研究的范圍,,美學研究對象就是“感性認識的完善”。

13. 識記:康德,、黑格爾使得美學在研究范圍,、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方面有了新的發(fā)展,。從19世紀中葉開始,,西方美學邁出了從古典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重大轉(zhuǎn)折的步伐。德國費希納的實驗美學,、立普斯的“移情說”美學,,

法國丹納的藝術社會學,都提出“由下而上”的研究方

 

法,,取代傳統(tǒng)的“由上而下”的哲學思辨方法,。

 

 

 

14. 為什么美學研究對象問題上還有許多美學家爭論不

 

休?

 

 

 

 1)美學是人文學科,,涉及的是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

 

關系,。(2)審美現(xiàn)象常常會產(chǎn)生矛盾,。(3)審美對象

 

受到歷史條件、民族和階級狀況的制約,。(4)審美活

 

動中還存在這美丑轉(zhuǎn)化的情況。

 

 

 

15. 中國當代美學界對于美學研究對象的主要觀點

 

 

 

1)美學研究對象應當是美以及美的規(guī)律,。(2)美學

 

是藝術哲學,,因此研究對象是藝術。(3)美學研究對

 

象是美感經(jīng)驗,。(4)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

 

美關系,,這種觀點最先出現(xiàn)于蘇聯(lián),車爾尼雪夫斯基《

 

藝術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這一觀點從審美實踐出發(fā),,

 

把審美活動看作審美主體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自由創(chuàng)

 

造。合理性在于緊緊抓住了審美活動與人類實踐的聯(lián)系

 

,。局限在于把美學研究僅僅局限在這方面是不夠的,。

 

 

 

16. 美學研究的對象究竟是什么?

 

 

 

美學研究對象應當定位在:(1)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

 

象,,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2)研究

 

各種審美對象、美感經(jīng)驗,、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理論

 

依據(jù):(1)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普遍存在著的客觀

 

現(xiàn)象,美學必需以它為出發(fā)點開展研究,。(2)美學必

 

需研究審美意識,、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3)美學應

 

當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17. 為什么美學應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這是由藝術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點決定的。(1)藝術

 

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xiàn),。(2)對于藝術的欣賞是

 

一種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審美行為,。(3)對于審美對

 

象的研究,通過藝術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4

 

通過藝術研究審美觀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8. 唯物辯證法與美學研究的關系。

 

 

 

 1)唯物辯證法對于美學研究具有了總的指導意

 

義,,具有方法論的意義,。(2)唯物辯證法強調(diào)對于客

 

觀存在、客觀規(guī)律的尊重,。(3)唯物辯證法具有鮮明

 

的歷史性,。

 

 

 

19. 美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特點,。

 

 

 

 1)多樣性,美學研究可從多角度進行,。(2)美

 

學研究的各種方法都與人生價值相聯(lián)系,。(3)美學研

 

究的方法還具有多層次的特點。層次:(1)有著最基

 

本的方法與具體方法之別,,唯物辯證法是基本的方法,。

 

2)即使是具體的方法,對于美學研究的重要也不是

 

等量齊觀的,。

 

 

 

20. 了解為什么美學研究的方法具有鮮明的歷史性,?

 

 

 

 1)不同時代美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2)某一具體研究方法的產(chǎn)生和流行具有歷史階段

 

性,。不論采用何種具體的研究方法,,有幾個基本原則:

 

1)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2)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

 

,。(3)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21. 馬克思美學的哲學基礎

 

 

 

19世紀上半葉,馬克思美學誕生,。馬克思美學的哲學基

 

礎應當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

 

涉及有關審美對象、審美主體,、審美欣賞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

 

方面的理論問題,。

 

 

 

22.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主要內(nèi)容

 

 

 

 1)美的本質(zhì)和起源理論,《1844年經(jīng)濟學——

 

哲學手稿》揭示了“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

 

2)美的規(guī)律的理論,,人類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的

 

事物。(3)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相互關系的理論,。揭

 

示了異化勞動的兩重性在美學上所具有的兩種意義:既

 

制造丑,,又創(chuàng)造美。(4)藝術本質(zhì)的理論,。強調(diào)藝術

 

作為上層建筑對于經(jīng)濟基礎的依賴關系,,藝術就其本質(zhì)

 

而言,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掌握,,主要是通過典型化

 

的方法來表現(xiàn)藝術家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的,。(5)馬

 

克思主義美學還對其他許多美學問題進行了論述。

 

 

 

23.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點,。

 

 

 

 1)把美學問題與人類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

 

2)把美的本質(zhì)問題與人的本質(zhì)緊密結合在一起。(3

 

)馬克思主義美學唯物,、辯證地解決了美學中的主體和

 

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4)馬克思主義美學還滲透著

 

巨大的歷史感,。

 

 

 

第二章 美論

 

 

 

1. 美和美的東西之間的基本差異

 

 

 

 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是西方美學史

 

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使我們認識到美與美的東西之間

 

的諸多差異:(1)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

 

美,,卻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2)美的東西都是相

 

對的,隨著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3

 

美的東西不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4

 

)美不是事物的某種物質(zhì)屬性,。(5)現(xiàn)實生活中,美

 

的東西還往往與可欲的東西混淆,,而美雖然與可欲有某

 

種聯(lián)系,,但僅僅是可欲絕對不能成為美。美的問題性質(zhì)

 

在于:我們要探討美是什么,,是要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

 

美的本質(zhì),,美的本質(zhì)是使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

 

因和根據(jù)。

 

 

 

2. 西方美學家對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探討的幾方面,。

 

 

 

 1)從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2)從客觀的

 

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從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中尋找美

 

,。(4)從事物之間的關系中探討美,。(5)從人類社會

 

生活本身探究美。(6)從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

 

動中求解美,。(7)關于美論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

 

 

 

3. 西方美學家探討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基本思路及其各自

 

的核心內(nèi)容。

 

 

 

 

1)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核心內(nèi)涵是把美看成

 

某種客觀的物質(zhì)屬性,。優(yōu)缺點: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

 

有感性形式這一特點。片面性:(1)脫離了人類的社

 

會生活實踐來談美的本質(zhì),。(2)客觀事物的感性形式

 

是構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證符合形式美規(guī)律的事

 

物就是美的。(3)認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說法也

 

不適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諸多事

 

物的美,。

 

 

 

*畢答哥拉斯學派,美在于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

 

諧、多樣統(tǒng)一以及黃金分割等形式,。

 

 

 

*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取決于體積和順序,。

 

 

 

*托馬斯阿奎那認為美即在恰當?shù)谋壤?,美嚴格地講屬

 

于形式因的范疇。認為美需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事物

 

的整體性或完善,。第二是恰當?shù)谋壤蚝椭C,。第三是明

 

晰。

 

 

 

*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

 

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蛇形線最美。

 

 

 

*英國經(jīng)驗派美學家代表人物博克認為美的真正原因在

 

于事物的光滑,、變化,、較弱、顏色鮮艷等,。

 

 

 

*費希納認為黃金分割是最美的形式,。

 

 

 

2)從客觀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就是從抽象的精神

 

存在物中尋找美,。

 

 

 

*最早提出“理念說”的是柏拉圖,,《理想國》,、《會

 

飲篇》,。

 

 

 

*普羅提諾認為“世間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

 

理型”。

 

 

 

*黑格爾繼承了柏拉圖關于“理念”的一些講法,,大大

 

發(fā)展了美是一種理念的理論,,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

 

顯現(xiàn)”,理念之所以要把自己顯現(xiàn)為感性的形象,,完全

 

是由于人們的精神和心靈需要在實踐的活動中、在改變

 

外在事物的過程總直接實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

 

和欣賞自己,。

 

 

 

3)從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中尋找美,。核心理論取向是把

 

美歸結為人的某種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代表性學說有美在

 

愉快和美在無意識的欲望等,。

 

 

 

*真正從美學理論上來闡明美是愉快的,,是英國經(jīng)驗派

 

的一些美學家。

 

 

 

*休謨、博克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快感,。博克把愛和欲念區(qū)別開,,把美的觀念

 

和效用的觀念區(qū)別開,美具有使每個人都愉快的普遍性

 

,。

 

 

 

*“快樂派”,,美國的馬歇爾認為,,刺激有大小,,當反

 

映力量大于刺激力量時,,我們感到愉快,。

 

 

 

*弗洛伊德,,美屬于無意識,,它是本能沖動的升華,。他

 

認為,,美感是從性感這一領域中延伸出來的,,性的欲望

 

及其在想象中的滿足,,才是美之所以為美的本質(zhì)和源泉

 

。這一理論揭開了無意識領域,,深入到人類心理結構的

 

最深處,但片面夸大了無意識,,首先,,他用性欲和本能

 

沖動來解釋美和一切藝術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實。其次

 

,,弗洛伊德極力抬高無意識的地位,第三,,大張旗鼓地

 

宣傳性本能的作用,,必然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阿德勒用權力欲望代替性本能欲望。

 

 

 

*榮格“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祖先世代遺傳下

 

來的同類經(jīng)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積淀物,它

 

不是個人的,,而是屬于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優(yōu)點是把

 

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探討深入到了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缺點

 

是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區(qū)別,還會出現(xiàn)“趣味無可爭辯

 

”的情形。

 

 

 

4)從事物之間的關系中探討美,。

 

 

 

*最早談關系的是畢答哥拉斯學派,、賀拉斯,。

 

 

 

*真正把“關系”作為美學理論基礎,,系統(tǒng)提出自己關

 

于美的見解的,是狄德羅,。三種關系:一是孤立地就每

 

一種事物的本身而言,也就是它內(nèi)在結構上的秩序、安

 

排,、對稱,、關系,即“真實的美”。二是一種事物與其

 

他事物的關系,,即“相對的美”,。三是事物與人的關系

 

,即“關系到我的美”,。狄德羅說“美總是隨著關系而

 

產(chǎn)生,而增長,,而變化,,而衰退,而消失”,關系是客

 

觀的,美也是客觀的,。最大的貢獻是突破了過去把美當

 

成某種單一的現(xiàn)象,,或者某種孤立的因素,,從自然和社

 

會生活各種相互的關系中來理解美,。但狄德羅所說的“

 

關系”比較抽象,、籠統(tǒng),,還處于摸索階段,。

 

 

 

5)從人類社會生活本身探究美。

 

 

 

*車爾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確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題

 

。首先是他所愿意過、他所喜愛的那種生活,;其次是任

 

何一種生活,,因為活著到底比不活好。車爾尼雪夫斯基

 

的觀點符合生活的常識,,卻不符合生活的辯證法。首先

 

,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其次,“美是生活

 

”的講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在此,把人

 

的喜愛與否當成美不美的標準是不正確的,。

 

 

 

6)從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動中求解美,。

 

 

 

*康德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fā),把美學研究從客觀世界轉(zhuǎn)

 

移到主觀世界,,轉(zhuǎn)移到主觀的鑒賞能力和主觀的審美心

 

態(tài),,一般把康德看成是西方近代美學的轉(zhuǎn)折點。

 

 

 

*馬克思把美學研究從康德的重主觀的方向重新轉(zhuǎn)移到

 

重客觀的方向,。“客觀”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

 

主義的觀點所理解的“客觀”,,與人的勞動實踐分不開

 

。這一轉(zhuǎn)移是從《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開始的,,

 

從勞動出發(fā),,馬克思主義的美論乃至整個美學思想體系

 

,建立在這種全面的完整的人身上,。馬克思主義的美論

 

乃至整個美學思想體系邏輯起點是立足于社會化了的人

 

的審美實踐活動,,從人的審美關系和審美實踐活動出發(fā)

 

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面解放。

 

 

 

7)關于美論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美是完滿”

 

 

 

*“美在愉快”(1)從古至今都和愉快有著這樣或那樣

 

的聯(lián)系,。(2)由于愉快是我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種

 

感受和體驗,,它就可以補救那種單純從外物的某種屬性

 

來探討美的某些局限性。(3)拿審美欣賞來說,,審美

 

的快感可以說無處不在,。缺點:(1)美可以是愉快的

 

,愉快的不一定是美的,。(2)主張美是愉快的,,常常

 

要花很多氣力說明美感不等同于快感。(3)把美看成

 

是愉快,,還容易把美學的研究引到庸俗化的道路上去,。

 

 

 

*“移情說”是西方傳統(tǒng)美學中的代表性美論之一,主

 

要特點是感情的外射,。合理性:從古至今都是大量存在

 

的,。缺點:(1)過分強調(diào)感情。(2)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

 

對象化,,是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等的統(tǒng)

 

一實現(xiàn)的,。(3)移情論者只強調(diào)主觀的移情,,離開了

 

審美對象一定性質(zhì)和結構的形式,是不可能產(chǎn)生移情現(xiàn)

 

象的,。(4)感情也是各種各樣的,。

 

 

 

*“距離說”,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實現(xiàn),。

 

 

 

4. 中國當代美學家在美的本質(zhì)問題上的幾種觀點,。

 

 

 

 1)主張美是主觀的,以呂熒和高爾 為代表,。

 

2)主張美是客觀的,,以蔡儀為代表。(“美的東西

 

就是典型的東西,,美的本質(zhì)就是事物的典型性”,。(3

 

)主張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以朱光潛為代表,。(認為“

 

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zhì)和形狀適合主觀方面意識

 

形態(tài),,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特質(zhì)

 

”),。(4)主張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以李澤

 

厚為代表,。他一方面認為美是客觀的,,另一方面認為美

 

離不開人類社會。他認為美有兩個特點:從本質(zhì),、規(guī)律

 

和理想等方面來說,,美具有客觀社會性的特點;從可感

 

形態(tài)方面說,,美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

 

 

 

*“自然的人化是指經(jīng)由社會實踐自然從與人無干的、

 

敵對的或自在的變?yōu)榕c人相關的,、有益的,、為人的對象

 

”。

 

 

 

5. 當代西方的一些美學家為什么會反對給美和藝術下

 

定義,?

 

 

 

 1)現(xiàn)代西方在美和藝術的觀念上發(fā)生了重大變

 

化,。(2)現(xiàn)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的國際性以及不同文化

 

區(qū)域和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也促使人們放棄原

 

先那種給美和藝術下單一性定義的做法,。

 

 

 

6. 為什么否定給美和藝術下定義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

 

能的?

 

 

 

 1)美的問題不僅是學理技術上的分析問題,,更

 

是一個關系到整個人類感情和人生價值的問題,。(2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對復雜事物的認識是人類心靈的客

 

觀需要。

 

 

 

7. 美的形成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1)必需有客觀事物本身的某些品質(zhì)和條件,。(2

 

)贊賞和批評對象、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和水平,。

 

 

 

8. 審美人生觀的主要方面。

 

 

 

 1)人生的意識,。(2)人生的反思與反悔,。(3

 

)人生的價值。

 

 

 

9. 人的本質(zhì)

 

 

 

 1)人本身就是一種自然,。(2)人之所以為人,,

 

在于人不僅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不僅是動物的,,還

 

是社會的,。(3)人具有歷史性和歷史感。

 

 

 

10. 關于美的本質(zhì)的集合化界定

 

 

 

 1)人是“世界的美”,。(2)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

 

的對象化,。(3)美是自由的形象,。(4)美在創(chuàng)造中,。

 

 

 

11. 人是“世界的美”

 

 

 

“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美不是自然現(xiàn)象

 

,,而是社會現(xiàn)象。只有擁有自由意識的人,,才能和現(xiàn)實

 

發(fā)生這樣的審美關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

 

 

 

12. 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

 

 

 

“對象化”是人“化”到對象中去,,然后再從對象中表

 

現(xiàn)出來,使對象成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作品”

 

既有對象的性質(zhì)和特點,,也有人本身的性質(zhì)和特點。本

 

質(zhì)力量在客觀對象中的對象化,。(1)作為主體的人要

 

具有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本質(zhì)力量,。(2)作為客體的對象

 

要具有審美的屬性。(3)主體與客體的對象之間要發(fā)

 

生相互轉(zhuǎn)化和對象化的關系,。

 

 

 

13. 為什么美是自由的形象,?

 

 

 

 1)美的理想是與自由的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2)自由是有規(guī)律的,,自由的規(guī)律就在于對客觀必

 

然的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3)從藝術創(chuàng)作和人類的審

 

美欣賞來說,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14. 夏夜星空的美景是怎樣創(chuàng)造的?

 

 

 

 1)要有星球群的存在,。(2)要有黑夜的環(huán)境,。

 

3)要有文化歷史的積累。(4)觀賞星空的人,,需具

 

備審美的心理素質(zhì),。

 

 

 

15. 為什么美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多層累的突創(chuàng)?

基本含義:(1)從美的形成來說,,是一種時空復合結構,。(2)從美的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來說,它具有量變到質(zhì)變的突然變化,。從多層次多側(cè)面來探討美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這些層面主要有:(1)自然物質(zhì)層,。(2)知覺表象層。(3)社會歷史層,。(4)心理意識層,。

第三章 美感論

1.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人們對美的感受,、體驗,、觀照、欣賞的評價,,以及由此而在內(nèi)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滿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諧感,、自由感。

2. 美感誕生的前提,、基礎和歷程,。

 美感的產(chǎn)生是以人類的誕生為前提的,實踐特別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僅是人類誕生的必要條件,,也是美感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人類美感的產(chǎn)生也同樣開始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從動物的快感進化到人的美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與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過程是同步的,。

3. 原始人類的美感特點,。

 1)以模仿動物為美。(2)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3)審美意識有著模糊性和朦朧性特征,。

4. 為什么美感的歷史起源是與人類的社會實踐緊密相聯(lián)?

 1)美感是適應人類社會實踐的需要,,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出來的,。(2)審美的實踐活動不需要改變客觀對象,不必滿足我們的特定的實際需要,,而只是欣賞,。(3)隨著人類的實踐活動的不斷擴大和發(fā)展,人類的美感活動也會不斷擴大和發(fā)展,。

5. 為什么美感是多種因素的因緣匯合,?

 1)美感的存在必需以人的審美能力的存在為前提。(2)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審美心理的存在為基礎的,。(3)美感的存在方式,,與人的審美態(tài)度密切相關。(審美態(tài)度是人超越了對對象物質(zhì)本身的追根究底,,超越了直接的物質(zhì)利益關系,,于是從對象上領略到一種精神的愉快。)(4)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審美環(huán)境,。

6. 識記:

*美學——希臘文的原意是“憑感官可以感知的學科”

*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說“美就是由視覺和聽覺產(chǎn)生的快感”,。

*達芬奇把視覺印象看成是心靈感受對象的窗戶和前提。

*夏夫茲別里認為人的視聽器官之上還有“內(nèi)在感官”或“第六感官”,。

*康德認為“先天共通感”,。

*黑格爾認為,在眾多的感覺中,,只有視覺和聽覺才能進行審美,,因為它們不直接涉及功利和欲念。

7. 美感作為一種感覺的一般特點

感覺是由客觀的刺激和主觀的反映這兩方面構成的,。特點:(1)美感是客觀的美的刺激和主觀對于美的反應這兩個方面構成的,。(2)美感離不開刺激感覺的形式因素。(3)美感體現(xiàn)了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主導意象,。

8. 人的美感的生理機制與動物性感覺的區(qū)別,。

 1)人的感覺具有社會性,。(2)動物的感覺是一次性的,缺乏積累性,;而人的感覺則有連續(xù)性和積累性,,因而能逐步完善,。

9. 人的感覺能夠產(chǎn)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1)人的感覺特別是視聽感覺,,能夠與對象保持一種自由的關系。(2)人的感覺是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3)人的感覺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性活動。(4)人的感覺還具有自由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5)人的感覺器官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和鍛煉,,豐富、多樣,、自由、靈敏,。

10. 識記:心理功能分為理智,、情感、意志三部分,。美感以情感為主,,情感是美感的核心,。

11. 感受

美感的起點是感受,審美感受的重要特征在于有新鮮感,。

12. 直覺

 直覺是一種單純的感覺活動,,直覺通過靈感對對象進行內(nèi)部直觀的能力,把我們所感受到的外物,,經(jīng)過心靈的綜合作用,,表現(xiàn)為形象,這種由直覺活動所創(chuàng)構的形象,,一方面是物質(zhì)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是心靈的情趣表現(xiàn)。

13. 美感的直覺的特點

 1)感覺的直接性,。(2)感覺的突然性,。(3)感覺的專注性。(4)感覺的透明性,。

14. 直覺的規(guī)律,。

 1)直覺的獲得,與平日體驗和修養(yǎng)的積累息息相關,。(2)直覺本身是在不斷地深化和完善,。(3)直覺是在不斷地轉(zhuǎn)換和流動。

15. 直覺與知覺的區(qū)別

 1)直覺是一些分散的,、個別的印象,,知覺是一種概括和整體。(2)直覺排斥概念,,知覺是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16. 知覺和表象的作用。

 1)完形作用,。人在知覺的瞬間,,就把握客觀事物完整的形象。(3)選擇作用,。知覺是主動地選擇客觀世界,。(3)意象作用。

17. 想象

想象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它四人們在外在對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頭腦中對原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動過程,。

18. 聯(lián)想

聯(lián)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在審美活動中,舊的知覺與新的知覺表象,,相互重疊組合,,在記憶中經(jīng)由新的、類似或相關的對象的觸發(fā),,產(chǎn)生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范圍廣闊,包括接近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

19. 情感

 想象主要受情感影響,。(1)情感通過想象移入對象之中,。(2)形象隨著情感的變化。(3)作為想象的特殊形式的幻想的作用,?;孟胗袃煞N,一是設身處地,,以假當真,。二是情之所至,化無為有,。

20. 通感

 一種感官的變化,,常會引起其他感官的變化,它們之間還有協(xié)作,,影響和溝通,。

21. 為什么我們會在審美活動中產(chǎn)生通感現(xiàn)象?

 1)我們感受客觀現(xiàn)實的美,,是從人的整體出發(fā),。(2)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欣賞美,一種感覺器官不夠用,,常常需要借助其他感覺器官的幫助和補充,。(3)美感有時還借助于調(diào)動聯(lián)想或想象的心理活動,由一種感覺器官過渡或擴大到另一種感覺器官,。(4)各種感覺的交互作用,,常常可以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

22. 理解

美感不是一種單純的感覺,,而是滲透著有意識的理解。

23. 理解對于審美的作用,。

1)審美活動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號和信息,。(2)美感中的理解是理化為情,,情又融于理,。

24. 識記:從實踐觀點看,,審美欣賞明顯包含主客兩方面,,一是“審”,,二是審什么,。

25. 為什么探討審美欣賞活動的心理特征并不容易,?

(1)       它是隱而不顯的,。(2)它輕微飄忽,,變化多端,,具有任意性和模糊性,。(3)它的差異性特別大,。

26. 審美欣賞活動和品味之間的差別

1)品味主要是一種官能上的享受,,審美是一種精神上心理上的情緒反應。(2)味是物理上的事實,,可以總結出一套經(jīng)驗來,,審美欣賞沒有一成不變的物理規(guī)律。(3)審美欣賞和品味,,都具有主觀的差異性,,品味差異是物質(zhì)性的,,審美欣賞的差異是精神性的。

27. 審美欣賞的特點,。

1)它是一種精神上的,,充滿了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動。(2)它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事實,。(3)它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28. 審美欣賞活動的心理特征

從表現(xiàn)形式這個表層次來看,,審美欣賞活動至少具有下列心理特征:(1)形象的直覺性,。(2)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的特點:首先,,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與頭腦的高度清醒,;其次,審美欣賞是一種忘乎所以的自由享受,,因此,,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馳的,。最后,,審美欣賞所追求的是形象的觀照。(3)感受的完整性,。(4)想象的生動性,。

29. 美感欣賞活動深層的心理特征

1)生理與心理矛盾的統(tǒng)一。(2)個性與社會矛盾的統(tǒng)一,。(3)具象性與抽象性矛盾的統(tǒng)一,。(4)自覺性與非自覺性矛盾的統(tǒng)一,。(5)功利性與非功利性矛盾的統(tǒng)一。

30. 識記:審美對象本身必需是具體的,,對象本身又應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31. 抽象性在審美活動中的意義,。

 1)在審美活動中,具象性與抽象性的結合,,主要是通過內(nèi)心所引發(fā)的豐富的想象來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出了物我統(tǒng)一的審美境界。(2)為了強化某種感情,,加強抒情性,,有時需要某種程度的抽象化,。(3)在形式美的表現(xiàn)中,抽象化使得

 

第四章 審美范疇論

1. 審美范疇論

審美范疇論是人們在長期審美活動中形成的,、能幫助人們認識和掌握審美現(xiàn)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種類概念,。

2. 崇高

崇高作為美的一種范疇,又稱壯美,。它主要指對象以其粗獷、博大的感性形態(tài),,勁健的物質(zhì)力量和精神力量,,雄偉的氣勢,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人驚心動魄,、心潮澎湃,進而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們產(chǎn)生敬仰和贊嘆的情懷,,從而提升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

3. 西方美學史上的崇高論述評

*正式提出這一范疇,,并加以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的,,是羅馬時代的朗吉諾斯的《論崇高》,,他認為文學作品的崇高風格包括五方面的內(nèi)涵:莊嚴偉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辭格的藻飾、高雅的措辭和尊嚴的結構,。崇高的作品來自偉大的心靈,,“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朗吉諾斯還進一步把崇高的范疇拓展到對人格的評價,,成了現(xiàn)代審美意義上的崇高的先聲和萌芽。

*明確使用“崇高”一詞,,并把它與優(yōu)美并立起來,,使兩者成為美學上兩個基本范疇的,,是博克。認為當龐然大物威臨我們,,如果我們和這些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些對象并不威脅我們的安全,這時我們的感覺,,是驚嘆和贊賞,,這種感覺就是崇高感。它實際上來自于恐懼和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感的轉(zhuǎn)變,,是克服了痛感之后所取得的審美快感。

*康德繼承了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崇高觀,,從理性的角度對崇高進行了探討,。美聯(lián)系于形式,,因為它所關涉的是有限的對象;而崇高則涉及到的是有關無限的經(jīng)驗,。美建立在對象的合目的性上,,崇高則為對象所刺激??档逻€把崇高分為數(shù)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數(shù)學的崇高主要指體積的大,從單純的直觀中把握對象的整體,。

*黑格爾從他的絕對理念辨證發(fā)展觀出發(fā),,把崇高看成是絕對精神運動和歷史進程的階段,認為崇高是表現(xiàn)在作為“藝術前的藝術”的古代的象征型藝術中的,。

4. 崇高的本質(zhì)及特征

 崇高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經(jīng)由對象的震撼和壓抑而獲得的顯現(xiàn),。崇高的形式和內(nèi)容常常顯得非常大。大到超過了我們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以至我們理解不了它,,控制不了它,掌握不了它,。

5. 崇高范疇的歷史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

歷來的美學家都強調(diào)人的精神力量在崇高感中的作用,當人的精神力量發(fā)揚后,,能夠克服巨大的自然給他造成的困難和痛苦,。

6. 優(yōu)美

優(yōu)美即狹義美,優(yōu)美又稱秀美,、纖麗美,、陰柔美、典雅美,。

7. 優(yōu)美的本質(zhì)

 優(yōu)美的本質(zhì)在于人與世間的和諧共存,,是人對這種和諧狀態(tài)的情感肯定。

8. 優(yōu)美的特征,。

 優(yōu)美的基本特征:和諧,。(1)優(yōu)美是建立在人與客體世界的最終的和諧共存關系中。(2)就整體而言,,優(yōu)美對象是內(nèi)外關系的和諧,,是外觀形式與美的內(nèi)容的相互協(xié)調(diào)。(3)優(yōu)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輕盈等品格。

9. 優(yōu)美的表現(xiàn)

 優(yōu)美在自然,、人生和藝術中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自然境界中的優(yōu)美,表現(xiàn)為自然景物以合規(guī)律的組合所呈現(xiàn)的明暗,、濃淡,、大小、高低,、剛?cè)嵩诿苤械慕y(tǒng)一,,以天然的完美和諧作用于主體的感官,使主體獲得安靜恬美的心理感受,。人生的優(yōu)美具體表現(xiàn)為作為社會性的人的個體合乎禮儀,、道德規(guī)范的言行舉止及其所反映的一致的思想觀念和群體或社會穩(wěn)定、平和的局面,。藝術中的優(yōu)美表現(xiàn)為作品中反映的自然景物,、社會人生或營造的氛圍以其合規(guī)律,合目的性使主體感受到其中的和諧統(tǒng)一,。

10. 悲劇性的特點,。

 悲劇性的根本特點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為悲劇,。

11. 悲劇意識發(fā)展四階段,。

1)希臘的深化和悲劇,認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無可逃避的命運,。即命運悲劇,。(2)文藝復興后,人由神本世界回到人本世界,,性格的缺點常常成為悲劇的主要原因。即性格悲劇,。(318,、19世紀出現(xiàn)了社會悲劇。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成為當時的時代主題,,悲劇內(nèi)涵轉(zhuǎn)向社會。(4)到了叔本華,,把悲劇從重大的社會矛盾推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人生悲劇。

12. 西方現(xiàn)代悲劇的特點

1)高度的物質(zhì)文明,使人的心靈和感情變得十分枯燥,。(2)現(xiàn)代人居住在高度現(xiàn)代化和社會化的大都市里,,彼此隔絕,各人在自己內(nèi)心的“城堡”里過著極其孤單和無聊的生活,。(3)人沒有任何感情的追求與幻想,,感情的失落,或者靈魂的失落,,成了西方現(xiàn)代人悲劇的又一特點,。

13. 識記:審美意義上的悲劇范疇所注重的,在于它作為一種藝術,,其中所反映的實質(zhì)的內(nèi)容,,是不是具有悲劇性的矛盾沖突。

14. 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悲???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具有審美價值的悲劇,只要這些對象本身感性生命雖遭受摧殘與毀滅而在精神上卻具有不朽的意義,,充分體現(xiàn)著悲壯激越的情調(diào),,便同樣可以進入審美領域。本質(zhì)在于通過這些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由人物的悲劇性性格所導致的悲劇沖突,。

15. 悲劇性效果

 悲劇的效果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去看的,,悲劇要使人由悲劇本身所引起的悲憫與畏懼心情進而產(chǎn)生快感。要把悲劇由痛感向快感的轉(zhuǎn)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從身心貫通的角度去看待凈化心靈,、提升觀賞者的作用。悲劇的效果是積極的,,是讓人正視世界的現(xiàn)狀,、生存的意義,是讓人穎悟歷史性的矛盾,,在悲壯之中對人生大徹大悟,。

16. 識記:以笑為標志的喜劇性,與以哭為標志的悲劇性,。

*最早談及喜劇問題的是蘇格拉底,。

*亞里士多德認為“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模仿”。

*黑格爾認為,,滑稽雖然也是不平衡的,,但那是感性形象壓倒了理念,是用一種夸張的形式來表現(xiàn)實在性的內(nèi)容,。

*馬克思認為“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喜劇”,。

17. 喜劇的本質(zhì)

 從本質(zhì)上說,,喜劇是以笑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協(xié)調(diào)的形式,,從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藝術,、社會現(xiàn)象、生活現(xiàn)象乃至社會歷史事件,。

18. 喜劇產(chǎn)生的原因

1)霍布斯的“突然榮耀說”或“鄙夷說”,。一是發(fā)現(xiàn)別人的欠缺,對別人的缺點的鄙夷,,一是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所以有一種榮耀感。(2)“乖訛說”或“預期失望說”,。乖訛指不協(xié)調(diào),、不和諧。斯賓塞曾在此基礎上,,將乖訛分為“上升的乖訛”和“下降的乖訛”,。(3)生命的機械化。由柏格森提出,,生命的最基本的價值,,在于它的緊張性和活動性。而一般物質(zhì),,作為生命的反面,,則顯得僵硬、呆滯,,阻礙生命的前進,。喜劇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動作,、姿態(tài),、形體的機械化。(4)“心理能量消耗的節(jié)省說”,。由弗洛伊德提出,,認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壓抑,壓抑到無意識之中,,喜劇性具有一種釋放性的作用,,讓欣賞者發(fā)泄他們,使它們浮動在意識之中,,得到滿足,滿足的方式:巧智,、想象,、幽默,。

19. 喜劇的效果——笑的特征

1)喜劇性的笑是人類才有的具有社會性內(nèi)容的心理現(xiàn)象。(2)笑的感情必須與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斷無關,,與強烈的憎惡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鳴。

20. 識記:美是一種肯定性的價值,,它使人振奮,、愉悅、歡快,;丑是一種否定性的價值,,它使人厭惡、鄙棄,、反感,。

21. 丑的美學意義

 1)以丑襯美。(2)世界的發(fā)展有待于丑的刺激,。(3)審丑歷來都是人們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4)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經(jīng)過藝術家的靈心點化,,轉(zhuǎn)化為藝術中的美,。

22. 丑的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原始時代,美丑混雜,。(2)古典時代,,美丑分明。(3)西方現(xiàn)代主義時代,。一方面又回到了原始時代,,美丑不分;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丑,,表現(xiàn)丑,把丑當成了美,,丑成了美,。

23. 識記:現(xiàn)代主義時代,19世紀中葉以后,,以陀斯托也夫斯基和波德萊爾開其端倪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藝術,,大唱丑的贊歌,宣傳丑的美學,,力圖使美學變成丑學,。

24. 為什么丑是近代精神的產(chǎn)物?

 1)近代自然科學發(fā)達,,打破了上帝創(chuàng)世的神話,,另方面也打破了理性萬能的看法,。(219世紀和20世紀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但也是人類遭災遭難的時代,。(320世紀后,,工業(yè)化的西方社會,出現(xiàn)了種種的畸形和矛盾,,一方面,,生產(chǎn)高度豐富化、社會化,;另一方面,,生活卻高度個人化、孤獨化,。

25. 生活丑與藝術美之間的關系,。

 1)藝術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是美,。(2)生活中的丑成了藝術中的美,,不是丑變成了美,而是生活中的丑經(jīng)過了藝術的表現(xiàn),,變得更典型了,。(3)生中的丑常常不以丑的面目出現(xiàn),而是作乖弄丑,。藝術把生活如實地寫出來,,使當事人變成旁觀者。藝術有強大的教育作用,。

26. 藝術丑

 藝術上的丑是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否定,。藝術丑的三重含義:(1)藝術丑指的是藝術作品的內(nèi)容虛假、腐朽,、技巧偽劣,。(2)藝術丑指技巧上的失敗。(3)藝術丑還指一種特殊形式的美,。

27. 作家如何才能描寫丑,?

1)必須熟悉丑。(2)能夠描寫丑惡的人是與丑惡作斗爭的人,。

28. 丑與惡的關系,。

1)惡顯示為形象才能成為丑。(2)丑是惡的表現(xiàn)的一個側(cè)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現(xiàn),。(3)長相

 

的丑與惡沒有必然聯(lián)系。(4)在階級的社會中,,不同

 

的階級可能對丑有一致的評價,,而對惡可能有截然相反

 

的標準,。

 

 

 

第五章 藝術論(一)

 

 

 

1. 為什么美學應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1)藝術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各種審美對象

 

、美感經(jīng)驗和審美范疇的集中體現(xiàn)和典型形態(tài),。(2

 

通過研究藝術,,我們才能更準確、深刻地把握和認識上

 

述各種審美現(xiàn)象,。

 

 

 

2. 對幾種藝術定義的簡要考察

 

 

 

 (一)從藝術起源角度定義的:(1)游戲說,;(2

 

)集體無意識說。(二)從藝術本質(zhì)角度定義的:(1

 

)模仿說,;(2)表現(xiàn)說,;(3)有意味的形式說;(4

 

)符號說,。(三)從藝術功能角度定義的:(1)載道

 

說,;(2)娛樂說。

 

 

 

3. 游戲說

 

 

 

 由康德提出,,席勒,、斯賓塞等人發(fā)展加以完善,認

 

為藝術本質(zhì)上是一種游戲,,是由游戲發(fā)展來的,。一方面

 

,藝術和游戲具有虛構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們所引起

 

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觀偏見和現(xiàn)實差異的。

 

 

 

4. 集體無意識說

 

 

 

 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認為“集體無意識”是

 

由遺傳保留下來的一種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潛藏于意識深

 

層的朦朧精神,。藝術家正是在“集體無意識“的驅(qū)動下

 

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起源于集體無意識,。

 

 

 

5. 模仿說

 

 

 

 模仿說是古希臘時人們界定藝術的普遍觀點,。代表

 

人物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賀拉斯,。其合理性在于:

 

始終把藝術與現(xiàn)實世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藝術看成是

 

再現(xiàn)和認識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因而把握到了藝術產(chǎn)

 

生的源泉,。缺點是:(1)忽視了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zhì)

 

2)忽視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和表現(xiàn)性。

 

 

 

6. 表現(xiàn)說

 

 

 

 西方18,、19世紀浪漫主義思潮中最主要的說法,,康

 

德最早提出“天才論”,,表現(xiàn)說批評模仿說機械復制,

 

強調(diào)藝術必須以表現(xiàn)主體情感為主,。表現(xiàn)說突破了模仿

 

說的局限性,,突出了藝術的審美特性。但是表現(xiàn)說完全

 

回避藝術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無視主體情感的客觀根源

 

,,因而是片面的。

 

 

 

7. 有意味的形式說,。

 

 

 

 本世紀英國美學家,、藝術鑒賞家克萊夫貝爾認為,

 

藝術的本質(zhì)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藝術就是藝術家創(chuàng)

 

造的,,能激發(fā)觀賞者審美情感的純形式,是美的結構,,

 

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8. 符號說

 

 

 

 當代美國女哲學家蘇珊朗格提出,藝術人人類情感

 

的符號形式,。

 

 

 

9. 載道說

 

 

 

 載道說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

 

 

 

10. 娛樂說

 

 

 

 娛樂說可分“自娛”和“娛人”兩方面。自娛說的

 

代表人物是清初戲劇家李漁,,娛人說的代表人物是古希

 

臘詩人蓼色奧,。

 

 

 

11. 藝術品和非藝術品的區(qū)別

 

 

 

 1)藝術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首先,,藝

 

術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須是人工制品。其次,,藝術品

 

必須是人工制品,,這是“藝術品”最基本的必要條件。

 

2)藝術品是精神產(chǎn)品而不是物質(zhì)產(chǎn)品,。(3)藝術品

 

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

 

 

 

12. 抽象思維和意象思維的區(qū)別

 

 

 

 1)抽象思維是對世界的一種理性認識,,意象思

 

維是一種想象虛構。(2)抽象思維運用的是概念,、判

 

斷、推理等理性邏輯工具,以導向純粹的理性,、一般、

 

普遍,。意象思維以個別、特殊,、具體的感性意象運思為

 

特征,,來呈現(xiàn),、暗示某種一般、普遍,、抽象的觀念,。(

 

3)抽象思維目的在求“真”;意象思維目的在求“美

 

”,。(4)抽象思維的成果是理論形態(tài)的精神產(chǎn)品,,意

 

象思維的成果是它所創(chuàng)造的擰頂了審美經(jīng)驗的意象世界

 

 

 

 

13. 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聯(lián)系,。

 

 

 

 1)經(jīng)過審美加工和創(chuàng)造,,非藝術的自然物和人

 

工制品可以轉(zhuǎn)化成藝術品。(2)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不

 

斷向非藝術品領域滲透,,拓寬藝術品的領地,,增添藝術

 

的門類和品種,并使人類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富有藝術情趣

 

和審美意味,。

 

 

 

14. 藝術品的層次結構

 

 

 

 1)物質(zhì)實在層,。指藝術品賴以在時空中存在的

 

物質(zhì)實體和媒介。(2)形式符號層,。各類藝術都有自

 

己獨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號,。形式符號層,在藝

 

術品的結構中,,有時有其獨立的審美價值,。(3)意象

 

世界層。是非現(xiàn)實的,,這是藝術品在結構中的核心層次

 

,。(4)意境超驗層,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蘊含著的富有

 

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15. 什么是意象,?

 

 

 

 意象本身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復雜的系統(tǒng)。(1)意

 

象的結構,。意象是一種心理存在,,即意與象兩方面構成

 

。(2)意象的生成,。“意”由“象”來負載,,“象”

 

由“意”來充實,二者合為一體,,在意象生成過程中,,

 

意象和想象起著巨大的作用,想象則是一種運用表象自

 

由把握世界和創(chuàng)造形式的心理能力和機制,。(3)意象

 

的主要類型,。仿象、興象,、喻象,、抽象。(4)意象的

 

物態(tài)化和物化,。意象的物態(tài)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層次牽

 

引出來,,賦予一定的形式符號。意象的物化是指直接運

 

用物質(zhì)手段,,使一向在物質(zhì)實在意義上得到凝定,。

 

 

 

16. 什么是仿象?

 

 

 

 仿象是主體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的形態(tài)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

 

,,特征是逼真,。

 

 

 

17. 什么是興象?

 

 

 

 興象是主體以客觀(對象)世界的物象為引導,,給

 

接受者提供借以觸發(fā)情感,、啟動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

 

契機,物象是“感興”得以發(fā)生,,聯(lián)想得以展開,。

 

 

 

18. 什么是喻象?

 

 

 

 主體在客觀世界攝取象征物,,賦予其一定的象征意

 

義,,帶有極明顯的人工痕跡。

 

 

 

19. 什么是抽象,?

 

 

 

 主體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加工,,將客體提煉、升華、舍

 

棄具象而代用一些純粹的形式符號來喚起讀者審美情感

 

的一種意象,。

 

 

 

20. 藝術意象的基本特征,。

 

 

 

 1)虛擬性,(2)感性,,(3)想象性,,(4)情

 

感性。

 

 

 

21. 什么是意境,?

 

 

 

 意境主要指運用藝術意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

 

忘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xiàn)實時空,,富有形

 

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意境是由王昌齡提出的)

 

 

 

22. 意境和意象的區(qū)別,。

 

 

 

 1)意象主要講的是審美的廣度,,意境則主要就

 

審美的深度而言。(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3)在中

 

國文化中,意象屬藝術范疇,,而意境則指的是心靈時空

 

的存在與運動,,其范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

 

意識相聯(lián)系,。

 

 

 

23.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這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無我之境

 

”指創(chuàng)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后面,;而“

 

有我之境”中的“我”則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明顯地滲透

 

于藝術意象中。

 

 

 

24. 什么是藝術的功能,?

 

 

 

 藝術的功能是通過接受者對藝術品的意象,、意境的

 

欣賞來實現(xiàn)的。

 

 

 

25. 什么是藝術的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指憑借藝術意象,、意境的感染力、

 

誘發(fā)力,、震撼力來使接受主體在獲得美感的同時獲得審

 

美愉悅,,從而提高藝術素養(yǎng),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

 

拓展藝術鑒賞視野,。

 

 

 

26. 什么是藝術的娛樂消遣功能?

 

 

 

 主要指欣賞藝術品常常能使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

 

獲得一種精神性的放松和快怡,。

 

 

 

27. 為什么審美是藝術最核心的功能,?

 

 

 

 1)藝術的首要功能是審美。藝術家創(chuàng)造藝術品

 

,,首要是創(chuàng)造意象,,藝術意象的最根本特征是它來自實

 

在的世界卻追求虛擬的審美效應。(2)藝術的多元功

 

能須通過審美功能間接實現(xiàn),。

 

 

 

第六章 藝術論(二)

 

 

 

1. 為什么藝術首先存在于藝術的意象世界中,?

 

 

 

 1)每一個實在的藝術品都由意象世界構成。(2

 

)我們在無限多樣的藝術品中可以提取到所有藝術品共

 

有共通的東西,,那就是藝術意象,。

 

 

 

2. 為什么藝術只能存在于主體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

 

經(jīng)驗中?

 

 

 

 藝術意象始終只能存在于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主

 

體意識和審美心理活動中,,存在于這兩個主體的審美經(jīng)

 

驗中,。

 

 

 

3. 藝術動態(tài)流程

 

 

 

 

藝術存在于從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品

 

術接受的動態(tài)流程中。藝術品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是

 

他律性,,藝術品為接受主體而存在,,同時又為兩個主體

 

所決定、制約,。第二是開放性,,是一種過渡性的存在形

 

式符號。第三是開放性,。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是藝術

 

存在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第一個也是首要的一環(huán),。

 

 

 

4. 為什么藝術創(chuàng)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藝術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藝術活動的

 

開端即由意象的產(chǎn)生為標志,,處于核心地位的是藝術創(chuàng)

 

造階段藝術家意象的生成。

 

 

 

5. 意象的孕育,。

 

 

 

 1)作為藝術創(chuàng)造開端的意象的孕育,,必然是以

 

主客體的相遇開始的。它是主體與客體感性的,、不期而

 

遇的,、無法用邏輯解釋的相互感動。(2)孕育意象需

 

要藝術家具備一種“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3)意象孕

 

育中所發(fā)生的主客體交流是主體意識的自身協(xié)調(diào)或主客

 

體契合達到共振的一種自由狀態(tài),。

 

 

 

6. 意象的生產(chǎn)

 

 

 

 生產(chǎn)的涵義:(1)事物的從無到有。(2)工藝制

 

作,、生產(chǎn)之意,。首先,,意象的從無到有就是要將主體在

 

醞釀中的隱藏在深層潛意識的意義明晰化,把散漫的,、

 

不可把握的感覺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其次,意象的

 

從無到有,,還在于意象的意義內(nèi)容在“無”的運動中最

 

終獲得外在形式符號,,轉(zhuǎn)變?yōu)?#8220;有”。第三,、意象的從

 

無到有,,必然有物態(tài)化與物化的實在形式。第四,、藝術

 

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藝術品的完成,,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生產(chǎn)。

 

 

 

7. 藝術的天才與創(chuàng)造力

 

 

 

 藝術史上,,有許多藝術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

 

們創(chuàng)造的作品超絕群倫,旁人難以比擬,,甚至難以理解

 

,,他們就好象是天助神功一樣,這樣的藝術家人們稱之

 

為“天才”,。天才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結構與后天

 

的實踐兩方面合力的結果,。天才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主要表現(xiàn)

 

為藝術敏感、藝術想象力,、藝術技巧和靈感等方面。

 

 

 

8. 藝術敏感

 

 

 

 主要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象

 

的敏銳性和悟性。不只是主體對客體的被動感受能力,,

 

更是主體對客體的賦予能力,。

 

 

 

9. 藝術想象力

 

 

 

 指藝術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過程中展開想象,、

 

聯(lián)想,、幻想或意象思維的能力的程度。不僅僅是喚醒和

 

引發(fā)豐富的形象,、感受,,更重要的是將其融會和整合。

 

 

 

10. 靈感

 

 

 

 靈感是藝術家在意象創(chuàng)造中,,由于各種心理機制,、

 

功能處在高度協(xié)調(diào)的自由狀態(tài)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奮,、

 

注意集中、情緒激動,、想象力空前活躍的一種思維活動

 

的境界,。柏拉圖的《伊安篇》將靈感說成一種磁性的瘋

 

狂,一種神靈的憑附,,一種非理性的迷狂狀態(tài)。

 

 

 

11.為什么藝術操作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靠著表達和操作運動,,藝術意象才逐漸鮮明,、完整

 

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

 

 

 

12. 藝術的“技”與“道”

 

 

 

 藝術操作就是藝術技能與技巧的運用與發(fā)揮,。“道

 

”指藝術意象創(chuàng)造與傳達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

 

至高境界,。

 

 

 

13. 藝術的技巧美和形式美

 

 

 

 藝術之“技”是通向藝術本體的路,。藝術家在技巧

 

的操作中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藝術技巧的操作在質(zhì)料上留

 

下的痕跡就是藝術的形式,。形式靜態(tài)地表現(xiàn)了藝術生產(chǎn)

 

的動態(tài)活動。欣賞者可以通過藝術形式體會到其中蘊涵

 

的技巧的美,。

 

 

 

14. 為什么藝術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藝術接受本質(zhì)上仍是一個意象生成的過程,。藝術品

 

本身并非直接的藝術意象,,它是藝術意象的符號化和物

 

態(tài)化。接受者在解讀形式符號過程中,,根據(jù)符號的暗示

 

而由自身的主體意識重建意象,。因此,意象的重建是藝

 

術接受的核心問題,,藝術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實質(zhì)就是藝

 

術意象的重建,。這種重建,是受藝術家的意象創(chuàng)造所限

 

制的,。

 

 

 

15. 藝術接受的主體性

 

 

 

 藝術接受是藝術接受者主體的意識活動,。(1)藝

 

術意象的再創(chuàng)造是審美對象在被接受過程中的現(xiàn)實生成

 

。(2)藝術接受的主體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

 

視界”,。(3)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是一個特殊的結構

 

,,波蘭哲學家羅曼因伽登認為,,作品是一個“圖式化”

 

結構框架,,其中許多空白和不確定點,讀者只有在一面

 

閱讀一面將它具體化,。(4)不但文學作品,,一切藝術

 

品皆然,其意象潛藏在復雜的結構系統(tǒng)中,。

 

 

 

16. 什么是“期待視界”

 

 

 

 西方接受美學認為,,人自身的生理素質(zhì)、文化教育

 

,、傳統(tǒng)積淀以及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等,,造就了接受者

 

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審美文化心理結構,即“期待視界”

 

,。

 

 

 

17. 藝術品的鑒賞過程

 

 

 

 1)觀,。接受者透過藝術的形式符號在直觀層次

 

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2)對藝術品有了直觀的了

 

解后,,必須將接受活動進一步展開與深化,,才能使意象

 

的重建得以實現(xiàn)。(3)悟,。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

 

品鑒漸入佳境后,,終于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

 

 

 

第七章 美育

 

 

 

1. 識記:本世紀初到“五四”運動前后,,在西方文化

 

的影響下,,王國維、蔡元培等人,,明確提出并積極倡導

 

美育,。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是中國現(xiàn)代美

 

育的先驅(qū),。

 

 

 

*真正明確談到審美教育的是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在闡述悲劇的效果時,認為悲劇能有一種

 

“凈化”作用,,認為“音樂有一種形成性格的力量”,。

 

 

 

*賀拉斯“寓教于樂”,。

 

 

 

*朗吉諾斯《論崇高》認為欣賞自然的崇高時,,受自然

 

界的震撼,與自然競爭,,從而提升了人的心靈,。

 

 

 

*1795年席勒發(fā)表《審美教育書簡》,第一次明確提出

 

“審美教育”的概念,,并對美育的性質(zhì),、特征和社會作

 

用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這是第一部系統(tǒng)的美育著作。

 

 

 

*馬克思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角度確立美育的基本任

 

務,。

 

 

 

2. 美育及其特點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內(nèi)涵不僅限于“

 

審美”。美育的內(nèi)容要廣泛得多,,它有主體審美感受能

 

力,、審美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也有主體在時間中創(chuàng)造

 

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問題

 

,。美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教育人,。

 

 

 

3. 美育和德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1)德育主要側(cè)重于對善的行為的邏輯判

 

斷。(2)它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說理,。(3)目的是培養(yǎng)人

 

的社會人格,。(4)主要依據(jù)的是現(xiàn)實的原則和社會的

 

尺度。美育(1)側(cè)重于對美的對象的直覺體驗,,著重

 

陶養(yǎng)個體的特定情感和獨創(chuàng)性,。(2)目的在于培養(yǎng)獨

 

特的個性。(3)依據(jù)的是理想的原則和情感的尺度,。

 

聯(lián)系:(1)“寓教于樂”正反映了美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

 

,。(2)美育作為德育的重要前提,同時也內(nèi)在地包含

 

著德育的因素,。(3)美育對德育的事實起著積極的促

 

進作用,。

 

 

 

4. 美育和智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1)智育是促進認識的教育,美育是情感

 

教育,。(2)智育在本質(zhì)上是由外而內(nèi)的輸入,,美育則

 

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個體的生命的發(fā)展內(nèi)在地

 

聯(lián)系起來。聯(lián)系:人的審美能力一方面內(nèi)子地包含著認

 

識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為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必

 

須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對于智育而言,美育可以激發(fā)人

 

們的求知欲,。

 

 

 

5. 美育與體育的關系

 

 

 

 體育既側(cè)重于身體的教育,,同時還包括以身體為基

 

礎的綜合鍛煉。心靈的美化和肉體的健美在體育方面有

 

其一致性,。從教育的功能與性質(zhì)上說,,美育與體育也有

 

相通之處,兩者都以生命活動本身為目的,,不帶狹隘的

 

功利性,。體育以身體鍛煉為主,促進著全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

 

展,;美育以情感教育為主,,促進全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體

 

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種途徑,體育可以促進人體的健美

 

,,使運動者和觀賞者產(chǎn)生強烈的審美體驗,。

 

 

 

6. 美育的特點。

 

 

 

 1)它是感性的,,是通過潛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是一種感化。(2)美感教育還是非常愉快的,,是心

 

甘情愿,、樂而忘返的。(3)美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

 

從感情打動人,。(4)這種美育的愉悅性,不僅意味著

 

消極地滿足每一個欣賞者的個人情感生活,,而且還意味

 

著激勵欣賞者滿足自身獨創(chuàng)性的需要,。(5)美育也反

 

映在美育的途徑和方式上,具有陶冶性或泄導身心的作

 

用,。

 

 

 

7. 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通過美育,人能夠超越各類限制對心靈的壓抑,,使

 

人的感性要求獲得伸張,,同時取得理性和精神的自由,

 

最終實現(xiàn)人性的完善,。美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發(fā)

 

展人,使人成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美育的任務就是

 

鼓舞人們?nèi)勖?、欣賞美、追求美,,使其充滿對生活的

 

信心和希望,。作用:著重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

 

練、鑒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培養(yǎng),,最終使人的

 

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fā)展,。

 

 

 

8. 美育轉(zhuǎn)移人的心理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的途徑

 

 

 

 美育所要做的是通過心理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的轉(zhuǎn)移,

 

來培養(yǎng)出人們獨特的風趣和高尚的情操,。(1)從生理

 

的興奮和快感,,轉(zhuǎn)移到心理的恬適和愉悅,。(2)從個

 

別性的感受和形象,,轉(zhuǎn)移到普遍性的觀照和沉思,。(3

 

)從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轉(zhuǎn)移到超功利性的曠達和賞

 

玩,。

 

 

 

9. 為什么觀賞的美不帶功利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1)美感的非功利性,應以萬

 

物的功利性為基礎,。(2)人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證后,,

 

才能轉(zhuǎn)移到無所謂的曠達和賞玩中。(3)美是多種多

 

樣的,,美感也是多種多樣的,。

 

 

 

10. 美育的方式:自然、社會和藝術

 

 

 

 自然美:(1)“比德”階段,。(2)象征階段,。(

 

3)魏晉后,人的自我開始覺醒,,人的本質(zhì)力量開始在

 

自然景物上得到延展,,發(fā)現(xiàn)、追求,、欣賞自然美成為對

 

人類自身本質(zhì)力量發(fā)揮程度的認識和追求,。社會美:直

 

接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審美對象。社會美一方面有歷

 

史繼承性,,另一方面它又是社會的群體產(chǎn)物,。

 

 

 

11. 社會美對人的影響。

 

 

 

 它一方面編制了一個時代精神文明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則積極地有意識地要把人們的審美意識引導

 

到一定的方向上來,。

 

 

 

12. 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雖不是審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卻有只

 

管重要的作用,。(1)文學藝術是生活的反映,,這種有

 

意味的生活,蘊涵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了作者的美

 

學要求和人生體驗,。(2)文學藝術不僅要反映出生活

 

的意味,而且要反映出生活的真實,。(3)文學藝術之

 

所以具有美育作用,,還因為它是人們感情的宣泄和流露

 

,是一個時代人們共同的“心聲”,。(4)文學藝術是

 

搭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梁,。

 

 

 

美學筆記共享

第一章緒論

 

 

 

1. 為什么愛美是人的天性?

 

 

 

 1)早在人類的童年,就已萌發(fā)了對美的追求,。

 

2)現(xiàn)代文明人更把熱愛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作為一

 

個高尚的目標孜孜以求,。

 

 

 

2. 識記:“什么是美學”是近代的事情,,1750年鮑姆

 

嘉登著《美學》出版。從根本上說,,他把美學看作一種

 

認識論,。

 

 

 

3. 識記:歷史上,美學一直被看作哲學的一個分支,,

 

就文藝學而言,,藝術則是美學最重要的審美對象。

 

 

 

4. 美學和心理學的關系,。

 

 

 

美學研究所涉及的美感問題是美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

 

,,而研究美感,離開了心理學則將會沒有收效,。代表人

 

物:英國美學家格蘭特艾倫利馬歇爾為代表的“快樂說

 

”,、以愛德華布洛為代表的“心理距離說”。

 

 

 

5. 識記:倫理學與美學的關系,,把美的本質(zhì),、美感與

 

善這樣一種倫理學基本范疇聯(lián)系起來。

 

 

 

6. 美學學科的性質(zhì),。

 

 

 

 1)美學是一門人文學科,。(2)美學與人類發(fā)生

 

了密切聯(lián)系。(3)美學與人生價值問題緊密相聯(lián),。

 

 

 

7. 美學的基本性質(zhì),。

 

 

 

是一門人文學科,與其他許多人文學科有多方面的聯(lián)系

 

,,美學離不開人,,與人生價值有著重要聯(lián)系,美學從根

 

本上說是一門關于人的審美價值的學科,。

 

 

 

8. 美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語言文字的產(chǎn)生,為審美意識向美學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

 

基本條件,。“美學之父”鮑姆嘉登之所以能創(chuàng)立美學這

 

一獨立的學科,,其中既有作為理論家的他個人的不懈努

 

力,也有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的作用,。

 

 

 

9. 美學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審美意識,。(2)美學思想。(3)美學學科

 

,。

 

 

 

10. 識記:人類審美意識的產(chǎn)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從

 

根本上說,是與人類的生產(chǎn)勞動分不開的,。人類的意識

 

巨大發(fā)展,為人類審美意識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基本前提,。

 

 

 

11. 美學思想的兩個基本特點,。

 

 

 

1)應當能夠借助語言文字形式進行傳播。(2)美學

 

思想具有理論的形態(tài),。

 

 

 

12. 美學的兩個基本條件,。

 

 

 

 1)應當有專門的美學著作。(2)應當有不同于

 

其他學科的獨立的研究對象和范圍,。鮑姆嘉登《美學》

 

的問世標志著美學誕生,,維柯的《新科學》也是美學著

 

作。鮑姆嘉登規(guī)定了美學研究的對象和范圍,,“混亂的

 

”感性認識作為研究的范圍,,美學研究對象就是“感性

 

認識的完善”。

 

 

 

13. 識記:康德,、黑格爾使得美學在研究范圍,、研究內(nèi)

 

容、研究方法方面有了新的發(fā)展,。從19世紀中葉開始,,

 

西方美學邁出了從古典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重大轉(zhuǎn)折的步伐

 

。德國費希納的實驗美學,、立普斯的“移情說”美學,,

 

法國丹納的藝術社會學,都提出“由下而上”的研究方

 

法,,取代傳統(tǒng)的“由上而下”的哲學思辨方法,。

 

 

 

14. 為什么美學研究對象問題上還有許多美學家爭論不

 

休?

 

 

 

 1)美學是人文學科,,涉及的是人與現(xiàn)實的審美

 

關系,。(2)審美現(xiàn)象常常會產(chǎn)生矛盾。(3)審美對象

 

受到歷史條件,、民族和階級狀況的制約,。(4)審美活

 

動中還存在這美丑轉(zhuǎn)化的情況。

 

 

 

15. 中國當代美學界對于美學研究對象的主要觀點

 

 

 

1)美學研究對象應當是美以及美的規(guī)律,。(2)美學

 

是藝術哲學,,因此研究對象是藝術。(3)美學研究對

 

象是美感經(jīng)驗。(4)美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

 

美關系,,這種觀點最先出現(xiàn)于蘇聯(lián),,車爾尼雪夫斯基《

 

藝術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這一觀點從審美實踐出發(fā),,

 

把審美活動看作審美主體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自由創(chuàng)

 

造,。合理性在于緊緊抓住了審美活動與人類實踐的聯(lián)系

 

。局限在于把美學研究僅僅局限在這方面是不夠的,。

 

 

 

16. 美學研究的對象究竟是什么,?

 

 

 

美學研究對象應當定位在:(1)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

 

象,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2)研究

 

各種審美對象,、美感經(jīng)驗、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理論

 

依據(jù):(1)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普遍存在著的客觀

 

現(xiàn)象,,美學必需以它為出發(fā)點開展研究。(2)美學必

 

需研究審美意識,、審美范疇和美學思想,。(3)美學應

 

當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17. 為什么美學應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這是由藝術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點決定的,。(1)藝術

 

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xiàn)。(2)對于藝術的欣賞是

 

一種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審美行為,。(3)對于審美對

 

象的研究,,通過藝術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4

 

通過藝術研究審美觀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8. 唯物辯證法與美學研究的關系,。

 

 

 

 1)唯物辯證法對于美學研究具有了總的指導意

 

義,具有方法論的意義,。(2)唯物辯證法強調(diào)對于客

 

觀存在,、客觀規(guī)律的尊重。(3)唯物辯證法具有鮮明

 

的歷史性,。

 

 

 

19. 美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特點,。

 

 

 

 1)多樣性,美學研究可從多角度進行,。(2)美

 

學研究的各種方法都與人生價值相聯(lián)系,。(3)美學研

 

究的方法還具有多層次的特點。層次:(1)有著最基

 

本的方法與具體方法之別,,唯物辯證法是基本的方法,。

 

2)即使是具體的方法,,對于美學研究的重要也不是

 

等量齊觀的。

 

 

 

20. 了解為什么美學研究的方法具有鮮明的歷史性,?

 

 

 

 1)不同時代美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并不完全相同

 

,。(2)某一具體研究方法的產(chǎn)生和流行具有歷史階段

 

性。不論采用何種具體的研究方法,,有幾個基本原則:

 

1)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tǒng)一,。(2)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

 

。(3)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21. 馬克思美學的哲學基礎

 

 

 

19世紀上半葉,,馬克思美學誕生。馬克思美學的哲學基

 

礎應當是作為整體的馬克思主義美學,。馬克思主義美學

 

涉及有關審美對象,、審美主體,、審美欣賞和審美創(chuàng)造等

 

方面的理論問題,。

 

 

 

22.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主要內(nèi)容

 

 

 

 1)美的本質(zhì)和起源理論,《1844年經(jīng)濟學——

 

哲學手稿》揭示了“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

 

2)美的規(guī)律的理論,,人類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美的

 

事物。(3)異化勞動與審美活動相互關系的理論,。揭

 

示了異化勞動的兩重性在美學上所具有的兩種意義:既

 

制造丑,,又創(chuàng)造美。(4)藝術本質(zhì)的理論,。強調(diào)藝術

 

作為上層建筑對于經(jīng)濟基礎的依賴關系,,藝術就其本質(zhì)

 

而言,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掌握,,主要是通過典型化

 

的方法來表現(xiàn)藝術家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的,。(5)馬

 

克思主義美學還對其他許多美學問題進行了論述。

 

 

 

23.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點,。

 

 

 

 1)把美學問題與人類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

 

2)把美的本質(zhì)問題與人的本質(zhì)緊密結合在一起。(3

 

)馬克思主義美學唯物,、辯證地解決了美學中的主體和

 

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4)馬克思主義美學還滲透著

 

巨大的歷史感。

 

 

 

第二章 美論

 

 

 

1. 美和美的東西之間的基本差異

 

 

 

 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是西方美學史

 

上最早討論美的專著,。使我們認識到美與美的東西之間

 

的諸多差異:(1)任何美的東西都只能說明它本身的

 

美,,卻不能說明其他東西的美。(2)美的東西都是相

 

對的,,隨著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變化而變化,。(3

 

美的東西不僅是漫無邊際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4

 

)美不是事物的某種物質(zhì)屬性,。(5)現(xiàn)實生活中,,美

 

的東西還往往與可欲的東西混淆,而美雖然與可欲有某

 

種聯(lián)系,,但僅僅是可欲絕對不能成為美,。美的問題性質(zhì)

 

在于:我們要探討美是什么,是要透過美的現(xiàn)象去探討

 

美的本質(zhì),,美的本質(zhì)是使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

 

因和根據(jù),。

 

 

 

2. 西方美學家對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探討的幾方面。

 

 

 

 1)從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2)從客觀的

 

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從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中尋找美

 

。(4)從事物之間的關系中探討美,。(5)從人類社會

 

生活本身探究美,。(6)從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

 

動中求解美。(7)關于美論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

 

 

 

3. 西方美學家探討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基本思路及其各自

 

的核心內(nèi)容,。

 

 

 

 

1)事物的客觀屬性中探求美。核心內(nèi)涵是把美看成

 

某種客觀的物質(zhì)屬性,。優(yōu)缺點: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

 

有感性形式這一特點,。片面性:(1)脫離了人類的社

 

會生活實踐來談美的本質(zhì)。(2)客觀事物的感性形式

 

是構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證符合形式美規(guī)律的事

 

物就是美的,。(3)認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說法也

 

不適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諸多事

 

物的美,。

 

 

 

*畢答哥拉斯學派,,美在于客觀事物的均衡、對稱,、和

 

諧,、多樣統(tǒng)一以及黃金分割等形式。

 

 

 

*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取決于體積和順序,。

 

 

 

*托馬斯阿奎那認為美即在恰當?shù)谋壤?,美嚴格地講屬

 

于形式因的范疇。認為美需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事物

 

的整體性或完善,。第二是恰當?shù)谋壤蚝椭C,。第三是明

 

晰。

 

 

 

*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說“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

 

間神圣的比例關系上”,。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蛇形線最美,。

 

 

 

*英國經(jīng)驗派美學家代表人物博克認為美的真正原因在

 

于事物的光滑、變化,、較弱,、顏色鮮艷等。

 

 

 

*費希納認為黃金分割是最美的形式,。

 

 

 

2)從客觀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就是從抽象的精神

 

存在物中尋找美。

 

 

 

*最早提出“理念說”的是柏拉圖,,《理想國》,、《會

 

飲篇》。

 

 

 

*普羅提諾認為“世間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

 

理型”,。

 

 

 

*黑格爾繼承了柏拉圖關于“理念”的一些講法,大大

 

發(fā)展了美是一種理念的理論,,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

 

顯現(xiàn)”,,理念之所以要把自己顯現(xiàn)為感性的形象,完全

 

是由于人們的精神和心靈需要在實踐的活動中,、在改變

 

外在事物的過程總直接實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

 

和欣賞自己,。

 

 

 

3)從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中尋找美。核心理論取向是把

 

美歸結為人的某種主觀的心意狀態(tài),。代表性學說有美在

 

愉快和美在無意識的欲望等,。

 

 

 

*真正從美學理論上來闡明美是愉快的,是英國經(jīng)驗派

 

的一些美學家,。

 

 

 

*休謨,、博克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快感,。博克把愛和欲念區(qū)別開,,把美的觀念

 

和效用的觀念區(qū)別開,美具有使每個人都愉快的普遍性

 

,。

 

 

 

*“快樂派”,,美國的馬歇爾認為,刺激有大小,,當反

 

映力量大于刺激力量時,,我們感到愉快。

 

 

 

*弗洛伊德,,美屬于無意識,,它是本能沖動的升華,。他

 

認為,美感是從性感這一領域中延伸出來的,,性的欲望

 

及其在想象中的滿足,,才是美之所以為美的本質(zhì)和源泉

 

。這一理論揭開了無意識領域,,深入到人類心理結構的

 

最深處,,但片面夸大了無意識,首先,,他用性欲和本能

 

沖動來解釋美和一切藝術作品,,不完全符合事實。其次

 

,,弗洛伊德極力抬高無意識的地位,,第三,大張旗鼓地

 

宣傳性本能的作用,,必然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

 

 

 

*阿德勒用權力欲望代替性本能欲望。

 

 

 

*榮格“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祖先世代遺傳下

 

來的同類經(jīng)驗在某一種族全體成員心理上的積淀物,,它

 

不是個人的,而是屬于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優(yōu)點是把

 

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探討深入到了人的主觀精神世界,。缺點

 

是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區(qū)別,還會出現(xiàn)“趣味無可爭辯

 

”的情形,。

 

 

 

4)從事物之間的關系中探討美,。

 

 

 

*最早談關系的是畢答哥拉斯學派、賀拉斯,。

 

 

 

*真正把“關系”作為美學理論基礎,,系統(tǒng)提出自己關

 

于美的見解的,是狄德羅,。三種關系:一是孤立地就每

 

一種事物的本身而言,,也就是它內(nèi)在結構上的秩序、安

 

排,、對稱,、關系,即“真實的美”,。二是一種事物與其

 

他事物的關系,,即“相對的美”。三是事物與人的關系

 

,,即“關系到我的美”,。狄德羅說“美總是隨著關系而

 

產(chǎn)生,,而增長,而變化,,而衰退,,而消失”,關系是客

 

觀的,,美也是客觀的,。最大的貢獻是突破了過去把美當

 

成某種單一的現(xiàn)象,或者某種孤立的因素,,從自然和社

 

會生活各種相互的關系中來理解美,。但狄德羅所說的“

 

關系”比較抽象、籠統(tǒng),,還處于摸索階段,。

 

 

 

5)從人類社會生活本身探究美。

 

 

 

*車爾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確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題

 

,。首先是他所愿意過,、他所喜愛的那種生活;其次是任

 

何一種生活,,因為活著到底比不活好,。車爾尼雪夫斯基

 

的觀點符合生活的常識,卻不符合生活的辯證法,。首先

 

,,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其次,,“美是生活

 

”的講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在此,把人

 

的喜愛與否當成美不美的標準是不正確的,。

 

 

 

6)從社會化了的人的審美實踐活動中求解美,。

 

 

 

*康德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fā),把美學研究從客觀世界轉(zhuǎn)

 

移到主觀世界,,轉(zhuǎn)移到主觀的鑒賞能力和主觀的審美心

 

態(tài),,一般把康德看成是西方近代美學的轉(zhuǎn)折點。

 

 

 

*馬克思把美學研究從康德的重主觀的方向重新轉(zhuǎn)移到

 

重客觀的方向,。“客觀”是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

 

主義的觀點所理解的“客觀”,,與人的勞動實踐分不開

 

。這一轉(zhuǎn)移是從《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開始的,,

 

從勞動出發(fā),,馬克思主義的美論乃至整個美學思想體系

 

,,建立在這種全面的完整的人身上。馬克思主義的美論

 

乃至整個美學思想體系邏輯起點是立足于社會化了的人

 

的審美實踐活動,,從人的審美關系和審美實踐活動出發(fā)

 

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面解放,。

 

 

 

7)關于美論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美是完滿”

 

 

 

*“美在愉快”(1)從古至今都和愉快有著這樣或那樣

 

的聯(lián)系。(2)由于愉快是我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種

 

感受和體驗,,它就可以補救那種單純從外物的某種屬性

 

來探討美的某些局限性,。(3)拿審美欣賞來說,審美

 

的快感可以說無處不在,。缺點:(1)美可以是愉快的

 

,,愉快的不一定是美的。(2)主張美是愉快的,,常常

 

要花很多氣力說明美感不等同于快感,。(3)把美看成

 

是愉快,還容易把美學的研究引到庸俗化的道路上去,。

 

 

 

*“移情說”是西方傳統(tǒng)美學中的代表性美論之一,,主

 

要特點是感情的外射。合理性:從古至今都是大量存在

 

的,。缺點:(1)過分強調(diào)感情,。(2)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

 

對象化,是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等的統(tǒng)

 

一實現(xiàn)的,。(3)移情論者只強調(diào)主觀的移情,,離開了

 

審美對象一定性質(zhì)和結構的形式,是不可能產(chǎn)生移情現(xiàn)

 

象的,。(4)感情也是各種各樣的,。

 

 

 

*“距離說”,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實現(xiàn),。

 

 

 

4. 中國當代美學家在美的本質(zhì)問題上的幾種觀點,。

 

 

 

 1)主張美是主觀的,以呂熒和高爾 為代表,。

 

2)主張美是客觀的,,以蔡儀為代表。(“美的東西

 

就是典型的東西,,美的本質(zhì)就是事物的典型性”,。(3

 

)主張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以朱光潛為代表,。(認為“

 

美是客觀方面某些事物,、性質(zhì)和形狀適合主觀方面意識

 

形態(tài),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為一個完整形象的那種特質(zhì)

 

”)。(4)主張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以李澤

 

厚為代表,。他一方面認為美是客觀的,另一方面認為美

 

離不開人類社會,。他認為美有兩個特點:從本質(zhì),、規(guī)律

 

和理想等方面來說,美具有客觀社會性的特點,;從可感

 

形態(tài)方面說,,美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

 

 

 

*“自然的人化是指經(jīng)由社會實踐自然從與人無干的,、

 

敵對的或自在的變?yōu)榕c人相關的,、有益的、為人的對象

 

”,。

 

 

 

5. 當代西方的一些美學家為什么會反對給美和藝術下

 

定義,?

 

 

 

 1)現(xiàn)代西方在美和藝術的觀念上發(fā)生了重大變

 

化。(2)現(xiàn)代藝術和美學理論的國際性以及不同文化

 

區(qū)域和族群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對話,,也促使人們放棄原

 

先那種給美和藝術下單一性定義的做法,。

 

 

 

6. 為什么否定給美和藝術下定義是不現(xiàn)實,也是不可

 

能的,?

 

 

 

 1)美的問題不僅是學理技術上的分析問題,,更

 

是一個關系到整個人類感情和人生價值的問題。(2

 

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對復雜事物的認識是人類心靈的客

 

觀需要,。

 

 

 

7. 美的形成需要哪些方面的條件?

 

 

 

 1)必需有客觀事物本身的某些品質(zhì)和條件,。(2

 

)贊賞和批評對象,、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和水平,。

 

 

 

8. 審美人生觀的主要方面,。

 

 

 

 1)人生的意識。(2)人生的反思與反悔,。(3

 

)人生的價值,。

 

 

 

9. 人的本質(zhì)

 

 

 

 1)人本身就是一種自然。(2)人之所以為人,,

 

在于人不僅是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不僅是動物的,,還

 

是社會的。(3)人具有歷史性和歷史感。

 

 

 

10. 關于美的本質(zhì)的集合化界定

 

 

 

 1)人是“世界的美”,。(2)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

 

的對象化,。(3)美是自由的形象。(4)美在創(chuàng)造中,。

 

 

 

11. 人是“世界的美”

 

 

 

“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美不是自然現(xiàn)象

 

,,而是社會現(xiàn)象,。只有擁有自由意識的人,才能和現(xiàn)實

 

發(fā)生這樣的審美關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

 

 

 

12. 美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對象化

 

 

 

“對象化”是人“化”到對象中去,,然后再從對象中表

 

現(xiàn)出來,,使對象成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作品”

 

既有對象的性質(zhì)和特點,,也有人本身的性質(zhì)和特點,。本

 

質(zhì)力量在客觀對象中的對象化。(1)作為主體的人要

 

具有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本質(zhì)力量,。(2)作為客體的對象

 

要具有審美的屬性,。(3)主體與客體的對象之間要發(fā)

 

生相互轉(zhuǎn)化和對象化的關系。

 

 

 

13. 為什么美是自由的形象,?

 

 

 

 1)美的理想是與自由的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2)自由是有規(guī)律的,自由的規(guī)律就在于對客觀必

 

然的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3)從藝術創(chuàng)作和人類的審

 

美欣賞來說,,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14. 夏夜星空的美景是怎樣創(chuàng)造的,?

 

 

 

 1)要有星球群的存在,。(2)要有黑夜的環(huán)境。

 

3)要有文化歷史的積累,。(4)觀賞星空的人,,需具

 

備審美的心理素質(zhì)。

 

 

 

15. 為什么美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多層累的突創(chuàng),?

 

 

 

基本含義:(1)從美的形成來說,,是一種時空復合結

 

構。(2)從美的產(chǎn)生和出現(xiàn)來說,,它具有量變到質(zhì)變

 

的突然變化,。從多層次多側(cè)面來探討美的形成和創(chuàng)造,,

 

這些層面主要有:(1)自然物質(zhì)層。(2)知覺表象層

 

,。(3)社會歷史層,。(4)心理意識層。

 

 

 

第三章 美感論

 

 

 

1.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人們對美的感受,、體驗、觀照,、欣賞的評價,,以

 

及由此而在內(nèi)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滿足感、

 

 

 

愉快感,、幸福感,、和諧感、自由感,。

 

 

 

2. 美感誕生的前提,、基礎和歷程。

 

 

 

 美感的產(chǎn)生是以人類的誕生為前提的,,實踐特別是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不僅是人類誕生的必要條件,也是

 

美感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人類美感的產(chǎn)生也同樣開始于工

 

具的制造和使用,。從動物的快感進化到人的美感,經(jīng)歷

 

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與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過

 

程是同步的,。

 

 

 

3. 原始人類的美感特點。

 

 

 

 1)以模仿動物為美,。(2)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3)審美意識有著模糊性和朦朧性特征。

 

 

 

4. 為什么美感的歷史起源是與人類的社會實踐緊密相

 

聯(lián),?

 

 

 

 1)美感是適應人類社會實踐的需要,,在工具的

 

制造和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出來的。(2)審美的實踐活動

 

不需要改變客觀對象,,不必滿足我們的特定的實際需要

 

,,而只是欣賞。(3)隨著人類的實踐活動的不斷擴大

 

和發(fā)展,,人類的美感活動也會不斷擴大和發(fā)展,。

 

 

 

5. 為什么美感是多種因素的因緣匯合?

 

 

 

 1)美感的存在必需以人的審美能力的存在為前

 

提,。(2)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審美心理的存在為基

 

礎的,。(3)美感的存在方式,,與人的審美態(tài)度密切相

 

關,。(審美態(tài)度是人超越了對對象物質(zhì)本身的追根究底

 

,超越了直接的物質(zhì)利益關系,,于是從對象上領略到一

 

種精神的愉快,。)(4)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審美環(huán)

 

境。

 

 

 

6. 識記:

 

 

 

*美學——希臘文的原意是“憑感官可以感知的學科”

 

,。

 

 

 

*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說“美就是由視覺和聽

 

覺產(chǎn)生的快感”,。

 

 

 

*達芬奇把視覺印象看成是心靈感受對象的窗戶和前提

 

 

 

 

*夏夫茲別里認為人的視聽器官之上還有“內(nèi)在感官”

 

或“第六感官”,。

 

 

 

*康德認為“先天共通感”,。

 

 

 

*黑格爾認為,在眾多的感覺中,,只有視覺和聽覺才能

 

進行審美,,因為它們不直接涉及功利和欲念。

 

 

 

7. 美感作為一種感覺的一般特點

 

 

 

感覺是由客觀的刺激和主觀的反映這兩方面構成的,。特

 

點:(1)美感是客觀的美的刺激和主觀對于美的反應

 

這兩個方面構成的,。(2)美感離不開刺激感覺的形式

 

因素。(3)美感體現(xiàn)了人在審美活動中的主導意象,。

 

 

 

8. 人的美感的生理機制與動物性感覺的區(qū)別,。

 

 

 

 1)人的感覺具有社會性。(2)動物的感覺是一

 

次性的,,缺乏積累性,;而人的感覺則有連續(xù)性和積累性

 

,因而能逐步完善,。

 

 

 

9. 人的感覺能夠產(chǎn)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1)人的感覺特別是視聽感覺,能夠與對象保持

 

一種自由的關系,。(2)人的感覺是感性與理性的統(tǒng)一

 

,。(3)人的感覺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

 

性活動,。(4)人的感覺還具有自由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5

 

)人的感覺器官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和鍛煉,豐富,、多樣,、

 

自由、靈敏,。

 

 

 

10. 識記:心理功能分為理智,、情感,、意志三部分。美

 

感以情感為主,,情感是美感的核心,。

 

 

 

11. 感受

 

 

 

美感的起點是感受,審美感受的重要特征在于有新鮮感

 

,。

 

 

 

12. 直覺

 

 

 

 直覺是一種單純的感覺活動,,直覺通過靈感對對象

 

進行內(nèi)部直觀的能力,把我們所感受到的外物,,經(jīng)過心

 

靈的綜合作用,,表現(xiàn)為形象,這種由直覺活動所創(chuàng)構的

 

形象,,一方面是物質(zhì)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是心靈的情

 

趣表現(xiàn)。

 

 

 

13. 美感的直覺的特點

 

 

 

 1)感覺的直接性,。(2)感覺的突然性,。(3

 

感覺的專注性。(4)感覺的透明性,。

 

 

 

14. 直覺的規(guī)律,。

 

 

 

 1)直覺的獲得,與平日體驗和修養(yǎng)的積累息息

 

相關,。(2)直覺本身是在不斷地深化和完善,。(3)直

 

覺是在不斷地轉(zhuǎn)換和流動。

 

 

 

15. 直覺與知覺的區(qū)別

 

 

 

 1)直覺是一些分散的,、個別的印象,,知覺是一

 

種概括和整體。(2)直覺排斥概念,,知覺是感性與理

 

性的統(tǒng)一,。

 

 

 

16. 知覺和表象的作用。

 

 

 

 1)完形作用,。人在知覺的瞬間,,就把握客觀事

 

物完整的形象。(3)選擇作用,。知覺是主動地選擇客

 

觀世界,。(3)意象作用。

 

 

 

17. 想象

 

 

 

想象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它四人們在外在對象和事物

 

的刺激下,,在頭腦中對原有的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動過程,。

 

 

 

18. 聯(lián)想

 

 

 

聯(lián)想是想象的基本形式,。在審美活動中,舊的知覺與新

 

的知覺表象,,相互重疊組合,,在記憶中經(jīng)由新的、類似

 

或相關的對象的觸發(fā),,產(chǎn)生聯(lián)想,。聯(lián)想的范圍廣闊,,包

 

括接近聯(lián)想,、相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

 

 

 

19. 情感

 

 

 

 想象主要受情感影響,。(1)情感通過想象移入對

 

象之中。(2)形象隨著情感的變化,。(3)作為想象的

 

特殊形式的幻想的作用,。幻想有兩種,,一是設身處地,,

 

以假當真。二是情之所至,,化無為有,。

 

 

 

20. 通感

 

 

 

 一種感官的變化,常會引起其他感官的變化,,它們

 

之間還有協(xié)作,,影響和溝通。

 

 

 

21. 為什么我們會在審美活動中產(chǎn)生通感現(xiàn)象,?

 

 

 

 1)我們感受客觀現(xiàn)實的美,,是從人的整體出發(fā)

 

。(2)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欣賞美,,一種感覺器官不

 

夠用,,常常需要借助其他感覺器官的幫助和補充。(3

 

)美感有時還借助于調(diào)動聯(lián)想或想象的心理活動,,由一

 

種感覺器官過渡或擴大到另一種感覺器官,。(4)各種

 

感覺的交互作用,常??梢援a(chǎn)生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

 

 

 

22. 理解

 

 

 

美感不是一種單純的感覺,而是滲透著有意識的理解,。

 

 

 

23. 理解對于審美的作用,。

 

 

 

1)審美活動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

 

的外界的符號和信息。(2)美感中的理解是理化為情

 

,,情又融于理,。

 

 

 

24. 識記:從實踐觀點看,審美欣賞明顯包含主客兩方

 

面,,一是“審”,,二是審什么。

 

 

 

25. 為什么探討審美欣賞活動的心理特征并不容易,?

 

 

 

 1)它是隱而不顯的,。(2)它輕微飄忽,變化多

 

端,,具有任意性和模糊性,。(3)它的差異性特別大。

 

 

 

26. 審美欣賞活動和品味之間的差別

 

 

 

 1)品味主要是一種官能上的享受,,審美是一種

 

精神上心理上的情緒反應,。(2)味是物理上的事實,

 

可以總結出一套經(jīng)驗來,,審美欣賞沒有一成不變的物理

 

規(guī)律,。(3)審美欣賞和品味,都具有主觀的差異性,,

 

品味差異是物質(zhì)性的,,審美欣賞的差異是精神性的。

 

 

 

27. 審美欣賞的特點,。

 

 

 

 1)它是一種精神上的,,充滿了情感色彩的心理

 

活動。(2)它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事實,。(3)它具有

 

強烈的個性色彩,。

 

 

 

28. 審美欣賞活動的心理特征

 

 

 

 從表現(xiàn)形式這個表層次來看,審美欣賞活動至少具

 

有下列心理特征:(1)形象的直覺性,。(2)注意的集

 

中性,。注意的集中性的特點:首先,保持注意的高度集

 

中與頭腦的高度清醒,;其次,,審美欣賞是一種忘乎所以

 

的自由享受,因此,,它是愉快的,,令人心醉神馳的。最

 

后,審美欣賞所追求的是形象的觀照,。(3)感受的完

 

整性,。(4)想象的生動性。

 

 

 

29. 美感欣賞活動深層的心理特征

 

 

 

 1)生理與心理矛盾的統(tǒng)一,。(2)個性與社會矛

 

盾的統(tǒng)一,。(3)具象性與抽象性矛盾的統(tǒng)一。(4)自

 

覺性與非自覺性矛盾的統(tǒng)一,。(5)功利性與非功利性

 

矛盾的統(tǒng)一,。

 

 

 

30. 識記:審美對象本身必需是具體的,對象本身又應

 

具有抽象性的特征,。

 

 

 

31. 抽象性在審美活動中的意義,。

 

 

 

 1)在審美活動中,具象性與抽象性的結合,,主

 

要是通過內(nèi)心所引發(fā)的豐富的想象來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出了

 

物我統(tǒng)一的審美境界。(2)為了強化某種感情,,加強

 

抒情性,有時需要某種程度的抽象化,。(3)在形式美

 

的表現(xiàn)中,,抽象化使得

 

 

 

第四章 審美范疇論

 

 

 

1. 審美范疇論

 

 

 

審美范疇論是人們在長期審美活動中形成的、能幫助人

 

們認識和掌握審美現(xiàn)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種

 

類概念,。

 

 

 

2. 崇高

 

 

 

崇高作為美的一種范疇,又稱壯美,。它主要指對象以其

 

粗獷,、博大的感性形態(tài),勁健的物質(zhì)力量和精神力量,,

 

雄偉的氣勢,,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人驚心動魄,、心潮

 

澎湃,,進而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們產(chǎn)生敬仰

 

和贊嘆的情懷,,從而提升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

 

 

 

3. 西方美學史上的崇高論述評

 

 

 

*正式提出這一范疇,并加以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的,,是羅

 

馬時代的朗吉諾斯的《論崇高》,,他認為文學作品的崇

 

高風格包括五方面的內(nèi)涵:莊嚴偉大的思想、慷慨激昂

 

的感情,、辭格的藻飾,、高雅的措辭和尊嚴的結構,。崇高

 

的作品來自偉大的心靈,“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

 

朗吉諾斯還進一步把崇高的范疇拓展到對人格的評價,,

 

成了現(xiàn)代審美意義上的崇高的先聲和萌芽。

 

 

 

*明確使用“崇高”一詞,,并把它與優(yōu)美并立起來,,使

 

兩者成為美學上兩個基本范疇的,是博克,。認為當龐然

 

大物威臨我們,,如果我們和這些對象保持一定距離,這

 

些對象并不威脅我們的安全,,這時我們的感覺,,是驚嘆

 

和贊賞,這種感覺就是崇高感,。它實際上來自于恐懼和

 

痛苦的消除,,是痛感向快感的轉(zhuǎn)變,是克服了痛感之后

 

所取得的審美快感,。

 

 

 

*康德繼承了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崇高觀,,從理性的角度對

 

崇高進行了探討。美聯(lián)系于形式,,因為它所關涉的是有

 

限的對象,;而崇高則涉及到的是有關無限的經(jīng)驗。美建

 

立在對象的合目的性上,,崇高則為對象所刺激,。康德還

 

把崇高分為數(shù)學的崇高和力學的崇高,。數(shù)學的崇高主要

 

指體積的大,,從單純的直觀中把握對象的整體。

 

 

 

*黑格爾從他的絕對理念辨證發(fā)展觀出發(fā),,把崇高看成

 

是絕對精神運動和歷史進程的階段,,認為崇高是表現(xiàn)在

 

作為“藝術前的藝術”的古代的象征型藝術中的。

 

 

 

4. 崇高的本質(zhì)及特征

 

 

 

 崇高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經(jīng)由對象的震撼和壓抑而獲得

 

的顯現(xiàn),。崇高的形式和內(nèi)容常常顯得非常大,。大到超過

 

了我們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以至我們理解不了它,,控制

 

不了它,,掌握不了它。

 

 

 

5. 崇高范疇的歷史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

 

 

 

 歷來的美學家都強調(diào)人的精神力量在崇高感中的作

 

用,,當人的精神力量發(fā)揚后,,能夠克服巨大的自然給他

 

造成的困難和痛苦。

 

 

 

6. 優(yōu)美

 

 

 

 優(yōu)美即狹義美,,優(yōu)美又稱秀美,、纖麗美、陰柔美,、

 

典雅美,。

 

 

 

7. 優(yōu)美的本質(zhì)

 

 

 

 優(yōu)美的本質(zhì)在于人與世間的和諧共存,是人對這種

 

和諧狀態(tài)的情感肯定,。

 

 

 

8. 優(yōu)美的特征,。

 

 

 

 優(yōu)美的基本特征:和諧。(1)優(yōu)美是建立在人與

 

客體世界的最終的和諧共存關系中,。(2)就整體而言

 

,,優(yōu)美對象是內(nèi)外關系的和諧,是外觀形式與美的內(nèi)容

 

的相互協(xié)調(diào),。(3)優(yōu)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具有小

 

巧,、柔和、精致,、輕盈等品格,。

 

 

 

9. 優(yōu)美的表現(xiàn)

 

 

 

 優(yōu)美在自然、人生和藝術中的表現(xiàn)有所不同,。自然

 

境界中的優(yōu)美,表現(xiàn)為自然景物以合規(guī)律的組合所呈現(xiàn)

 

的明暗,、濃淡,、大小、高低,、剛?cè)嵩诿苤械慕y(tǒng)一,,以

 

天然的完美和諧作用于主體的感官,使主體獲得安靜恬

 

美的心理感受,。人生的優(yōu)美具體表現(xiàn)為作為社會性的人

 

的個體合乎禮儀,、道德規(guī)范的言行舉止及其所反映的一

 

致的思想觀念和群體或社會穩(wěn)定、平和的局面,。藝術中

 

的優(yōu)美表現(xiàn)為作品中反映的自然景物,、社會人生或營造

 

的氛圍以其合規(guī)律,合目的性使主體感受到其中的和諧

 

統(tǒng)一,。

 

 

 

10. 悲劇性的特點,。

 

 

 

 悲劇性的根本特點就在于悲,不悲不能成為悲劇。

 

 

 

11. 悲劇意識發(fā)展四階段,。

 

 

 

 1)希臘的深化和悲劇,,認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

 

,是由神所支配的,,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無可逃避的

 

命運。即命運悲劇,。(2)文藝復興后,,人由神本世界

 

回到人本世界,性格的缺點常常成為悲劇的主要原因,。

 

即性格悲劇,。(31819世紀出現(xiàn)了社會悲劇,。個人

 

與社會的矛盾,,成為當時的時代主題,悲劇內(nèi)涵轉(zhuǎn)向社

 

會,。(4)到了叔本華,,把悲劇從重大的社會矛盾推向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即人生悲劇,。

 

 

 

12. 西方現(xiàn)代悲劇的特點

 

 

 

 1)高度的物質(zhì)文明,,使人的心靈和感情變得十

 

分枯燥。(2)現(xiàn)代人居住在高度現(xiàn)代化和社會化的大

 

都市里,,彼此隔絕,,各人在自己內(nèi)心的“城堡”里過著

 

極其孤單和無聊的生活。(3)人沒有任何感情的追求

 

與幻想,,感情的失落,,或者靈魂的失落,成了西方現(xiàn)代

 

人悲劇的又一特點,。

 

 

 

13. 識記:審美意義上的悲劇范疇所注重的,,在于它作

 

為一種藝術,其中所反映的實質(zhì)的內(nèi)容,,是不是具有悲

 

劇性的矛盾沖突,。

 

 

 

14. 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悲劇,?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具有審美價值的悲劇,,只要這些

 

對象本身感性生命雖遭受摧殘與毀滅而在精神上卻具有

 

不朽的意義,充分體現(xiàn)著悲壯激越的情調(diào),,便同樣可以

 

進入審美領域,。本質(zhì)在于通過這些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由人物

 

的悲劇性性格所導致的悲劇沖突,。

 

 

 

15. 悲劇性效果

 

 

 

 悲劇的效果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去看的,悲劇要使

 

人由悲劇本身所引起的悲憫與畏懼心情進而產(chǎn)生快感,。

 

要把悲劇由痛感向快感的轉(zhuǎn)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的大

 

背景上去理解,,從身心貫通的角度去看待凈化心靈、提

 

升觀賞者的作用,。悲劇的效果是積極的,,是讓人正視世

 

界的現(xiàn)狀、生存的意義,,是讓人穎悟歷史性的矛盾,,在

 

悲壯之中對人生大徹大悟。

 

 

 

16. 識記:以笑為標志的喜劇性,,與以哭為標志的悲劇

 

性,。

 

 

 

*最早談及喜劇問題的是蘇格拉底。

 

 

 

*亞里士多德認為“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模仿”,。

 

 

 

*黑格爾認為,,滑稽雖然也是不平衡的,但那是感性形

 

象壓倒了理念,,是用一種夸張的形式來表現(xiàn)實在性的內(nèi)

 

容,。

 

 

 

*馬克思認為“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喜劇

 

”。

 

 

 

17. 喜劇的本質(zhì)

 

 

 

 從本質(zhì)上說,,喜劇是以笑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

 

不協(xié)調(diào)的形式,從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藝術,、社會現(xiàn)象

 

,、生活現(xiàn)象乃至社會歷史事件。

 

 

 

18. 喜劇產(chǎn)生的原因

 

 

 

 1)霍布斯的“突然榮耀說”或“鄙夷說”,。一

 

是發(fā)現(xiàn)別人的欠缺,,對別人的缺點的鄙夷,一是突然發(fā)

 

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所以有一種榮耀感。(2)“乖訛說”

 

或“預期失望說”,。乖訛指不協(xié)調(diào),、不和諧。斯賓塞曾

 

在此基礎上,,將乖訛分為“上升的乖訛”和“下降的乖

 

訛”,。(3)生命的機械化。由柏格森提出,,生命的最

 

基本的價值,,在于它的緊張性和活動性,。而一般物質(zhì),

 

作為生命的反面,,則顯得僵硬,、呆滯,阻礙生命的前進

 

,。喜劇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動作、姿態(tài),、形體的機械化,。

 

4)“心理能量消耗的節(jié)省說”。由弗洛伊德提出,,

 

認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壓抑,,壓抑到無意識之中,喜劇

 

性具有一種釋放性的作用,,讓欣賞者發(fā)泄他們,,使它們

 

浮動在意識之中,得到滿足,,滿足的方式:巧智,、想象

 

、幽默,。

 

 

 

19. 喜劇的效果——笑的特征

 

 

 

 1)喜劇性的笑是人類才有的具有社會性內(nèi)容的

 

心理現(xiàn)象,。(2)笑的感情必須與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斷

 

無關,與強烈的憎惡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鳴,。

 

 

 

20. 識記:美是一種肯定性的價值,它使人振奮,、愉悅

 

,、歡快;丑是一種否定性的價值,,它使人厭惡,、鄙棄、

 

反感,。

 

 

 

21. 丑的美學意義

 

 

 

 1)以丑襯美,。(2)世界的發(fā)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3)審丑歷來都是人們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4)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經(jīng)過藝術家的靈心點化,轉(zhuǎn)化

 

為藝術中的美,。

 

 

 

22. 丑的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原始時代,,美丑混雜,。(2)古典時代,美丑

 

分明,。(3)西方現(xiàn)代主義時代,。一方面又回到了原始

 

時代,美丑不分,;另一方面,,又進一步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丑

 

,表現(xiàn)丑,,把丑當成了美,,丑成了美。

 

 

 

23. 識記:現(xiàn)代主義時代,,19世紀中葉以后,,以陀斯托

 

也夫斯基和波德萊爾開其端倪的現(xiàn)代主義文學藝術,大

 

唱丑的贊歌,,宣傳丑的美學,,力圖使美學變成丑學。

 

 

 

24. 為什么丑是近代精神的產(chǎn)物,?

 

 

 

 1)近代自然科學發(fā)達,,打破了上帝創(chuàng)世的神話

 

,另方面也打破了理性萬能的看法,。(219世紀和20

 

世紀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但也是人類遭災遭難的

 

時代。(320世紀后,,工業(yè)化的西方社會,,出現(xiàn)了種

 

種的畸形和矛盾,一方面,,生產(chǎn)高度豐富化,、社會化;

 

另一方面,,生活卻高度個人化,、孤獨化。

 

 

 

25. 生活丑與藝術美之間的關系,。

 

 

 

 1)藝術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是美。(2

 

生活中的丑成了藝術中的美,,不是丑變成了美,而是生

 

活中的丑經(jīng)過了藝術的表現(xiàn),,變得更典型了,。(3)生

 

活中的丑常常不以丑的面目出現(xiàn),,而是作乖弄丑。藝術

 

把生活如實地寫出來,,使當事人變成旁觀者,。藝術有強

 

大的教育作用。

 

 

 

26. 藝術丑

 

 

 

 藝術上的丑是對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否定,。藝術

 

丑的三重含義:(1)藝術丑指的是藝術作品的內(nèi)容虛

 

假,、腐朽、技巧偽劣,。(2)藝術丑指技巧上的失敗,。

 

3)藝術丑還指一種特殊形式的美。

 

 

 

27. 作家如何才能描寫丑,?

 

 

 

 1)必須熟悉丑,。(2)能夠描寫丑惡的人是與丑

 

惡作斗爭的人。

 

 

 

28. 丑與惡的關系,。

 

 

 

 1)惡顯示為形象才能成為丑,。(2)丑是惡的表

 

現(xiàn)的一個側(cè)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現(xiàn),。(3)長相

 

的丑與惡沒有必然聯(lián)系,。(4)在階級的社會中,不同

 

的階級可能對丑有一致的評價,,而對惡可能有截然相反

 

的標準,。

 

 

 

第五章 藝術論(一)

 

 

 

1. 為什么美學應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

 

 

 

 1)藝術是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各種審美對象

 

,、美感經(jīng)驗和審美范疇的集中體現(xiàn)和典型形態(tài)。(2

 

通過研究藝術,,我們才能更準確,、深刻地把握和認識上

 

述各種審美現(xiàn)象。

 

 

 

2. 對幾種藝術定義的簡要考察

 

 

 

 (一)從藝術起源角度定義的:(1)游戲說,;(2

 

)集體無意識說,。(二)從藝術本質(zhì)角度定義的:(1

 

)模仿說;(2)表現(xiàn)說,;(3)有意味的形式說,;(4

 

)符號說。(三)從藝術功能角度定義的:(1)載道

 

說,;(2)娛樂說,。

 

 

 

3. 游戲說

 

 

 

 由康德提出,席勒,、斯賓塞等人發(fā)展加以完善,,認

 

為藝術本質(zhì)上是一種游戲,,是由游戲發(fā)展來的。一方面

 

,,藝術和游戲具有虛構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們所引起

 

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觀偏見和現(xiàn)實差異的,。

 

 

 

4. 集體無意識說

 

 

 

 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認為“集體無意識”是

 

由遺傳保留下來的一種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潛藏于意識深

 

層的朦朧精神。藝術家正是在“集體無意識“的驅(qū)動下

 

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起源于集體無意識,。

 

 

 

5. 模仿說

 

 

 

 模仿說是古希臘時人們界定藝術的普遍觀點。代表

 

人物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賀拉斯,。其合理性在于:

 

始終把藝術與現(xiàn)實世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藝術看成是

 

再現(xiàn)和認識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因而把握到了藝術產(chǎn)

 

生的源泉,。缺點是:(1)忽視了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zhì)

 

2)忽視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和表現(xiàn)性,。

 

 

 

6. 表現(xiàn)說

 

 

 

 西方18,、19世紀浪漫主義思潮中最主要的說法,,康

 

德最早提出“天才論”,表現(xiàn)說批評模仿說機械復制,,

 

強調(diào)藝術必須以表現(xiàn)主體情感為主,。表現(xiàn)說突破了模仿

 

說的局限性,,突出了藝術的審美特性,。但是表現(xiàn)說完全

 

回避藝術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無視主體情感的客觀根源

 

,,因而是片面的,。

 

 

 

7. 有意味的形式說,。

 

 

 

 本世紀英國美學家、藝術鑒賞家克萊夫貝爾認為,

 

藝術的本質(zhì)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藝術就是藝術家創(chuàng)

 

造的,,能激發(fā)觀賞者審美情感的純形式,,是美的結構,,

 

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8. 符號說

 

 

 

 當代美國女哲學家蘇珊朗格提出,藝術人人類情感

 

的符號形式。

 

 

 

9. 載道說

 

 

 

 載道說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

 

 

 

10. 娛樂說

 

 

 

 娛樂說可分“自娛”和“娛人”兩方面,。自娛說的

 

代表人物是清初戲劇家李漁,,娛人說的代表人物是古希

 

臘詩人蓼色奧。

 

 

 

11. 藝術品和非藝術品的區(qū)別

 

 

 

 1)藝術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首先,,藝

 

術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須是人工制品,。其次,藝術品

 

必須是人工制品,,這是“藝術品”最基本的必要條件,。

 

2)藝術品是精神產(chǎn)品而不是物質(zhì)產(chǎn)品。(3)藝術品

 

主要是意象思維的結晶,,而不是抽象思維的成果。

 

 

 

12. 抽象思維和意象思維的區(qū)別

 

 

 

 1)抽象思維是對世界的一種理性認識,意象思

 

維是一種想象虛構,。(2)抽象思維運用的是概念,、判

 

斷,、推理等理性邏輯工具,以導向純粹的理性、一般,、

 

普遍。意象思維以個別,、特殊,、具體的感性意象運思為

 

特征,,來呈現(xiàn)、暗示某種一般、普遍、抽象的觀念。(

 

3)抽象思維目的在求“真”,;意象思維目的在求“美

 

”,。(4)抽象思維的成果是理論形態(tài)的精神產(chǎn)品,,意

 

象思維的成果是它所創(chuàng)造的擰頂了審美經(jīng)驗的意象世界

 

 

 

 

13. 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聯(lián)系。

 

 

 

 1)經(jīng)過審美加工和創(chuàng)造,非藝術的自然物和人

 

工制品可以轉(zhuǎn)化成藝術品,。(2)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不

 

斷向非藝術品領域滲透,拓寬藝術品的領地,,增添藝術

 

的門類和品種,,并使人類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富有藝術情趣

 

和審美意味。

 

 

 

14. 藝術品的層次結構

 

 

 

 1)物質(zhì)實在層。指藝術品賴以在時空中存在的

 

物質(zhì)實體和媒介,。(2)形式符號層,。各類藝術都有自

 

己獨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號。形式符號層,,在藝

 

術品的結構中,,有時有其獨立的審美價值。(3)意象

 

世界層,。是非現(xiàn)實的,,這是藝術品在結構中的核心層次

 

。(4)意境超驗層,,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蘊含著的富有

 

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15. 什么是意象?

 

 

 

 意象本身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復雜的系統(tǒng),。(1)意

 

象的結構。意象是一種心理存在,,即意與象兩方面構成

 

,。(2)意象的生成。“意”由“象”來負載,,“象”

 

由“意”來充實,二者合為一體,,在意象生成過程中,,

 

意象和想象起著巨大的作用,想象則是一種運用表象自

 

由把握世界和創(chuàng)造形式的心理能力和機制,。(3)意象

 

的主要類型,。仿象、興象,、喻象,、抽象。(4)意象的

 

物態(tài)化和物化,。意象的物態(tài)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層次牽

 

引出來,,賦予一定的形式符號。意象的物化是指直接運

 

用物質(zhì)手段,,使一向在物質(zhì)實在意義上得到凝定,。

 

 

 

16. 什么是仿象,?

 

 

 

 仿象是主體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的形態(tài)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

 

,特征是逼真,。

 

 

 

17. 什么是興象,?

 

 

 

 興象是主體以客觀(對象)世界的物象為引導,給

 

接受者提供借以觸發(fā)情感,、啟動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

 

契機,,物象是“感興”得以發(fā)生,聯(lián)想得以展開,。

 

 

 

18. 什么是喻象,?

 

 

 

 主體在客觀世界攝取象征物,賦予其一定的象征意

 

義,,帶有極明顯的人工痕跡,。

 

 

 

19. 什么是抽象?

 

 

 

 主體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加工,,將客體提煉,、升華、舍

 

棄具象而代用一些純粹的形式符號來喚起讀者審美情感

 

的一種意象,。

 

 

 

20. 藝術意象的基本特征,。

 

 

 

 1)虛擬性,(2)感性,,(3)想象性,,(4)情

 

感性。

 

 

 

21. 什么是意境,?

 

 

 

 意境主要指運用藝術意象,,在主客體交融、物我兩

 

忘的基礎上,,將接受者引向一個超越現(xiàn)實時空,,富有形

 

上本體意味的境界中。(意境是由王昌齡提出的)

 

 

 

22. 意境和意象的區(qū)別,。

 

 

 

 1)意象主要講的是審美的廣度,,意境則主要就

 

審美的深度而言。(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3)在中

 

國文化中,,意象屬藝術范疇,而意境則指的是心靈時空

 

的存在與運動,,其范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

 

意識相聯(lián)系。

 

 

 

23. 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這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無我之境

 

”指創(chuàng)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后面;而“

 

有我之境”中的“我”則以強烈的主觀色彩明顯地滲透

 

于藝術意象中,。

 

 

 

24. 什么是藝術的功能,?

 

 

 

 藝術的功能是通過接受者對藝術品的意象、意境的

 

欣賞來實現(xiàn)的,。

 

 

 

25. 什么是藝術的審美功能,?

 

 

 

 藝術的審美功能指憑借藝術意象、意境的感染力,、

 

誘發(fā)力,、震撼力來使接受主體在獲得美感的同時獲得審

 

美愉悅,從而提高藝術素養(yǎng),,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

 

拓展藝術鑒賞視野。

 

 

 

26. 什么是藝術的娛樂消遣功能,?

 

 

 

 主要指欣賞藝術品常常能使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

 

獲得一種精神性的放松和快怡。

 

 

 

27. 為什么審美是藝術最核心的功能,?

 

 

 

 1)藝術的首要功能是審美,。藝術家創(chuàng)造藝術品

 

,首要是創(chuàng)造意象,,藝術意象的最根本特征是它來自實

 

在的世界卻追求虛擬的審美效應,。(2)藝術的多元功

 

能須通過審美功能間接實現(xiàn)。

 

 

 

第六章 藝術論(二)

 

 

 

1. 為什么藝術首先存在于藝術的意象世界中,?

 

 

 

 1)每一個實在的藝術品都由意象世界構成,。(2

 

)我們在無限多樣的藝術品中可以提取到所有藝術品共

 

有共通的東西,那就是藝術意象,。

 

 

 

2. 為什么藝術只能存在于主體的審美心理活動和審美

 

經(jīng)驗中,?

 

 

 

 藝術意象始終只能存在于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主

 

體意識和審美心理活動中,存在于這兩個主體的審美經(jīng)

 

驗中,。

 

 

 

3. 藝術動態(tài)流程

 

 

 

 

藝術存在于從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品

 

術接受的動態(tài)流程中。藝術品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是

 

他律性,,藝術品為接受主體而存在,,同時又為兩個主體

 

所決定、制約,。第二是開放性,,是一種過渡性的存在形

 

式符號。第三是開放性,。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過程是藝術

 

存在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第一個也是首要的一環(huán),。

 

 

 

4. 為什么藝術創(chuàng)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藝術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藝術活動的

 

開端即由意象的產(chǎn)生為標志,,處于核心地位的是藝術創(chuàng)

 

造階段藝術家意象的生成,。

 

 

 

5. 意象的孕育。

 

 

 

 1)作為藝術創(chuàng)造開端的意象的孕育,,必然是以

 

主客體的相遇開始的,。它是主體與客體感性的、不期而

 

遇的,、無法用邏輯解釋的相互感動,。(2)孕育意象需

 

要藝術家具備一種“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3)意象孕

 

育中所發(fā)生的主客體交流是主體意識的自身協(xié)調(diào)或主客

 

體契合達到共振的一種自由狀態(tài),。

 

 

 

6. 意象的生產(chǎn)

 

 

 

 生產(chǎn)的涵義:(1)事物的從無到有,。(2)工藝制

 

作、生產(chǎn)之意,。首先,,意象的從無到有就是要將主體在

 

醞釀中的隱藏在深層潛意識的意義明晰化,把散漫的,、

 

不可把握的感覺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其次,意象的

 

從無到有,,還在于意象的意義內(nèi)容在“無”的運動中最

 

終獲得外在形式符號,,轉(zhuǎn)變?yōu)?#8220;有”。第三,、意象的從

 

無到有,,必然有物態(tài)化與物化的實在形式。第四,、藝術

 

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藝術品的完成,,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生產(chǎn)。

 

 

 

7. 藝術的天才與創(chuàng)造力

 

 

 

 藝術史上,,有許多藝術家具有超于常人的能力,,他

 

們創(chuàng)造的作品超絕群倫,旁人難以比擬,,甚至難以理解

 

,,他們就好象是天助神功一樣,這樣的藝術家人們稱之

 

為“天才”,。天才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結構與后天

 

的實踐兩方面合力的結果,。天才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主要表現(xiàn)

 

為藝術敏感、藝術想象力、藝術技巧和靈感等方面,。

 

 

 

8. 藝術敏感

 

 

 

 主要指主體感受生活,、欣賞藝術、體驗和孕育意象

 

的敏銳性和悟性,。不只是主體對客體的被動感受能力,,

 

更是主體對客體的賦予能力。

 

 

 

9. 藝術想象力

 

 

 

 指藝術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過程中展開想象,、

 

聯(lián)想、幻想或意象思維的能力的程度,。不僅僅是喚醒和

 

引發(fā)豐富的形象,、感受,更重要的是將其融會和整合,。

 

 

 

10. 靈感

 

 

 

 靈感是藝術家在意象創(chuàng)造中,,由于各種心理機制、

 

功能處在高度協(xié)調(diào)的自由狀態(tài)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奮,、

 

注意集中,、情緒激動、想象力空前活躍的一種思維活動

 

的境界,。柏拉圖的《伊安篇》將靈感說成一種磁性的瘋

 

狂,,一種神靈的憑附,一種非理性的迷狂狀態(tài),。

 

 

 

11.為什么藝術操作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靠著表達和操作運動,藝術意象才逐漸鮮明,、完整

 

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

 

 

 

12. 藝術的“技”與“道”

 

 

 

 藝術操作就是藝術技能與技巧的運用與發(fā)揮,。“道

 

”指藝術意象創(chuàng)造與傳達過程中自由無礙,、充滿生氣的

 

至高境界。

 

 

 

13. 藝術的技巧美和形式美

 

 

 

 藝術之“技”是通向藝術本體的路,。藝術家在技巧

 

的操作中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藝術技巧的操作在質(zhì)料上留

 

下的痕跡就是藝術的形式,。形式靜態(tài)地表現(xiàn)了藝術生產(chǎn)

 

的動態(tài)活動,。欣賞者可以通過藝術形式體會到其中蘊涵

 

的技巧的美。

 

 

 

14. 為什么藝術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藝術接受本質(zhì)上仍是一個意象生成的過程。藝術品

 

本身并非直接的藝術意象,,它是藝術意象的符號化和物

 

態(tài)化,。接受者在解讀形式符號過程中,根據(jù)符號的暗示

 

而由自身的主體意識重建意象,。因此,,意象的重建是藝

 

術接受的核心問題,藝術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實質(zhì)就是藝

 

術意象的重建,。這種重建,,是受藝術家的意象創(chuàng)造所限

 

制的。

 

 

 

15. 藝術接受的主體性

 

 

 

 藝術接受是藝術接受者主體的意識活動,。(1)藝

 

術意象的再創(chuàng)造是審美對象在被接受過程中的現(xiàn)實生成

 

,。(2)藝術接受的主體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

 

視界”,。(3)藝術品形式的結構,,是一個特殊的結構

 

,波蘭哲學家羅曼因伽登認為,,作品是一個“圖式化”

 

結構框架,,其中許多空白和不確定點,讀者只有在一面

 

閱讀一面將它具體化,。(4)不但文學作品,,一切藝術

 

品皆然,其意象潛藏在復雜的結構系統(tǒng)中,。

 

 

 

16. 什么是“期待視界”

 

 

 

 西方接受美學認為,,人自身的生理素質(zhì)、文化教育

 

,、傳統(tǒng)積淀以及所處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等,,造就了接受者

 

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審美文化心理結構,即“期待視界”

 

,。

 

 

 

17. 藝術品的鑒賞過程

 

 

 

 1)觀,。接受者透過藝術的形式符號在直觀層次

 

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2)對藝術品有了直觀的了

 

解后,,必須將接受活動進一步展開與深化,,才能使意象

 

的重建得以實現(xiàn)。(3)悟,。悟是主體對藝術品的意象

 

品鑒漸入佳境后,,終于升華為對意境的感悟。

 

 

 

第七章 美育

 

 

 

1. 識記:本世紀初到“五四”運動前后,,在西方文化

 

的影響下,,王國維,、蔡元培等人,明確提出并積極倡導

 

美育,。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是中國現(xiàn)代美

 

育的先驅(qū)。

 

 

 

*真正明確談到審美教育的是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在闡述悲劇的效果時,,認為悲劇能有一種

 

“凈化”作用,認為“音樂有一種形成性格的力量”,。

 

 

 

*賀拉斯“寓教于樂”,。

 

 

 

*朗吉諾斯《論崇高》認為欣賞自然的崇高時,受自然

 

界的震撼,,與自然競爭,,從而提升了人的心靈。

 

 

 

*1795年席勒發(fā)表《審美教育書簡》,,第一次明確提出

 

“審美教育”的概念,,并對美育的性質(zhì)、特征和社會作

 

用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這是第一部系統(tǒng)的美育著作,。

 

 

 

*馬克思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角度確立美育的基本任

 

務。

 

 

 

2. 美育及其特點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內(nèi)涵不僅限于“

 

審美”,。美育的內(nèi)容要廣泛得多,它有主體審美感受能

 

力,、審美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也有主體在時間中創(chuàng)造

 

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問題

 

。美育是通過審美的方式來教育人,。

 

 

 

3. 美育和德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1)德育主要側(cè)重于對善的行為的邏輯判

 

斷,。(2)它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說理。(3)目的是培養(yǎng)人

 

的社會人格,。(4)主要依據(jù)的是現(xiàn)實的原則和社會的

 

尺度,。美育(1)側(cè)重于對美的對象的直覺體驗,著重

 

陶養(yǎng)個體的特定情感和獨創(chuàng)性,。(2)目的在于培養(yǎng)獨

 

特的個性,。(3)依據(jù)的是理想的原則和情感的尺度。

 

聯(lián)系:(1)“寓教于樂”正反映了美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

 

,。(2)美育作為德育的重要前提,,同時也內(nèi)在地包含

 

著德育的因素。(3)美育對德育的事實起著積極的促

 

進作用,。

 

 

 

4. 美育和智育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1)智育是促進認識的教育,,美育是情感

 

教育,。(2)智育在本質(zhì)上是由外而內(nèi)的輸入,美育則

 

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個體的生命的發(fā)展內(nèi)在地

 

聯(lián)系起來,。聯(lián)系:人的審美能力一方面內(nèi)子地包含著認

 

識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為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必

 

須的基礎和有利條件。對于智育而言,,美育可以激發(fā)人

 

們的求知欲。

 

 

 

5. 美育與體育的關系

 

 

 

 體育既側(cè)重于身體的教育,,同時還包括以身體為基

 

礎的綜合鍛煉,。心靈的美化和肉體的健美在體育方面有

 

其一致性。從教育的功能與性質(zhì)上說,,美育與體育也有

 

相通之處,,兩者都以生命活動本身為目的,不帶狹隘的

 

功利性,。體育以身體鍛煉為主,,促進著全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

 

展;美育以情感教育為主,,促進全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體

 

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種途徑,體育可以促進人體的健美

 

,,使運動者和觀賞者產(chǎn)生強烈的審美體驗,。

 

 

 

6. 美育的特點。

 

 

 

 1)它是感性的,,是通過潛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是一種感化。(2)美感教育還是非常愉快的,,是心

 

甘情愿,、樂而忘返的。(3)美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

 

從感情打動人,。(4)這種美育的愉悅性,不僅意味著

 

消極地滿足每一個欣賞者的個人情感生活,,而且還意味

 

著激勵欣賞者滿足自身獨創(chuàng)性的需要,。(5)美育也反

 

映在美育的途徑和方式上,具有陶冶性或泄導身心的作

 

用,。

 

 

 

7. 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通過美育,人能夠超越各類限制對心靈的壓抑,,使

 

人的感性要求獲得伸張,,同時取得理性和精神的自由,,

 

最終實現(xiàn)人性的完善。美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發(fā)

 

展人,,使人成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美育的任務就是

 

鼓舞人們?nèi)勖?、欣賞美,、追求美,使其充滿對生活的

 

信心和希望,。作用:著重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

 

練,、鑒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培養(yǎng),最終使人的

 

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fā)展,。

 

 

 

8. 美育轉(zhuǎn)移人的心理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的途徑

 

 

 

 美育所要做的是通過心理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的轉(zhuǎn)移,,

 

來培養(yǎng)出人們獨特的風趣和高尚的情操。(1)從生理

 

的興奮和快感,,轉(zhuǎn)移到心理的恬適和愉悅,。(2)從個

 

別性的感受和形象,轉(zhuǎn)移到普遍性的觀照和沉思,。(3

 

)從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轉(zhuǎn)移到超功利性的曠達和賞

 

玩。

 

 

 

9. 為什么觀賞的美不帶功利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1)美感的非功利性,,應以萬

 

物的功利性為基礎。(2)人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證后,,

 

才能轉(zhuǎn)移到無所謂的曠達和賞玩中,。(3)美是多種多

 

樣的,美感也是多種多樣的,。

 

 

 

10. 美育的方式:自然,、社會和藝術

 

 

 

 自然美:(1)“比德”階段。(2)象征階段,。(

 

3)魏晉后,,人的自我開始覺醒,人的本質(zhì)力量開始在

 

自然景物上得到延展,,發(fā)現(xiàn),、追求、欣賞自然美成為對

 

人類自身本質(zhì)力量發(fā)揮程度的認識和追求,。社會美:直

 

接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審美對象,。社會美一方面有歷

 

史繼承性,另一方面它又是社會的群體產(chǎn)物,。

 

 

 

11. 社會美對人的影響,。

 

 

 

 它一方面編制了一個時代精神文明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則積極地有意識地要把人們的審美意識引導

 

到一定的方向上來。

 

 

 

12. 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雖不是審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卻有只

 

管重要的作用,。(1)文學藝術是生活的反映,這種有

 

意味的生活,,蘊涵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了作者的美

 

學要求和人生體驗。(2)文學藝術不僅要反映出生活

 

的意味,,而且要反映出生活的真實,。(3)文學藝術之

 

所以具有美育作用,還因為它是人們感情的宣泄和流露

 

,,是一個時代人們共同的“心聲”。(4)文學藝術是

 

搭在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